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137
1
作者 曾普胜 李文昌 +1 位作者 王海平 李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9-1000,共12页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均由一系列NW向构造控制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是普朗铜矿区的主体,探明铜矿石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8.80吨,金品位0.18g/t;钼6399吨,品位0.004%。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储量400万吨以上,为一个具有超大型规模远景储量的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体容矿围岩SiO_2>56%,MgO 1.34%~2.73%,Sr 661×10^(-6)~909×10^(-6),Y 10.78×10^(-6)~17.92×10^(-6),Yb 1.07×10^(-6)~1.87×10^(-6),LREE富集,δEu 0.83~0.93,Sr/Y比值22~64,K_2O/Na_2O比值0.52,具有与洋壳俯冲产生的埃达克岩(Ⅰ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普朗斑岩铜矿形成于印支期,在我国斑岩铜矿床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如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带等;也不同于古亚洲成矿域的海西期斑岩铜矿带,如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及中国东部的燕山期斑岩铜矿带,如德兴斑岩铜矿),无论对中甸岛孤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该类矿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朗斑岩铜矿床含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的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的成矿热液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之间,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 Ma;对矿区主矿体的热液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测年,无论是含铜钼的矿化岩体,还是仅含铜的斑岩体,其成矿年龄(坪年龄)变化于为214.58±0.91Ma至216.0±1Ma之间,与辉钼矿Re-Os年龄非常接近,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这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超大型斑岩铜矿 普朗 云南
下载PDF
滇西北格咱火山-岩浆弧斑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100
2
作者 李文昌 尹光侯 +2 位作者 余海军 卢映祥 刘学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41-2552,共12页
处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印支期以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特征,本文根据火山-岩浆岩的分布、类型、时代与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将该岩浆岩带细分为西部烂泥塘-春都斑岩成矿带和东部亚杂-普朗斑岩成矿带... 处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印支期以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特征,本文根据火山-岩浆岩的分布、类型、时代与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将该岩浆岩带细分为西部烂泥塘-春都斑岩成矿带和东部亚杂-普朗斑岩成矿带,并阐述了西斑岩带岩浆侵位时间较东斑岩带早15~25Myr以及2个成矿带不同的成矿特征,提出该区燕山晚期叠加了1期广泛的钼(钨、铜)成矿作用,以S型花岗岩侵位,南北向叠加于印支期岛弧岩浆岩带上,由北而南从出露至半隐伏、隐伏状,在云南境内圈出休瓦促、热林、红山、铜厂沟等多个花岗(斑)岩体,蚀变花岗(斑)岩内发育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钼矿化,围岩中以热液脉型沿断裂带、不同岩性界面等成矿。以往研究,休瓦促、热林成岩年龄分别为84.4±1.1Ma和81.7±1.1Ma,成矿年龄分别为83±1Ma和81.2±2.3Ma.(李建康等,2007;尹光侯等,2009);本次在红山铜矿深部隐伏岩体中获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80.2Ma。研究认为,燕山期岩体成矿,仍然表现出岩体由内向外(由深到浅)形成斑岩型钼(铜)矿→接触带夕卡岩型钼(铜)矿→外围角岩钼(铜)矿、热液脉状铜铅锌矿等成矿系列,据此进行缺位预测,为下步找矿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咱弧 印支期 燕山期 斑岩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中国大陆印支碰撞造山系及其造山机制 被引量:87
3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2 位作者 李化启 王瑞瑞 蔡志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97-1709,共13页
古特提斯洋盆的闭合导致了诸多的微块体于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T3-J2)碰撞,形成东亚大陆南部巨型印支造山系。中国大陆的印支碰撞造山系呈现巨大的"T"型复合造山系,位于西部的印支造山系(巴颜喀拉-北羌塘-南羌塘-拉萨印支造山... 古特提斯洋盆的闭合导致了诸多的微块体于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T3-J2)碰撞,形成东亚大陆南部巨型印支造山系。中国大陆的印支碰撞造山系呈现巨大的"T"型复合造山系,位于西部的印支造山系(巴颜喀拉-北羌塘-南羌塘-拉萨印支造山带)形成于"多洋盆、多地体、多岛弧"的古特提斯的构造背景,伴随古特提斯多洋盆的俯冲和闭合,产生广泛的岛弧、增生楔和高压变质带的增生造山,以及多地体的碰撞造山作用,形成大型造山拼贴体,伴随以紧闭同劈理褶皱和逆冲、走滑断裂为特征的地壳变形。而位于中东部的印支造山系为北中国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直接碰撞的产物,在扬子被动陆缘之上形成的松潘-甘孜、南秦岭造山带显示深层滑脱为造山机制的大规模地壳上部剪切应变;由于扬子地壳印支期深俯冲(>100km)和山根挤出机制,造成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大规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 碰撞造山系 机制
下载PDF
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被引量:81
4
作者 李三忠 王金铎 +3 位作者 刘建忠 于建国 吕海青 侯方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7,共11页
