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渗透滤筒对脉冲布袋除尘器清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然然 杨景玲 +1 位作者 孙体昌 李芳 《矿业快报》 2006年第3期45-47,共3页
通过在滤袋内部安装特定的反渗透装置,阻碍诱导气流进入滤袋上部侧壁,减弱负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反渗透滤筒后,滤袋上部负压峰值可以降低50%,而清灰的正峰压基本没有变化,从而提高了滤袋整体的清灰能力。
关键词 脉冲袋式除尘器 诱导气流 清灰 反渗透滤筒
下载PDF
诱导气流对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清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龙沅 陈海焱 +1 位作者 颜翠平 胥海伦 《现代矿业》 CAS 2011年第9期26-28,共3页
采用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喷吹压力、诱导流量与诱导距离三者的相互变化对滤筒清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任一断面诱导气流量与诱导距离成正比,断面平均流速与诱导距离成反比,滤筒清灰效果取决于二者相... 采用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喷吹压力、诱导流量与诱导距离三者的相互变化对滤筒清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任一断面诱导气流量与诱导距离成正比,断面平均流速与诱导距离成反比,滤筒清灰效果取决于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验证了在诱导距离为150 mm时,6 mm超音速喷嘴形成的脉冲诱导气流对滤筒的侧壁压力峰值大约为4mm喷嘴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气流 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 清灰 诱导距离
下载PDF
五孔测针标定曲线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舒伶 贾进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5-67,共3页
由于三维流场测试工作及计算量繁重 ,采用传感技术实现三维流场的自动测试 ,计算机选出最优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相比较 ,因而达到测试三维流场风流目的。利用回归分析原理 ,将感压元件五孔测针的一系列标定曲线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采... 由于三维流场测试工作及计算量繁重 ,采用传感技术实现三维流场的自动测试 ,计算机选出最优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相比较 ,因而达到测试三维流场风流目的。利用回归分析原理 ,将感压元件五孔测针的一系列标定曲线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采用MATLAB语言 ,实现了对标定曲线的拟合 ,用PLOT函数实现了对拟合标定曲线的自动绘制。同时考虑高次多项式 (拟合次数n >10 )易出现振荡的特点 ,故在拟合次数n从 1~ 10可能拟合多项式中 ,选出最优多项式。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 ,从而为有效利用传感技术对三维流场的自动化测试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计算机控制 三维流场 感压元件 主风流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物料转运过程诱导风流场与产尘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汤亮 陈全 +2 位作者 龚发云 刘洁 沈嘉禾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揭示颗粒物料在皮带机转运过程中的粉尘运移规律问题,推导了含有水平初速度的颗粒物料转运过程中的诱导气流方程,并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转运过程中的颗粒分布与诱导风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颗粒物料的落料高度、质量流量和初... 为了揭示颗粒物料在皮带机转运过程中的粉尘运移规律问题,推导了含有水平初速度的颗粒物料转运过程中的诱导气流方程,并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转运过程中的颗粒分布与诱导风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颗粒物料的落料高度、质量流量和初速度对颗粒逸散与诱导气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在弧形下落阶段速度逐渐提高,挤压碰撞阶段颗粒速度先降低后提高,最后趋于稳定,部分颗粒出现逸散现象;含尘气流在颗粒物料弧形下落阶段和挤压碰撞阶段扩散较为明显;诱导气流速度与颗粒物料质量流量和初始速度呈正比关系,颗粒物料质量流量与诱导气流速度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曲线幂指数为0.6~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 颗粒物料转运 诱导风 流场分析
下载PDF
某电厂引风机改型方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衡丽君 段坤杰 何长征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187-189,192,共4页
基于引风机性能试验数据,提出引风机三种改型方案,并进行改型设计参数计算,对比分析各改型方案的技术特点,最终确定将甲侧引风机改造为Y4-60-14№25F风机;改造后风机效率提高12%左右,节电率高达20%左右,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 引风机 节能 风量 风压 改型方案
下载PDF
青龙寺煤矿带式输送机转载点封闭微负压除尘技术研究
6
作者 邓健 庄学安 +3 位作者 康晓彤 薛林涛 赵鹏 莫金明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为了解决青龙寺煤矿带式输送机转载点粉尘问题,提出了封闭微负压除尘理论。首先对转载点封闭微负压空间模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确保空间内保持微负压状态时排风量与诱导风量和挤占同体积空气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对诱导风流的计算开展研究,... 为了解决青龙寺煤矿带式输送机转载点粉尘问题,提出了封闭微负压除尘理论。首先对转载点封闭微负压空间模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确保空间内保持微负压状态时排风量与诱导风量和挤占同体积空气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对诱导风流的计算开展研究,拟定了诱导风量计算方程,并结合青龙寺煤矿转载点实际数据,开展保持微负压状态时的最小排风量及控尘点保持最低控尘风速时所需排风量计算,经过对比确定了排风量不得小于153 m^(3)/min;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现场选取了KCS-180D除尘风机为主要除尘设备的除尘系统,转载点降尘效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载点 封闭空间 微负压除尘 诱导风流
