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 被引量:95
1
作者 何继善 戴卫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物种个体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建立的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互利和上、下游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 :产业集群内具有不同关系的成员之间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具有竞争关系的集群成员... 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物种个体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建立的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互利和上、下游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 :产业集群内具有不同关系的成员之间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具有竞争关系的集群成员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 ,不能完全同质 ;具有互利关系的成员间必须保持激烈的竞争 ,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而且 ,产业集群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 :集群内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形成功能完善的分工协作网络 ,保持与外界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种群生态学 生态平衡
下载PDF
劳动力供求形势转折之下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47
2
作者 方行明 韩晓娜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70,共11页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吸纳就业能力最强,但第二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快速上升,甚至超过第三产业,"民工荒"在第二产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虽然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中青壮年及新生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应优先满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扩张的趋势,缓解用工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
下载PDF
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城市经济韧性 被引量:41
3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0-93,共4页
技术溢出作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专利授权数据和城市人口规模,研究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为正显著关系,... 技术溢出作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专利授权数据和城市人口规模,研究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为正显著关系,技术溢出与城市经济韧性并非单纯的负显著关系,而是呈现出"正U型"关系。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缓解内生性问题和变量的异常值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溢出 城市经济韧性 产业集聚 人口规模 行业创新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时空格局分析——来自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实际考察 被引量:40
4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刘程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5,共10页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列上三者均呈现出逐步提升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产业园区 人口 工业化 时空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效果的地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晓敏 刘毅然 杨娇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61,共11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17年我国20个省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量化研究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限行...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17年我国20个省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量化研究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限行限购三类政策对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政策效果,并从地区人口密度的视角研究了推广政策效果的地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三类政策对增加市场份额均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各省份推广政策力度的差异解释了地区之间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的快慢。②地区人口密度差异是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效果呈现地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的“示范效应”越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消除“充电便利焦虑”上的效应越大,车辆限行限购越能凸显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因此在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推广政策的效果越大。③财政补贴和免购置税的实施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此外,在经济越发达、人口密度越高、高学历人群越集中的地区,新能源汽车越容易被采纳。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一是要完善新能源汽车采购制度;二是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三是要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政策 政策效果 地域差异 人口密度
下载PDF
浙江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沈孝强 吴次芳 方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134,共6页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有效控制,西北部人口非农化速度领先、东北部产业非农化较快、中南部土地非农化超前,阻碍了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4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公共服务水平,就业结构和土地资源禀赋等是影响产业、人口与土地协调非农化的重要因素。今后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性的提高将依赖于各要素非农化相互作用和地区平衡性的改善。东北部地区需着重推进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西北部地区提高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进城农民工市民化;中南部巩固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改善公共服务,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管理,控制城市低效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非农化 人口城镇化 土地非农化 协调性 浙江
下载PDF
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刚 刘景林 尹涛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2期114-126,共13页
利用珠三角城市群2000~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产业、人口、空间整体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利用珠三角城市群2000~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产业、人口、空间整体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时间上看大致经历了产业和人口发展主导、空间开拓为主导、三大系统协调度不断提升等几个阶段;空间上看,深莞经济圈的综合发展程度要优于广佛经济圈,珠江两岸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整体空间格局由广深为双核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广深莞为轴心,惠州和佛山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区域形态。鉴于此,提出应坚定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空间格局调整,推动珠三角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耦合协调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下载PDF
产业转型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增长与收缩演变轨迹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康 刘骁啸 姚常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与收缩面临着内外部条件的系统性重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实现城市人口的正增长,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采用2010—2020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截面... 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与收缩面临着内外部条件的系统性重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实现城市人口的正增长,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采用2010—2020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截面与面板数据,定量刻画了资源型城市增长与收缩的演变轨迹,并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转型对人口增减变化的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六成以上的资源型城市在研究期内表现为收缩状态,呈现出“一带两片”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短期内均对资源型城市的人口增长表现为挤出效应,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转为正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补偿效应暂未显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在短期内可促进资源型城市人口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并不显著。基于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需要以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长期主线,基于地方比较优势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应强调战略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收缩城市 产业结构 人口变动
原文传递
邮轮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柏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对邮轮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借鉴产业生态能值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对邮轮游艇产业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性、开放性、本土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为科学发展邮轮产业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邮轮 产业生态 产业集群 产业群落 产业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LMDI方法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分解因素效应考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章渊 吴凤平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10,共12页
利用LMDI方法,分解分析1998—2012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也是排放强度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经济增长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动力;排放系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工... 利用LMDI方法,分解分析1998—2012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也是排放强度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经济增长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动力;排放系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人口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人口流动促进工业废水排放增加。另外,还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业节水技术,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耗水或低排放的行业,促进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间和城乡人口流动;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等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工业废水 人口流动 LMDI
原文传递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孙德梅 王正沛 孙莹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8期142-149,共8页
