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杨超 闫庆梓 +4 位作者 唐洁 夏伯侯 林丽美 贺庆芝 廖端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06-3111,共6页
目的:研究蒲公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抗炎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对蒲公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研究挥发油抗... 目的:研究蒲公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抗炎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对蒲公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研究挥发油抗炎活性;采用乳腺癌细胞(MCF-7)、小鼠乳腺癌(4T1)组织HE、TUNEL染色和Micro-CT扫描研究蒲公英挥发油抗乳腺癌活性。结果: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蒲公英挥发油,萃取率为5.55%;GC-MS联用分析鉴定蒲公英挥发油成分26个,占总挥发油成分83.72%,主要成分为亚麻酸(51.70%)、棕榈酸(18.41%)、油酸(2.75%)、棕榈酸乙酯(1.94%)、二十二烷酸(1.40%)、十九烷酸(1.23%)等,其中油酸、棕榈酸乙酯首次从蒲公英挥发油中获得。抗炎活性实验表明蒲公英挥发油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炎症因子NO以及TNF-α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抗肿瘤细胞实验表明蒲公英挥发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有很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0.61mg/m L;动物实验中HE、TUNEL染色发现蒲公英挥发油组乳腺癌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变稀疏,能明显抑制肿瘤增值、促进凋亡,Micro-CT扫描发现肿瘤组织体积变小、且小鼠骨骼完好。结论:蒲公英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和抗乳腺癌作用,可以为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挥发油 GC-MS MICRO-CT 抗炎 乳腺癌 肿瘤
原文传递
山奈酚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明智 张磊 +2 位作者 周丹 丁琪琼 林晓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目的:观察山奈酚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对数期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25μmol/... 目的:观察山奈酚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对数期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山奈酚20μL,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72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对比干预24h、48h、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干预72h后细胞凋亡率;对比干预72h后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及磷酸化PI3K(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灰度值比值。结果:对照组细胞轮廓清晰、结构紧密,贴壁生长;3个剂量组细胞变圆浮起,细胞膜皱缩、细胞质颗粒增多,可见细胞碎片,其中中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中剂量组最高,高剂量组其次,低剂量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剂量组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比较,中剂量组最高,高剂量组其次,低剂量组更低,对照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比较,中剂量组最低,高剂量组其次,低剂量组更高,对照组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奈酚可促进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其中50μmol/L山奈酚促凋亡效果最佳,提示与下调PI3K、AKT、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激酶3β 炎性乳腺癌 凋亡
下载PDF
Cyclooxygenase-2 and the inflamm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被引量:14
3
作者 Randall E Harris Bruce C Casto Zachary M Harri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4期677-692,共16页
Cohesive scientific evidence from molecular, animal, and human investigation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constitutive over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COX-2) is a ubiquitous driver of mammary carcinogenesis, and r... Cohesive scientific evidence from molecular, animal, and human investigation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constitutive over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COX-2) is a ubiquitous driver of mammary carcinogenesis, and reciprocally, that COX-2 blockade has strong potential fo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Key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1) COX-2 is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throughout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and expression intensifies with stage at detectio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2) essential features of mammary carcinogenesis(mutagenesis, mitogenesis, angiogenesis, reduced apoptosis, metastasis and immunosuppression) are linked to COX-2-driven prostaglandin E2(PGE-2) biosynthesis;(3) upregulation of COX-2 and PGE-2 expression induces transcription of CYP-19 and aromatase-catalyzed estrogen biosynthesis which stimulates unbridled mitogenesis;(4) extrahe-patic CYP-1B1 in mammary adipose tissue converts paracrine estrogen to carcinogenic quinones with mutagenic impact; and(5) agents that inhibit COX-2 reduce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out disease and reduce recurrence risk and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Recent sharp increases in global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re likely driven by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mammary adipose and upregulation of COX-2 associated with the obesity pandemic. The totality of evidence clearly supports the supposition that mammary carcinogenesis often evolves as a progressive series of highly specific cellular and molecular changes in response to induction of constitutive overexpression of COX-2 and the prostaglandin cascade in the "inflamm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CYCLOOXYGENASE-2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flammogenesis ESTROGEN AROMATASE
下载PDF