下载PDF
转运点诱导气流与粉尘扩散规律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陈功 陈曦 +1 位作者 王式耀 张兴华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60,共5页
为解决煤料装载扬尘问题,以煤料转运点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研究转运点诱导气流运移及粉尘扩散规律,分析下料量、下料高差、溜槽倾角、皮带速度等因素对诱导气流和扬尘浓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料量和下料高差是影响诱导... 为解决煤料装载扬尘问题,以煤料转运点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研究转运点诱导气流运移及粉尘扩散规律,分析下料量、下料高差、溜槽倾角、皮带速度等因素对诱导气流和扬尘浓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料量和下料高差是影响诱导气流和扬尘的主要因素,同一工况下诱导气流速度随下料量增加而增大,其诱导气流与下料量三次方线性相关;导料槽内诱导气流速度与导料槽外粉尘浓度随下落高差增大均增大,其诱导气流速度与高度呈现幂指数关系,指数约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气流 粉尘浓度 扩散规律 数值模拟 下料量 下料高差
原文传递
永磁驱动调速技术在引风机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章世斌 蒋庆群 +1 位作者 张贵良 王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液力耦合调速器、变频调速器和永磁驱动调速器优缺点的比较,决定采用永磁驱动调速技术对某电厂锅炉引风机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改造后,机组运行振幅下降83%,噪音降幅35%,机组每年可节省费用60.9万... 通过对液力耦合调速器、变频调速器和永磁驱动调速器优缺点的比较,决定采用永磁驱动调速技术对某电厂锅炉引风机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改造后,机组运行振幅下降83%,噪音降幅35%,机组每年可节省费用60.9万元,不到2年就可收回投资,风机经济性、安全可靠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引风机 永磁驱动调速 风量
下载PDF
瑞利散射/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空气、O_2流场的二维瞬态测量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杰 施翔春 +2 位作者 李喜福 肖绪辉 姚建铨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375-1380,共6页
研究了空气分子的瑞利散射光强及真空紫外激光(波长193 nm )诱导O2 荧光强度与温度、密度的关系, 给出了一般表达式。指出了可用于测量高速空气、O2 流场中的瞬态密度和温度二维分布。利用带像增强的ICCD照相机获得了... 研究了空气分子的瑞利散射光强及真空紫外激光(波长193 nm )诱导O2 荧光强度与温度、密度的关系, 给出了一般表达式。指出了可用于测量高速空气、O2 流场中的瞬态密度和温度二维分布。利用带像增强的ICCD照相机获得了室内空气及O2 喷流的瑞利散射及激光诱导氧气荧光流场图像, 图像处理后获得了流场的二维分布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散射 激光诱导荧光 空气 流场测量
原文传递
磁浮高速会车压力波和列车风的实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明水 雷波 +2 位作者 林国斌 毕海权 王凤鸣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2,共4页
会车压力波是影响高速磁浮列车快速、安全和舒适运行的一个重要空气动力学问题。为进一步评估车辆设计,于2003年11月对上海磁悬浮列车在5.1m线间距下的高速会车压力载荷进行了测量,得到了通过列车以400km/h^500km/h的速度运行时引起的... 会车压力波是影响高速磁浮列车快速、安全和舒适运行的一个重要空气动力学问题。为进一步评估车辆设计,于2003年11月对上海磁悬浮列车在5.1m线间距下的高速会车压力载荷进行了测量,得到了通过列车以400km/h^500km/h的速度运行时引起的会车压力波的大小,同时测量了距离列车侧面0.5m和1.3m处列车风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会车压力波 列车风 实车试验
下载PDF
列车风作用下人体气动力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雷波 刘应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0-23,共4页
根据列车风场的特点,提出一种计算列车风作用于人体气动力的方法,这种计算方法将人体受到的气动力分成压力梯度力和绕流阻力两个部分。结合我国高速列车和人体尺寸情况,计算了车头部列车风作用于人体的气动力。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风作用 人体气动力 安全距离
下载PDF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FOR DIFFERENT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A SUBWAY TUNNEL 被引量:8
12
作者 HUANG Yuan-dong LI Chan KIM Chang Nyu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2期193-201,共9页
