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6
1
作者 郑家伟 王绪凯 +8 位作者 秦中平 范新东 李凯 杨耀武 霍然 刘少华 赵吉宏 汪小勇 周德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过去曾采用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口服或注射途径的药物治疗(激素、长春新碱、α干扰素、平阳霉素),激光治疗,放射性核素贴敷或局部注射,冷冻治疗,手术治疗等,其疗效不一,副作用或并发症多且...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过去曾采用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口服或注射途径的药物治疗(激素、长春新碱、α干扰素、平阳霉素),激光治疗,放射性核素贴敷或局部注射,冷冻治疗,手术治疗等,其疗效不一,副作用或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自2008年意外发现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具有显著效果以来,口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治疗,但有关药物剂量、次数、用药年龄、疗程、用药方案、监测、不良反应等,仍无统一意见。为规范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从事婴幼儿血管瘤诊治的知名专家共同讨论,形成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照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普萘洛尔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一线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金云波 林晓曦 +6 位作者 叶肖肖 陈辉 马刚 江成鸿 陈达 陈晓东 胡晓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普萘洛尔作为一线方案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对78例严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天2mg/kg。患儿性别、年龄、肿物部位、并发症以及患儿入选该治疗的... 目的前瞻性评价普萘洛尔作为一线方案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对78例严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天2mg/kg。患儿性别、年龄、肿物部位、并发症以及患儿入选该治疗的指征、不良反应、停药后有无复发等均被详细记录。针对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疗效分别评价。平均随访时间为16.7个月(12.1~23.6个月)。结果初始服药平均年龄为3.7个月(1.1~9.2个月),停止服药的平均年龄为11.2个月(5.2—22.3个月)。疗程平均7.6个月(2.1~18.3个月)。所有患儿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肿物生长有效控制,其中88.5%(69/78)的患儿表现为促进消退。服药1个月和停药时,表现为促进消退的患儿达98.7%(77/78)。14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溃疡在服药后2个月内均愈合。15.4%(12/78)患儿有轻微不良反应。35.9%(28/78)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原文传递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3
作者 郑家伟 王绪凯 +10 位作者 江成鸿 秦中平 范新东 李凯 杨耀武 霍然 刘少华 赵吉宏 汪小勇 周德凯 雷少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44-747,共4页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已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减少口服普萘洛尔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近年来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作为全身用药以及众多观察等待患者的替代选择。但有...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已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减少口服普萘洛尔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近年来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作为全身用药以及众多观察等待患者的替代选择。但有关适应证,药物剂型、剂量、用药次数和方法、疗程,用药监测和不良反应等,仍无统一意见。为规范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制剂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从事婴幼儿血管瘤诊治的知名专家共同讨论,形成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供临床参照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吗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理念与方法的转变 被引量:23
4
作者 郑家伟 张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IH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IH的治疗理念与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主要表现在变"等待观察"为积极干预,强调循序渐进和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首...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IH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IH的治疗理念与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主要表现在变"等待观察"为积极干预,强调循序渐进和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首选普萘洛尔,激光治疗仅限于处理表浅血管瘤、溃疡病灶和消退期遗留的毛细血管扩张;手术主要用于切除消退期或治疗后残存的病变,如瘢痕、皮肤凹陷、臃余皮肤、纤维脂肪残留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噻吗洛尔 脉冲染料激光
原文传递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国林 闫威 +1 位作者 陈勇 马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69-671,678,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27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2例(81.5%),显效5例(18.5%),有效率达100%。随访1~2年后未见复发。结论平...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27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2例(81.5%),显效5例(18.5%),有效率达100%。随访1~2年后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婴幼儿血管瘤 灌注治疗
下载PDF