炎性乳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单军 马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认识炎性乳癌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表现 ,提高炎性乳癌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炎性乳癌的临床、X线表现、治疗情况及病理类型。结果  12例中 9例 (75 % )为典型炎性乳癌 ,临床有皮肤红肿等炎症表现 ,X... 目的 认识炎性乳癌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表现 ,提高炎性乳癌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炎性乳癌的临床、X线表现、治疗情况及病理类型。结果  12例中 9例 (75 % )为典型炎性乳癌 ,临床有皮肤红肿等炎症表现 ,X线片内可见肿块 ,伴或不伴有钙化 ,皮肤增厚 ,乳腺密度增高、紊乱 ,腋下淋巴结肿大。 1例为隐匿型 ,触诊及X线可见肿块 ,病理可见淋巴管癌栓 ,但临床无炎症表现。 2例不典型 ,临床有炎症表现 ,X线片内未见具体肿块 ,仅表现为乳腺密度增高、紊乱 ,皮肤增厚 ,抗炎治疗无效后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炎性乳癌。炎性乳癌的病理分型主要有浸润型导管癌、浸润型小叶癌。均有淋巴管癌栓。结论 对于临床有炎症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癌 乳腺X线 诊断 病理对照分析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卫翀羿 陆苏 +3 位作者 于辰华 王首骏 宋佳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16-821,共6页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81例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81例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3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53.1%和37.0%,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为13.6%(11/81)。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达到pCR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有关(P<0.05),但获得pCR并不会改善其预后(P>0.05),而IBC患者的术前淋巴结分期是O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新辅助化疗方案和淋巴管癌栓情况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IBC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对术前淋巴结分期和淋巴管癌栓状态的评估,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合理使用新辅助化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化疗 疗效评价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任艳 王彦伟 宋爱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44-48,55,共6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首次就诊临床资料,计算外周血相关炎症指数,分析各项指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首次就诊临床资料,计算外周血相关炎症指数,分析各项指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了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肿瘤直径、癌胚抗原、癌胚抗原125、系统炎症反应指数和泛免疫炎症值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泛免疫炎症值、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体重指数、组织学分级Ⅲ级和癌胚抗原125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中泛免疫炎症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634,最佳临界值为110.37。系统炎症反应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639,最佳临界值为0.554。结论 泛免疫炎症值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与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指标 外周血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16例炎性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特征及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丽华 洪慧勤 +2 位作者 高春茗 刘金萍 刘华之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16例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为该病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例IBC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钼靶X线表现、病理... 目的:研究16例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为该病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例IBC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钼靶X线表现、病理结果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所有IBC患者按照钼靶X线诊断结果的差异分为真阳性组12例以及假阴性组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16例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1)5例患者皮肤增厚,后缘模糊不清,且伴有乳头内陷;(2)皮下脂肪层密度明显增高,9例患者可见显著增粗的Cooper’s韧带;(3)腺体增厚,结构紊乱,3例在腺体内见明显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其中1例伴有沙粒样钙化,10例未发现显著肿块,4例伴有弥漫分布的沙粒样钙化灶;(4)同侧腋窝均伴有淋巴结肿大,结构致密,边缘相对清晰。16例IBC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6例皮肤内可见明显淋巴管癌栓;钼靶X线诊断炎性乳腺癌真阳性12例,假阴性4例。16例IBC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8例,占比50.0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7例,占比43.75%,P53阳性10例,占比62.50%。钼靶X线假阴性IBC患者肿块大小≤5 cm、TNM分期为Ⅰ~Ⅱ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人数占比均高于真阳性患者(P均<0.05)。钼靶X线假阴性及真阳性IBC患者ER、PR及P53阳性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均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可为IBC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钼靶X线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假阴性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38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镜 张频 +3 位作者 刘鹏 欧广飞 王子平 徐兵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8-891,共4页
背景与目的: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病程进展快、预后差。本研究是为了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70年3月20日至2001年12月21日我院收治的38例炎性乳腺癌回顾性分析。结果:炎性乳腺癌的主要症状为乳... 背景与目的: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病程进展快、预后差。本研究是为了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70年3月20日至2001年12月21日我院收治的38例炎性乳腺癌回顾性分析。结果:炎性乳腺癌的主要症状为乳房皮肤的局部或弥漫红肿,不发热。38例患者中位年龄45岁,Ⅲb期24例,Ⅳ期14例,首选局部治疗18例,首选化疗20例。中位生存期17个月,1年生存率57.7%,5年生存率14.0%。首选化疗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分期早者较分期晚者预后好。结论:炎性乳腺癌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化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误诊临床分析
9
作者 周海洋 李浩 +4 位作者 王石林 魏学明 王妍 郑子阳 张玉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18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以乳腺肿块就诊,2例以皮肤破溃流脓就诊;13例误诊为炎性乳腺癌,5...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18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以乳腺肿块就诊,2例以皮肤破溃流脓就诊;13例误诊为炎性乳腺癌,5例误诊为乳腺结核。误诊时间7~22(9.31±1.36)d。误诊为炎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反复发作,行手术治疗,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所有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将乳腺病灶完整切除,切除后行抗感染治疗7 d,14例术后口服醋酸泼尼松30 d,其余4例未使用口服药物。本组18例均治愈。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较为罕见且无典型临床表现,容易与乳腺癌、结核性乳腺炎等疾病混淆,发生误诊。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疾病知识学习,提高对其警惕性,综合分析病情,认真鉴别诊断,以减少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误诊 炎性乳腺癌 乳腺结核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虎霞 刘奋德 +2 位作者 赵静 韩志红 李雅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美国SEER数据库2010—2016年诊断的炎性乳腺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461例患者入组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并采用Cox模型探讨炎性乳腺癌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美国SEER数据库2010—2016年诊断的炎性乳腺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461例患者入组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并采用Cox模型探讨炎性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收集1996—2009年诊断的炎性乳腺癌1147例,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在461例炎性乳腺癌患者中,79.2%(365/461)为白种人,65.9%(304/461)为组织学Ⅲ级肿瘤,46.4%(214/461)为N1期肿瘤;65.7%(303/461)接受手术治疗,48.5%(224/461)接受放疗,87.2%(402/461)接受化疗。