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子视频对幼儿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及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肖建明 戴晓娟 +2 位作者 赵龙德 郭媛媛 李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观看亲子视频对幼儿麻醉诱导配合程度及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20例1~3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术前访视时录制亲子视频,术日患儿接入手术室后观看亲子视频... 目的探讨观看亲子视频对幼儿麻醉诱导配合程度及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20例1~3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术前访视时录制亲子视频,术日患儿接入手术室后观看亲子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静脉麻醉诱导。记录术前1d访视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切皮时(T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同时采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和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估患儿配合程度及焦虑。结果T1时,干预组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ICC及mY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观看亲子视频可有效减少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焦虑和不配合程度,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麻醉诱导 亲子视频 焦虑 合作程度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开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冯丹丹 郝静 +1 位作者 许华晔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从麻醉诱导期开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氧浓度为100%,氧气流量2 L/min,吸呼比为1∶2... 目的探讨从麻醉诱导期开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氧浓度为100%,氧气流量2 L/min,吸呼比为1∶2。A组:从诱导期(即自主呼吸消失后,予面罩机械通气5 min)开始全程通气模式:VT6 ml/kg,RR 16次/分,PEEP为5cm H2O,每30分钟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手控通气,气道压力维持40 cm H2O,持续30 s);B组:诱导期通气模式:VT10 ml/kg,RR 10次/分,插管后通气模式:VT6 ml/kg,RR 16次/分,PEEP 5cm H2O,每30分钟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C组:全程通气模式均为VT10 ml/kg,RR 10次/分。记录插管前(T0)、气腹后(T1)、手术开始30 min(T2)、60 min(T3)、放气腹(T4)时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计算肺顺应性(CL),并在T0、T1、T3、清醒拔管后吸空气5 min(T5)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及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住院天数。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Ppeak和Pmean均明显升高,C组Ppeak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T2时C组Pmean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CL在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PET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T2~T4时C组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OI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三组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Qs/Qt随着手术进行呈上升趋势,与T0时比较,三组在T3时明显上升(P〈0.05),C组明显大于A组和B组(P〈0.05);T5时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仅C组有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与常规通气相比,对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有利于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麻醉诱导 氧合功能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声吉 冉鑫 +3 位作者 张杰 张正辉 王文秀 周述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全麻患者麻醉诱导期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6例。R组泵注瑞马唑仑0.4 mg/kg(24 mg·kg^(−1)·h^(−1)),P组泵注丙泊酚...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全麻患者麻醉诱导期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6例。R组泵注瑞马唑仑0.4 mg/kg(24 mg·kg^(−1)·h^(−1)),P组泵注丙泊酚2 mg/kg(120 mg·kg^(−1)·h^(−1))。两组患者BIS≤60后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诱导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后(T_(2))的心率、MAP、BIS,诱导过程中镇静补救、术中知晓、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长于P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时心率、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T_(1)时心率高于P组(P<0.05),T_(1)、T_(2)时MAP高于P组(P<0.05);与T_(0)比较,P组患者T_(1)时心率降低,T_(1)、T_(2)时MAP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均无镇静补救、术中知晓及高血压发生;P组患者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高于R组(P<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0.4 mg/kg(24 mg·kg^(−1)·h^(−1))用于全麻诱导镇静起效时间较长,但镇静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麻醉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静华 何常佑 姚洪林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阻滞组;Ⅱ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阻滞... 目的探讨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阻滞组;Ⅱ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阻滞组。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间MAP、HR、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Ⅱ组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两组骶管穿刺过程中均未见体动反应;Ⅱ组MAP、HR无明显变化,Ⅰ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组不良反应多于Ⅱ组(P〈0.05)。结论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在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的,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是可行的,对不合作的儿童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氯胺酮 小儿 麻醉诱导
下载PDF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对镇痛深度的监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晓菲 张娟 彭慧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与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相关性,评价SPI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与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相关性,评价SPI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C组,n=30)和SPI组(S组,n=30)。两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传统组依据心率、血压变化经验性予以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SPI组依据SPI指导舒芬太尼用药,维持SPI在30~50,10 s以上。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1 min(T1)、诱导后3 min(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1 min(T5)、插管后3 min(T6)的SPI、HR、MAP、脑电双频指数(BIS)、CI、SVV等数据。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诱导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稳定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S组舒芬太尼用量大、诱导时间长(均P<0.05)。