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淼 徐黎明 +4 位作者 赵景壮 曹永生 刘红柏 尹家胜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a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对虹鳟稚鱼无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培养,并对产生细胞病变的上清进行病毒RNA提取及鲑鳟鱼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株的噬斑培养及滴度测定,并对病毒形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显示,该组织悬液能使CHSE-214和RTG-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RT-PCR结果显示,检测样本呈IPNV阳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呈阴性;该IPNV分离株(命名为Ch Rtm213)在CHSE-214、RTG-2和EPC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3.2)、10^(2.3) TCID_(50)/m L,在CHSE-214细胞上培养4 d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毒噬斑;在透射电镜下清晰可见大量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于细胞质内;Ch Rtm213分离株与西班牙毒株2310(AY489225)VP2相似度较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h Rtm213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加拿大Jasper(ATCC:VR-1325)聚为一簇,属于Gengroup 5基因型。研究表明,Ch Rtm213分离株异于已报道的IPNV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及病毒毒力,可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CHSE-214 基因型
下载PDF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2 CO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连科迅 赵丽丽 +5 位作者 张琳琳 贾鹏 唐立杰 葛俊伟 李一经 刘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9-1235,共7页
为制备抗IPNV 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并进行初步应用。实验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的IPNV VP2 COE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 为制备抗IPNV 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并进行初步应用。实验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的IPNV VP2 COE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共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G10和5F3,亚类鉴定均为IgG1亚类。2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75~120之间。间接ELISA检测5G10和5F3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105、1∶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108、1∶104。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识别IPNV。间接ELISA表明,2株单抗不与IHNV、VHSV、SVCV、HRV等病毒反应,说明获得的单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相加ELISA实验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识别IPNV VP2蛋白上不同的抗原位点。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临床确定为患有IPN虹鳟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证实该2株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 VP2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高水温对杂交鲟主要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静波 曹欢 +4 位作者 王小亮 王姝 孟蝶 张文 徐立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4-488,共5页
为揭示高水温对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A.h)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F-IPNV-sp)作为免疫原分别腹腔注射健康杂交鲟,观察18、23、28℃温度下杂交... 为揭示高水温对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A.h)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F-IPNV-sp)作为免疫原分别腹腔注射健康杂交鲟,观察18、23、28℃温度下杂交鲟血清红细胞及白细胞的数量,以及抗体水平及吞噬细胞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杂交鲟血清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及红白细胞数量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红细胞数量约为白细胞数量的100倍;随着水温的升高,免疫血清中抗A.h凝集抗体效价和IPNV-sp中和效价均呈升高趋势,但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水温的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和调理指数(OI)均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8℃和23℃组的PP、PI、OI均显著高于28℃组(P<0.05),而18℃与2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高水温对杂交鲟非特异性免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嗜水气单胞菌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免疫功能 高水温
下载PDF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琳琳 连科迅 +7 位作者 张英 蒋烨 姜艳萍 崔文 乔薪瑗 唐丽杰 李一经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2,72,共7页
以纯化的兔抗传染性胰坏死病病毒(IPNV)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IPNV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优化反应条件为:兔抗IPNV 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1.28μg/mL,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 以纯化的兔抗传染性胰坏死病病毒(IPNV)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IPNV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优化反应条件为:兔抗IPNV 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1.28μg/mL,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34μg/mL,酶标二抗稀释比例为1∶2 000,以P/N>2,且OD490 nm>0.101 494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方法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轮状病毒(HRV)无交叉反应。对41份虹鳟肝脏样品分别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双抗体夹心法与RT-PCR法检测符合率为97%,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检测IPNV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IPNV的病原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 单克隆抗体 兔抗血清
下载PDF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葛均青 龚晖 陈超 《武夷科学》 2014年第1期162-167,共6页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Aquabirnavirus,ABV)隶属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是一类可引起水生动物爆发传染性病毒病的病原,在世界范围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代表种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Aquabirnavirus,ABV)隶属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是一类可引起水生动物爆发传染性病毒病的病原,在世界范围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代表种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ABV的基因组包括两段分节的RNA,以负链RNA为模板进行病毒基因组复制,编码5种成熟的蛋白;本文结合ABV的功能基因、致病机理、诊断检测及免疫防治等近年研究的热点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海洋双RNA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虹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颖杰 陈文义 +2 位作者 夏德昌 刘广昌 庄仁礼 《水产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50-56,共7页
