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67
1
作者 张绍祥 +4 位作者 姜洪池 梁力建 方驰华 莫志康 卢绮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8,共8页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三维可视化技术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应用指南(2019版) 被引量:63
2
作者 方驰华 王晓颍 刘允怡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1-650,654,共11页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影像学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阿喙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影像学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阿喙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影像 三维可视化 肝脏肿瘤 导航手术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肝段染色在腹腔镜肝癌切除中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宏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6-378,共3页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难点在于荷瘤肝段的标记以及断肝平面的选择。吲哚菁绿(ICG)肝段染色在获得确切持久的肝表面及实质内部荧光标记的同时,可实时引导断肝操作中肝断面的选择,帮助外科医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腹腔镜解剖性肝...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难点在于荷瘤肝段的标记以及断肝平面的选择。吲哚菁绿(ICG)肝段染色在获得确切持久的肝表面及实质内部荧光标记的同时,可实时引导断肝操作中肝断面的选择,帮助外科医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ICG肝段染色方法分为正染法和反染法,单一肝段或亚肝段染色尽量选用正染法,联合肝段、肝区或半肝切除时应选择鞘外解剖的反染法。通过联合术前三维重建手术规划、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有望进一步提高ICG肝段染色成功率,使其成为全新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式。然而,长期的肿瘤学疗效仍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在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方驰华 张鹏 +9 位作者 罗火灵 祝文 曾思略 胡浩宇 项楠 杨剑 曾宁 范应方 贾富仓 刘连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8-584,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三维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行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4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导航组23...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三维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行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4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导航组23例,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软件著作权号:No.2018SR840555),将术前三维模型投影至手术视野,同时结合ICG荧光融合图像导航行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常规25例,使用常规三维腹腔镜进行肝切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伦理号:2018-GDYK-003)。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航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50(200)ml[M(QR)],少于常规组的300(150)ml(Z=-2.307,P=0.021)。导航组术中输血率为13.0%(3/23),少于常规组的40.0%(10/25)(χ^2=4.408,P=0.036)。导航组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8(2)d,短于常规组的11(6.5)d(Z=-2.694,P=0.007)。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导航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23),与常规组的28.0%(7/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3,P=0.382)。结论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像 三维 增强现实 吲哚菁绿 腹腔镜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中林 李晓勉 +5 位作者 李锟 唐胜利 杨智勇 常磊 刘志苏 袁玉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时间及剂量、肿瘤显影特点、术后肿瘤病理结果等。结果68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65例按预先计划实施ICG荧光腹腔镜肝脏手术。其中32例实施ICG荧光成像引导下腹腔镜肝段/肝叶解剖性切除(正显影17例,负显影15例),19例ICG成功显影(19/32,59.4%)。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实体瘤(31例)、继发性肝肿瘤(12例)、肝囊肿(4例)、肝血管瘤(5例)、肝内胆管结石(12例)以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合并乙肝肝硬化背景29例。结论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有积极意义。合理的术前ICG注射有助于术中肿瘤的识别、定位和手术引导,特别是对于位置深在的中央区肿瘤;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肝脏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和手术安全性。术中ICG注射的目标肝段显影和手术导航,有助于实施更加精准的解剖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中ICG荧光技术对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肝良性病变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镜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indocyanine green-bas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visceral and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被引量:26
6
作者 Gian Luca Baiocchi Michele Diana Luigi Bo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7期2921-2930,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 to treat benign and malignant viscer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neoplasm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GS relies on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emitted by...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 to treat benign and malignant viscer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neoplasm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GS relies on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emitted by injected substances(fluorophores) after being illuminated by ad hoc laser sources to help guide the surgical procedure and provide the surgeon with real-time visualization of the fluorescent structures of interest that would be otherwise invisible. This review surveys and discusses the most common and emerging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docyanine green(ICG)-based fluorescence in viscer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The analysis,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presented here rely on the authors' significant experience with this technique in their medical institutions, an up-to-date review of the most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is topic between 2014 and 2018, and lengthy discussions with key opinion leaders in the field during recent conferences and congresses. For each application,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as well as applicable future directions, are described. The imaging of fluorescence emitted by ICG is a simple, fast,relatively inexpensive, and harmless tool with numerous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n surgery for both neoplasms and benign pathologies of the visceral and hepatobiliary systems. The ever-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visual systems that can utilize this tool will transform some of these applications into the standard of care in the near futur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application of ICG-bas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abdomin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liver SURGERY BILIARY SURGERY pancreatic SURGERY VISCERAL perfusion BILIARY anatomy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下载PDF