组内比较:与T0时点相比,S组其它各时点SVV均无明显差别(均P>0.05);C组T2、T3、T4时点SVV明显升高(均P<0.05)。与T3时点相比,S组HR无明显差别(P>0.05);C组T4点HR明显升高(P<0.05);S组T4时点SVV明显升高(P<0.05),C组T4、T5、T6时点SVV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S组T3时点MAP明显降低(P<0.05),T4、T5、T6时点HR明显降低(均P<0.05),T3、T4、T5时点CI明显增高(均P<0.05),T2、T3、T4、T5、T6时点SVV明显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S组的ΔMAP T4-T3、ΔMAP T0-T4,ΔHR T0-T3、ΔHR T4-T3、ΔHR T0-T4,ΔSVV T0-T3、ΔSVV T4-T3、ΔSVV T0-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全麻诱导期间,以SPI为靶向目标调整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可以使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血压心率波动更小,提高患者麻醉诱导过程的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 心脏瓣膜置换术 舒芬太尼 麻醉诱导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麻醉诱导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蕴琦 冉菊红 +1 位作者 张文霞 艾艳秋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24例,心功能Ⅱ-Ⅲ级,男15例,女9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Ⅰ组)(n=12)和咪唑安定组(Ⅱ组)(n=12),Ⅰ组给予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10μg/k...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24例,心功能Ⅱ-Ⅲ级,男15例,女9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Ⅰ组)(n=12)和咪唑安定组(Ⅱ组)(n=12),Ⅰ组给予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10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Ⅱ组给予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10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结果麻醉诱导后2m in,两组HR、SBP、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别(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HR、SBP、MAP、CVP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5),插管后2m in,Ⅰ组HR、SBP、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Ⅱ组HR、SBP、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与Ⅰ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中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较咪唑安定更平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心血管手术 麻醉诱导
下载PDF
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国松 韩雪 张加强 《新医学》 2017年第8期555-559,共5页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30例)和舒芬太尼组(30例)。羟考酮组应用羟考酮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30例)和舒芬太尼组(30例)。羟考酮组应用羟考酮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和术后72 h(T4)收集2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B淋巴细胞水平,计算CD4^+/CD8^+,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T0比较,T1时2组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均下降(P均<0.001)。与羟考酮组比较,T2时舒芬太尼组的CD3^+细胞、CD4^+细胞更少,CD4^+/CD8^+更小,且B淋巴细胞也更少(P均<0.001),直到T4时,淋巴细胞才逐步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羟考酮麻醉诱导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较舒芬太尼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舒芬太尼 麻醉诱导 免疫 宫颈癌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
下载PDF
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健 周春晶 岳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 目的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意识消失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异丙酚组35.5±11.7s;七氟烷组38.5±11.4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异丙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发生躁动率46.7%显著高于异丙酚组的20.0%(P<0.05)。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异丙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异丙酚 小儿 麻醉诱导
下载PDF
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嵘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的依托咪酯对心血管麻醉诱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60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先给予0.3mg/kg依托咪酯,而后依次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5μg/kg芬太...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的依托咪酯对心血管麻醉诱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60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先给予0.3mg/kg依托咪酯,而后依次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5μg/kg芬太尼;B组先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及5μg/kg芬太尼,5min后再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2组均于6min时行气管插管,并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均开始上升,但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前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2组患者心率(H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能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过程中后期注射依托咪酯对患者血压波动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临床麻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及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红军 《辽宁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使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和使用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就诊全身麻醉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浓度为0.9%... 目的探究和分析使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和使用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就诊全身麻醉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联合丙泊酚辅助诱导麻醉,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辅助诱导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分别为(1.62±0.33)分、(1.63±0.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1.93±0.24)分、(3.26±0.69)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36.67.±12.85)mg、(107.92.±44.44)mg,观察组用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实现良好的镇静和镇定作用,同时副作用较小,能够使得患者处于可配合治疗的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诱导麻醉
原文传递