结合近几年来鲁西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成果,重点论述了鲁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中生代构造层次总体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被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 结合近几年来鲁西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成果,重点论述了鲁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中生代构造层次总体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被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所以,相应地可将鲁西地块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印支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平面上变形样式总体表现为三种构造样式,即:1印支期的近东西走向的宽缓—紧闭褶皱及逆冲构造;2燕山中期的北北东或南北走向的厢状褶皱—坡坪式逆冲系统;3燕山晚期的北东走向的冲断—走滑断裂带。但是,鲁西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基底构造格局及构造变形在空间上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鲁西地块及邻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块 燕山期 印支期 构造格局 盆地原型 基底构造格局 鲁西地区 中生代 形成背景 地块
下载PDF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 被引量:77
5
作者 刘树文 杨朋涛 +3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张万益 王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8-1943,共16页
据新测得的41个样品的秦岭中段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近期发表的秦岭花岗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的研究资料,将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早期(248~216Ma)、中期(215~201Ma)和晚期(200~195Ma)3个阶段。早期阶段... 据新测得的41个样品的秦岭中段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近期发表的秦岭花岗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的研究资料,将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早期(248~216Ma)、中期(215~201Ma)和晚期(200~195Ma)3个阶段。早期阶段形成于勉略洋闭合过程,发育于洋壳向北俯冲到浅表地壳碰撞过程;中期阶段形成于扬子克拉通北缘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岛弧杂岩的同碰撞到造山带垮塌过程;晚期阶段形成于碰撞后造山带拆沉作用。因此,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中段 印支期 花岗岩 造山带演化
下载PDF
中国与蒙古之地质 被引量:76
6
作者 王鸿祯 何国琦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共13页
按照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讨论中国和蒙古的演化史。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可分3大阶段:陆核的聚结(2·8Ga);原地台在吕梁运动中固结和侧向增生(1·8Ga);地台在晋宁运动中固化拼合成华夏超大陆(830Ma)。晋宁运动后,中国和蒙古以离... 按照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讨论中国和蒙古的演化史。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可分3大阶段:陆核的聚结(2·8Ga);原地台在吕梁运动中固结和侧向增生(1·8Ga);地台在晋宁运动中固化拼合成华夏超大陆(830Ma)。晋宁运动后,中国和蒙古以离散大陆和洋盆并存为特征,至早古生代末聚合为中国和北蒙古两个古大陆。晚古生代时,斋桑—南蒙古—兴安和乌拉尔—天山两大海域陆续消减,形成了海西期的主缝合带。中国蒙古各地块大致于印支运动末期(210Ma)重新聚合,成为劳亚超大陆,即二叠纪—三叠纪泛大陆北支的一部分。印支期后大阶段的特征是泛大陆裂解和大西洋扩张导致了环太平洋域的出现,这一新的构造型式使中国由南北部之间的差异转变为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中国东部,也包含蒙古在内,在中—新生代基本上处于张性构造状态,发育张裂盆地和大陆内部火山活动;而在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的构造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亲冈瓦纳诸地块陆续向北增生拼贴到古亚洲大陆之上。这个过程最终导致了青藏高原在中新世至第四纪的迅速上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核 吕梁期 晋宁期 印支期 大华夏古陆 劳亚古陆 超大陆 泛大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岩石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76
7
作者 郭春丽 郑佳浩 +1 位作者 楼法生 曾载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7-472,共16页
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两类,第一类属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富含过铝质矿物,富SiO2、Al2O3和P2O5,高A/CNK值,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富集Rb、U、Ta、Zr、Hf,亏损Ba、Sr、Nb、Ti;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 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两类,第一类属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富含过铝质矿物,富SiO2、Al2O3和P2O5,高A/CNK值,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富集Rb、U、Ta、Zr、Hf,亏损Ba、Sr、Nb、Ti;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具显著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偏低(ΣREE<80×10-6);第二类属准铝质I型花岗岩,含角闪石等镁铁质矿物,富SiO2、Na2O。总体来说,这两类花岗岩具有高的(87Sr/86Sr)i值(0.710490~0.742118)和低εNd(t)值(-14.42~-4.1),Nd模式年龄(2.09~1.63Ga)指示印支期花岗岩为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CaO/(MgO+FeOT)-Al2O3/(MgO+FeOT)(摩尔比)图解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变质杂砂岩和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夹杂了少量变质玄武岩和变质英云闪长岩。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挤压加厚的地壳发生局部伸展-减薄时期,推断印支期发生了多期次的岩石圈挤压和拉张,花岗岩侵位于大规模岩石圈挤压后局部减压-伸展的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花岗岩成因类型 印支期 华南