荧光导航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吲哚菁绿术前给药时机:单中心60例经验 被引量:27
7
作者 梁霄 翟淑亭 +4 位作者 梁岳龙 蒋桂星 茅棋江 谢阳阳 蔡秀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的术前给药时机,以获得术中满意的荧光显影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60例肝脏肿瘤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情况,就显影效果进行简易分...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的术前给药时机,以获得术中满意的荧光显影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60例肝脏肿瘤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情况,就显影效果进行简易分级,分析其ICGR15值和术前给药天数,观察患者在不同时间给药的术中荧光显像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59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术中荧光显影总体满意率73.4%(44/60)。ICGR15≤7%的患者,术前给药时间超过48h时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显影,而术前给药时间超过5天时,能够获得满意的显影效果。ICGR15>7%的患者,短时间术前给药(<6天)时术中荧光显影多不满意;当术前给药时间≥6天时,可获得相对较好显影。结论在不改变患者术前ICG给药剂量的前提下,依据患者ICGR15的不同,适当延长患者的术前给药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术中肝脏肿瘤荧光显影效果。具体时间窗口尚需通过更大宗的病例研究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 肝肿瘤 肝硬化 吲哚菁绿 荧光显影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术前经皮肺穿刺注射吲哚菁绿定位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冲 刘洋 +1 位作者 杨磊 刘树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结节大小0.3~2.0(0.9±0.3)cm,其中实性结节6个,不纯磨玻璃结节9个,纯磨玻璃结节24个。术前在CT引导下向肺内注射ICG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结节定位、手术及病理等信息。主要评价指标为定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6%(7/34)的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6例为少量气胸,1例为肺内出血,均无需特殊处理。无ICG相关不良反应。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见荧光显影,2例患者ICG在胸腔内弥散,但在荧光最亮处仍然可以找到病灶。一处结节因直径过小(0.3 cm)未能在切除肺叶中找到,定位成功率为97.4%(38/39)。荧光持续时间可超过5 h。结论CT引导下肺内注射ICG定位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吲哚花青绿 荧光 胸腔镜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杜金柱 高才植 高允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实时显像避免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诊断为复杂胆囊结石伴胆囊...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实时显像避免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诊断为复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行LC的患者资料。按照显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LC,试验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C,术前12 h经外周静脉(肘静脉)注射ICG 5 mg,ICG荧光显像在行LC时识别胆囊管和肝外胆管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建立胆囊三角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纳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60.9±9.3)岁,体质量指数(26.2±2.0)kg/m^2。对照组纳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7.5±8.7)岁,体质量指数(26.7±2.7)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40例(88.9%)成功显示胆总管,34例(75.6%)可显示胆囊管;对照组患者中,13例(28.9%)可观察到胆总管,12例(26.7%)可观察到胆囊管。试验组建立胆囊三角时间为(33.4±9.0)min,对照组建立胆囊三角时间为(52.7±15.0)min;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5.5±5.4)ml,对照组为(23.0±15.6)ml。对照组1例患者中转开腹,试验组无患者中转开腹,对照组出现1例右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两组各有1例剑突下切口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建立胆囊三角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LC中早期利用ICG荧光显像观察胆囊管、胆总管有助于预防胆总管损伤,加快手术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 胆道损伤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脏外科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 樊嘉 王晓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83,共13页
吲哚菁绿(ICG)可被波长750~81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荧光,其组织穿透深度为5~10 mm。ICG荧光成像技术自2008年被首次报道用于肝脏外科以来,在肝脏肿瘤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术、肝内外胆道显影、肝脏移植等方面展现出重... 吲哚菁绿(ICG)可被波长750~81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荧光,其组织穿透深度为5~10 mm。ICG荧光成像技术自2008年被首次报道用于肝脏外科以来,在肝脏肿瘤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术、肝内外胆道显影、肝脏移植等方面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肝脏外科
原文传递
荧光导航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吲哚菁绿最佳术前注射时机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聪 吴硕东 +2 位作者 吕超 王潇宁 邱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效果最佳的术前吲哚菁绿注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15~87岁,平均年龄49岁。12、7、8、6、6、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效果最佳的术前吲哚菁绿注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15~87岁,平均年龄49岁。12、7、8、6、6、7、8、10、8、8、8、7、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0.5、1、2、3、4、5、6、7、8、9、10、11、12 h静脉注射吲哚菁绿1 ml(2.5 mg/ml),比较术中显影情况、胆囊管与肝脏荧光强度对比值。结果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与0.5 h的患者比较,5、6、7、8、9、10、11、12 h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5 h的患者荧光强度对比值低于6、7、8、9、10、11、12 h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注射时间为7 h,荧光强度对比值可达峰值0.2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7 h静脉注射2.5 mg吲哚菁绿,术中肝外胆道荧光显影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显影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郗洪庆 菅雁兵 +5 位作者 陈志达 李佶阳 李少卿 苗欣 王冰 田文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淋巴结示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成功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完成两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显露双侧部分甲状腺腺体后,将吲哚菁绿注射到腺体内...