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扭曲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46
1
作者 沈小波 陈语 林伯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73,共17页
本文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出份额数据,测度1978—2016年中国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总体上显著下降,东部地区... 本文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出份额数据,测度1978—2016年中国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总体上显著下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最低,中部地区次低,西部地区最高。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强度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依赖性。产业结构扭曲虽然对能源强度没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但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从总效应看,产业结构扭曲是抑制能源强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能源价格、提升对外贸易水平、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驱动能源强度下降,R&D支出对抑制能源强度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为了降低能源强度,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产业结构扭曲的微观根源,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建立市场化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R&D支出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结构扭曲 能源强度
原文传递
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以技术市场发展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20
2
作者 宫汝凯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3,共15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这一新型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会积极促进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还可能会对要素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文章在探讨技术市场发展、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基础上...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这一新型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会积极促进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还可能会对要素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文章在探讨技术市场发展、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基础上,实证研究技术市场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市场发展指标每变化1个百分点,劳动收入份额将同向变化0.009-0.012个百分点,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劳动收入份额动态变化的稳健性检验后均得到一致的结果,且这一效应在2008年之前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价格扭曲是主要的作用机制;技术市场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效应随着所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而随着产品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文章为探讨技术市场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关系提供了全面和细致的经验证据,基于“要素市场联动”视角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提供了新的解释,为科学制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相关政策和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市场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结构优化 技术进步偏向性 要素价格扭曲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巧燕 王昱崴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增量型创新能力的影响,而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分别倾向于促进区域增量型和激进型创新能力提升。从机制分析来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是强化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来实现,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整体金融发展与金融规模扩张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金融行业发展通过降低整体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来实现。研究拓展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 对外开放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产业结构扭曲
下载PDF
地方政府合作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建坤 曾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8,159,共13页
本文以地方政府合作的宏观经济绩效为切入点,将长三角135个县(市、区)在1999~2017年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合作和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 本文以地方政府合作的宏观经济绩效为切入点,将长三角135个县(市、区)在1999~2017年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合作和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合作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提升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异质性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合作和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会因金融危机和地区行政层级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合作缓解了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和要素配置总扭曲,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的动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合作不仅能长期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能够长期显著地提升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合作 产业结构升级 要素配置 城市群 经济协调会
下载PDF
部门生产率收敛: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江淮 沈春苗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2,共16页
本文通过一个包含劳动力错配的三次产业非平衡发展模型,再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部门生产率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中国部门生产率收敛呈现出不同于国际经验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收敛而服务... 本文通过一个包含劳动力错配的三次产业非平衡发展模型,再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部门生产率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中国部门生产率收敛呈现出不同于国际经验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收敛而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被动式收敛"特征。本文分析表明,中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错配,导致过多的劳动力被滞留在工业部门,而服务业部门吸纳本地就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是造成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背离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中国31个省份1997—2013年面板数据的计量支持。该结论的含义是,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超过工业部门,产业结构变化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高级化阶段,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升工业部门生产率仍将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向发达经济体持续收敛的关键。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消除劳动力在产业间自由进出的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部门生产率收敛 劳动力错配
原文传递
生产要素价格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龙如银 叶景 杨家慧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7-71,共15页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刻画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价格的空间分布,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扭曲现象...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刻画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价格的空间分布,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扭曲现象;(2)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层面,资本和技术要素价格对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数据要素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要素价格具有负面影响;(3)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层面,数据要素价格对东中西地区具有积极作用,技术要素价格对中西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政府可通过升级传统要素、发展新要素与分区域改革措施来完善要素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优化 要素价格扭曲 数据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基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鹏 常远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化,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性,并运用中国1978年至2014年的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结构扭曲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化,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性,并运用中国1978年至2014年的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结构扭曲系数分析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双因素作用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第一产业结构扭曲系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型,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系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结构扭曲系数
下载PDF
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扭曲效应研究——基于经济集聚与产业结构视角 被引量:9
8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剖析了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演化特征,并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存在空间集聚特...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剖析了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演化特征,并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具有东、西、中部依次递减的特点;整体而言,土地财政抑制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对东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抑制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对西部地区则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集聚与产业结构的双向扭曲效应实现,两大机制共同解释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57.8%,具体来看,经济集聚的扭曲效应解释了土地财政负向效应的31.3%,产业结构的扭曲效应解释了土地财政抑制效应的26.5%。据此,为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及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扭曲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产业结构扭曲对中国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敏 李昊霖 +1 位作者 刘欣雨 徐兴武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4,共9页
