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13
1
作者 冯思敏 宁可 +3 位作者 邵平 任国平 孙培龙 罗自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0-86,94,共8页
为研究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由葡聚糖酸钠(DSS)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结肠炎的抑制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DSS处理组(1.5%DSS处理7 d),DSS+β-谷甾醇治疗组以及DSS+豆甾醇治疗组(植物甾醇溶于纯净玉米油40 mg/mL,... 为研究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由葡聚糖酸钠(DSS)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结肠炎的抑制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DSS处理组(1.5%DSS处理7 d),DSS+β-谷甾醇治疗组以及DSS+豆甾醇治疗组(植物甾醇溶于纯净玉米油40 mg/mL,按400 mg/kg/day的剂量灌胃小鼠)。结果显示:经过13 d的试验,DSS处理使小鼠出现严重的急性结肠炎,伴随有明显溃疡、结肠上皮组织损伤及结肠短缩等现象。豆甾醇能显著抑制结肠缩短,降低粪便中的血红素含量,降低结肠炎病理学评分(P <0.05)。并且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MCP-1和环氧合酶COX-2的mRNA表达。β-谷甾醇也显著降低了结肠炎病理学评分,但只显著抑制IL-6和COX-2的表达。豆甾醇比β-谷甾醇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急性结肠炎活性。饮食中摄入β-谷甾醇和豆甾醇能有效改善DSS引起的小鼠结肠炎,但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豆甾醇 急性结肠炎 葡聚糖酸钠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俊珊 刘占举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5年第12期809-813,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热点,针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相继制定了各类共识意见,力求能更全面深入地反映该疾病的新进展,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本文总结部分指南,综述我国IBD的临床诊治进展。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ibd) 指南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柏亚妹 宋玉磊 +5 位作者 卞秋桂 王丹丹 万红 许晨 陈菁 倪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018-4022,共5页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常州市中医院消化科就诊的IBD患者。采用改良的Morisky量表对IBD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克...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常州市中医院消化科就诊的IBD患者。采用改良的Morisky量表对IBD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知识问卷(CCKNOW)、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纳入可能对IBD患者服药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例IBD患者,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6%。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92例,克罗恩病(CD)患者26例。IBD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为(11.3±3.7)分,其中UC患者为(10.9±3.4)分,CD患者为(12.8±4.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油腻食物、饮食结构、疾病类型、药物不良反应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CKNOW评分、社会支持评分与服药依从性评分呈负相关(P<0.05);服药总数、SDS评分与服药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服药总数、CCKNOW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是服药依从性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BD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年龄、文化程度对IB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预警作用,同时要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和知识宣教力度,简化用药方案,提高IBD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曦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4年第2期35-41,共7页
人类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包含大量肠道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可导致胃肠道动力失调及内脏神经敏感性改变,最终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而肠道菌群引起的肠粘膜异常免疫应答损伤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 人类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包含大量肠道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可导致胃肠道动力失调及内脏神经敏感性改变,最终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而肠道菌群引起的肠粘膜异常免疫应答损伤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关键所在,另外,肠道微生态还可过参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直接代谢产生致癌物质影响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由此我们发现,肠道微生态不仅参与了消化吸收、物质代谢等胃肠道基本生理过程,还直接关系到肠道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就目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性肠病 肠道肿瘤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黏附分子-l、D-乳酸、二胺氧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武装 宋卫兵 +6 位作者 杨键 肖丽萍 杨明常 刘岗 谢涣琴 蔡敏捷 乐德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可溶性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sICAM-1)、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IBD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分别采...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可溶性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sICAM-1)、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IBD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CAM-l,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和DAO水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结果 IBD患者sICAM-1、血浆D-乳酸、DAO、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BD患者sICAM-l与血浆D-乳酸、DAO、WBC水平均显著相关(P<0.01)。治疗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组患者间sICAM-l、DAO、D-乳酸、WBC的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sICAM-l、DAO、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sICAM-1,血浆D-乳酸和DAO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IBD患者病情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l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血清炎症性肠病抗体谱的检测对IBD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益佳 宁明哲 +1 位作者 杨平 郑齐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以及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临床检测IBD抗体谱的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以及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临床检测IBD抗体谱的患者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测定。结果 200例患者血清中,106例有阳性或弱阳性指标。其中,ASCA阳性/弱阳性24例,PAB阳性/弱阳性14例,GAB阳性/弱阳性63例,ANCA阳性/弱阳性28例,并分别纳入ASCA组,PAB组,GAB组,ANCA组。ANCA和GAB诊断UC的阳性率分别为34%和58%。ASCA和PAB诊断CD的阳性率分别为28.6%和38.1%。ANCA与GAB联合检测诊断UC的特异度为60%,ASCA与PAB联合检测诊断CD的特异度为75%。结论 IBD抗体谱里ASCA,ANCA,GBA和PAB四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对IBD的诊断有重要指导价值,也可作为UC与CD的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 抗胰腺腺泡抗体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大黄牡丹汤治疗IBD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农菲菲 罗爽 +4 位作者 赵钟祥 罗霞 林铭军 文彬 周联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9,共9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大黄牡丹汤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肠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90mg·kg^-1)诱导IBD模型;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430mg·kg^-1)和大黄牡丹汤组(7.5g·...