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亮 谭利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领域常见疾病,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在脓...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领域常见疾病,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mt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炎症反应 细胞死亡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龙丹 韦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79,共5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刺激引起的进行性组织修复过程,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病理基础。炎症贯穿肝纤维化的始终,以NLRP3炎性小体为中心的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活化的NLRP3炎... 肝纤维化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刺激引起的进行性组织修复过程,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病理基础。炎症贯穿肝纤维化的始终,以NLRP3炎性小体为中心的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活化的NLRP3炎性小体可刺激大量致炎因子生成与释放,诱导细胞焦亡,从而加速纤维化的发展。就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性小体 肝纤维化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综述
下载PDF
Fast-tracking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6
3
作者 Brooke Bonsack Matt Heyck +4 位作者 Chase Kingsbury Blaise Cozene Nadia Sadanandan Jea-Young Lee Cesar V. Borlong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179-1190,共12页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mains a global health crisis that spans all demographics,yet there exist limited treatment options that may effectively curtail its lingering symptoms.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hology entails ...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mains a global health crisis that spans all demographics,yet there exist limited treatment options that may effectively curtail its lingering symptoms.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hology entails a progression from primary injury to inflammation-mediated secondary cell death.Sequestering this inflammation as a means of ameliorating the greater symptom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has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treatment prospect.In this review,we recapitulate and evaluat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relating to regulat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edema,and blood-brain barrier disintegration through pharmacotherapy and stem cell transplants.Although these studies of stand-alone treatments have yielded some positive results,more therapeutic outcomes have been documented from the promising area of combined drug and stem cell therapy.Harnessing the facilitatory properties of certain pharmaceuticals with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regenerative effect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s creates a synergistic effect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The burgeoning evidence in favor of combined drug and stem cell therapies warrants more elaborate preclinical studies on this topic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later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trials combined therapy inflammatory cascade NEUROINFLAMMATION neuroprotection NEUROTRAUMA PHARMACOTHERAPY preclinical studies secondary cell death stem cells
下载PDF
调节性细胞死亡及其靶向治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汪哲 +4 位作者 包云丽 唐海茹 郑英 李斌 于晓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肠黏膜屏障受损是核心环节,各种病理刺激诱发肠上皮细胞异常死亡,为肠道细菌入侵肠壁并引发炎症反应提供病理基础。近年来,除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外,焦亡、...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肠黏膜屏障受损是核心环节,各种病理刺激诱发肠上皮细胞异常死亡,为肠道细菌入侵肠壁并引发炎症反应提供病理基础。近年来,除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外,焦亡、铁死亡、铜死亡等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RCD)均已被证实参与IBD的疾病进展。多种RCD方式可通过调控肠黏膜屏障、免疫反应及肠道微生物等影响IBD的疾病进展,通过靶向RCD治疗有效缓解结肠炎症。该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各种RCD参与IBD的发病机制,旨在全面了解RCD调控IBD的相关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调节性细胞死亡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免疫组分中调控PANoptosis关键基因的鉴定
5
作者 卢星杉 何纱虹 杨聚荣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0-258,共9页
目的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可逆但可能危及生命的状况,可由多种基因改变引起。本实验旨在探讨AKI免疫组分中调控炎症性细胞死亡(PANoptosis)的关键基因。方法本研究使用来自NCBI基因表达组织公共数据库的单核RNA测序数据,分析AKI组织与... 目的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可逆但可能危及生命的状况,可由多种基因改变引起。本实验旨在探讨AKI免疫组分中调控炎症性细胞死亡(PANoptosis)的关键基因。方法本研究使用来自NCBI基因表达组织公共数据库的单核RNA测序数据,分析AKI组织与正常肾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通过分别注释AKI和正常组的细胞簇来识别和提取免疫细胞,筛选调节PANoptosis的枢纽基因,并进行RT-qPCR验证,旨在理解AKI中免疫细胞通过促炎反应引起的细胞死亡的交叉作用和机制。结果最终构建了12个枢纽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这为进一步研究免疫细胞在AKI中调节细胞死亡的详细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潜在的治疗目标策略打开了新的局面。5个基因(JUN、IL1RAP、PIK3R1、IRAK3、NLRP3)在AKI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此外,我们还鉴定并定义了一种新型的炎症性近曲小管细胞,并建议未来深入研究AKI中的这种细胞亚型,因为它们可能在AKI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目标。结论有12个枢纽基因相互作用,并在AKI中的免疫细胞调节细胞死亡中发挥功能。鉴定并定义了一种新型的炎症性近曲小管细胞,这些细胞在AKI的病理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炎症性细胞死亡 枢纽基因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婷婷 王钦鹏 +3 位作者 刘晓庆 蔡珂 魏阳阳(综述) 梁成(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之一。脑组织缺血可引发多种分子的级联反应,导致功能障碍线粒体的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诱导线粒体自噬的激活,通过清除受损或去极化线粒体来维持神经元细胞的稳态。研究表... 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之一。脑组织缺血可引发多种分子的级联反应,导致功能障碍线粒体的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诱导线粒体自噬的激活,通过清除受损或去极化线粒体来维持神经元细胞的稳态。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及其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缺氧 线粒体自噬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程序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姜云传 蒋竞杭 唐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621-5626,共6页
