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亚男 杨智明 +2 位作者 王甜 焦玉新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分型与CT、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IM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基本影像...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分型与CT、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IM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基本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IMT影像形态学差异。结果:肺内、肝脏、胆囊、胃、腹腔及腹膜后区IMT各7例、3例、1例、1例、4例。病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5例伴少量点状钙化,出血及坏死少见。增强扫描胸部肿瘤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腹部肿瘤多表现为动脉期瘤内轻度片絮状强化,或边缘花环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持续扩大,强化程度无明显衰退。强化方式与瘤内组织成分比例有关,而恶性程度及预后转归与瘤细胞的核异型性有关。结论:IMT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CT能精准显示病灶的血供及解剖结构特征;MRI有助于评价病灶组成成分及预判病理分型。CT和MRI结合有利于提高IMT良恶性倾向诊断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病理为基础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海涛 刘锴 +1 位作者 王艳秋 周建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肿瘤直径为1.8~15cm;8例呈实性肿块,1例呈囊实性。CT/MRI平扫上,9例实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或T_1WI低信号、T_2WI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上,9例动脉期均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结论:腹部IMT临床少见,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 被引量:19
3
作者 钱民 柏瑞 +2 位作者 李小荣 欧陕兴 郭元星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例(脾脏)。结果:15例中肿瘤发生在肝脏10例,脾脏3例,...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例(脾脏)。结果:15例中肿瘤发生在肝脏10例,脾脏3例,右肾和横结肠系膜各1例。CT平扫示14例病灶呈不均匀低或稍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团块状11例,"花瓣"或"葫芦"形各2例且均发生于肝脏;3例脾IMT中,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3例病灶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11例病灶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片絮状、结节状、环形和分隔状强化,5例出现延迟期病灶缩小或向中心充填。4例肝脏IMT表现为"双环征"或"三环征",灶周水肿5例,肠系膜炎和肾周筋膜增厚各1例,5例肝IMT伴发胆管扩张和结石。结论:认识腹部IMT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疾病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17
4
作者 熊伟 张雪林 +3 位作者 张静 韩路军 吕晓飞 侯刚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5例行CT扫描,其中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肠系膜4例,横结肠1例,前列腺后方1例。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部分相互融合。4例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病灶最大横径5.3~15.4cm。CT平扫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CT值25~58HU;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强化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血管影。1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黏液样变性,呈明显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黏液样变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腹盆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MRI表现(附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奇俊 邢振 +3 位作者 游瑞雄 肖泽彬 范秋玲 曹代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M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形态、... 目的探讨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M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形态、边界、转移及侵犯、强化特点。结果发生于小肠系膜3例,结肠系膜2例,膀胱2例,左腹腔内1例。肿瘤最大径1.7~13.6 cm。8例均呈等-低密度,1例膀胱IMT边缘见点状、条状钙化影,1例结肠系膜IMT前缘见气体影,1例左腹腔IMT后上缘见囊性低密度影。不规则形6例,椭圆形2例。边界清楚2例,模糊6例。1例小肠系膜IMT在T1WI上呈等-稍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为明显低信号。增强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8例,其中3例IMT见多发结节状强化影,1例呈多发环形强化,1例侵犯脾门、胰腺及横结肠,术后发生肝脏转移,门静脉右前上支见负影。结论小肠及结肠系膜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的肿块需要考虑IMT可能,但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腹盆腔
原文传递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达 相世峰 +6 位作者 冯国飞 黄晓辉 余捷 孙宏亮 刘绪明 项剑瑜 邱乾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31例HIMT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31例HIMT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6例,肝左叶5例。位于肝包膜下27例。肿瘤单发28例,多发3例。肿瘤最大直径2.1~12.5ClTI,平均(3.6±1.2)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1例,不规则形10例。CT检查(n=19)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影,CT值5~35HU,平均(27.6±5.3)HU。肿瘤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13例,其中3例肿瘤内呈蜂窝状改变。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1例。MRI检查(n=21):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3例;肿瘤于T2wI上呈等信号12例,稍高信号9例,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T,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5例,其中7例肿瘤内见蜂窝状改变和分隔。增强强化方式(31例):全瘤填充型12例,边缘强化型9例,分隔强化型8例,无强化型2例。病理检查:镜下见增生的梭形细胞、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其中梭形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特点。免疫组化检查23例,波型蛋白(Vimentin)均阳性,其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18例,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及结蛋白(Desmin)阳性12例,CD68阳性(+)4例,ALK、S-100蛋白、CD117和CD35均为阴性。