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nosis Virus简称IPNV),其行态学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细胞培养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下载PDF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3基因的分段表达及其抗原表位区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巍巍 赵丽丽 +5 位作者 赵永欣 王健楠 李一经 葛俊伟 乔薪瑗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5,共5页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VP3四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L1、L2、L3和L4,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GEX-6P1-VP3(L1)、pET32a-VP3(L2)、pGEX-6P1-VP3...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VP3四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L1、L2、L3和L4,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GEX-6P1-VP3(L1)、pET32a-VP3(L2)、pGEX-6P1-VP3(L3)和pGEX-6P1-VP3(L4);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Rosetta和BL21,经1.0mmol/L的IPTG诱导,分别得到大小为32 kD、26 kD、30 kD和31 kD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ing分析,4段目的蛋白中,只有VP3(L1)和VP3(L4)基因片段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IPNV阳性血清反应,说明VP3蛋白的免疫优势区域集中在该蛋白的1~70和143~206氨基酸之间。该融合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抗原用于建立ELISA诊断方法。本实验为进一步精确定位VP3蛋白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 VP3基因 原核表达 抗原表位
下载PDF
抗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立月 刘巍巍 +4 位作者 赵丽丽 葛俊伟 唐立杰 刘敏 李一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纯化后的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 VP3)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采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利用染色体鉴定、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共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 利用纯化后的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 VP3)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采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利用染色体鉴定、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共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F1、4A7,亚类鉴定2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ELISA检测其腹水效价,蛋白印迹检测表明获得的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IPNV VP3蛋白;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2株单抗均与IPNV发生反应;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不与HSV、SVCV、HRV等病毒反应,与IPNV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 VP3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酵母展示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莹 贺文斌 +4 位作者 赵景壮 任广明 卢彤岩 邵轶智 徐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6-873,共8页
为了评价前期构建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VP2蛋白酵母展示疫苗(EBY100/pYD1-VP2)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动物分析了口服免疫的保护效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 为了评价前期构建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VP2蛋白酵母展示疫苗(EBY100/pYD1-VP2)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动物分析了口服免疫的保护效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疫苗株的最佳诱导时间为60 h,然后大量制备酵母口服疫苗,分别利用单次和多次口灌的方式对虹鳟进行免疫;单次免疫为连续免疫7 d,多次免疫为单次免疫一周后再以相同剂量免疫7 d,免疫剂量均为每天100μL疫苗菌(1×10^10 CFU/mL),同时设置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通过免疫相关基因定量、中和抗体滴定及攻毒后IPNV病毒载量分析口服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疫苗株免疫组虹鳟头肾、后肠中的免疫相关基因IgM、IgT、CD4、CD8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P<0.05),且与单次免疫组相比,多次免疫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疫苗株免疫组虹鳟血清中均发现了中和抗体,其中,多次免疫组各时间点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单次免疫组,免疫后第49天时IPN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最高(39.28);病毒载量分析显示,各时间点疫苗株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载体酵母免疫组(P<0.05),并且在第14天、第21天时,疫苗株单次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疫苗株多次免疫组基因表达量的2.25、3.33倍(VP1)和2.67、2.80倍(VP2)。研究表明,该口服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对虹鳟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酵母展示 口服疫苗
下载PDF
基因组Ⅰ型和Ⅴ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凯越 赵景壮 +4 位作者 任广明 邵轶智 卢彤岩 何保全 徐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6-744,共9页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毒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毒力特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患病虹鳟的肝、脾及肾组织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并伴随空泡化及溶解等现象;由病鱼内脏组织制备的组织匀浆悬液均能够感染CHSE-214细胞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从该养殖场的不同养殖区域共分离到3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其中IPNV-F1和IPNV-W2属于基因组Ⅰ型,分别与IPNV中国分离株WZ2016(KX355401)和ChRtm213(KX234591)同源性最高,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8.5%,IPNV-W1属于基因组Ⅴ型,与意大利毒株IPNV/O.mykiss/I/PN/208/Mar88(MG543567)同源性最高,二者的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接种病毒后的CHSE-214细胞内存在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3株IPNV分离株在CHSE-214细胞上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7.43 TCID 50/0.1 mL(IPNV-F1)、107.30 TCID 50/0.1 mL(IPNV-W1)和107.29 TCID 50/0.1 mL(IPNV-W2);分别以0.1 mL/尾的剂量向健康虹鳟幼鱼腹腔注射各IPNV分离株,在攻毒后60 d内虹鳟未出现死亡,攻毒后3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4.50 TCID 50/0.1 g组织(IPNV-F1)、105.38 TCID 50/0.1 g组织(IPNV-W1)和104.13 TCID 50/0.1 g组织(IPNV-W2),攻毒后6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下降为103.43 TCID 50/0.1 g组织(IPNV-F1)、104.50 TCID 50/0.1 g组织(IPNV-W1)和103.21 TCID 50/0.1 g组织(IPNV-W2)。研究表明,该发病养殖场同时存在基因组Ⅰ型和Ⅴ型的IPNV,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养殖场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IPNV,可为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基因组Ⅰ型 基因组Ⅴ型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鱼类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晔 段宏安 +2 位作者 周毅 刘亭歧 姚燕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224-19226,共3页