为了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了解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本研究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备用3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Dex组),各组大鼠适应性喂... 为了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了解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本研究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备用3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Dex组),各组大鼠适应性喂养5 d。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6h。Dex组在恢复脑部血流的同时输注浓度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为1 h。每组随机挑选4只大鼠的脑组织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脑的梗死体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丙二醛(MDA)含量。ELISA检测TNF-α、NF-κB、IL-1、IL-1β、IL-6和IL-18浓度。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l、Caspase3、Bcl-2、Bax、NLPR3和HMGB1。结果表明,IR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大于Sham组(p<0.05),Dex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但大于Sham组(p<0.05)。IR组和Dex组Glu、MDA含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1),Dex组低于IR组(p<0.05),而GABA含量则是先下降后上升,即Sham组>Dex组>IR组(p<0.05)。IR组和Dex组TNF-α、NF-κB、IL-1、IL-1β、IL-6和IL-18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Sham组、Dex组,除了IL-18、TNF-α、NF-KB、IL-1β、IL-6和IL-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IR组Caspase1、Caspase3、Bcl-2、Bax、NLPR3和HMGB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而Dex组Caspase3和HMGB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IR组(p<0.05);IR组Caspase1、NLPR3、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虽低于Dex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造成大面积脑梗死,而DEX能抑制一些炎症因子表达,保护脑组织,DEX是否具有保护脑组织细胞凋亡、焦亡和自噬这方面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炎性小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越旺(综述) 胡霞敏(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40-1143,共4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在卒中占比高达60%~80%,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显著[1]。其多发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现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栓塞引起脑血流...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在卒中占比高达60%~80%,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显著[1]。其多发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现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栓塞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刺激内皮细胞和循环白细胞,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迅速启动凝血系统,引起微血管阻塞,持续缺氧可降低一氧化氮的产生水平和血压,并使血小板进一步粘附、聚集和血管收缩,逐渐形成缺血-闭塞-缺血的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炎症反应 卒中 细胞死亡
下载PDF
基于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及炎性反应探讨中药诱发的有害结局
9
作者 李映 申佰轩 +3 位作者 李文鲜 王佳琳 郭源辉 刘传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7-3807,共11页
目的本文通过联合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和炎性反应阐述中药诱发的有害作用及机制,期望为中药合理用药及毒理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细胞死亡与炎性反应相关性,总结归纳国内外对细胞焦亡、程序性细胞坏死及铁死亡... 目的本文通过联合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和炎性反应阐述中药诱发的有害作用及机制,期望为中药合理用药及毒理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细胞死亡与炎性反应相关性,总结归纳国内外对细胞焦亡、程序性细胞坏死及铁死亡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中药诱发的有害结局。结果不同的有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生物机体耐受不同,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中药致毒的重要分子机制,其信号通路复杂多样且多伴随炎性反应的发生,二者对中药产生毒性作用存在一定影响。结论中药可通过细胞死亡为炎性反应通路提供炎性介质或改变细胞生理平衡状态,进而诱发炎症级联反应并促进机体各系统在细胞死亡和炎性反应双重影响下产生有害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毒性 炎性反应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焦亡 程序性坏死 铁死亡
下载PDF
调节性细胞死亡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西壮 杨永红 +2 位作者 于伟 朱凤琴 周广玺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随着调节性细胞死亡在IBD中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铁死亡、细胞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与IBD的进展以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随着调节性细胞死亡在IBD中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铁死亡、细胞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与IBD的进展以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以自噬为代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在IBD中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前景,为IBD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调节性细胞死亡 自噬 铁死亡 细胞焦亡 凋亡 坏死性凋亡
原文传递
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的研究
11
作者 肖金洋 曹银芳 +2 位作者 段晓姣 郝慧芳 王志钢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93-903,共11页
细胞外囊泡指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免疫细胞通过不同的生物发生途径释放的具有双层膜结构,包含脂类、蛋白质、糖类、遗传物质的球形纳米级膜结合小泡,其也可以从许多生物液体中分离出来。细胞外囊泡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被认为是细胞... 细胞外囊泡指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免疫细胞通过不同的生物发生途径释放的具有双层膜结构,包含脂类、蛋白质、糖类、遗传物质的球形纳米级膜结合小泡,其也可以从许多生物液体中分离出来。细胞外囊泡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的有力载体,可以参与广泛的生物过程。该文从细胞外囊泡、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细胞外囊泡大小和组成,进一步阐述了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特点、功能、发生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最后对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作为疫苗和载体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细菌外膜囊泡 炎症反应 细胞死亡 疫苗
原文传递
LncRNA SNHG12 ameliorates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by targeting miR-199a 被引量:21
12
作者 Fa-Qing Long Qing-Jie Su +4 位作者 Jing-Xia Zhou De-Sheng Wang Peng-Xiang Li Chao-Sheng Zeng, Yi Ca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919-1926,共8页