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于倩 许鹏 +4 位作者 黄惠真 蔡宜佐 郑红洁 徐宇达 李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初步对比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对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婴幼儿血管瘤专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4例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 目的初步对比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对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婴幼儿血管瘤专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4例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与此同时将每个病灶均分为两半:一半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另外一半不做局部处理,治疗持续4个月。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1.5~5.0个月。对病灶颜色、体积及整体改善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对疗效差异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对血管瘤的整体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除1例患儿瘤体周围出现蜕皮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4个月,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组病灶颜色视觉模拟评分为(6.92±2.63)分,联合治疗组为(6.88±2.33)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3,P=0.966);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组病灶体积视觉模拟评分为(6.94±2.00)分,联合治疗组为(6.98±2.11)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1,P=0.959)。结论联合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不能改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马来酸噻吗洛尔
原文传递
大剂量普萘洛尔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詹明坤 谢义德 +5 位作者 郭志辉 黄拔瑞 周亚宽 陈小松 李铭 杨育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口服大剂量普萘洛尔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为56例严重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检查,治疗... 目的初步探讨口服大剂量普萘洛尔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为56例严重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检查,治疗时口服普萘洛尔剂量逐渐增加,前3d的剂量分别为每天1mg/kg、1.5mg/kg、2mg/kg,每天按12h1次,分2次,喂奶后半小时服用,住院6d,患儿无异常表现后出院;出院后每周复测心率,每个月复诊,6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结束时逐渐减量后停药。结果56例患儿在服药后第2~4天就可观察到血管瘤的颜色改变。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观察血管瘤明显改善,瘤体体积不同程度变小、质地变软,伴有溃疡的患儿除1例溃疡扩大外其余均愈合。56例中10例血管瘤完全消退,46例明显改善;l例治疗3个月后血管瘤消退停止;3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在治疗1个月后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治疗过程中CK-MB升高,给予继续观察,1例CK-MB、LDH、ALT、GGT持续升高,给予停药。结论大剂量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严重的婴幼儿血管瘤显效快,疗效明显,患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显著缩短血管瘤的病程,可能成为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原文传递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结构变化与临床演变过程的联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按患儿出生后时间:1~6个月,血管瘤中细胞增殖速度快、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细胞数量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减少,但总面积继续扩大;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3~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有密切联系,病理结构变化主导临床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病理学 微血管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卢国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2018年我科就诊的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分为口服普萘洛尔组和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组,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共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者43例,...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2018年我科就诊的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分为口服普萘洛尔组和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组,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共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者43例,其中口服普萘洛尔组21例,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组22例。全部患儿随访观察12个月,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颜色变浅。口服普萘洛尔组治疗时间(148±32)天,治愈率为61.9%;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62±24)天,治愈率为95.45%,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s<0.05)。43例患儿中有4例在服口服普萘洛尔1小时后出现心率减慢,经观察3 h后自行恢复正常,35例患儿血糖轻微降低,降低幅度≤0.2 mmol/L,未给予特殊处理。22例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患儿,7例注射局部有少量渗血。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较单用普萘洛尔治疗疗程缩短,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聚桂醇 婴幼儿血管瘤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概述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家伟 马坤宁 张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往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外观和心理造成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3大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平阳霉素、α干扰素、咪喹莫特等,对危及生命...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往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外观和心理造成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3大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平阳霉素、α干扰素、咪喹莫特等,对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也可采用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治疗。本文简述了各种药物,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的特性及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家伟 王绪凯 +9 位作者 秦中平 范新东 李凯 杨耀武 霍然 刘少华 赵吉宏 汪小勇 周德凯 刘学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3-319,共7页