下载PDF
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metavolcanic rocks from Heigouxia Valley in the Mian-Lue tectonic zone, South Qinling——Evidence for a Paleozoic oceanic basin and its close time 被引量:61
8
作者 李曙光 孙卫东 +2 位作者 张国伟 陈家义 杨永成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The metavolcanic rocks of greenschist fades developed at Heigouxia Valley in the Mian-Lue tectonic zone, South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a bimodal volcanic series. It is composed of K-poor, Na-rich tholeiite and dacite... The metavolcanic rocks of greenschist fades developed at Heigouxia Valley in the Mian-Lue tectonic zone, South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a bimodal volcanic series. It is composed of K-poor, Na-rich tholeiite and dacite-rhyolite. The trace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with flat REE pattern of these tholei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ORB. The Sm-Nd whole rock isochron age of(242±21) Ma and Rb-Sr whole rock isochron age of (221±13) Ma of this metavolcanic series consistently indicate their rnetamorphic time. Their relatively high initial εNd value of +6.1 at the rnetamorphic age (242 Ma) suggest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ORB type mantle source. Their trace elements and Nd isotope compositions suggest an oceanic basin developed from a rift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and closed in the Triassic, This is the first case clearly showing the existence of relict of late Paleozoic oceanic crust in Fast Qinling belt,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Mian-Lue tectonic zone as a structur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indosinian movement bimodal volcanic rocks isotope dating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海南尖峰岭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与抱伦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61
9
作者 谢才富 朱金初 +5 位作者 丁式江 张业明 陈沐龙 付杨荣 付太安 李志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93-2508,共16页
尖峰岭复式岩基主要由尖峰岭超单元的中粗粒似斑状、细粒似斑状、粗中粒及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该超单元富硅、富钾、弱过铝一准铝质,碱度率较高,属碱性系列。总体上富含 Rb、Cs、Th、U、Pb、Zr、Hf、Y 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Sr... 尖峰岭复式岩基主要由尖峰岭超单元的中粗粒似斑状、细粒似斑状、粗中粒及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该超单元富硅、富钾、弱过铝一准铝质,碱度率较高,属碱性系列。总体上富含 Rb、Cs、Th、U、Pb、Zr、Hf、Y 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 和适度亏损Nb、Ta。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_N=8 29~30.36;中等—强烈亏损 Eu,δEu=0.43~0.05;早期单元稀土元素含量高而晚期单元明显降低。(^(87)Sr/^(86)Sr)_i和 T_(2DM)较高,分别为0.71658~0.71703和1639~1709Ma;而ε_(Nd)(t)值较低,为-7.59~-8.46。锆石 SHRIMP U-Pb 法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49±5Ma。尖峰岭超单元的成因类型介于 S 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之间,并且类似于高热(HHP)花岗岩,是在早三叠世后造山环境岩石圈拆沉、热软流圈上涌的动力学机制下,地壳变杂砂岩或变砂屑岩受到幔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温度大约为770~790℃,压力约(10~12.5)×10~8Pa(相当于深约34~42km)。熔体侵位后发生过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岩体内部降温至约300℃的时代(221~209Ma)与其外接触带上抱伦金矿的成矿时代(220~200Ma)相一致,比岩体结晶年龄晚了约30~40Ma。岩体内部长期保持中高温环境,有利于形成热水溶液对流循环系统而成矿。但该岩体主要是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动力,而不是主要提供了热液流体和矿质,因此,将抱伦金矿称为'与高热花岗岩伴生的热液型矿床'更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尖峰岭岩体 高热花岗岩 抱伦金矿 后造山 SHRIMP U—Pb年龄 海南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Dating for the Weiya Pluton, Eastern Tianshan: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57
10