Long non-coding RNAs regulate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eath,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ngiogenesis during and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 insults.... Long non-coding RNAs regulate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eath,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ngiogenesis during and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 insults. The long non-coding RNA, SNHG12, is upregulated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OGD/R 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of the mouse brain. However, its role in ischemic stroke has not been studied. We hypothesized that SNHG12 positively regulates ischemic stroke, and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We established an OGD/R mouse cell model to mimic ischemic stroke by exposing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o OGD for 0, 2, 4, 8, 16 or 24 hours and reoxygenation for 4 hour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howed that SNHG12 levels i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creased with respect to OGD exposure time.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pc DNA-control, pc DNA-SNHG12, si-control, or si-SNHG12. After exposure to OGD for 16 hours, these cells were then analyzed by 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trypan blue exclusion, western blot, and capillary-like tube formation assays. Overexpression of SNHG12 inhibited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eath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but promoted angiogenesis after OGD/R, while SNHG12 knockdown had the opposite effects. miR-199a was identified as a target of SNHG12, and SNHG12 overexpression reversed the effect of miR-199a o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eath,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ngiogenesi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NHG12 suppresses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OGD/R by targeting miR-199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ischemic stroke microRNA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eath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GIOGENESIS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therapeutic targets neural regeneration gene regul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PD-1/PD-L1信号通路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钟玉梅 吴菲 +5 位作者 罗小超 陈洋 任继刚 杨馨 马文彬 周海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6-982,共7页
目的:从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PD-1/PD-L1)入手,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家兔予双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RA模型... 目的:从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PD-1/PD-L1)入手,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家兔予双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RA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艾灸组于实验第8天予艾灸"肾俞""足三里",每穴5壮,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实验第1、7、14、21、28天采用软皮尺测量家兔双侧膝关节周长;实验第28天,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ELISA法检测膝关节滑膜液可溶性型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sPD-1、sPD-L1)、白介素-2(IL-2)、白介素-17(IL-17)及血清sPD-1、sPD-L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组织细胞膜型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mPD-1、mPD-L1)的表达。结果:实验第14、21、28天,模型组家兔双侧膝关节周长较对照组增加(P<0.01),艾灸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0.01),艾灸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膝关节滑膜液IL-2、IL-17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家兔干预后膝关节滑膜液IL-2、IL-17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sPD-1、sPD-L1在膝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家兔sPD-1在膝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脾脏组织mPD-1、mPD-L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家兔脾脏组织mPD-L1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艾灸可能通过增强PD-1/PD-L1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发挥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艾灸 抗炎效应 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
原文传递
细胞焦亡参与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世彬 赵增阳 +2 位作者 张淑静 黄穆杰 李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94-200,共7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gasdermin家族蛋白的成孔活性,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1、4、5、11等介导的以细胞肿胀、质膜穿孔及炎性小分子的释放为特征的新的裂解性、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焦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gasdermin家族蛋白的成孔活性,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1、4、5、11等介导的以细胞肿胀、质膜穿孔及炎性小分子的释放为特征的新的裂解性、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焦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特别是对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具有促进及抑制的双重功能,使焦亡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最新热点之一。该文主要就细胞焦亡在肿瘤发生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讨论细胞焦亡对肿瘤治疗的意义,以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 炎性小体 肿瘤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PD-1/PD-L1在炎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宇 师伟 +1 位作者 侯亚彬 郝崇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4期640-644,共5页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是IBD发病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除了作为肿瘤免疫治...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是IBD发病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除了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究也成为焦点。PD-1/PD-L1信号分子作为维持机体对自身抗原耐受性的负性共刺激分子,通过调节肠道免疫与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PD-1/PD-L1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IB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肠道免疫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R-129与PDCD4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永强 李娟 +1 位作者 钟海川 符芳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31-236,共6页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R-129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活动期IBD患者设为IBD组,其中9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为UC组),8...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R-129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活动期IBD患者设为IBD组,其中9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为UC组),82例为克罗恩病(CD)患者(设为CD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设为对照组。在IBD组患者行肠镜检查时取肠黏膜病变组织,在对照组患者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时取距息肉>5 cm的回肠或结肠黏膜活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miR-129和PDCD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肠黏膜组织中mi R-129和PDCD4诊断IBD的效能。