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0%、4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AJCC分期N和M期、分子亚型、手术、放疗、化疗是影响炎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种族、AJCC分期N和M期、分子亚型、手术、化疗是影响炎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1996—2009年组炎性乳腺癌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7%、34.3%,明显低于2010—2016年组(P<0.05)。结论年龄、种族、AJCC分期N和M期、分子亚型、手术、化疗为影响炎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炎性乳腺癌生存率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炎性乳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对乳腺癌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华 杨贵义 +2 位作者 汪彬 彭成 张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04-280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对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88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对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88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表达水平,分析指标诊断乳腺癌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第5天感染组患者hs-CRP(8.87±3.15)mg/dl、IL-6(18.32±5.07)pg/ml及IL-10(7.41±1.26)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CD4+(1.41±0.35)、CD25+(1.33±0.41)、CD127(low)(1.52±0.58)%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炎性因子对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84.36%),但特异度较低(69.17%),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对乳腺癌术后感染准确度较低(73.21%),但特异度较高(80.09%);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二者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术后感染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炎性因子 乳腺癌 术后感染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秀玲 于丽丽 +3 位作者 赵浩晨 刘萍 赵晓琛 缴宝杰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3622-362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96例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辅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组(PG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多卡因(1 mg/...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96例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辅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组(PG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多卡因(1 mg/kg),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调整瑞芬太尼剂量以使术中BIS值保持在40~60。采用靶控输注(TCI)泵(Orchestra;Fresenius-Kabi,德国),分别使用Schnider和Minto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PG组全麻诱导后给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术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双谱指数(40~60,BIS vista monitor revision 3.0;Aspect Medical Systems,USA)。当双谱指数>60时,给予异丙酚0.5μg/kg(间隔为1 min或更长时间)静脉注射。当心率降至<50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手术后,将确认自发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患者移至术后重症监护室,进行24 h监测。术后24 h,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收集在肝素管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结果PG组瑞芬太尼消耗量少于G组。G组术后IL-2浓度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PG组无明显降低(P>0.05)。G组和PG组术后IL-4和IFN-γ的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PG组中性粒细胞术后所占比例都较术前增加,但PG组术后中性粒细胞较G组少(P=0.001)。术后G组、PG组淋巴细胞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但术后PG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G组(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G组和PG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NLR)显著升高。与G组比较,PG组的NLR显著降低(P<0.01)。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Pecs-Ⅱ阻滞可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胸神经阻滞 炎性介质 乳腺癌 瑞芬太尼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中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欣怡 牛星鉴 张清媛 《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炎性乳腺癌(IBC)是一种罕见且进展迅速的高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因其在起病初期常被误诊,对标准治疗反应较差以及缺少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IB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炎性乳腺癌患者。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阐释IBC的各方面生物学机制,而作为肿... 炎性乳腺癌(IBC)是一种罕见且进展迅速的高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因其在起病初期常被误诊,对标准治疗反应较差以及缺少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IB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炎性乳腺癌患者。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阐释IBC的各方面生物学机制,而作为肿瘤免疫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肿瘤微环境(TME)参与了IBC的各种恶性生物学行为。IBC的TME中包括淋巴管、血管、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外基质及浸润性免疫细胞等组成成分,但无明确特征,各种调控TME中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全文就IBC的TME与IBC发病机制及其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发病机制 预后
原文传递
E-cadherin与炎性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米多 刘力 刘国文 《肿瘤药学》 CAS 201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糖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存在于成人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是钙粘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也一种重要的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糖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存在于成人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是钙粘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也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其主要作用是参与形成和维护正常细胞间的连接,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信息传递和稳定以及创伤的修复过程有关。E-cadherin也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与多种上皮恶性肿瘤的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其表达下调在乳腺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密切相关。炎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局部晚期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患者大多死于局部组织侵袭和远处转移。