An unsteady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is carried out for different ventilation strategies to find out a ventilation method with a high performance in a subway tunnel.The natural ventila... An unsteady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is carried out for different ventilation strategies to find out a ventilation method with a high performance in a subway tunnel.The 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associated with a train-induced air flow in a subway tunnel is examined.The dynamic layering method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moving boundary of a train in the current CFD method.The geometries of the modeled tunnel and the subway train are partially based on those of the Seoul subway.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ventilation duct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partitions on the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a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ventilation ducts (to be designed),and the partitioning blocks installed along the middle of tunnel (already in existences) are helpful for air exchange.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ventilation ducts in a subwa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subway tunnel train-induced air flow natural ventilation duct numeric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a novel highly loaded injected blade with curvature induced pressure-recovery concept and one with conventional design 被引量:6
13
作者 Zhiyuan CAO Chao ZHOU Zhili SU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939-950,共12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design method of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blades with air injection.CFD methods were firstly validated with existing data and then used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new method based on ...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design method of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blades with air injection.CFD methods were firstly validated with existing data and then used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new method based on a compressor cascade.A compressor blade is designed with a curvature induced pressure-recovery concept.A rapid drop of the local curvature on the blade suction surface results in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local pressure,which is referred to as a curvature induced ‘Shock'.An injection slot downstream from the ‘Shock' is used to prevent ‘Shock' induced separation,thus reducing the loss.As a result,the compressor blade achieves high loading with acceptable loss.First,the design concept based on a 2D compressor blade profile is introduced.Then,a 3D cascade model is investigated with uniform air injection along the span.The effects of the incidence are also investigated on emphasis in the current study.The mid-span flow field of the 3D injected cascade shows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2D designed flow field.For the highly loaded cascade without injection,the flow separates immediately downstream from the ‘Shock';the initial location of separation shows little change in a large incidence range.Thus air injection with the same injection configuration effectively removes the flow separation downstream from the curvature induced ‘Shock' and reduces the size of the separation zone at different incidences.Near the endwall,the flow within the incoming passage vortex mixes with the injected flow.As a result,the size of the passage vortex reduces significantly downstream from the injection slot.After air injection,the loss coefficient along spanwise reduc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flow turning angle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compressor air injection Curvature induced ‘Shock’ flow control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机组低厂用电率运行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晋 邓博宇 +4 位作者 张缦 蔡新春 王珂 王鹏程 杨海瑞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6,共6页