家长陪同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晶 刘敏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653-265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诱导期优质护理服务中增加家长陪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接受全麻下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9例麻醉诱导期由家长陪同的患儿作为实验组,89例由护士直接带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诱导期优质护理服务中增加家长陪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接受全麻下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9例麻醉诱导期由家长陪同的患儿作为实验组,89例由护士直接带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血压与脉搏的变化,麻醉诱导时的情绪状况,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80.9%平静、合作,13.5%不安、尚能合作,5.6%焦躁、哭闹;对照组患儿52.8%平静、合作,36.1%不安、尚能合作,18.1%焦躁、哭闹;实验组麻醉诱导时的情绪状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10,P〈0.05)。麻醉诱导前,实验组血压、脉搏较基础值升高加%以上的患几分别为34.8%,43.8%;对照组分别为58.4%,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55,11.045;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术前情绪反应与对术前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陪同能够有效缓解麻醉诱导期患儿与家属双方的焦虑情绪,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麻醉诱导期 家长陪同 优质护理服务
原文传递
艾司洛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云玉 何自静 +1 位作者 范志毅 童月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3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负荷量后静滴生理盐水,用药组艾司洛尔1mg/kg稀释于生理盐水10ml静注后以250μg·kg^-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3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负荷量后静滴生理盐水,用药组艾司洛尔1mg/kg稀释于生理盐水10ml静注后以250μg·kg^-1·min^-1微量泵输入,然后静注丙泊酚2mg/kg,当两组BIS降至40~50时静注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5mg/kg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给药前、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3、5minBIS、MAP及HR,并观察插管后各时点与插管前BIS、MAP、HR的变化差值△BIS、△MAP及△HR。结果插管前对照组及用药组BIS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后1、3、5min对照组BIS较插管前显著升高,用药组BIS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插管后对照组△BIS变化最大百分比为40%,与用药组的6.8%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插管后1、3min对照组MAP、HR显著高于插管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后对照组△MAP及△HR变化最大百分比为55%及40%,明显高于用药组的29%及15%。结论艾司洛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插管时,对插管前BIS无影响,插管后可抑制B1S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麻醉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以去脂体重为标准计算静脉全麻诱导剂量对重度肥胖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晓莹 李玉娟 赵国庆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2期103-106,11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肥胖病人以去脂体重为标准计算全麻静脉诱导剂量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方法选取ASAI~II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40、手术时间<2小时,择期在全麻下行普通外科与骨科手术的患者30例,按照全麻诱导用药剂量的计... 目的探讨重度肥胖病人以去脂体重为标准计算全麻静脉诱导剂量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方法选取ASAI~II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40、手术时间<2小时,择期在全麻下行普通外科与骨科手术的患者30例,按照全麻诱导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去脂体重给药组(LBW组),总体重给药组(TBW组)和理想体重给药组(IBW组),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取入室后前三个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平均值作为基础值(T1),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的HR、SBP和DBP以及拔管时间(术毕至拔管的时间),计算并比较各组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Cardiac rate-pressure product,RPP),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在T2时刻,与T1比较,TBW组患者SBP、DBP和HR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LBW组和IBW组(P<0.01);(2)在T3时刻,与T1比较,TBW组和LBW组患者的SBP、DBP和HR均有所下降,且TBW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LBW组(P<0.01);而IBW组患者的SBP、DBP和HR均有所升高,且升高的幅度大于15%(P<0.01);(3)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三组比较,SBP升高>30%、HR>100次/min和RPP>12000的发生率为IBW组最高(60%、50%、80%,P<0.01);SBP下降>30%和HR<60次/min的发生率均为TBW组最高(70%、50%,P<0.01);(4)三组比较,拔管时间TBW组最长(26.2±12.5min,P<0.01)。结论对于无基础疾病的重度肥胖病人,以LBW作为标准计算静脉麻醉诱导剂量对循环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苏醒快,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肥胖 去脂体重 麻醉诱导 麻醉苏醒
下载PDF
七氟醚诱导对患儿镇静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璟 张建敏 王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诱导对患儿循环、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A、B、C组,分别吸入4%、6%、8%七氟醚麻醉诱导,观察体动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诱导期不良反应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入室时(T1)、诱导后30s(T2)...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诱导对患儿循环、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A、B、C组,分别吸入4%、6%、8%七氟醚麻醉诱导,观察体动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诱导期不良反应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入室时(T1)、诱导后30s(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MAP、HR、Sp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C组体动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最快(P<0.05),诱导后循环系统的抑制程度最大(P<0.05),诱导中不良反应最多;插管前后A组的MAP波动最大(P<0.05);A组插管条件评分最高。结论七氟醚对患儿镇静程度和循环呈剂量相关性抑制,临床推荐吸入诱导浓度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七氟醚 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i-gel喉罩和气管插管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伟 方志兵 +1 位作者 葛建岭 杨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麻醉中i-gel喉罩和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i-gel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30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后1min(T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麻醉中i-gel喉罩和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i-gel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30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后1min(T1)、5min(T2)、喉罩或气管导管撤除前(T3)、撤除后1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观察气腹前、气腹后15min的气道指标[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相比,气管插管组T1、T3、T4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气管插管组T1~T4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高于i-gel喉罩组(P<0.01)。气腹后15min,两组Pmean、Ppeak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1)。i-gel喉罩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36.67%,χ^2=5.963,P=0.015)。