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大黄牡丹汤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肠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90mg·kg^-1)诱导IBD模型;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430mg·kg^-1)和大黄牡丹汤组(7.5g·kg^-1),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7d,每天1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大鼠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1L-6、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建立大鼠血清代谢轮廓图,分析各组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生物学意义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DAI评分明显升高(P<0.001),体质量明显降低(P<0.001),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均显著上升(P<0.05,P<0.01),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糜烂,腺体破坏严重且紊乱,有隐窝炎及脓肿形成。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P<0.01),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上皮逐渐恢复,肠绒毛形态结构趋于完整,肠腺结构明显。结果鉴定出IBD大鼠血清中的8个生物标志物,大黄牡丹汤可以上调苯乙酰甘氨酸、鞘氨醇、植物鞘氨醇、黄嘌吟、色氨酸、吲哚的含量(P<0.05,P<0.01),下调甘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P<0.05,P<0.01)。结论大黄牡丹汤对TNBS-乙醇诱导的IBD大鼠具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恢复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牡丹汤 炎症性肠病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原文传递
IL-23/IL-17轴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南平 欧阳钦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传统观点认为,克罗恩病(CD)是与IL-12、IFN-γ、TNF细胞因子轴介导的Th1型反应相关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则与IL-4、IL-5、IL-13轴介导的Th2型反应关系密切。近期研究发现,IL-23/IL-17轴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并... 传统观点认为,克罗恩病(CD)是与IL-12、IFN-γ、TNF细胞因子轴介导的Th1型反应相关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则与IL-4、IL-5、IL-13轴介导的Th2型反应关系密切。近期研究发现,IL-23/IL-17轴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标。IL-23诱导幼稚CD4+T细胞分化为高致病性的Th17细胞生成IL-17、IL-6和TNF-α,并引起结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发病机制 TH17细胞 IL-23/IL-17轴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范如英 盛剑秋 +4 位作者 赵晓军 陆晓娟 李恕军 杨欣艳 王继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的30例中重度UC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治疗后3~12个月随访。结果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UC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8/30(60.0%),其疗效与疾病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的30例中重度UC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治疗后3~12个月随访。结果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UC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8/30(60.0%),其疗效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疾病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UC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 治疗 随访
下载PDF
粪便钙卫蛋白对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晓鸥 钱家鸣 +3 位作者 杨红 方秀才 朱丽明 陈蔷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粪便钙卫蛋白(FCP)被认为是判断炎症性肠病(IBD)的肠道炎症的非侵入性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FCP对IB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比较FCP与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诊断IBD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CP酶联免疫... 目的粪便钙卫蛋白(FCP)被认为是判断炎症性肠病(IBD)的肠道炎症的非侵入性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FCP对IB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比较FCP与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诊断IBD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CP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正常对照组42例,炎症性肠病组50例,包括16例溃疡性结肠炎(UC),34例克罗恩病(CD)患者的FCP浓度;同时检测36例IBS患者的FCP浓度。其中39例IBD患者在留取FCP标本的同期进行了ESR和CRP的检测。绘制受检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FCP鉴别诊断IBD和IBS的诊断临界点。结果 IBD组FCP浓度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31.1μg/g(72.64~518.37μg/g),显著高于IBS组的39.43μg/g(20.58~56.18μg/g),和正常对照组的27.7μg/g(10.87~44.01μg/g),FCP浓度比较,P<0.001。IBS组与正常对照组FCP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FCP检测IBD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8.2%,显著高于ESR和CRP的阳性率,P<0.05。以68.76μg/g作为最佳的诊断临界点,此时FCP鉴别诊断IBD和IBS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88.89%。结论检测FCP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IBD和IBS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粪便钙卫蛋白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自噬治疗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1
11
作者 游宇 刘玉晖 +1 位作者 李林 廖旺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9,共7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对5%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BALB/c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改善作用与肠上皮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84只BALB/c小鼠,除正常组之外,5%DSS自由饮用7 d诱导急性炎症性肠病,治疗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12,6,...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对5%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BALB/c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改善作用与肠上皮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84只BALB/c小鼠,除正常组之外,5%DSS自由饮用7 d诱导急性炎症性肠病,治疗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1·d-1),美沙拉嗪组(2 g·kg-1·d-1),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组(4 mg·kg-1·d-1)灌胃。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隐血便血,计算疾病活动度(DAI)积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10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肠上皮细胞自噬体形成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通路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小鼠隐血,便血,体质量下降,DAI积分,病理改变等均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降低,IL-8含量显著升高(P <0. 01),小鼠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P <0. 01),肠上皮细胞自噬体减少,微管轻链蛋白3(LC3)-Ⅱ/LC3-Ⅰ比值含量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可以升高小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8含量明显(P <0. 05,P <0. 01),明显降低IL-1β和TNF-α的表达(P <0. 05),参芩白术散高剂量组、雷帕霉素及美沙拉嗪组肠上皮细胞自噬体形成显著增多,显著升高LC3Ⅱ/LC3Ⅰ含量。结论:参苓白术散抗DSS诱导的IBD的作用与抑制炎症及调节肠上皮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炎症性肠病 细胞自噬 炎症