作者 ZHANG Zunzhong GU Lianxing +3 位作者 WU Changzhi LI Weiqiang XI Aihua WANG Shu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The timing of the emplacement of the Weiya plut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due to the absence of systematic and precise dating. This paper reports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phases in the Weiya plu... The timing of the emplacement of the Weiya plut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due to the absence of systematic and precise dating. This paper reports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phases in the Weiya pluton, and discusses the genesis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The ages of gabbro, quartz syenite, diorite porphyrite and fine-grained granite are 236±6 Ma, 246±6 Ma, 233±8 Ma and 237±8 Ma, respectively. All these phases were formed in early-middle Indosinian (Triassic) in a post-orogenic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underplating, intraplating of mantle-derived magmas is also a substantial mechanism for magma generation and vertical accre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Granitoid rocks are important products of vertical continental accretion as underplating evolves gradually to intraplating. The existence of post-orogenic Indosinian granites shows that the middl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underwent an important tectonic conversion from the Paleo-Asian ocean subduction-collision system to the Paleo-Tethys ocean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dating POST-OROGENIC indosinian Weiya pluton eastern Tianshan XINJIANG
下载PDF
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57
11
作者 柏道远 周亮 +1 位作者 马铁球 王先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212,共16页
湘东南地区以印支期主俯冲断裂——茶陵-郴州大断裂为界,分为东部炎陵-汝城隆起区和西部衡阳-桂阳坳陷区。区内印支期花岗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并可根据岩石特征分为2组。第1组产于衡阳-桂阳坳陷区NW向深断裂中,由角闪石黑... 湘东南地区以印支期主俯冲断裂——茶陵-郴州大断裂为界,分为东部炎陵-汝城隆起区和西部衡阳-桂阳坳陷区。区内印支期花岗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并可根据岩石特征分为2组。第1组产于衡阳-桂阳坳陷区NW向深断裂中,由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SiO2平均含量总体较低,为69.68%;大多为弱过铝,ASI值0.96~1.29,平均为1.08;具有相对较低的ISr值(0.7080~0.7168)和t2DM值(1.48~1.72Ga)以及相对较高的εNd(t)值(-8.90^-5.83)。第2组位于炎陵-汝城隆起区及衡阳-桂阳坳陷区将军庙次级隆起带中,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SiO2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为72.23%;总体为ASI值大于1.1的强过铝花岗岩,ASI值1.01~2.60,平均达1.30;具有相对较高的ISr值(0.7159~0.7345)和t2DM值(1.81~1.97Ga)以及相对较低的εNd(t)值(-12.0^-9.85)。根据上述特征,结合岩石圈结构和A/MF-C/MF图解分析,第2组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等,第1组花岗岩源岩除中地壳岩石外,可能还有少量下地壳基性麻粒岩成分以及幔源组分的加入,说明存在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地壳加厚及其后的减压导致中地壳重熔是岩浆形成的主导因素,幔源岩浆底侵使坳陷区与深大断裂带内的岩体中混入下地壳成分及少量地幔物质。已有研究表明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因此印支期与燕山早期两阶段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彼此之间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花岗岩 地壳加厚与重熔 岩浆底侵 后碰撞环境 湘东南
下载PDF
华北陆块北缘印支期S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7
12
作者 陶继雄 胡凤翔 陈志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 ,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 ,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 2 0 7~ 2 2 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 ,岩相学和...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 ,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 ,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 2 0 7~ 2 2 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 ,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 ,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 ,并不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北缘 S型花岗岩 印支期 碰撞后构造环境 内蒙古中部
下载PDF
北山明水地区花岗岩时代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2
13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4 位作者 陈文 刘妍 白大明 刘新宇 张思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 ,采用高精度的40 Ar - 3 9Ar测年技术 ,对北山明水地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试 ,确定其为印支期侵入体。该岩体时代的准确界定 ,说明印支期构造 -岩浆活动对北山地区的大地构造...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 ,采用高精度的40 Ar - 3 9Ar测年技术 ,对北山明水地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试 ,确定其为印支期侵入体。该岩体时代的准确界定 ,说明印支期构造 -岩浆活动对北山地区的大地构造格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它可能是由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最终碰撞对接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花岗岩 印支期 明水 北山