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淋巴结示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成功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完成两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显露双侧部分甲状腺腺体后,将吲哚菁绿注射到腺体内。在荧光显像系统动态导航下对第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第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左侧方区(Ⅱa、Ⅲ、Ⅳ区)淋巴结清扫。观察淋巴结检出总体数量、微小淋巴结(直径<3 mm)检出数量、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低钙症状、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短期复发情况。结果通过荧光探测仪探头近红外光激发后,显示器上可看出甲状旁腺和周围组织不显影,甲状腺腺体和淋巴结呈亮光显影。两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枚和10枚,检出淋巴结中直径≤3 mm的分别为13枚和6枚。第2例患者左颈部Ⅱa、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枚,直径≤3 mm的有8枚。患者术后无低钙症状、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和术后3个月复查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帮助特异性识别淋巴结,并可达到实时动态成像,使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可作为甲状腺癌手术淋巴结示踪的一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技术 甲状腺癌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数字智能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导航肝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9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 方驰华 姜洪池 梁力建 杨剑 项楠 曾宁 曾思略 张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由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特点为沿荷瘤门静脉供血的肝段在肝内播散,而解剖性肝切除术能够将主癌灶切除的同时也将荷瘤肝段内微小转移灶完全切除,从而对荷瘤肝段进行彻底的切除,达到肿瘤根治性治疗、延长病人总生存期、降低术后转移及复发风... 由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特点为沿荷瘤门静脉供血的肝段在肝内播散,而解剖性肝切除术能够将主癌灶切除的同时也将荷瘤肝段内微小转移灶完全切除,从而对荷瘤肝段进行彻底的切除,达到肿瘤根治性治疗、延长病人总生存期、降低术后转移及复发风险的临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化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吲哚氰绿荧光示踪技术在肝癌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姚舜禹 荚卫东 +2 位作者 葛勇胜 许戈良 马金良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CG)荧光示踪技术在肝细胞癌(肝癌)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的55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CG)荧光示踪技术在肝细胞癌(肝癌)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的55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CG示踪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ICG示踪组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54±12)岁;应用ICG荧光染色示踪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对照组男22例,女5例;年龄(58±12)岁;行常规解剖性肝切除。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ICG示踪组手术时间为(245±6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8±60)min(t=2.857,P<0.05)。ICG示踪组术中输血率7%(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2/22)(χ~2=10.079,P<0.05)。ICG示踪组术后引流拔管时间、最高体温分别为(6.3±2.4) d、(37.7±0.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4±4.4) d、(38.0±0.6)℃(t=-2.194,-2.179;P<0.05)。结论ICG荧光示踪技术可清楚界定肝切除范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可作为解剖性肝切除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吲哚氰绿 荧光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nibizumab for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被引量:14
15
作者 Hui-Jun Qi Xiao-Xin Li +1 位作者 Jun-Yan Zhang Ming-Wei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期91-97,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nibizumab for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 in Chinese patie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mean number of injections administered over one year of foll... AIM: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nibizumab for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 in Chinese patie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mean number of injections administered over one year of follow-up. METHODS: This single centre,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series study included data from 121 patients with wAMD (121 eyes) who were diagnosed by indirect ophthalmoscopy, 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 (FFA),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anibizumab was injected into the vitreous cavities once per month for 3mo and as needed afterwards. Changes in visual acuity and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CFT)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were compared, and the mean number of injections over the year was calculated. Patients with one or more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the drugs and injections were recorded for further adverse events analysis.RESULTS: The study population included 70 males and 51 females aged between 50 and 87y (mean: 71.32±9.41y). The mean number of injections over the first year was 5±1 (range: 3-9). The mean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y 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increased from 43.2±19.3 (95%CI: 39.8-46.7) at baseline to 51.7±20.1 (95%CI: 48.1-55.3), and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CFT) decreased from 526.5±277.0 μm (95%CI: 476.6-576.4) to 258.2±161.6 μm (95%CI: 229.2-287.3) at 12mo.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Visual acu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34.1% of the patients (38 eyes), stabilized in 66.1% of the patients (80 eyes),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2.5% of the patients (3 eyes). CFT at baseline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decreased CFT and increased visual acuity.