自2008年以来,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国内外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和发布了多个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基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对血管瘤发病机制、普萘洛尔作用... 自2008年以来,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国内外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和发布了多个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基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对血管瘤发病机制、普萘洛尔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专家共识进行更新,以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指导用药和管理,为临床上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科学规范。本更新主要是简化了临床检查、用药、监测流程,使之更具有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忠芳 吕仁荣 +3 位作者 霍然 傅洪滨 徐广琪 马少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增生期血管瘤,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服药4、8周后血清VEGF、...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增生期血管瘤,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服药4、8周后血清VEGF、MMP.9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最高,而服药后4周(255.7±130.4)和服药后8周(224.24-120.6)VEGF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8周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MMP-9的表达变化与VEGF一致,并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普萘洛尔可以通过降低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从而治疗增生期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用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奇珍 石青梅 +3 位作者 龙剑虹 李家光 郭瑜 雷少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用法与用量。方法:将25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分为5组;即外敷组和每日外涂2,4,6,8次组。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外敷及外涂)及不同用药频率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外敷马来酸噻... 目的:探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用法与用量。方法:将25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分为5组;即外敷组和每日外涂2,4,6,8次组。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外敷及外涂)及不同用药频率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2次/d,每次30 min组的疗效优于外涂组2次/d(P<0.001),外涂2次/d或4次/d的疗效与外涂6次/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涂6次/d的疗效与外涂8次/d或外敷2次/d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与用药量相关,6次/d外涂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下载PDF
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刚 林晓曦 +7 位作者 江成鸿 陈辉 李伟 胡晓洁 金云波 陈达 陈晓东 叶肖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的临床适应证。方法320例婴幼儿血管瘤,浅表型250例,深在型20例,混合型50例,年龄3~24周,隔日夜间睡前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擦16周,随访至1岁。疗效评价分为6级,...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的临床适应证。方法320例婴幼儿血管瘤,浅表型250例,深在型20例,混合型50例,年龄3~24周,隔日夜间睡前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擦16周,随访至1岁。疗效评价分为6级,1级:完全消退;2级:75%≤消退≤99%;3级:50%≤消退〈75%;4级:25%≤消退〈50%;5级:消退〈25%;6级:未消退或增生。记录局部皮肤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浅表型、深在型、混合型IH的有效率分别为61.2%(153/250)、10.0%(2/20)、60.0%(30/50)。浅表型和混合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浅表型与深在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在型与混合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咪喹莫特外用后4—8周,IH开始生长控制并出现消退现象。56.0%(28/50)混合型IH出现深部病灶的增生。皮肤反应主要为红斑、表皮剥落、结痂,程度轻微。结论浅表型IH和混合型IH的浅表病灶是外用咪喹莫特治疗的适应证,治疗后局部皮肤反应轻微,不引起局部组织萎缩和身体发育迟滞,对腔穴部位及皮肤皱褶处应避免使用,用药方式简单便捷,可作为IH浅表病灶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咪喹莫特 免疫调节剂
原文传递
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曌 陈欣玥 +1 位作者 周念 舒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在皮肤镜下的特征,以探讨皮肤镜用于无创性诊断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月本科确诊的67例婴幼儿血管瘤皮损的皮肤镜下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结构特征为:红色腔...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在皮肤镜下的特征,以探讨皮肤镜用于无创性诊断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月本科确诊的67例婴幼儿血管瘤皮损的皮肤镜下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结构特征为:红色腔隙样结构、膨大扩张的血管结构、皮损周边血管结构、蓝紫色腔隙样结构、弥漫性红色结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各结构特性无显著相关性。婴幼儿血管瘤依据皮肤镜下主要形态结构模式,可分为四型:以"鹅卵石"样红色腔隙样结构为主的血管瘤、以膨大扩张血管结构为主的血管瘤、以稀疏排列的红色腔隙样结构为主的血管瘤和以弥漫性红色结构为主的血管瘤。结论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具有特征性结构,皮肤镜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无创性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皮肤镜 腔隙样结构 血管结构 皮肤镜浸润法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小烨 齐蔓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目前对于IH的发病机制,尤其是自行消退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血管瘤的内皮细胞与胎盘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具有同源性,遗传易感性、一些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细...