[目的]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的方法。[方法]选取IPNV病毒的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与探针。以梯度稀释的含有IPNV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品,探索定量RT-PCR反应条... [目的]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的方法。[方法]选取IPNV病毒的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与探针。以梯度稀释的含有IPNV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品,探索定量RT-PCR反应条件。[结果]当标准品浓度在102~106 copies/μl之间时,标准品浓度(X)与Ct的关系为Ct=-3.426 lgX+4.481,相关系数R2为0.999 8。该法对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和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EHNV),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SE-214)和虹鳟的核酸都没有扩增反应。[结论]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鱼类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下载PDF
一株虹鳟源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熊权鑫 朱玲 +3 位作者 汪开毓 杨倩 贺扬 王二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2-1139,共8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石棉某养殖场饲养的虹鳟患病死亡的病原体,实验对自然发病虹鳟进行大体病变观察并对其病原体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及多重RT-PCR鉴定确定病原体WZ160509,并对病原体的主要结构蛋白VP2进行扩增分析,同时对病变组织进... 为明确引起四川石棉某养殖场饲养的虹鳟患病死亡的病原体,实验对自然发病虹鳟进行大体病变观察并对其病原体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及多重RT-PCR鉴定确定病原体WZ160509,并对病原体的主要结构蛋白VP2进行扩增分析,同时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发黑,腹部膨大,挤压腹部可见肛门喷射淡黄色黏液便;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肠道内无食物,内积黄色黏液。将患病虹鳟组织匀浆液无菌接种虹鳟鱼生殖腺细胞系(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细胞,盲传3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人工感染实验显示死亡率高达90%,并出现与自然患病鱼相同的症状。多重RT-PCR检测发现,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鱼以及病变RTG-2细胞均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阳性,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与美国分离株基因组1型聚为一支,且同源性分析表明,WZ160509-VP2与IPNV-VP2(AY026345)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鱼胰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球轻度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囊腔内有红色絮状蛋白类物质渗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研究表明,从该养殖场患病虹鳟中分离到的病毒为IP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斌 肇慧君 +1 位作者 李叶 胡晓利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9期46-48,共3页
本文针对IPNVA片段VP5基因和VP3基因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IPN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并用优化好的反应条件对从人工感染的斑马病鱼中提取的核酸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了224bp和206bp的目... 本文针对IPNVA片段VP5基因和VP3基因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IPN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并用优化好的反应条件对从人工感染的斑马病鱼中提取的核酸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了224bp和206bp的目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逆转录PCR
下载PDF
魟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颖杰 陈文义 +2 位作者 夏德昌 刘广昌 庄仁礼 《中国进出境动植检》 1995年第2期32-34,共3页
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引进魟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8... 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引进魟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89年,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e Necrosis Virus简称IPNV),其形态学特性、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I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_(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健康的魟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时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鳟鱼 传染性 胰脏坏死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文斌 赵景壮 +2 位作者 卢彤岩 尹家胜 徐黎明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传染性胰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一种危害多种水产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疫病,能造成鲑鳟稚鱼大量死亡,造成世界范围内鲑鳟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IPN的病原为双链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水生双链RNA病毒属(Aquabirnavi... 传染性胰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一种危害多种水产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疫病,能造成鲑鳟稚鱼大量死亡,造成世界范围内鲑鳟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IPN的病原为双链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水生双链RNA病毒属(Aquabirnavirus)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本文概述了该病原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学特征、诊断技术及免疫防治等研究进展,以期为IPN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IPNV) 水生双链RNA病毒 基因型 血清型 鲑鳟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为伦 赵景壮 +3 位作者 卢彤岩 邵轶智 任广明 徐黎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死亡率高达90%的鲑鳟鱼病毒性疾病。该病分布广泛,流行于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多个地区;传染性...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死亡率高达90%的鲑鳟鱼病毒性疾病。该病分布广泛,流行于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多个地区;传染性极强,病原极其稳定,幸存的鱼苗作为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对世界鲑鳟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毒病的最有效方式,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商业化的IPN疫苗。由于毒株存在变异及生物安全隐患,国外商业化的IPN疫苗无法直接引进应用。本文总结了IPN疫苗的研究进展,可为我国IPN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疫苗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VP2蛋白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文斌 徐黎明 +4 位作者 赵景壮 刘淼 任广明 卢彤岩 尹家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67,共6页
