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北城区与清洁对照点夏季大气PM_(10)的微观特征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66
1
作者 邵龙义 时宗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6,共6页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北京西北城区和清洁对照点非取暖期(2 0 0 1年夏季 )大气单个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 和PM2 5的数量 粒度和体积 粒度分布 .研究表明 ,烟尘集合体在 2个采样点都普遍存在 ...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北京西北城区和清洁对照点非取暖期(2 0 0 1年夏季 )大气单个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 和PM2 5的数量 粒度和体积 粒度分布 .研究表明 ,烟尘集合体在 2个采样点都普遍存在 ,具有区域性污染的特征 ;不规则状矿物颗粒物多见于市区PM10 样品中 ,而长条状石膏颗粒多出现在清洁对照点颗粒物样品中 ;在清洁对照点还观察到了生物质颗粒 .PM10 的数量 粒度分布呈双峰分布 ,主峰为 0 2~ 0 5 μm ,次峰为在 1~ 2 5 μm .但PM10 的体积 粒度分布呈单峰分布 ,在 1~ 2 5 μm粒度范围内 .综合分析得出 ,虽然粗颗粒 ,主要是矿物颗粒 ,在数量上对PM10 贡献很小 ,但是对总体积 ,因此对总质量的贡献可能很大 .但在PM2 5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图像分析 扫描电镜(SEM) 单颗粒分析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1
2
作者 邵龙义 杨书申 +2 位作者 李卫军 肖正辉 陈江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35-548,共14页
大气颗粒物具有吸附性、吸湿性以及对光的吸收和散射性等特性,对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单颗粒分析方法能够提供全颗粒物分析方法所无法提供的有关颗粒物特性的大量信息,同时单颗粒分析所需的采样时间短,很小质量的... 大气颗粒物具有吸附性、吸湿性以及对光的吸收和散射性等特性,对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单颗粒分析方法能够提供全颗粒物分析方法所无法提供的有关颗粒物特性的大量信息,同时单颗粒分析所需的采样时间短,很小质量的样品就可以进行分析,这使得单颗粒分析已成为表征大气颗粒物大气化学行为的重要手段。目前,该方法已经在大气颗粒物气候效应、生态健康效应、环境效应、颗粒物源解析、大气颗粒物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营养物质交换作用、深海沉积物、极地冰核中颗粒物等大气化学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单颗粒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在颗粒物源解析、气候效应、健康效应评价以及环境效应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单颗粒分析在我国气溶胶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单颗粒分析 气候效应 健康效应 研究现状及展望
下载PDF
城市雾天单个矿物颗粒物理和化学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卫军 邵龙义 +2 位作者 时宗波 李金娟 杨书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北京冬季雾天和正常天气下收集的4个样品进行研究.雾天中矿物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1-0.3μm和1-2.5μm之间,并且发现雾天出现的二次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含量(...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北京冬季雾天和正常天气下收集的4个样品进行研究.雾天中矿物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1-0.3μm和1-2.5μm之间,并且发现雾天出现的二次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含量(4.67%)高于正常天气条件(0.12%).单个矿物颗粒的EDX能谱显示,雾天和正常天气中单个矿物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S元素.矿物颗粒分为9种不同类型:“富Si”、“富Ca”、“富S”、“富Fe”“富Mg”、“富Al”、“富Ti”、“富K”和“富Cl”,其中雾天“富Ca”中55%的颗粒含有Ca(50%±1.2%)和S(37%±1.6%),“富S”中72%的颗粒含有S(44%±1.5%)和Ca(33%±2%),说明了雾天中绝大部富集S的颗粒物中同时富集Ca,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北京市大气中这些含Ca的碱性矿物对雾水酸性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雾天样品中S/Ca的平均比值为6.11,如果以冬季正常天气条件下S/Ca的均值0.73为背景值,雾天中S/Ca的比值是冬季正常天气的8倍,可见雾天中颗粒物表面的硫化现象相当严重,同时也显示出雾天SO2向硫酸盐的转化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 单颗粒分析 雾天 可吸入颗粒物(PM10)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北京市区和背景点的细颗粒物(PM2.5)的形貌特征和集聚状态进行分析,结合颗粒物能谱(EDX)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特征,将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分为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硫酸盐和有机颗粒等5种单颗粒类型,...