结论HIMT的CT与MRI平扫表现多样性。其强化方式有全瘤填充型、边缘强化型、分隔强化型、无强化型。强化特点为动脉期轻度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轻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原文传递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春 姚倩东 郑敏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腹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9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仅行平扫。结果肿瘤发生于肠系膜6例,腹膜后2例,直肠1例,腹股沟1例,大网膜1例,小网膜1...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腹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9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仅行平扫。结果肿瘤发生于肠系膜6例,腹膜后2例,直肠1例,腹股沟1例,大网膜1例,小网膜1例;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处病灶,部分有融合;边缘规整、清晰9例,3例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分界;7例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呈实性;5例囊实性肿瘤增强扫描显示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4例实性肿块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病理学检查,镜下示肿瘤梭形细胞弥漫性增生,伴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12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肌特异性蛋白MSA(+)12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征象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廖江 陈加优 +4 位作者 郑祥 方燕红 许淑桂 饶艳莺 陈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1期138-141,154,共5页
目的结合病理表现,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8年5月~2017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IMT患者的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 目的结合病理表现,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8年5月~2017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IMT患者的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 11例IMT患者中,发生于肺3例,胃2例,腹腔、腹壁、肠系膜、膀胱、输尿管、大腿软组织各1例。肿瘤表现为实性软组织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4例。大部分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1例病灶内部见钙化。大部分病例边界清楚,发生在腹腔、腹壁及肠系膜的肿瘤各1例影像表现具有侵袭性。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11例患者病理显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其中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10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8例,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阳性5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S-100蛋白、CD117和CD34均为阴性。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影像学表现对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仍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能谱CT在鉴别肺腺癌、鳞癌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郁义星 朱慧 +3 位作者 胡粟 诗涔 王希明 胡春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6-760,共5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肺腺癌、鳞癌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病理证实的115例肺部结节或肿块的患者资料,其中肺腺癌62例、鳞癌33例和IMT 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的... 目的 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肺腺癌、鳞癌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病理证实的115例肺部结节或肿块的患者资料,其中肺腺癌62例、鳞癌33例和IMT 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的能谱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的能谱图像.分别测量肺腺癌、鳞癌和IMT的碘浓度,并计算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的差异(ICD),对3组之间上述定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肺腺癌的NICAP(0.15±0.04)、NICVP(0.37±0.08)和ICD(0.23±0.06)均小于IMT(0.21±0.05、0.50±0.06、0.28±0.08),两者间NICAP、NICVP和IC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的NICAP(0.13±0.03)、NICVP(0.35±0.06)和ICD(0.22±0.05)值也均小于IMT,两者间NICAP、NICVP和IC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和鳞癌的NICAP、NICVP和IC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鉴别肺腺癌和IMT最佳能谱定量参数是NICVP,其阈值为0.425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86.7%.鉴别肺鳞癌和IMT的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亦是NICVP,其阈值为0.440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92.3%.结论 能谱CT的碘浓度定量分析在在鉴别肺腺癌、鳞癌和IMT中有较大价值,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基于病理分型的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秀丽 任静 +2 位作者 程祝忠 许国辉 周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5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IMT中,位于肝脏3例、胃1例、直肠1例、肠系膜及腹膜3例、腹膜后4例;病变均边界清楚...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IMT中,位于肝脏3例、胃1例、直肠1例、肠系膜及腹膜3例、腹膜后4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型,最大直径约2.5-17.0cm;8例呈实性肿块,4例呈囊实性肿块。CT平扫所有病例的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增强后,6例呈稍不均匀中等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4例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腹部IMT除具有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共同特征外,不同病理类型病灶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CT对其诊断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肿瘤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和周围型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利 俞霞 +2 位作者 张涛 徐霖 陈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在鉴别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和周围型肺癌(PL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及外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2例肺IMT及79例PLC的资料。