结论相比气管插管,i-gel喉罩通气应用于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通气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气管插管 喉面罩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颖 陈依君 +2 位作者 尤新民 马家骏 潘秀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38-639,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芬太尼随机均分四组:Ⅰ组1.0 μg/kg,Ⅱ组2.0 μg/kg,Ⅲ组2.5 μg/kg,Ⅳ组3.0 μg/kg.诱导使...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芬太尼随机均分四组:Ⅰ组1.0 μg/kg,Ⅱ组2.0 μg/kg,Ⅲ组2.5 μg/kg,Ⅳ组3.0 μg/kg.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1.0、2.0、2.5、3.0 μg/kg,丙泊酚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1、2 min(T2、T3)记录HR、SBP和DBP.分别于T0、插管后3、5 min(T4、T5)测血浆E和NE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T2、T3时Ⅰ组SBP明显增高(P<0.01),DBP增高,HR增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Ⅳ组SBP有所下降(P<0.05或P<0.01).T1~T3时Ⅱ~Ⅳ组SBP及Ⅲ、Ⅳ组DBP较Ⅰ组降低(P<0.05或P<0.01);Ⅳ组HR T1时较Ⅰ组减慢(P<0.05).T2、T3时Ⅱ~Ⅳ组HR较Ⅰ组减慢(P<0.05).Ⅰ组血浆E和NE浓度在T4时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芬太尼2.0~2.5 μg/kg能较好地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血液动力学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脉搏氧灌注指数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旭泽 赵志芳 +1 位作者 马淑贤 杨焱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6期3999-4003,4016,共6页
目的探讨脉搏氧灌注指数(PI)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55例)与非低血压组(6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性... 目的探讨脉搏氧灌注指数(PI)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55例)与非低血压组(6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性比例、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和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脉搏指氧饱和度[S p(O 2)]、鼻咽温),记录2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及PI增加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2组男性比例、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基础值(P均<0.05),低血压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各指标降低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2组基础HR、诱导后HR及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PI均明显高于基础PI(P<0.05),低血压组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分别与SBP、DBP和MAP降低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679,0.851,特异度分别为84.3%,67.2%,87.7%,灵敏度分别为79.2%,74.3%,81.4%,最佳界限值分别为3.6%,4.8%,46.4%。其中PI增加率预测的AUC最高,其次是基础PI,诱导后PI最低。结论PI增高可能是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有效预测因素,尤其以PI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甄别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氧灌注指数 老年人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低血压
下载PDF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腹部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雄英 陈涛 +2 位作者 李灵玲 陶妍志 雷达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腹部手术行静吸复合全麻诱导起效及肌松恢复时间的效应以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60岁ASAⅠ~Ⅱ级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n=30)和维库溴铵组(V组,n=30)。以咪... 目的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腹部手术行静吸复合全麻诱导起效及肌松恢复时间的效应以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60岁ASAⅠ~Ⅱ级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n=30)和维库溴铵组(V组,n=30)。以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分别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泵注、順苯磺酸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七氟醚吸入维持,观察患者肌肉松弛起效、完善插管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及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剂量依赖性的组胺释放作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较维库溴铵慢,肌松恢复时间较维库溴铵短。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全麻诱导起效时间较维库溴铵慢,维持肌松时效短,而且不经肝肾代谢,更适合于短小手术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维库溴铵 静吸复合麻醉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功能和肺不张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玉娥 张娟 +5 位作者 郝静 杨许丽 王杨 王江 顾小萍 马正良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 >30 kg/m2)64例,年龄29~62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仅在术...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 >30 kg/m2)64例,年龄29~62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仅在术中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及其他处理因素相同.记录手术麻醉前(T0)、气腹后1 h(T1)、气管拔管后1 h(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记录4hX线胸片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B组T1时PaO2显著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1和T2时PaCO2明显升高,HR、MAP明显降低及拔管后4hX线胸片显示肺不张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早期开始使用PEEP对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通气 肥胖患者 腹腔镜 全麻诱导期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欧晓峰 郑宏 +1 位作者 徐钊 华玉思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始时,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3μg/kg...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始时,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3μg/kg,吸入6 L/min氧气及七氟醚,维持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在预定值(低浓度组为2.0 Vol%,高浓度组为4.0 Vol%),当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基础值及诱导后5、10、15、2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并记录各组肌僵、呛咳、低血压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SBP、DBP在诱导后5、10 min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下降较低浓度组明显(P〈0.05),其后患者的血压渐趋平稳,2组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麻醉诱导中,2组低频(LF)和低频/高频(LF/HF)逐渐降低,而HF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中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对HRV各参数的影响都较明显。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主要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相对平稳,适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老年 冠心病 麻醉诱导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