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华白海豚中的汞和砷 被引量:6
1
作者 虞锐鹏 贡小清 +1 位作者 杨健 边学森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090-1093,共4页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中华白海豚的多种组织和器官标本进行汞、砷浓度的测定。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样品加标对Hg的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回收率为97%—104%。采用国家标准贻...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中华白海豚的多种组织和器官标本进行汞、砷浓度的测定。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样品加标对Hg的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回收率为97%—104%。采用国家标准贻贝对As的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平均回收率为93%,RSD为7.8%。本法可用于贝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汞、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华白海豚
下载PDF
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特征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敏 王新星 +1 位作者 许友伟 陈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从伶仃洋一直连续分布至上川岛海域。为探究上川岛以西海域是否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于2013-2015年采用船基截线法在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考察。结果显示各个航次均有中华白海豚的目...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从伶仃洋一直连续分布至上川岛海域。为探究上川岛以西海域是否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于2013-2015年采用船基截线法在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考察。结果显示各个航次均有中华白海豚的目击记录,考察期共目击到78群次(约623头次),部分个体有重复目击记录,证实了该海域常年栖息着一定数量的中华白海豚。海豚的目击分布以下川岛、漭洲岛周围水域,以及东平港至庙湾角近岸水域较为集中。海豚的平均目击率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和珠江西部河口区处于同一水平,海豚聚群规模较大并发现有大于30头的超大规模聚群,整体的年龄组成较为年轻化,表明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具有较好的保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截线调查 种群分布 上川岛 海陵岛
下载PDF
厦门海域两头中华白海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积累 被引量:2
3
作者 边学森 冉春丽 +3 位作者 贡小清 虞锐鹏 刘洪波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对2004年4月在厦门海域搁浅死亡的两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了肝脏、胰、胃、肾、肠、肺、肌肉、心脏等多组织微量元素锌(Zn)、铜(Cu)、汞(Hg)、铅(Pb)、镉(Cd)和砷(As)浓度的测定。两豚各组织总体上必需元素Zn、Cu浓度高于... 对2004年4月在厦门海域搁浅死亡的两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了肝脏、胰、胃、肾、肠、肺、肌肉、心脏等多组织微量元素锌(Zn)、铜(Cu)、汞(Hg)、铅(Pb)、镉(Cd)和砷(As)浓度的测定。两豚各组织总体上必需元素Zn、Cu浓度高于有毒元素Hg、Pb、Cd和As。XM20040430体内特别高的Zn、Hg、Pb、Cd浓度分别出现于皮肤(500μg/g干重)、肝脏(255μg/g干重)、肺(13.0μg/g干重)和肾(2.82μg/g干重)中,而Cu和As在各组织中的浓度较为相似。XM20040429体内仅肝脏中Zn(448μg/g干重)和Cu(52.0μg/g干重)的浓度远高于其他组织。虽然两海豚微量元素的总体积累多低于急性毒性水平,但有毒元素Hg、Pb、Cd、As的明显检出和XM20040429肝脏中异常高的Zn浓度均显示出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慢性胁迫效应的必要性。结果还显示厦门港海域近年来Hg、Cd、Pb污染未见减轻,As也明显检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有关水生哺乳动物中As积累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中华白海豚 积累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中华白海豚额隆中微量元素及其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灵莉 丁玉龙 +4 位作者 张美 桂端 宁曦 李俊 吴玉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26-3331,共6页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而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易在其体内富集。额隆是鲸豚回声定位的重要部位,具有传导信号的作用。为探究中华白海豚额隆中微量元素的基线水平以及其组成的主要特征成分,研究...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而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易在其体内富集。额隆是鲸豚回声定位的重要部位,具有传导信号的作用。为探究中华白海豚额隆中微量元素的基线水平以及其组成的主要特征成分,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中华白海豚额隆中V,Ni,Cr,Mn,Cu,As,Zn,Hg,Se,Cd和Pb 11种微量元素并对其含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于中华白海豚额隆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样品分析显示,额隆中11种微量元素整体含量水平不高,由于个体生理状况不同,同种元素含量在不同个体中存在差异;其平均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Zn>As>Cu>Mn>Se>Hg>Cr>Ni>Pb>V>Cd,其中As作为非必需有毒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高(1.158μg·g-1 ww),可能会对海豚产生生理毒害作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s(r=0.733),Cd(r=0.615)和Hg(r=0.645)含量与海豚体长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表明As,Cd和Hg三种元素可随海豚年龄增加而在额隆中富集;Cs与Ni呈正相关(p<0.05),Mn与As呈负相关(p<0.01),表明元素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此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V,Mn,Ni,Se,Cu和Hg为中华白海豚额隆主要特征微量元素。研究在国内首次使用微波消解ICP-MS法对中华白海豚额隆中微量元素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有效探究了中华白海豚额隆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富集模式与含量特征,实验结果为研究中华白海豚额隆中微量元素基线水平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额隆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微量元素 微波消解
下载PDF
北部湾沙田水域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同域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徐信荣 陈炳耀 +2 位作者 王炼 鞠建峰 杨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29,共5页