为了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ous,IPN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IPNV检测和疫苗开发的主要靶基因——VP2蛋白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本研究中基于IPNV VP 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IPNV ChRtm213的RNA为模板进行PC... 为了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ous,IPN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IPNV检测和疫苗开发的主要靶基因——VP2蛋白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本研究中基于IPNV VP 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IPNV ChRtm213的R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连接到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1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YD1-VP 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中,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酵母菌EBY100/pYD1-VP2,再向EBY100/pYD1-VP2中加入半乳糖进行VP2蛋白的诱导表达,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VP2蛋白的酵母表面展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半乳糖诱导后VP2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获得了成功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显示,重组酵母诱导表达后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荧光强度与诱导时间成正相关,诱导24、36、48 h组及对照组(48 h)各组之间荧光酵母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IPNV VP2蛋白已经被酵母细胞高效表达并且成功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本研究结果可为IPNV口服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VP2 酵母表面展示 细胞免疫荧光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敏感细胞系比较及其在CHSE-214细胞上的增殖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文闻 徐黎明 +6 位作者 陈桂花 段凯越 赵景壮 任广明 邵轶智 张颖 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s,RTG-2)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检测的国家标准所推荐使用的鲑鳟鱼源细胞系。本研究... 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s,RTG-2)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检测的国家标准所推荐使用的鲑鳟鱼源细胞系。本研究选用24株IPNV毒株,以1000倍半数组织培养物死亡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_(50))分别接种于CHSE-214和RTG-2细胞,以细胞病变情况比较这两种细胞对IPNV的敏感性。将IPNV以10 TCID_(50)和100 TCID_(50)接种在筛选出的最敏感细胞系上,每天观察细胞的病变及变化,收获病毒培养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及病毒滴度测定法分析IPNV在敏感细胞上的增殖状况。结果显示,接毒后7 d时,全部毒株均能在CHSE-214细胞上增殖,并导致细胞病变,而仅有8株IPNV能在RTG-2细胞上增殖,导致细胞病变,表明CHSE-214细胞对IPNV的敏感性高于RTG-2细胞。利用RT-q PCR和TCID_(50)法分析IPNV在CHSE-214上的增殖情况发现,随着接毒时间的增加,病毒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接毒后3 d时达到最大值。该增殖趋势均出现在不同接毒剂量组,除接毒后1 d时,其余各时间点10 TCID_(50)剂量组的病毒量均显著高于100 TCID_(50)剂量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CHSE-214细胞比RTG-2更适合用于IPNV的体外分离培养,且在多数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而尚未完全脱落时病毒含量最高,此时适合收集病毒培养物进行病毒检测。本研究可为IPNV的检测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 虹鳟性腺细胞 病毒载量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VP3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桂花 贺文斌 +5 位作者 徐黎明 赵景壮 任广明 邵轶智 段凯越 卢彤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3-579,共7页
为丰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s necrosis virus,IPNV)的检测方法,以GenogroupⅠ型的IPNV ChRtm213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获得了编码IPNV VP3基因序列(711 bp),将其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利... 为丰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s necrosis virus,IPNV)的检测方法,以GenogroupⅠ型的IPNV ChRtm213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获得了编码IPNV VP3基因序列(711 bp),将其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VP3蛋白表达,以纯化的VP3蛋白为免疫原制备鼠抗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抗血清效价进行测定,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和中国不同地区的IPNV分离株,对抗血清识别中国现行IPNV分离株的能力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表明: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纯化的VP3蛋白条带单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000,与理论值相符;抗血清效价分析显示,所制备的鼠抗IPNV VP3血清与IPNV的反应效价为16000,与纯化的IPNV VP3蛋白的反应效价为32000;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分析显示,制备的鼠抗血清能够特异性识别中国不同地区的GenogroupⅠ和GenogroupⅤIPNV分离株,且该血清不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发生交叉反应,具备较好的特异性。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IPNV VP3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所制备的IPNV VP3抗血清能够特异性识别中国不同地区的IPNV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蛋白表达 VP3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20
作者 肇慧君 胡强 +2 位作者 庞艳华 于灵 吴斌 《水产研究》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补充现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PNV)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的不足,本研究以Genbank IPNV基因组中编码A片段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为靶序列,针对目标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1对RT-LAMP内引物及1对RT-LAM... 为补充现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PNV)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的不足,本研究以Genbank IPNV基因组中编码A片段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为靶序列,针对目标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1对RT-LAMP内引物及1对RT-LAMP外引物。通过优化RT-LAMP方法的退火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同时进行了灵敏度试验及特异性试验,建立了IPNV RT-LAMP检测技术。试验结果为: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结果退火温度为62℃、反应时间为45 min时为IPNV RT-LAMP最佳反应条件;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只与目标病原IPNV有扩增反应,与其他水生动物病原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够检测IPNV RNA的低限为0.01 pg RNA,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表明本技术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IPNV RT-LAMP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反应快速,可通过肉眼判定结果,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的现场及野外检测与诊断,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的检测及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等温扩增 RT-LAMP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