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59
1
作者 刘胜 李文秀 陈秀英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53,共11页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合理的空间协同分布体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相对匮乏。鉴于此,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分布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面板的匹配数据,...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合理的空间协同分布体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相对匮乏。鉴于此,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分布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面板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这一作用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沟通密集度、城市规模等异质性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作用于企业的交易成本结构、进入与退出决策行为及研发创新激励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企业创新 实体经济 异质性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曦 朱建华 李国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从空间视角审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协同集聚,基于地级市层面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两两之间的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探究了各产业组合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并利用计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 从空间视角审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协同集聚,基于地级市层面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两两之间的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探究了各产业组合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并利用计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更多地分布在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等级也相对较高,而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则以西部地区居多,并以中等城市和Ⅰ型小城市为主。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到制度和政策、信息传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和交通设施水平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间协同集聚 区域差异 知识或技术溢出 劳动力供给 产业政策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燕 孙超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154,共9页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联系以及两类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采用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2003-2016年我国各省级地区两类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产业...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联系以及两类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采用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2003-2016年我国各省级地区两类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及互补性产业共同成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要素耦合效应和产业间共生经济效应,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在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和负产出增加的双重影响下,对产业结构清洁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且上述影响在地区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西部的态势。从产业配对分析上看,进入壁垒高、产品研发到应用周期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程度更高,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产业结构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军 曹雅茹 吴昊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0,共9页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环境规制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提升;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发挥要素投入在产业协同集聚中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程度与环境污染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1 位作者 刘梦鹤 周波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7,112,共14页
在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集聚,对于资源型城市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7年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 在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集聚,对于资源型城市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7年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影响具有U型特征,适度的产业协同集聚可以缓解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但过度集聚可能产生拥挤效应,导致环境污染反弹;(2)资源型城市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直接缓解大气污染,同时有助于间接提高产业协同集聚缓解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作用效果;(3)在不同发展阶段、规模和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中,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的减排效果存在差异;(4)高端产业协同集聚更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缓解环境污染。因此,资源型城市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采矿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市场化进程,采用差异化策略解决各类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协同集聚 市场化 环境污染 非线性影响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与环境污染治理:助力还是阻力 被引量:31
6
作者 陆凤芝 杨浩昌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9,共14页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杜宾等计量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稳定的倒U型关系,即短期内产业协同集聚表...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杜宾等计量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稳定的倒U型关系,即短期内产业协同集聚表现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阻力,但长期看又会逐步转化为环境污染治理的助力,且这种影响效应不存在地区差异;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则较为显著;科技创新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有效中介变量。因此,应大力推进产业协同集聚战略,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政策,构建联防联控的协同治污举措,推进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治理 空间溢出效应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下载PDF
市场潜能、协同集聚与地区工资收入——来自中国151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建军 刘月 陈怀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8,共12页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发展效率和工资水平间的良性互动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缩小贫富差距的优选途径。基于产业关联视角,通过构建空间经济理论模型及产业协同集聚的定量分析指标,将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纳于统一分析框架,可以系统...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发展效率和工资水平间的良性互动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缩小贫富差距的优选途径。基于产业关联视角,通过构建空间经济理论模型及产业协同集聚的定量分析指标,将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纳于统一分析框架,可以系统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城市群背景下产业空间格局影响地区工资收入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空间视角的研究表明,地区工资收入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的地区由于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的格局不同,其工资增长路径存在着地区差异;(3)城市群背景下的行业视角考察进一步表明,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呈现行业异质特征。由此可见,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战略和精细化产业(行业)布局指导是有效发挥市场潜能和协同集聚作用,提高发达地区工资收入、实现地区间工资收入收敛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市场潜能 产业关联 地区工资收入 空间依赖性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29
8
作者 金浩 刘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53,共8页
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并通... 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并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发挥积极部分中介效应,即产业协同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由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基于行业异质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部分中介效应强度高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文成 隋苑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6-704,共9页
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区域创新效率,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提升本... 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区域创新效率,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创新效率,但对邻近地区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创新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幅度小于规模效率;在全国层面及分区域层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均未能提升本地区创新效率;在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以及5个细分行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均未能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创新效率 空间杜宾 三阶段DEA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的区域技术创新效应研究——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汤长安 张丽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8,共9页
以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级数据为样本,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引入ESDA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时间层面上,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总体较低,2013年后逐渐上升。东... 以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级数据为样本,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引入ESDA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时间层面上,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总体较低,2013年后逐渐上升。东部变化平稳,中西部呈反方向变化。空间层面上,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东—中—西梯度递减,各省市技术创新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具有“核心—外围”地理分布特征。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技术创新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超 王燕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39-147,共9页