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目前对于IH的发病机制,尤其是自行消退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血管瘤的内皮细胞与胎盘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具有同源性,遗传易感性、一些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细胞因子、转录因子、信号通路及基因在I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IH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H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信号通路 基因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外用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彬 仇雅璟 林晓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较高,早期治疗十分必要,而外用药物相对于口服形式更为安全。该文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主要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咪喹莫特、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进行了介绍,并对β-受体阻滞剂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制、现状等...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较高,早期治疗十分必要,而外用药物相对于口服形式更为安全。该文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主要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咪喹莫特、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进行了介绍,并对β-受体阻滞剂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外用药 Β-受体阻滞剂
原文传递
普萘洛尔治疗腮腺区巨大婴幼儿血管瘤远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云波 常雷 +7 位作者 邹运 吕东泽 仇雅璟 应涵汝 陈彬 马刚 陈辉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6-247,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腮腺区巨大婴幼儿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9年3~10月,对11例腮腺区的巨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2 mg/Kg·d)。患儿年龄到8~12个月时,停止用药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患儿随访至少5...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腮腺区巨大婴幼儿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9年3~10月,对11例腮腺区的巨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2 mg/Kg·d)。患儿年龄到8~12个月时,停止用药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患儿随访至少5年,平均随访(69.5±4.8)个月。长期随访结果显示,10例患儿(90.9%)疗效明显,但其中6例存在少量瘤体和/或红斑残留及局部皮肤松弛等情况,需后续进一步治疗以改善外观;1例患儿(9.1%)疗效欠佳,瘤体和红斑明显残留。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腮腺区巨大婴幼儿血管瘤远期疗效欠佳,仍需采取手术和激光等其他治疗方式进一步改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时机选择及安全性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邹筠 袁华 +1 位作者 付荣华 金平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时机选择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血管瘤患儿60例,按年龄分组,口服药物1.5mg/kg·d,分2次服药,持续6个月~1年不等。评价其治疗效果,并统计患儿停药后1年生长发育情况与正常同龄幼儿发...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时机选择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血管瘤患儿60例,按年龄分组,口服药物1.5mg/kg·d,分2次服药,持续6个月~1年不等。评价其治疗效果,并统计患儿停药后1年生长发育情况与正常同龄幼儿发育状况对比。结果:1岁以内患儿用该方法治疗疗效显著,1岁以上的患儿显效不明显。其中有3例(小于3个月的婴幼儿)因服药后血糖偏低而停止治疗。57例血管瘤患儿身高、体重、头围按"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0~10岁儿童生长标准"表对比均在生长范围内。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在1岁内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好,对于小于3个月患儿用药需谨慎观察,通过分析该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不产生任何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时机选择 安全性 口服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在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义良 张林峰 +5 位作者 李圆 刘筱雯 徐广琪 高峰 吕仁荣 霍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22 MHz超高频超声与13 MHz高频超声用于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病情评估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22 MHz与13 MHz超声探头采集33例深度〈1 cm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瘤体同一断面的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彩色血流图像选取探头正下方1 cm... 目的探讨22 MHz超高频超声与13 MHz高频超声用于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病情评估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22 MHz与13 MHz超声探头采集33例深度〈1 cm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瘤体同一断面的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彩色血流图像选取探头正下方1 cm×1 cm,采用Image Magick软件分析。将二维图像按瘤体边界能否辨别进行分类,比较两者的瘤体边界辨别能力;将彩色血流图像自0.5 cm深度进一步细分为浅、深两部分,比较两者在相同深度的彩色血流显示能力。结果 22 MHz超高频超声对瘤体边界的辨别能力与13 MHz高频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51);22 MHz超高频超声与13 MHz高频超声对瘤体血流的显示能力在不同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cm:t=-9.38,P〈0.05;0.5-1.0 cm:t=4.59,P〈0.05);但总的血流显示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11)。结论 22 MHz超高频超声对瘤体深度〈0.5 cm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的病情评估较13 MHz高频超声可提供更清晰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号更丰富的彩色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超声 高频超声 婴幼儿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