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素流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例 被引量:49
1
作者 汤长安 邱佳炜 +1 位作者 张丽家 李红燕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6-154,共9页
文章以存在密切产业关联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量”与“质”的增长。首先,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测度2003—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 文章以存在密切产业关联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量”与“质”的增长。首先,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测度2003—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其次,以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探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进步和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区域经济“量”与“质”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区要强化一体化发展意识,突破区域界限,加强区域合作,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生产效率 技术创新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36
2
作者 贺正楚 李玉洁 吴艳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7,共13页
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制造业产业链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协同集聚(简称“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如... 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制造业产业链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协同集聚(简称“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如何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进而作用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此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显著加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通过调节效应显著调节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产业协同集聚不仅可以加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而且可以通过调节效应显著调节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产业链韧性 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 制造业 科技服务业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数字技术支持与资源错配 被引量:29
3
作者 乌云图 陶克涛 彭俊超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修正资源错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产业协同集聚是改善资源错配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外部性视角构建了中心-外围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20年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PSM-DID模型,理... 修正资源错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产业协同集聚是改善资源错配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外部性视角构建了中心-外围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20年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PSM-DID模型,理论与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借助数字技术功能对资源错配的修正效应产生倒“U”型“本地-邻地”空间作用。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数字技术外部性对资源错配的修正作用越来越强。本文还发现:区域一体化战略通过提高区域间数字技术扩散强度会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修正效应。本文基于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技术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下能够修正资源错配这一重要结论,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数字技术 资源错配 区域一体化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规模效应与拥堵效应视角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西贝 王群勇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8,共16页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间也存在先促进后阻碍的非线性关系。机制研究证实了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潜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因地区间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呈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推动中国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经济增长 规模效应 拥堵效应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与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聂永有 姚清宇 周子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0,共15页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非线性关系、创新效率路径与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红霞 李家琦 李育哲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8,共16页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效率 人力资本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制度环境与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晓玲 李金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5,共10页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现阶段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不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②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当前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③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协同创新间接驱动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④制度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抑制产业协同集聚负外部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协同集聚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制度环境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耦合协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章润兰 刘明慧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产业协同集聚为产业耦合协调提供空间载体,而产业耦合协调是产业协同集聚的高级阶段,二者共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耦合协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产... 产业协同集聚为产业耦合协调提供空间载体,而产业耦合协调是产业协同集聚的高级阶段,二者共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耦合协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耦合协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产业耦合协调能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产业协同集聚能通过促进产业耦合协调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优于其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此外,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耦合协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为此,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建设,通过与制造业的深度耦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集聚 产业耦合协调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的升级效应与碳排放——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苗建军 华潮 丰俊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共6页
使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纳入空间因素,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呈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由促进到... 使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纳入空间因素,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呈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由促进到抑制的倒"U"型特征,这意味着二三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会影响其对碳排放的作用方向。在考察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制定相关区域性经济政策时,要着重注意倒"U"型曲线的拐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碳排放 空间面板模型 倒“U”型特征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要素层面协同集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孟望生 邵芳琴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4期75-85,共11页
产业在要素层面的深度融合是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大产业间要素层面的协同集聚为视角,结合中国24个省份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方法分析产业间协同集聚对绿色经... 产业在要素层面的深度融合是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大产业间要素层面的协同集聚为视角,结合中国24个省份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方法分析产业间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依赖于要素的适配性。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技术和资本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虽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但目前均处于抑制阶段;将生产性服务业按高端和低端划分后研究发现,只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技术要素密集类型制造业的集聚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其他情况均为抑制作用。因此,还需进一步推动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间的协同集聚程度,并通过要素集聚优势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丙泉 刘增果 +2 位作者 王月 孟令奇 聂博洋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1,共10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创新价值链 区域绿色创新
