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吸收缝合线捆扎结合髌骨爪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培召 韩旭 +3 位作者 王啸 于进洋 袁彦浩 谭红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吸收缝合线捆扎骨折块结合髌骨爪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9年1月,收治22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67岁,平均49.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跌伤12例,其他伤2例。根据Roc... 目的探讨不可吸收缝合线捆扎骨折块结合髌骨爪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9年1月,收治22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67岁,平均49.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跌伤12例,其他伤2例。根据Rockwood分型均为Ⅲ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4 d。手术以克氏针由髌骨近侧骨折块表面向后下钻取3~4个骨道;在腰椎穿刺针及钢丝引导下,以不可吸收缝合线纵向穿过髌骨骨道并环绕下极骨折块捆扎复位;最后再以髌骨爪纵向环抱髌骨加强固定。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行X线片检查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按照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评估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关节僵直、骨不连、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2~3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最大活动度为130°~135°,平均132.6°。患膝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8~30分,平均29.2分;功能评价均获优。结论不可吸收缝合线捆扎结合髌骨爪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不可吸收缝合线 髌骨爪 内固定
原文传递
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大卫 张成栋 +3 位作者 于丕学 樊文浩 季丰 叶发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究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髌骨功能、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均40例。对照组行钢丝垂直间断固定... 目的探究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髌骨功能、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均40例。对照组行钢丝垂直间断固定,研究组行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髌骨下极患者髌骨功能、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0.0%)、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25.8°±5.3°)、膝关节Bostman评分(27.3±1.2)明显高于对照组(65.0%、114.1°±4.8°、21.5±0.9);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5±1.2)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6±1.3)周、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功能,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 Krachow法缝合 钢丝垂直间断固定 髌骨功能 骨折愈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疼痛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张羽 杨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38-44,共7页
目的:对比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与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两者对骨代谢、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鹰潭一八四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诊治的99例髌骨下... 目的:对比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与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两者对骨代谢、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鹰潭一八四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诊治的99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的髌骨下极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将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9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Böstman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膜蛋白(POSTN)]及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多巴胺(DA)]。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Böstman评分[(28.04±1.93)分]高于对照组[(25.53±2.45)分](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随着时间逐渐增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82.53±10.29)分,高于对照组的(70.16±8.45)分(P<0.001)。术后30 d,观察组BGP、BALP、POST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PY、PGE_(2)、SP、D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与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均安全有效,调节骨代谢,抑制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改良垂直钢丝 钢丝环扎内固定
下载PDF
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黄伟权 江永发 +1 位作者 黄晓炜 常毅良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8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患者采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组接受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患者采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组接受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Ⅰ期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Ⅰ期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78.89±7.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5±6.84)分(P <0.05)。结论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髌骨爪 克氏针张力带
下载PDF
髌骨爪联合高强度缝合线网状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华乔 陈金跃 余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髌骨爪联合高强度缝合线网状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01~2018-08收治的4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高强度缝合线网状缝合髌腱及髌骨下极骨块,将骨折块聚拢,重建髌骨下极的牢固性,使用髌... 目的观察髌骨爪联合高强度缝合线网状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01~2018-08收治的4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高强度缝合线网状缝合髌腱及髌骨下极骨块,将骨折块聚拢,重建髌骨下极的牢固性,使用髌骨爪进行骨折加压固定。采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B9stman评分系统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达到120°以上。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34例,良8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髌骨爪联合高强度缝合线网状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高强度缝合线 网状缝合 髌骨爪
下载PDF
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髌骨下极骨折22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进 侯开宇 +3 位作者 陈仲 胡兴喜 郑常友 蒋俊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76-82,共7页
目的 探讨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创伤外科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髌骨下极骨折共22例行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 目的 探讨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创伤外科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髌骨下极骨折共22例行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的患者21例(对照组),阐述技术要点并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2)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3、6月)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术后1、3、6、12月)、KSS评分(术后1、3、6月)均高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无1例出现膝前疼痛,而对照组有12例;随访终末期膝关节Bostman评分优良率(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5.23%)。结论 间断垂直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尼斯结治疗髌骨下极骨折避免了金属材料的使用,软组织激惹少,操作简单易行、耗时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好,远期内置物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不可吸收缝线 尼斯结 张力带
下载PDF
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固定髌骨下极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大保 于绍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3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共计6例髌骨下极闭合性骨折,男4例,女2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为36.7岁,术中均采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固定,对骨折愈合时间及末... 目的:探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共计6例髌骨下极闭合性骨折,男4例,女2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为36.7岁,术中均采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固定,对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6例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6-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术后10周(8-12周).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患侧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131.17° ±3.44°,健侧膝关节为133.17° ±3.4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Bostman评分平均为28.3±1.5分,优5例,良好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固定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髌骨
原文传递
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锚钉治疗
8
作者 龚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15例,均使用锚钉系统编织骨折块。结果术后12周1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均未移位,术后8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应用锚钉系...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15例,均使用锚钉系统编织骨折块。结果术后12周1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均未移位,术后8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髌骨下极骨折 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交叉克氏针结合钢丝捆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席勇 王树金 王遥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24-124,共1页
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们应用交叉克氏针结合钢丝捆扎治疗22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交叉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