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联合筋膜干细胞修复大鼠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2
1
作者 田进翔 刘宏建 +4 位作者 辛超飞 卢文龙 张彬 李广恒 许建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筋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从大鼠腹股沟处脂肪垫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肢骨骼肌筋膜分离筋膜间充质干细胞,经鉴定后扩增培养,两种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分为A组(1: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筋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从大鼠腹股沟处脂肪垫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肢骨骼肌筋膜分离筋膜间充质干细胞,经鉴定后扩增培养,两种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分为A组(1:0)、B组(5:1)、C组(1:1)、D组(1:5)、E组(0:1),F(O:O)组,总数为1×10。,注射进由碘乙酸诱导的大鼠骨性关节炎关节腔内。干细胞注射治疗12周后获取各组大鼠后肢膝关节标本,分别进行大体和病理组织学评估。结果分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筋膜间充质干细胞CD29、CD71、CD90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均可以进行多向诱导分化;当两种细胞按1:1混合治疗时大体观得分:A组(4.25±0.96)、B组(4.83±1.11)、D组(4.41±0.90)、E组(4.91±0.79)、F组(5.75±1.21)均高于C组(2.92±0.79,P=0.010)、病理组织学评分A组(8.16±1.46)、B组(7.41±1.78)、D组(8.08±1.44)、E组(8.83±1.47)、F组(15.58±2.77)均高于C组(5.83±1.85,P=0.010)。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筋膜间充质干细胞关节混合比例为1:1时,软骨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3D培养 关节腔注射 诱导分化 软骨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