下载PDF
高铁建设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了吗?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丽萍 吴玉鸣 马为彪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基于2006—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多期双重差分模型(DID)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结合,实证检验高铁开通以及高铁网络对制造业与生产...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基于2006—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多期双重差分模型(DID)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结合,实证检验高铁开通以及高铁网络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有助于促进产业协同集聚,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讨论下依然成立。高铁开通对东中部地区、大中型城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高铁站距离市中心30公里以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高铁开通通过加快高素质劳动力流动、提升市场潜力对产业协同集聚产生积极影响。高铁线路的不断开通形成日益加密的高铁网络,高铁网络中拥有较高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城市对“本地”和“邻地”产业协同集聚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为评价高铁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证据,也为加快高铁建设从而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高铁网络 产业协同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来自京津冀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素英 王迪 马晓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3,共11页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效应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玉洁 刘思思 贺正楚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称之为“两大产业”)的产业协同集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V-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将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以探究两大产业的协同集聚对GTFP的影响机制和影响... 针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称之为“两大产业”)的产业协同集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V-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将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以探究两大产业的协同集聚对GTFP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协同集聚还没有发挥出正外部效应,其对技术创新和GTFP还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技术创新是两大产业协同集聚影响GTFP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两大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从而抑制GTFP的提升;受不同地区差异性影响,在中介效应检验中,我国“北京等10个省(区、市)”等3个地区的检验结果各不相同。为促使两大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和GTFP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从加强跨区域联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协同集聚 技术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韧性?——基于突变级数与双固定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根 刘欣雨 +1 位作者 刘家国 周莹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9-260,共12页
在资源环境约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内外部冲击下,如何增强制造业绿色韧性对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适应性韧性理论构建制造业绿色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测算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绿色韧性,运... 在资源环境约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内外部冲击下,如何增强制造业绿色韧性对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适应性韧性理论构建制造业绿色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测算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绿色韧性,运用双固定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总体看,经济距离、地理距离、经济与地理距离嵌套三种空间矩阵下,我国制造业绿色韧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韧性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高(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韧性呈倒“U”型影响,而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与高(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韧性的影响不显著;东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韧性呈倒“U”型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韧性影响不显著。本文从持续优化制造业布局、合理适度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重要地位等方面提升制造业绿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绿色韧性 产业协同集聚 适应性韧性 突变级数模型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绿色创新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杰 王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协同集聚 城市绿色创新 绿色转型
下载PDF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现实困境与纾困之道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春萍 潘泓宇 郭鸣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体育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产业协同集聚视角分析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剖析当前的现实困... 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体育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产业协同集聚视角分析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剖析当前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纾困之道。研究认为,区域体育产业协同集聚是集聚力和扩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政府应通过有效刺激集聚而避免扩散来促进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要素流动壁垒有待破除、产业政策体系亟待优化、市场发展存在短板、数字体育建设滞后等多重现实困境。为此,提出打破制约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健全区域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区域体育有效市场以及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的纾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协同集聚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江三良 尹志勤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7-66,共10页
产业结构亟须调整优化的背景下,从交通基础设施层面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溢出效应能够更好地助力经济双循环。基于2008—2017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EM模型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 产业结构亟须调整优化的背景下,从交通基础设施层面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溢出效应能够更好地助力经济双循环。基于2008—2017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EM模型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着实跨区域对邻近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正向溢出;通信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在对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溢出作用上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当前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显著,东部地区反而呈现负溢出;从城市异质性考量,小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佳。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完善地区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引导产业布局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协同集聚 可持续发展 空间误差模型
下载PDF
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PVAR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童磊 荣亚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6-107,共12页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专业化外部性 多样化外部性 PVAR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产业协同聚集和地方政府行为及空间竞争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正巍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6,共8页
选取2007—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真实有效的城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产业协同聚集和政府活动行为的关系及空间竞争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一是政府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在整体上对产业协同聚集程度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但市场... 选取2007—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真实有效的城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产业协同聚集和政府活动行为的关系及空间竞争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一是政府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在整体上对产业协同聚集程度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但市场分割却对其产生抑制作用;二是地方政府的一系列行为中只有基建水平和人才储备对相邻区域的产业协同聚集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所在地区不同,城市基建水平和人才储备水平对产业协同聚集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其在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地方政府行为 空间竞争效应 系统广义估计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