下载PDF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量:50
14
作者 张文兰 华仁民 +2 位作者 王汝成 李惠民 陈培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8,共7页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与大吉山钨矿有关的早阶段花岗岩体 ,时代为燕山早期。但实际上大吉山地区各阶段花岗岩体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不清楚 ,前人的某些年龄数据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 U - Pb化学法 ,对五...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与大吉山钨矿有关的早阶段花岗岩体 ,时代为燕山早期。但实际上大吉山地区各阶段花岗岩体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不清楚 ,前人的某些年龄数据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 U - Pb化学法 ,对五里亭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 ,获得 2 38.4± 1Ma的岩体侵位年龄 ,这个年龄属印支期。本文还结合某些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与相邻岩体的对比 ,认为五里亭花岗岩确应归属于印支期 ,因此 ,五里亭岩体与大吉山钨矿没有成因上的直接联系。五里亭花岗岩侵位年龄的厘定和该地区更多印支期花岗岩的不断发现 ,表明印支运动在华南的影响超出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同位素 地球化学 钨矿
下载PDF
含柯石英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胶东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4 位作者 吴才来 刘福来 史仁灯 J.Wooden Maruyama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4-372,共19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时代究竟是印支期还是新元古代争议始终很大。对山东胶南地区超高压变质带中超镁铁岩和榴辉岩的锆石激光拉曼、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原位定年的研究获得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为印支期。其中超镁铁岩含柯石英锆...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时代究竟是印支期还是新元古代争议始终很大。对山东胶南地区超高压变质带中超镁铁岩和榴辉岩的锆石激光拉曼、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原位定年的研究获得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为印支期。其中超镁铁岩含柯石英锆石的年龄为221±12Ma,该深成岩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581±44Ma)。此外,锆石中另有约400Ma年龄记录,可能代表岩石形成后另有一期热事件。榴辉岩的下交点年龄为228±29 Ma,与超镁铁岩含柯石英锆石年龄一致,代表超高压变质时代;上交点为中元古代(1821±19Ma),代表原岩年龄,后者与其片麻岩围岩时代相一致,说明榴辉岩是原位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RIMP 柯石英 榴辉岩 超镁铁岩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印支期 山东 锆石 超高压变质作用
下载PDF
桂东北越城岭—苗儿山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油麻岭和界牌矿区成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48
16
作者 程顺波 付建明 +4 位作者 马丽艳 蒋桂新 陈希清 卢友月 童喜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9-1201,共13页
油麻岭和界牌矿床是越城岭—苗儿山地区两个钨多金属矿床,规模均达到中型,主要矿体均产在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和破碎带中。本研究利用LA-MC-ICP-MS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油麻岭矿化花岗岩和界牌内接触带花岗岩中的锆... 油麻岭和界牌矿床是越城岭—苗儿山地区两个钨多金属矿床,规模均达到中型,主要矿体均产在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和破碎带中。本研究利用LA-MC-ICP-MS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油麻岭矿化花岗岩和界牌内接触带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油麻岭矿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20±1)Ma(MSWD=0.035),界牌内接触带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5±1)Ma(MSWD=0.055),间接指示越城岭—苗儿山地区存在印支期成矿作用。油麻岭花岗岩样品εHf(t)值在-2.47^-6.67,界牌花岗岩样品εHf(t)值在-3.52^-6.79,表明这两个矿区花岗岩都是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与南岭地区其他成钨花岗岩比较,两者源区均具有高εHf(t)值特征,可能是较多εHf(t)值>0的新元古代新生岛弧地壳组分加入引起的。本文获得及前人发表的印支期同位素年龄表明,桂北地区经历了较强的印支期成岩成矿事件,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注意区内印支期花岗岩出露区的勘查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成矿花岗岩 LA-MC-ICP-MS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桂东北
下载PDF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7
17
作者 任纪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动并不是洋盆消失后的陆—陆碰撞造山,而是陆—陆叠复造山(大陆壳消减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秦岭带 造山系 加里东造山作用 印支造山作用 造山运动
下载PDF
东天山印支早期尾亚石英正长岩:成岩作用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47
18
作者 张遵忠 顾连兴 +3 位作者 吴昌志 翟建平 李伟强 唐俊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5-1149,共15页