火力发电属于高耗能型产业,厂用电占支出成本较大比例。本文以多台亚临界300 MW及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为分析对象,通过各电厂机组设备配置与布置的对比,分析较低厂用电率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以HP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为... 火力发电属于高耗能型产业,厂用电占支出成本较大比例。本文以多台亚临界300 MW及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为分析对象,通过各电厂机组设备配置与布置的对比,分析较低厂用电率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以HP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为例,其厂用电中占比最大的3项设备依次为引风机、一次风机和浆液循环泵;中低负荷下,汽动引风机相对更节能,与间接空冷组合具有多方面优势;变频离心风机低负荷节能优势显著;不同类型风机的电耗与风机运行方式相关,当风机采用入口挡板调节时,单台风机运行,电耗减少;而风机采用变频控制时,风机负荷均载并联的运行方式更节电;大灰斗设计可减少空气压缩机数量,从而达到节能效果;中高负荷下半干法脱硫工艺的系统电耗比湿法脱硫工艺低;通过流态重构,降低风室压力,可显著降低一次风机电流。本文研究结果对参与深度调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用电率 循环流化床 汽动引风机 风机类型 空气压缩机 脱硫 流态重构
下载PDF
杭州南站幕墙受过站列车风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分析高速列车过站时列车风对站台上方幕墙的影响,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列车高速过站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给出高速列车开始驶入、完全驶入和驶离车站时,站台区域幕墙受列车风影响的变化情况。对列车风的影... 分析高速列车过站时列车风对站台上方幕墙的影响,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列车高速过站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给出高速列车开始驶入、完全驶入和驶离车站时,站台区域幕墙受列车风影响的变化情况。对列车风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过站列车通过产生的流场对站内风速影响较小,不会对乘客造成安全问题,但该流场对幕墙产生一定的力作用。结论为列车风侧向影响范围最大处出现在头部顶端;列车经行的最不利工况为单线同时对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列车风 动网格 幕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北京新机场酒店建筑列车振动及列车风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健伟 张高明 +2 位作者 颜锋 何连华 刘枫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本文以北京新机场酒店建筑为实例,对列车轮轨激励和列车风造成的结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并进行舒适度评价及减振分析。本文分析了北京新机场酒店区域列车振动响应的极值情况、分布云图、时程曲线,对比了轮轨激励和列车风产生的振动响应... 本文以北京新机场酒店建筑为实例,对列车轮轨激励和列车风造成的结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并进行舒适度评价及减振分析。本文分析了北京新机场酒店区域列车振动响应的极值情况、分布云图、时程曲线,对比了轮轨激励和列车风产生的振动响应占整个响应的比例。经分析发现,北京新机场酒店区域上部结构与下部高铁隧道共构设计,当高铁列车以350km/h的时速通过时,列车风引起的振动响应已占据车致振动响应的主要部分。酒店建筑对振动舒适度要求高,针对振动响应过大区域提出了减振措施,并进行减振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新机场 振动 轮轨激励 列车风 舒适性
原文传递
多喉径流量计在锅炉燃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璐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4,共3页
风量测量是锅炉燃烧系统的重要检测参数之一,也是提高锅炉效率的重要手段。针对锅炉风道系统具有的流体性质以及管路系统多样、管道口径大且直管段短、流体中又常含有灰尘和烟雾等特点,采用多喉径流量计对锅炉大管道风量进行测量。实际... 风量测量是锅炉燃烧系统的重要检测参数之一,也是提高锅炉效率的重要手段。针对锅炉风道系统具有的流体性质以及管路系统多样、管道口径大且直管段短、流体中又常含有灰尘和烟雾等特点,采用多喉径流量计对锅炉大管道风量进行测量。实际应用表明,多喉径流量计精度高、压损小、差压信号可靠,能很好地适用于锅炉风道流量测量的复杂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燃烧 控制系统 送风量 引风量 多喉径流量计
下载PDF
通风过滤墙体自然引风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丛 臧鑫华 张恒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6期65-68,共4页
当室外环境受到气体颗粒物的污染时,室外的污染物将很容易通过建筑物的通风口渗透到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影响人的健康。通过实验考察了具有过滤功能的通风墙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引风性能及在建筑中使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风压和热压... 当室外环境受到气体颗粒物的污染时,室外的污染物将很容易通过建筑物的通风口渗透到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影响人的健康。通过实验考察了具有过滤功能的通风墙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引风性能及在建筑中使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风压和热压单独作用的条件下,当风压较小时,热压驱动的作用较风压明显,随着风压的逐渐增加,风压驱动的作用有明显的增强。在本文所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引风量的最大值发生在热压和风压的耦合作用条件下,为27.4 m^3/h。经分析发现,热压一定时,增加风压对引风量有显著的影响,而风压一定时,随着热压的增加,总引风量的增幅不明显,风压仍起到主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墙体 热压 风压 引风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