在理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变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技... 在理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变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高于经济转化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更强,而京津地区在经济转化阶段更具比较优势;异质性产业通过创新要素耦合、技术波及与溢出效应等作用于区域创新效率,且能有效解决创新过程的脱钩问题;长三角地区能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高新技术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下载PDF
社会信任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明生 于国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85,共16页
本文在自由资本垂直关联的协同集聚模型中引入社会信任要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作用于产业协同集聚的内在机制,研究分析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产业协同集聚程度也就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基于此,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投... 本文在自由资本垂直关联的协同集聚模型中引入社会信任要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作用于产业协同集聚的内在机制,研究分析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产业协同集聚程度也就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基于此,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分析表中的19种制造业门类数据进行了两两任意匹对,在逐步增加控制变量和克服内生性后,均能验证上述结论。鉴于发展程度差异,本文又进行了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对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因而,通过提升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应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东部较发达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产业协同集聚 交易成本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71,共12页
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是资源型城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采用2005—2017年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效果、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 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是资源型城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采用2005—2017年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效果、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程度、技术进步水平和就业结构优化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2)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受到自身产业协同集聚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邻近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是溢出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3)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变动趋势相对平缓,长期具有正向影响,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年来的影响相继变为正向。同时,产业协同集聚的溢出效应存在一定的有效距离阈值。据此提出资源型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协同集聚 可持续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1 位作者 梁栋 张鑫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128,共5页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溢出 动态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中国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集聚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森林 曾刚 +1 位作者 刘海猛 庄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7-415,共9页
从“区域-省域-地(市)”3个空间尺度入手,分析中国开发区产业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开发区总体上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导,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明显。但东中西部差异巨大,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分别占... 从“区域-省域-地(市)”3个空间尺度入手,分析中国开发区产业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开发区总体上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导,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明显。但东中西部差异巨大,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分别占据地区主导地位。②开发区产业集聚度随尺度缩小而扩大,城市群、中心城市是其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同时,开发区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地(市)尺度强于省域尺度。③产业属性对开发区产业之间协同集聚效应影响巨大。在省域尺度,空间依赖性最强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石油化工与其他类型产业之间的协同集聚特征突出;在地(市)尺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则表现靓丽。因此,在省级层面上应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在地(市)级层面上应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产业协同集聚 产业集群 多尺度 空间依赖 双变量Moran’s I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虎 张毅 向妍 《数理统计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8,共18页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还通过知识和技术等外溢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制造业的高质...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还通过知识和技术等外溢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空间效应在区域和行业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拓宽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测度,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为依据产业协同集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4,共8页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三角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运喆 张国俊 周春山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19个中国城市群共201个城市数据为样本,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方法对城市群2006—2018年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群第二、三产业协同集... 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19个中国城市群共201个城市数据为样本,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方法对城市群2006—2018年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群第二、三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其中第二产业区位熵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第三产业区位熵则持续缓慢下降。(2)中国城市群第二、三产业协同集聚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依旧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而中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相对较为落后。(3)中国城市群第二、三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集聚态势逐渐减弱、内部差异逐渐增大。(4)运用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城镇化、政府调控和外商投资强度对中国城市群第二、三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空间布局影响较为显著,而科技支出强度的影响不显著。(5)产业协同集聚发展需因地制宜,东部地区城市群应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推动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分工;中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应加快提升第三产业,确保其配套服务业能适应第二产业发展;西部城市群则应加强自身城镇化建设水平,保持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稳定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时空特征 空间计量模型 城市群 区位熵
原文传递
国家级高新区设立推动产业协同集聚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士道 江静 郑洁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127,共15页
国家级高新区是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之一,其设立能否对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影响?对此问题的研究既是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讨论,也是对制造业产业专业化集聚向产业协同集聚转变的验证。本文基于全国283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数据,使用双... 国家级高新区是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之一,其设立能否对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影响?对此问题的研究既是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讨论,也是对制造业产业专业化集聚向产业协同集聚转变的验证。本文基于全国283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DID)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影响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净效应显著为正,且这一结论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和自抽样法下仍然成立。动态检验表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动态促进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倒“N”型,即影响的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降低后上升再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设立国家级高新区能够显著提升产业协同集聚的水平,而东部地区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对产业协同集聚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证实了,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能够从市场化水平和FDI等途径提升产业协同集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产业协同集聚 产业政策 双重差分 机制检验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促进产业融合了吗?——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士道 原小能 《南大商学评论》 2021年第2期22-38,共17页
产业融合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也是产业协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产业协同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产业协同集聚出发,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 产业融合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也是产业协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产业协同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产业协同集聚出发,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融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了产业融合,但中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抑制了产业融合。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互联网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FDI等多重途径促进了产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产业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机制检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