使用A.K(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it)软件从CT平扫图像中提取高通量...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在鉴别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和周围型肺癌(PL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及外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2例肺IMT及79例PLC的资料。使用A.K(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it)软件从CT平扫图像中提取高通量数据,对其进行特征筛选及降维,去除了重复性差、冗余度高的特征。将数据按照7∶3∶3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其中外院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机器算法对所提取较优特征建立分类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OC),计算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效能差异。采用测试集对三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评估,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共提取396纹理特征,通过特征选择及降维获得12个较优的纹理特征,三种分类模型符合率分别为77.1%、62.9%、82.9%,特异度分别为61.1%、55.6%、83.3%,敏感度分别为94.1%、70.6%、72.4%,AUC值分别为0.791、0.748、0.859,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ROC-AUC值无统计学意义,随机森林符合率(82.9%)更高。测试集三种模型AUC值分别为0.807、0.739、0.781。结论基于CT平扫建立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有助于区分肺IMT和PLC,为临床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周围型肺癌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卉 王德玲 +2 位作者 刘学文 耿志君 谢传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94-2097,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核磁共振成像 头颈部
下载PDF
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柴亚如 梁盼 高剑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图像特点,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 目的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图像特点,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转移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11例IMT发生于肠系膜及腹膜后各3例,髂窝及膀胱各2例,大网膜1例。CT征象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多结节状肿块,直径2--18.5 cm;9例黏液血管型为混杂囊实性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花环样、结节状明显延迟强化;1例梭形细胞密集型为实性等密度,呈中度均匀延迟强化;1例黏液血管型和梭形细胞密集型同时存在,局部病灶为实性,中度均匀强化,局部病灶为囊实性,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黏液血管型中,4例病灶为多发,2例与周围组织黏连,1例伴有子宫、腰大肌侵犯及肺转移。结论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初步反映其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原文传递
Huge pelvi-abdominal malignant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ith rapid recurrence in a 14-year-old boy 被引量:9
14
作者 Chia-Hsun Lu Hsuan-Ying Huang +3 位作者 Han-Koo Chen Jiin-Haur Chuang Shu-Hang Ng Sheung-Fat K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1期2698-2701,共4页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 is an uncommon benign neoplasm with locally aggressive behavior but malignant change is rare.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pelvic-abdomin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it...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 is an uncommon benign neoplasm with locally aggressive behavior but malignant change is rare.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pelvic-abdomin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a 14-year-old boy presenting with abdominal pain and 9 kg body weight loss in one month.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huge pelvi-abdominal mass(30 cm),possibly originating from the pelvic extraperitoneal space,protruding into the abdomen leading to up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bowel loops,down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urinary bladder,massive central necrosis,a well-enhanced peripheral solid component with prominent peritumoral vascularity.Subsequent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proliferative epitheloid and spindle cells,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high mitotic counts.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strongly positive f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nd revealed a high proliferative index(ki-67 = 40%).DNA sequencing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y further confirmed the primitive fibroblastic cell phenotype of the tumor and a final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was established.Rapid tumor recurrence was noted 20 d after radical tumor resection.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largest documented case of IMT in a pediatric patient and the first report of IMT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pelvic extraperitoneal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Pediatric patient PELVIS Extraperitoneal space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磊 崔文静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IMT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结果 10例病灶均为单发。