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severe adverse ev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 Ranibizumab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mprove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wAMD. The disease conditions of most patients stabi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angiogenic drug RANIBIZUMAB wet 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 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isual acuity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涂儒鸿 林建贤 +11 位作者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王家镔 陆俊 陈起跃 曹龙龙 林密 黄泽宁 林巨里 郑华龙 黄昌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185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2~91岁.702例患者中,39例术中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ICG组;663例术中未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非ICG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4)随访情况.按站别将第1站(第1~7组)和第2站(第8~12组)淋巴结数目分别合计进行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702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中均未损伤重要血管和邻近脏器,无联合脏器切除,无中转开腹.ICG组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1例,BillrothⅠ吻合3例,BillrothⅡ吻合13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2例,无食管残胃吻合;手术时间为(173±28)min,术中出血量为40mL(5~20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1±0.6)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5±1.4)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8±1.3)d,术后住院时间为(8.6±3.6)d.非ICG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3、299、1例;363、27、267、1、5例;(174±41)min,50mL(0~1750mL),(2.2±0.8)d,(3.4±1.1)d,(4.6±1.5)d,(9.4±5.0)d.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50,11.388,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吲哚菁绿 近红外光成像系统 手术安全性 腹腔镜检查基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学谦 蒋东 +2 位作者 陈江明 赵义军 刘付宝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4-1057,1061,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光学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肝肿瘤精准定位、肝段标记和肝切除切面引导、胆道显影、胆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 近年来,随着光学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肝肿瘤精准定位、肝段标记和肝切除切面引导、胆道显影、胆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为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并在胆道外科精准诊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显影 术中胆道造影 胆漏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晓勉 李晶华 +4 位作者 王海涛 何跃明 刘志苏 张中林 袁玉峰 《腹部外科》 2020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或残余胆囊的56例病人,其中48例于气腹建立后经外周静脉注射ICG,按剂量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或残余胆囊的56例病人,其中48例于气腹建立后经外周静脉注射ICG,按剂量不同分为0.5 mg组、1 mg组、5 mg组和10 mg组四组(每组各12例);另外8例于术中根据目标胆道容积经胆道注射浓度为0.025 mg/ml ICG,观察术中目标胆管荧光显影的时间、荧光强度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结果48例经外周静脉注射ICG的病人,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0.5 mg组2例病人显影失败外,余均显影成功。0.5 mg组、1 mg组、5 mg组、10 mg组显影时间分别为(53.60±13.73)min、(42.83±7.80)min、(24.92±6.95)min、(23.17±8.11)min。显影时间显示:0.5 mg组长于1 mg组(P=0.01),1 mg组长于5 mg组(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 mg组与10 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0.5 mg组、1 mg组、5 mg组、10 mg组荧光强度分别为(13.03±4.46)AU、(28.38±7.31)AU、(30.44±6.91)AU、(33.16±6.34)AU。荧光强度显示:0.5 mg组弱于1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 mg组与5 mg组、5 mg组与10 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例术中ICG胆道直接注射者,除1例腹腔镜下肝穿刺经肝内胆管注射病人目标胆管显影失败,其余全部显影成功。结论准确把握ICG用药剂量、途径和时机,有利于提高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显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泽淳 谢派泽 +4 位作者 陈捷鑫 黄建豪 范扬航 李绪渊 吴智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汕头中心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89例早期乳腺癌...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汕头中心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8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第一阶段,53例术中行ICG联合美蓝注射,并利用淋巴荧光显像及美蓝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第二阶段,36例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冰冻病理阴性患者不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统计SLN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及假阴性率。结果:89例患者的SLN检出成功率为96.6%(86/89),第一阶段检出成功率为94.3%(50/53)、准确率98.0%(49/50)、假阴性率2.6%(1/38),第二阶段检出成功率为100%(36/36)。ICG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检出196枚SLN中荧光显示为179枚,196枚SLN其中显示蓝染142枚、未显示蓝染的54枚仅显示荧光。196枚SLN中有转移为45枚,5枚仅显示荧光。22例患者SLN转移,转移率为24.7%(22/89),2例患者的SLN仅显示荧光而未蓝染。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未发现同侧区域淋巴结复发。结论:ICG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吲哚菁绿 荧光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ICG荧光显像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锟 张中林 +5 位作者 刘权焰 常磊 李震 潘定宇 刘志苏 袁玉峰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ICG荧光显像在腹腔镜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联合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术中ICG荧光显像技术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5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ICG荧光显像在腹腔镜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联合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术中ICG荧光显像技术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5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明确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术中ICG荧光显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肝切除线,行精准肝切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等。结果 5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无术中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260±150)min,术中出血量(196±104)ml,术后住院时间(9±3)d。无发生术后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为Clavien-DindoⅡ级,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肝癌复发或转移。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荧光显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肝癌与肝脏脉管结构的关系,并能准确预测肝癌肝切除范围,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细胞 成像 三维 吲哚氰绿 荧光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