研究表明,E-cadherin在炎性乳腺癌组织或细胞系中却呈与功能一致的强阳性表达,与炎性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E-cadherin与炎性乳腺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钙粘蛋白 炎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浸润 转移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苹 张芹 樊安银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48例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TNM分期 ,Ⅲb期 38例 ,Ⅳ期 10例 ;无特定的组织学类型 ;48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为 32个月 ,3年生...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48例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TNM分期 ,Ⅲb期 38例 ,Ⅳ期 10例 ;无特定的组织学类型 ;48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为 32个月 ,3年生存率为 45 .8% ,5年生存率为 33 .3 % ;Ⅲb期生存 5年者有 16例 ,Ⅲb期 1年内死亡者有 5例 ,Ⅳ期 10例中有 6例在 1年内死亡。结论 炎性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为诱导化疗、手术、局部放疗及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其预后与乳房皮肤红斑范围、术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血管受累、临床分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特殊类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丽莹 孔祥泉 +3 位作者 徐海波 刘定西 于群 曾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 评价乳腺动态增强MRI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几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结果  6例多中心性乳腺癌、4例多灶性乳腺癌及 2例隐匿型乳腺癌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1例炎性乳... 目的 评价乳腺动态增强MRI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几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结果  6例多中心性乳腺癌、4例多灶性乳腺癌及 2例隐匿型乳腺癌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1例炎性乳腺癌病变广泛且形态多样 ,缺乏特征性。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对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及隐匿型乳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性乳腺癌 多灶性乳腺癌 隐匿型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与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晓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4期98-99,共2页
目的:研究MRI与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炎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MRI以及乳腺钼靶检查。观察MRI以及乳腺钼靶检查对星芒征、结节或肿块、钙化、腋窝淋巴肿大、胸大肌侵犯、乳腺癌... 目的:研究MRI与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炎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MRI以及乳腺钼靶检查。观察MRI以及乳腺钼靶检查对星芒征、结节或肿块、钙化、腋窝淋巴肿大、胸大肌侵犯、乳腺癌确诊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MRI联合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00%,明显高于MRI检查的86.67%以及乳腺钼靶检查的85.00%(P<0.05)。结论:MRI联合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乳腺钼靶检查 炎性乳腺癌 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PDF
炎症因子与乳腺癌患者辅助放射治疗期间癌性疲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秋霞 孙彩萍 +5 位作者 叶万立 徐俊 朱晓灵 刘建江 孙红岗 王建芳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乳腺癌患者辅助放射治疗期间癌性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的疲劳评分将其分为疲劳组及观察组,比较2组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乳腺癌患者辅助放射治疗期间癌性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的疲劳评分将其分为疲劳组及观察组,比较2组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的差异;检测每位患者的疲劳相关炎症因子编码基因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炎症因子相关基因分型与放射治疗结束时疲劳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61例患者入组,其中疲劳组37例。观察组24例,癌性疲劳的发生率为60.6%。疲劳组伴有恶心、焦虑及厌食者较观察组多(P均<0.05)。疲劳组放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高(P<0.001),观察组放射治疗前、后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与疲劳的发生呈正相关(r_(s)=0.51,P<0.001)。2组治疗前后CRP及sTNFR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启动子编码基因IL6-174 GG基因分型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的疲劳评分高于CC基因分型患者(P=0.001)。结论血清IL-6水平及IL6-174 GG基因分型或与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期间癌性疲劳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癌性疲劳 白介素-6 IL6-174基因 乳腺癌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静瑜 唐利立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4期53-56,共4页
炎性乳腺癌(IBC)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IBC在组织学上并无特殊性,存在一定误诊率,乳腺组织空心针穿刺活检为确诊手段,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协助分期和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本文就IBC的临床表现以及... 炎性乳腺癌(IBC)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IBC在组织学上并无特殊性,存在一定误诊率,乳腺组织空心针穿刺活检为确诊手段,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协助分期和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本文就IBC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预后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诊断 新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单中心41例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詹蕊羽 鄢希 +1 位作者 廖正银 郑鸿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女性炎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初步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病理确诊、接受治疗、临床资料较完整的41例炎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对数秩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影响炎性乳腺癌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女性炎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初步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病理确诊、接受治疗、临床资料较完整的41例炎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对数秩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影响炎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41例炎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阴性率、孕激素受体阴性率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分别为58.5%、61.0%、34.2%。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60个月,中位PFS为35个月,3年生存率为31.7%。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16)、初始化学疗法(化疗)疗效(P=0.002)对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6)、初始化疗疗效(P=0.002)、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P=0.041)均可影响患者预后。结论 TNM分期和初始化疗疗效是影响炎性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蒽环类联合紫杉类的化疗方案优于其他方案。以化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炎性乳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单因素 多因素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