结果 IBD组肠黏膜组织中miR-129、PDCD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23、0.67±0.19,均低于对照组(1.36±0.35、1.02±0.27),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UC组、中度UC组、重度UC组的miR-129和PDCD4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轻度CD组、中度CD组、重度CD组的miR-129和PDCD4表达水平也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的miR-129和PDCD4表达水平均与改良Mayo评分呈负相关(r=-0.580、r=-0.595,P均=0.000),CD组的miR-129和PDCD4表达水平均与CD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508、r=-0.498,P均=0.000)。IBD组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R-129与PDCD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00)。IBD组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 R-129和PDCD4诊断IB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95%CI:0.703~0.816)和0.867(95%CI:0.821~0.913),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1(95%CI:0.874~0.947)。结论 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R-129和PDCD4的表达水平降低,且两者呈正相关。miR-129和PDCD4的表达水平与UC及C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作为诊断IBD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miR-129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下载PDF
miR-21靶向CCL20及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佳 林雪容 +1 位作者 高恒波(指导) 张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miR-21靶向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NC组、脓毒症+miR-21组,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目的:研究miR-21靶向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NC组、脓毒症+miR-21组,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尾静脉注射NC mimic或miR-21 mimic进行干预,48 h后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Ⅰ(cTn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HE染色、细胞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β含量、CCL20及PDCD4表达;培养心肌H9c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与CCL20及PDCD4基因mRNA 3’UTR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心肌中miR-21表达明显减少,血清cTnⅠ、CK-MB含量及心肌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含量、CCL20、PDCD4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miR-21组心肌中miR-21表达明显增加,血清cTnⅠ、CK-MB含量及心肌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含量、CCL20、PDCD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miR-21组H9c2细胞CCL20、PDCD4表达及CCL20、PDCD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活力均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miR-21可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为靶向抑制CCL2及PDCD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MIR-21 凋亡 炎症反应 CC趋化因子配体2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下载PDF
血管软化丸调控miRNA-155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聂勇 秦合伟 +2 位作者 吕哲 姬令山 李文涛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miRNA-155(miR-155)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剂l(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磷酸化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miRNA-155(miR-155)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剂l(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磷酸化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信号通路和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中,将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miR-155抑制剂组,miR-155模拟物组,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干预8周后观察小鼠主动脉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miR-155、SOCS1、p-STAT3、PDCD4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水平。体外实验中,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miR-155抑制剂组、miR-155模拟物组、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组;经药物血清干预后,RT-PCR法检测细胞miR-155、SOCS1、p-STAT3、PDCD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显示,miR-155模拟物组,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miR-155模拟物组,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主动脉miR-155、SOC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STAT3、PDCD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6、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155模拟物组、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组RAW264.7细胞miR-155、SOC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STAT3和PDCD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55调控SOCS1/STAT3/PDCD4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软化丸 miRNA-155 炎症因子 SOCS1 STAT3 PDCD4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刺激对N9小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本瀚 宋来君 +5 位作者 姚安会 李经纶 唐斌 刘伟 卫润斐 曹付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对N9小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及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M1型刺激组(LPS+IFN-γ组)、M2型刺激组(IL-4组)。刺激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N9小胶质细胞在极...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对N9小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及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M1型刺激组(LPS+IFN-γ组)、M2型刺激组(IL-4组)。刺激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N9小胶质细胞在极化状态下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IFN-γ组、LPS+IFN-γ组及IL-4组,通过Hoechst-PI染色的方法检测不同因子对细胞死亡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aspase-3的表达。结果 LPS+IFN-γ组N9细胞促炎因子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及IL-4组(P<0.01),IL-4组N9细胞抑炎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及LPS+IFN-γ组(P<0.01)。在细胞存活方面,IFN-γ组及LPS+IFN-γ组N9细胞的死亡数及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LPS组、IL-4组(P<0.05,P<0.01)。结论 N9细胞可发生极化,在不同极化状态表达不同的炎性因子;IFN-γ可影响N9细胞的存活,其可能是通过Caspase-3而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9小胶质细胞 极化 炎性细胞因子 细胞死亡
下载PDF
Opening of microglial K-ATP channels inhibits rotenone-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 被引量:11
20
作者 Zhou, Fang Yao, Hong-Hong Wu, Jia-Yong Ding, Jian-Hua Sun, Tao Hu, Ga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12-1612,共1页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钾三磷酸腺苷 抑制方法 鱼藤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