原文传递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晨晨 陈庆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266,共5页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GMP)主要是κ-酪蛋白经凝乳酶降解产生的一类含有糖链的多肽,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功能和独特的营养特性,可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品。本文首先概括CGMP的来源、结构特点及其研究开发现状,从炎症性肠病(IBD)的免...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GMP)主要是κ-酪蛋白经凝乳酶降解产生的一类含有糖链的多肽,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功能和独特的营养特性,可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品。本文首先概括CGMP的来源、结构特点及其研究开发现状,从炎症性肠病(IBD)的免疫病理机制的角度,对本实验室和国外在CGMP调理、改善和治疗IBD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介绍,提出CGMP在一定程度上为IBD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及展示其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糖巨肽(CGMP) 炎症性肠病(ibd)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不同营养干预方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健 曹竣植 张勇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1669-16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法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IBD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法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IBD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内营养干预,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活动指数(CAI)、内镜活动指数(EAI)、D乳酸、内毒素、营养状态[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F)]。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AI和EAI评分分别为(1.25±0.19)分、(3.23±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0.21)分、(5.20±0.21)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38±0.49)mg/L、(13.21±0.6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0.42)mg/L、(9.46±0.5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LB、PA和TF水平分别为(47.49±5.74)g/L、(296.98±7.84)mg/L和(2.59±0.73)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2±4.09)g/L、(256.11±5.97)mg/L和(2.25±0.6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应用于炎症性肠病中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和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通透性 营养状态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辛丽敏 李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00-603,共4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在炎症期,血液中的CRP浓度迅速上升,待...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在炎症期,血液中的CRP浓度迅速上升,待炎症修复后迅速恢复正常,是辅助检测机体炎性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CRP广泛应用于临床,CRP大量快速升高和短暂的半衰期意味着与临床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从CRP评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疾病活动性、反应药物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方面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炎症性肠病 疾病活动性 疾病复发
下载PDF
益生菌缓解或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康 王哲 +3 位作者 薛志朋 王家朋 徐振上 王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14-420,共7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且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并且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随着对IBD的深入研究,益生菌成为IBD治疗的新兴药物,并且某些益生菌能够通过参与肠道屏障的保护,调节免疫和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且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并且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随着对IBD的深入研究,益生菌成为IBD治疗的新兴药物,并且某些益生菌能够通过参与肠道屏障的保护,调节免疫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来缓解或治疗IBD。同时,因益生菌具有抗炎、良好的耐受性和极少的不良反应等特性,也使其在IBD治疗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常见。本文主要从缓解或治疗IBD的益生菌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炎症性肠病(ibd)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家庭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婷婷 费云慧 +1 位作者 申曌 郑春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39-744,共6页
目的探究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治疗的128例IB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 目的探究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治疗的128例IB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时,采用家庭坚韧性量表(FHI)评价两组IBD患者家庭坚韧性,采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知识问卷(CCKNOW)分析两组IBD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评价两组IBD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Ⅱ(AAQ-Ⅱ)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IBD患者心理状态,中文版IBD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价两组IBD患者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BD-SES)评价两组IBD患者自我效能。结果两组IBD患者干预后1个月时,FHI评分的3项指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CKNOW及MM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AAQ-Ⅱ及SCL-90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BDQ的各单项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IBD-SES各单项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家庭干预可有效提高IBD患者的家庭坚韧性及住院期间对疾病的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积极心理学 家庭干预 疾病认知水平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铖 孙鹏飞 +2 位作者 尹继瑶 王阳阳 肖海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7-270,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病情的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常规内科抗炎治疗容易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近年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该病提供了新型的治疗方法。粪菌移植(f...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病情的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常规内科抗炎治疗容易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近年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该病提供了新型的治疗方法。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IBD的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近5年来FMT的方法学改进、肠功能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并对FMT研究中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困境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薄瑾 林梦月 +3 位作者 刘晓红 陈伟仙 孙素亚 陈亚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4期1310-1314,1330,共6页