北部湾是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重要分布区,但是对该水域两物种的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的研究却比较少,也不清楚这两个物种分布区是否有重叠。2003~2004年与2011~2012年期间,我们在北部湾沙田水域进行了船只调查,总计航程4876.8km,收集了... 北部湾是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重要分布区,但是对该水域两物种的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的研究却比较少,也不清楚这两个物种分布区是否有重叠。2003~2004年与2011~2012年期间,我们在北部湾沙田水域进行了船只调查,总计航程4876.8km,收集了两个物种空间分布的数据。结果表明,2003~2004年仅发现中华白海豚,2011~2012年则同时发现了中华白海豚和江豚。与2003~2004年4~5月相比,中华白海豚在2011年4~5月份的遇见率明显增加(0.152vs0.028头次/km)。中华白海豚的MCP、95%FK家域和50%FK核心域面积分别为162.6km2、271.35km2和56.78km2,2011~2012年50%FK核心家域有所扩大且东移。江豚的MCP、95%FK家域和50%FK核心域面积分别为97.21km2、318.72km2和38.18km2。江豚主要分布于中华白海豚的外围远岸水域,同时两个物种的分布区有小部分重叠。基于多种因素的分析,我们推测,江豚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以及中华白海豚对河口区有明显的偏好,可能是造成它们分布格局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江豚 分布格局 遇见率 家域
下载PDF
海洋污染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梅 宋豫秦 +2 位作者 秦大公 祝茜 韦重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8-1080,共13页
为了探索污染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以2006—2007年中华白海豚在广西钦州三娘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出现数据为基础,结合Google海洋地形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2012年度海洋环境调查数据,构建干、湿季节海豚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发现与主要... 为了探索污染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以2006—2007年中华白海豚在广西钦州三娘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出现数据为基础,结合Google海洋地形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2012年度海洋环境调查数据,构建干、湿季节海豚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发现与主要河口的距离是决定海豚栖息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比较基于不同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结果,发现海豚分布范围还受到水体营养盐和持久性污染物质的限制性影响,在干旱季节和湿润季节都出现预测栖息地面积缩小的现象。根据模型预测和比较结果,得到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选择策略:选择河口海域生活以获得丰富的鱼类食物,同时趋向于回避高污染风险的区域。研究结论对海洋保护区的选址及管理策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中华白海豚 栖息地选择 最大熵模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重金属
下载PDF
厦门海域两头中华白海豚体内铁的含量
7
作者 冉春丽 边学森 +3 位作者 贡小清 虞锐鹏 刘洪波 杨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Samples of liver,pancreas,stomach,kidney,intestine,lung,muscle,heart,skin,and brain from two stranded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Sousa chinensis)near Xiamen harbor of China in April 2004 were analyzed for iron(Fe)... Samples of liver,pancreas,stomach,kidney,intestine,lung,muscle,heart,skin,and brain from two stranded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Sousa chinensis)near Xiamen harbor of China in April 2004 were analyzed for iron(Fe)concentration.The highest levels of Fe were found in the blood(2 471.0 μg/g,dry weight)and liver(2 968.2 μg/g,dry weight)of the animal XM20040429(female,body weight 86 kg,body length1.88 m,estimated age 2-3 year-old)and XM20040430(female,204 kg,2.45 m,4-5 year-old),respectively.In general,F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blood,liver,lung,kidney and muscle than any other organs or tissues in both individuals,although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body length,body weight and age between these two dolphins.This tiss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e concentr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similar to those of Dall’s porpoises(Phocoenoides dalli),finless porpoises(Neophocaena phocaenoides)and striped dolphins(Stenella coeruleoalba)i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中华白海豚 生物积累
下载PDF
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水质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苡萱 朱雨珂 +4 位作者 魏诗华 张洁涵 冯抗抗 蔡臻臻 汪蕾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解2017—2021年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状况及变化特征,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对海域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平均综合水质指数总体<1,水质状况为良好;pH值和溶解氧第一类海水平均... 为了解2017—2021年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状况及变化特征,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对海域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平均综合水质指数总体<1,水质状况为良好;pH值和溶解氧第一类海水平均达标率分别为76.6%和80.0%;该自然保护区内试验区和缓冲区站位的水质优于核心区站位的水质,5年内水质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适宜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生存。5年内,保护区溶解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盐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综合定性评价显示该保护区海域水质为优。提出,为了保护保护区海域水质和中华白海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加大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民众海洋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水质 广东江门 中华白海豚 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海南三亚一头死亡中华白海豚的形态学记录
9
作者 李款 张培君 +2 位作者 刘明中 林明利 李松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623,共8页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隶属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海豚科(Delphinidae)驼背豚属(Sousa),是生活在河口区域的沿岸暖水种,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三亚 骨骼 外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