产业结构扭曲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源配置扭曲,引致产业中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错配,进而抑制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扭... 产业结构扭曲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源配置扭曲,引致产业中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错配,进而抑制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扭曲对水污染治理效率的空间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扭曲在长、短期内都会抑制本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且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产业结构扭曲对本地区的抑制效果小于对邻近地区的抑制效果;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业结构扭曲对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本文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依据地区自身要素禀赋确定最优产业结构的相关建议,以推动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扭曲 空间杜宾模型 水污染治理效率 新结构经济学 要素市场扭曲 资源配置扭曲
下载PDF
产业结构扭曲对减污降碳的影响:基于环保重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瑄 王力 +3 位作者 张泽阳 谭雪 石磊 马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4-2089,共16页
产业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我国实现深层次“减污降碳”.基于2003−2017年我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拉萨市除外)三次产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等年度数据,构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测度产业结构扭曲情况,进而运用空间杜宾双向... 产业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我国实现深层次“减污降碳”.基于2003−2017年我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拉萨市除外)三次产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等年度数据,构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测度产业结构扭曲情况,进而运用空间杜宾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产业结构扭曲对“减污降碳”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案例城市整体的产业结构扭曲水平从2003年的0.145降至2017年的0.109,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排放强度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协同减排能够显著提升附近城市的减排效果.②产业结构扭曲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周边城市的协同排放强度,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二产业的结构扭曲会显著增加城市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排放强度.③就其他影响因素而言,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水平均能够显著促进当地和周边城市的协同减排.④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扭曲能够通过抑制能源强度的下降,间接降低“减污降碳”效果.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建立区域协同排放的“联防联控”长效机制,着力于降低尤其是第二产业的结构扭曲,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和城市贸易开放度,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水平和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扭曲 协同减排 空间溢出 环保重点城市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要素市场扭曲与环境污染——基于2003-2015年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昱然 卢志强 李志斌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118,共6页
本文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环境污染的正效应、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环境污染的负效应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使得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产业结构升级降低污染的作用,... 本文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环境污染的正效应、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环境污染的负效应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使得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产业结构升级降低污染的作用,最终导致实际城市环境污染水平高于适度污染水平,且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省份两者的净效应均增加了环境污染,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时间特征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市场扭曲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净效应在样本时间区间内为正且呈递减趋势;不同地区净效应仍然为正,但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净效应最大,中部其次,东部最小。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弱化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环境污染的正作用,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要素市场扭曲 环境污染 双边随机前沿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资本价格扭曲与产业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颖 朴英爱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8,共14页
资本要素价格的市场扭曲程度不仅决定着要素相对配置效率、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同时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对地区老龄化程度和劳动力技能结构也造成深远影响。构建两地区一般均衡框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发现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加深会... 资本要素价格的市场扭曲程度不仅决定着要素相对配置效率、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同时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对地区老龄化程度和劳动力技能结构也造成深远影响。构建两地区一般均衡框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发现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加深会促使地区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而劳动力的流入不仅能够改善地区劳动力技能结构、稀释老龄化程度,同时能够对资本产生引致效应,带来地区资本深化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倾斜。进一步对理论模型的关键结论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地区老龄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促进作用,而资本价格负向扭曲和劳动价格负向扭曲则会造成要素配置的冗余,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阻滞效应大约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产业结构优化 两区域一般均衡模型 要素价格扭曲
下载PDF
赶超战略与产业结构扭曲——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玮璇 程志强 +1 位作者 魏智武 郑洁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7,共16页
二战伊始的赶超战略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为何?首先,通过数理建模的方法,论证了经济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金融抑制政策对产... 二战伊始的赶超战略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为何?首先,通过数理建模的方法,论证了经济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金融抑制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影响。此外,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提出的结论进行论证,并以二战伤亡人数作为工具变量,检验了结果的稳健性,为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最终得出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工业产值比服务业产值定义的产业结构会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相关政策显著导致了其产业结构的扭曲。最后就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与各国应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在全方位的开放与互动中,共同实现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超战略 “一带一路” 产业结构扭曲 新结构经济学 豪斯曼-泰勒估计
原文传递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istortion on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14
作者 Xiaobo Shen Yu Chen Boqiang Lin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2021年第3期25-46,共22页
The paper measur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distortion(ISD)index by region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6 using data on employment and output shares of the three industries.It also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SDs by region on... The paper measur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distortion(ISD)index by region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6 using data on employment and output shares of the three industries.It also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SDs by region on energy intensity using a spatial panel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ISD index by region has declined significantly,with the lowest index in the eastern region,the medium one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highest in the western region.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ter-regional dependence of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 of ISD,despite no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energy intensity;in terms of total effect,IS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hibiting the decline of energy intensity.The results also unveil that higher energy prices and foreign trade are positive factors declining energy intensity,while FDI worsens energy intensity and R&D spending ha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urbing energy intensity.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intensity,China should work to eliminate the micro cause of ISDs,promote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bor,establish a market-oriented mechanism for energy price formation,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R&D sp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uctural distortion energy intens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