目的探究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困境体验,为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6-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15例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对... 目的探究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困境体验,为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6-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15例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归纳出两大主题,自我管理困境的主观因素包括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足、日常生活行为受限、负面情绪的干扰、患病的疲乏感体验;自我管理困境的客观因素包括疾病的难以治愈性、疾病负担严重、就医过程的曲折、自我管理支持的缺乏。结论中青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管理负担重、自我管理行为不佳,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面临的主要困境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增强信息平台自我管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认知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炎症性肠病 自我管理 困境 自我管理支持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藿朴夏苓汤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智勇 钟艳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HPXL)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HPXL对LS174T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采用LPS刺激细胞,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测定细... 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HPXL)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HPXL对LS174T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采用LPS刺激细胞,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1β、IL-6、TNF-ɑ表达与释放,研究HPXL对NF-κB炎症通路的调控作用。体内研究:采用饮用4%DSS的方法建立IBD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n=10):正常组,模型组,HPXL高、中、低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小鼠饮用水中加入4%DSS造模,各给药组于造模前2 d开始灌胃给药,共9 d,每天1次。于给药第9天处死小鼠,取结肠做HE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ELISA方法检测小鼠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IL-1β、IL-6、TNF-ɑ炎症因子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кB、磷酸化NF-кB(p-NF-кB)、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кBα)和磷酸化IкBα(p-I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PXL显著抑制TNF-ɑ诱导的NF-кB活性;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1β、IL-6、i NOS和COX-2的m RNA表达水平(P<0.01),并降低细胞中TNF-α和IL-1β含量的释放(P<0.05)。与模型组比较,HPXL能显著对抗DSS诱导的模型小鼠体质量降低和便血。HPXL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NF-кB和IкBα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改善DSS诱导的IBD症状。结论 HPXL通过抑制NF-κB调节的炎症通路,改善DSS诱导的IB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Integration between Genomic and Computational Statistical Surveys for the Screening of SNP Genetic Variant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Pediatric Patients*
20
作者 Dago Dougba Noel Koffi N’Guessan Bénédicte Sonia +8 位作者 Dagnogo Olefongo Daramcoum Wentoin Alimata Marie-Pierre Mauro Giacomelli Dagnogo Dramane Eboulé Ago Eliane Rebecca Yao Saraka Didier Martial Diarrassouba Nafan Giovanni Malerba Raffaele Badolato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science》 2024年第3期146-191,共46页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are complex multifactorial disorders that include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Considering that IBD is a genetic and multifactorial disease, we screened for the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are complex multifactorial disorders that include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Considering that IBD is a genetic and multifactorial disease, we screened for the distribution dynamism of IBD pathogenic genetic variant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and risk factors in four (4) IBD pediatric patients, by integrating both clinical exome sequencing and computational statistical approaches, aiming to categorize IBD patients in CD and UC phenotype. To this end, we first aligned genomic read sequences of these IBD patients to hg19 human genome by using bowtie 2 package. Next, we performed genetic variant calling analysis in term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for genes covered by at least 20 read genomic sequences. Finally, we checked for biological and genomic functions of genes exhibit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enetic variant (SNPs) by introducing Fitcon genomic parameter. Findings showed Fitcon parameter as normalizing IBD patient’s population variability, as well as inducing a relative good clustering between IBD patients in terms of CD and UC phenotypes.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a random distribu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as well pathogenic SNPs genetic variants in the four IBD patient’s genome, claiming to be involved in: i) Metabolic disorders, ii) Autoimmune deficiencies;iii) Crohn’s disease pathways. Integration of genomic and computa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supported a relative genetic variability regarding IBD patient population by processing IBD pathogenic SNP genetic variants as opposite to IBD risk factor variants. Interestingly, findings clearly allowed categorizing IBD patients in CD and UC phenotypes by applying Fitcon parameter in selecting IBD pathogenic genetic variants. Considering as a whole, the study suggested the efficiency of integrating clinical exome sequencing and computational statistical tools as a right approach in discriminating IBD phenotypes as well as improv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m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Crohn disease (CD) Ulcerative Colitis (UC) Clinical Exome Analysis Computational Statistic SNP Genetic Varia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