前人对东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然对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目前仍不清楚。本文以印支早期的尾亚石英正长岩为例,通过其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来探讨该岩体的成岩机制及成岩意义。尾亚石英... 前人对东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然对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目前仍不清楚。本文以印支早期的尾亚石英正长岩为例,通过其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来探讨该岩体的成岩机制及成岩意义。尾亚石英正长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5%~10%)、斜长石(15%~20%,An16~18)和钾长石(60%~65%),含少量铁质黑云母(5%)和钙质角闪石(≈5%),不舍橄榄石和辉石。该岩石SiO_2含量为62.67%~66.22%,Na_2O+K_2O(10.25%~11.00%)和TiO_2(0.45%~0.70%)含量以及K_2O/Na_2O(0.85~1.60)、FeO^T/Mgo(5.7~15.86)和CaO/Na_2O(0.37~0.68)比值高,而Mgo(0.34%~0.43%)含量以及Al_2O_3/TiO_2(23.77~38.27)比值低,偏铝(ASI 0.89~0.98),富集Rb、Ba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U、Th、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Nb和Ti等高场强元素。ΣLREE,ΣHREE和ΣREE分别为76.00×10^(-6)~139.54×10^(-6),13.54×10^(-6)~22.67×10^(-6)和96.57×10^(-6)~153.08×10^(-6), (La/sm)_N,(Gd/Yb)_N,(La/Yb)_N分别为1.86~4.78,0.73~1.64和2.10~9.64,δEu为0.94~2.83,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比重稀土分馏大、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以及正Eu异常(0.94~2.83)的特征。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尾亚石英正长岩不是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而是直接来自于壳源。通过对比分析其它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前人实验岩石学研究,得出了尾亚石英正长岩是在950℃~1100℃、15~20 kbar条件下,由陆内长英质麻粒岩在加厚陆壳底部发生增温和减压熔融的产物的认识。这样的成岩条件可能与特提斯洋于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向北俯冲所引发的天山地区强烈的陆内A-型俯冲及随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本文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可能发生了从受古亚洲洋俯冲-碰撞体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印支期 杂岩体 尾亚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三江”地区中甸弧普朗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6
19
作者 任江波 许继峰 +2 位作者 陈建林 张世权 梁华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92,共12页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中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具超大规模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其成矿岩体的斑岩具有高的Sr含量(289×10-6~1200×10-6,平均值为820×10-6)、Sr/Y(23~92)和La/Yb(平均值为16.4)比值和相对较高的Mg...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中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具超大规模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其成矿岩体的斑岩具有高的Sr含量(289×10-6~1200×10-6,平均值为820×10-6)、Sr/Y(23~92)和La/Yb(平均值为16.4)比值和相对较高的MgO和Mg#值(>59),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成分特征,这与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相似,表明可能存在一个板片熔体在成岩和成矿过程中的贡献。同时高Th/Y、Ba/La、Rb/Sr和Ba/Sr比值,以及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同位素比值(0.70560~0.70574)和较低的εNd(t)(-2.85~-2.20),指示有一个富集组分参与了成矿斑岩的形成过程,这个富集组分可能是普朗地区的岛弧地壳基底物质,也可能是俯冲沉积物。岛弧地壳物质或俯冲沉积物、或两者与板片熔融的埃达克质熔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成矿斑岩"混合"型地球化学的组成。初步提出,普朗斑岩铜矿床可能是在东侧的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作用在早期形成了具有岛弧成分特征的石英闪长玢岩,其后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增加,并混合了一定数量的上覆地壳物质或沉积物,产生了更酸性的、并具有较高氧逸度的埃达克岩岩浆,上侵到普朗地区的地壳中形成成矿斑岩和相关的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Sr-Nd同位素 印支期 普朗 中甸弧
下载PDF
湖南邵阳—郴州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暨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成因 被引量:46
20
作者 柏道远 黄建中 +3 位作者 王先辉 马铁球 张晓阳 陈必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6-63,共8页
湖南大义山断裂属邵阳—郴州NW向断裂的南东段,该断裂南、北两侧发育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带。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分析,确定大义山断裂中新生代至少经历了3次构造活动,从早至晚依次为印支期左旋走滑、燕... 湖南大义山断裂属邵阳—郴州NW向断裂的南东段,该断裂南、北两侧发育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带。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分析,确定大义山断裂中新生代至少经历了3次构造活动,从早至晚依次为印支期左旋走滑、燕山期右旋走滑和喜山期(?)左旋走滑。对SN向构造与区域NNE向构造的时代与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SN向构造成因新认识:由于大义山NW向断裂和香花岭—阳明山NW向断裂在印支运动中产生基底左旋走滑,走滑所派生的近EW向挤压应力场以及走滑所产生的牵引作用,使区域NNE向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而形成SN向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印支期可能为湘东主要NW向断裂在中生代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多条NW向断裂的左旋走滑,可能是雪峰山弧形构造和祁阳“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阳-郴州NW向断裂 水口山-香花岭SN向构造 成因 印支期 左旋走滑 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