9例位于右肺,其中8例位于肺外带,表现为...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IMT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结果 10例病灶均为单发。9例位于右肺,其中8例位于肺外带,表现为不规则肿块,4例可见"晕征";1例位于左肺,表现为实性小结节影,境界清晰。2例病灶合并邻近肺组织不张,4例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4例病灶与邻近胸膜黏连。1例病灶中可见点状钙化,1例病灶可见"脐凹征"。7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肺IMT的CT表现多种多样,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病史、CT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有助于提高肺IMT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伟 吕晓飞 +2 位作者 冯婕 韩路军 许乙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面部软组织、上颌窦及颈部软组织各2例,下颌骨、眼眶、颧骨及腮腺各1例,肿瘤体积1.0cm×1.0cm×1.0cm^5.0cm×3.8cm×4.8cm。CT平扫7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CT值30~85HU,增强扫描6例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可见骨质被吸收破坏,呈压迫性或膨胀性溶骨改变,周围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MRI示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增强后3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IMT部位、大小及周围改变,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黎明 王省白 +3 位作者 徐中华 周卫军 周冰 王军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43-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HIMT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扫描,3例行MR检查。结果 7例7个病灶,位于...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HIMT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扫描,3例行MR检查。结果 7例7个病灶,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CT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T1WI为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CT及MR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4例,不强化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6例,边缘强化1例。结论 HIMT影像表现多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有一定特征,但本病少见,确诊尚需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正和 潘利周 刘稳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患者,采用MRI及CT检查,分析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结果7例中6例单发,分别位于颈部、脾脏、肝脏、右下腹腔、下颌部,另1例...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患者,采用MRI及CT检查,分析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结果7例中6例单发,分别位于颈部、脾脏、肝脏、右下腹腔、下颌部,另1例位于声带。CT表现:6例单发病灶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影,边界清,轻中度强化,1例位于声带则显示声带稍增厚,脾脏病灶可见液化坏死无强化区。MRI表现为T 1WI等信号,T 2WI稍低信号,DWI明显高信号。全部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主要有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4例免疫组化SMA表达阳性,行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呈阳性表达。结论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可显示病灶及邻近器官情况,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气管主支气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新官 董骁 +1 位作者 梁嘉敏 关玉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气管主支气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气管主支气管IMT的临床、CT资料,术前9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9例IMT,6例发生于16岁以下儿童。颈段气管2例,胸段气管3例,左主... 目的探讨气管主支气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气管主支气管IMT的临床、CT资料,术前9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9例IMT,6例发生于16岁以下儿童。颈段气管2例,胸段气管3例,左主支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1例。病灶最大径0.6~2.6 cm,平均(1.72±0.68)cm。5例表现为腔内生长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3例为腔内外生长的椭圆形结节,1例为腔内外生长的不规则结节。动脉期5例轻、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均进一步强化, 8例明显强化,1例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气管主支气管IMT多发生在16岁以下儿童,多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生长的结节,渐进性明显强化,综合分析可以诊断IMT,最终仍需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肝脏炎性假瘤“厚壁圆环中心点”征CT与MR表现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见增 胡海东 +2 位作者 王巍巍 董景辉 安维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TL)"厚壁圆环中心点"征的CT与MR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病理诊断(8例)及临床诊断(9例)的IPTL共17例常规肝脏CT及/或MR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综合分析病灶的形态及密度/信号表现。结果 (1)全部病例病变影...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TL)"厚壁圆环中心点"征的CT与MR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病理诊断(8例)及临床诊断(9例)的IPTL共17例常规肝脏CT及/或MR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综合分析病灶的形态及密度/信号表现。结果 (1)全部病例病变影像形态学均可分为两部分,即"厚壁圆环"和"中心点"。"厚壁圆环"表现:厚壁结构占病灶大部;部分/全部呈较明显类圆形,内外缘较清晰;呈多层不同厚度、欠规则同心环状,但整体厚度较均匀一致;呈渐进性强化。"中心点"表现:中心区仅占小部分或呈近似点状;每个病灶内可为一点或多点;各期无强化。(2)17例患者中单发11例,双发或多发6例、其中2例弥漫多发。(3)单发或散在多发"厚壁圆环中心点"14例,多个该结构融合(7例,其中部分病例为多发病灶中的部分融合)。(4)病变各部无固定CT密度值或MR信号特征。(5)病理证实的8例占同期纳入研究的IPTL病例的21.6%(8/37)。结论 "厚壁圆环中心点"征是部分IPTL的一个较特异影像征象,能否作为IPTL的一种独立影像分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炎性假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