以2000-2011年31个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产出数据作为支撑,运用非径向SBM-DEA模型,测度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并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山东、河南、山西4个省市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以2000-2011年31个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产出数据作为支撑,运用非径向SBM-DEA模型,测度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并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山东、河南、山西4个省市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为1,江西、辽宁、安徽等17个省市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低于0.9,其中云南、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五个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更低于0.5;东部地区主要省份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略低,西部地区排名最低;相比较而言,西南、西北地区主要省份政府公共服务效率较低,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省份政府公共服务效率较高。②人口数量、人均GDP以及FDI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产生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地区客运量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有较大影响,分别对其产生正向和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径向SBM模型 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产业结构 人口数量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多维城镇化异质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伍骏骞 何伟 +1 位作者 储德平 严予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和资源集聚,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经济保障。已有研究验证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然而,在多维城镇化异质性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实际作用,明确产业集聚对城镇... 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和资源集聚,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经济保障。已有研究验证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然而,在多维城镇化异质性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实际作用,明确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不仅是从"量"上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更需要从"质"上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因此,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三个维度分析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三个维度城镇化影响机制并提出三个理论假说:产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对土地城镇化有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有影响,但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其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验证。然后,本文采用2005—2014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用常住人口比重衡量人口城镇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比重衡量土地城镇化,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衡量户籍人口城镇化;以区位熵和经济密度衡量产业集聚度,分析产业集聚对三个维度城镇化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作用和中介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但对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不显著,其原因是户籍制度制约了产业集聚对农村城镇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有滞后性,产业集聚将通过土地城镇化和常住人口城镇化两大中介机制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这一研究发现契合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先推进城镇人口和土地要素的集聚,然后逐步向打破户籍制度制约、实现常住人口"市民化"的梯度城镇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常住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户籍人口城镇化
下载PDF
产业调整与上海城市人口再分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善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5-90,共6页
近年来,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比重显著增大,工业分布的重心已完成了由市区至郊区的大转移。这一切对城市人口再分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表现为中... 近年来,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比重显著增大,工业分布的重心已完成了由市区至郊区的大转移。这一切对城市人口再分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表现为中心市区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减少,边缘市区和近郊区人口大量导入,城市人口分布出现明显的均衡化和郊区化特点。这些趋势有利于改善城市功能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计未来一二十年内,上述过程仍将继续,其力度还可望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人口再分布 上海 城市 产业布局
下载PDF
工业集聚、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环境污染 被引量:18
14
作者 姚成胜 曹紫怡 韩媛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49,共5页
利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工业集聚、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对模型稳健性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工业集聚、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对模型稳健性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关系,且绝大多数省份的工业集聚水平已经跨越了门槛值,开始对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土地城镇化、工业集聚和人口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环境污染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减小的梯度变化特征;人口城镇化加剧了全国和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但抑制了东、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工业集聚和土地城镇化的交互项对全国以及东、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均呈促进作用,但降低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环境污染 关联效应
下载PDF
中部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建吉 王艳华 +2 位作者 张洁 冯海龙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研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部地...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研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8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定量研究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倒U型”趋势,经历了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走向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②中部地区内部,湖北耦合度最高,河南耦合度最低,山西和河南耦合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③中部地区人口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可以划分为协调型耦合、磨合型耦合、拮抗型耦合和低水平协调耦合等四种类型,不同地区耦合类型空间异质性明显,四种类型城市的比重为5.9%、16.6%、19.1%和58.3%;④人口与产业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时空耦合 转型升级 劳动人口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老龄化、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逯进 王晓飞 +1 位作者 刘璐 陈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7,共9页
基于我国31个省区1993—2015年面板数据,测算省域老龄化、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三大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发展水平,讨论不同区域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三系统两两间的交互作... 基于我国31个省区1993—2015年面板数据,测算省域老龄化、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三大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发展水平,讨论不同区域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三系统两两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虽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人口迁移强度也有所增加,但老龄化程度正快速加深,导致三系统协调发展情况正逐年退化;人口净迁入和产业结构对三系统协调发展关系的边际促进作用降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并未有效缓解老龄化对三系统协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口迁移 产业结构 协同效应 人口结构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 被引量:17
17
作者 易艳春 高爽 关卫军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1期50-60,共11页
人口城镇化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中国108个地级市2003~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显著减少了城镇碳排放,但产业集... 人口城镇化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中国108个地级市2003~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显著减少了城镇碳排放,但产业集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城市,产业集聚显著减少了城镇碳排放;而在中西部城市,产业集聚降低碳排放的效应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2)产业集聚在中等城市和人口小于500万人的大城市的减排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地减少城市碳排放。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产业集聚引起碳减排的效果是递减的。因此,低碳约束下的最优城市人口规模为中等城市和人口少于500万人的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口规模 碳排放 中等城市
下载PDF
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卫明 肖光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08-211,共4页
本文借鉴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建立了产业集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分析,总结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轨迹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文章还对地方政府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发展轨迹 种群生态学 逻辑斯谛增长
下载PDF
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结构性及人口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振宇 匡耀求 黄宁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 :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 ,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 ,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 :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 ,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 ,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人口素质变化已出现明显分异 .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水平互为因果 ,因此这种分异加大了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人口素质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5
20
作者 田勇 屈博 +1 位作者 李勇 顾志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滩区189.5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河的矛盾已成为相关部门和鲁豫两省关注的焦点之一。系统总结了滩区在洪水泥沙处理中的作用、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变化、滩区分区运...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滩区189.5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河的矛盾已成为相关部门和鲁豫两省关注的焦点之一。系统总结了滩区在洪水泥沙处理中的作用、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变化、滩区分区运用调整可行性、滩区产业发展以及人口搬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未来黄河泥沙情势和滩区沉沙功能战略定位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二是大规模群众搬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异常复杂,单靠行政手段推动滩区群众全部搬迁以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不足;三是滩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下游防洪治理协同推进模式缺乏研究。提出了急需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从战略层面加强滩区治理方向研究、从方案层面加强滩区不同治理方案影响研究、从技术层面加强下游水沙输移及河道演变关键技术和加强不同滩区发展优势与潜力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变化 产业发展 人口搬迁 蓄滞洪区 滩区治理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