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北京市区和背景点的细颗粒物(PM2.5)的形貌特征和集聚状态进行分析,结合颗粒物能谱(EDX)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特征,将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分为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硫酸盐和有机颗粒等5种单颗粒类型,并讨论了它们的来源.TEM分析表明,北京市区和背景点大气细颗粒物中不同类型的单颗粒所占比例不同,表明市区和背景点细颗粒物的污染物源有所不同.研究还表明,不同类型的细颗粒之间常常发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形貌类型 单颗粒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沙尘天气中矿物单颗粒的物理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雁菊 时宗波 +2 位作者 贺克斌 马永亮 刘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7,共6页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2005年4月北京市区2次热型沙尘天气PM10样品中矿物单颗粒的形貌、数量一粒度分布和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沙尘天气样品中的矿物颗粒呈边缘锋利的不规则状;数量-粒度分布在1.0 ~1.5μm...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2005年4月北京市区2次热型沙尘天气PM10样品中矿物单颗粒的形貌、数量一粒度分布和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沙尘天气样品中的矿物颗粒呈边缘锋利的不规则状;数量-粒度分布在1.0 ~1.5μm出现明显的峰值.根据X射线能谱的定量数据,将721个矿物单颗粒分为7类.沙尘天气样品中的矿物颗粒主要以硅铝酸盐和石英矿物为主,并且有富Ca颗粒出现.大部分颗粒是2种或更多种矿物的内部混合物.沙尘天气富Ca颗粒占矿物单颗粒总数的5.9%,主要以CaCO3以及硅铝酸盐或石英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非沙尘天气样品中富Ca颗粒含量高达14.5%,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人为源排放.单个矿物颗粒中Ca含量以及m(Ca)/m(Al)可以用来区分外来沙尘源与本地矿物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分析 数量-粒度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 富Ca颗粒
下载PDF
北京沙尘暴的干盐湖盐渍土源——单颗粒物分析和XPS表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兴赢 庄国顺 袁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7,共5页
2002年3月20日北京特大沙尘暴565个单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S和Cl是唯一呈现显著正相关的一对元素.同时含有S和Cl的单颗粒物检出率高达82.5%,其中S和Cl的含量还高于所有颗粒物平均值.同时含有S、Cl和Na的颗粒物检出率为62.0%,其中Na的含... 2002年3月20日北京特大沙尘暴565个单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S和Cl是唯一呈现显著正相关的一对元素.同时含有S和Cl的单颗粒物检出率高达82.5%,其中S和Cl的含量还高于所有颗粒物平均值.同时含有S、Cl和Na的颗粒物检出率为62.0%,其中Na的含量更比所有颗粒物平均值高出1.4倍.PMF因子分析显示NaCl和Na2SO4是北京沙尘暴S和Cl显著相关的那些单颗粒物的主要成分.沙尘暴样品中SO42-和Cl-浓度呈高度线性相关.X射线光电子谱对气溶胶表面结构分析显示,Na和S在沙尘暴颗粒物表面的百分含量比北京非沙尘暴和内蒙古地区气溶胶样品高.这些同时含有S、Cl和Na,且S和Cl显著正相关,Na相对富集的颗粒物多数来自于沙尘暴途中所经过的其表层土成分富含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干盐湖盐渍土地区.证明了北京沙尘暴不仅来自于其源头沙漠,沙尘暴所经过的包括干盐湖盐渍土的大范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层土也是其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单颗粒物分析 XPS表面结构分析 氯-硫相关 干盐湖盐渍土
下载PDF
拉萨市夏季大气降尘单颗粒矿物组成及其形貌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学磊 邬光剑 +1 位作者 岳雅慧 张成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应用带能谱的电子扫描电镜(SEM-EDX)对拉萨市夏季正常天气下收集的大气自然沉降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拉萨市大气降尘矿物组成和各种物相形貌特征信息。拉萨市大气颗粒物含有硅酸盐颗粒、富钙颗粒、富铁颗粒、富碳颗粒(燃煤飞灰颗... 应用带能谱的电子扫描电镜(SEM-EDX)对拉萨市夏季正常天气下收集的大气自然沉降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拉萨市大气降尘矿物组成和各种物相形貌特征信息。拉萨市大气颗粒物含有硅酸盐颗粒、富钙颗粒、富铁颗粒、富碳颗粒(燃煤飞灰颗粒和燃油飞灰颗粒)和植物残体颗粒。根据颗粒物数量统计发现拉萨市大气颗粒物以硅酸盐颗粒为主,富钙颗粒和富铁颗粒次之,需要指出的是以燃油飞灰为主的富碳颗粒已占到一定比重,说明以燃油为主的机动车尾气对拉萨大气污染在加强。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尘矿物成分及其形貌特征可以用作判定污染物来源的重要标志,拉萨大气中颗粒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治理措施也应综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与能谱仪联用(SEM—EDX) 大气降尘 单颗粒分析 矿物组成 颗粒来源
下载PDF
透射电镜在气溶胶单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1 位作者 李金娟 张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1,共4页
透射电镜(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放大率,可以同时提供形貌、成分、结构信息,非常适宜于对气溶胶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等的研究。简述了国内外用TEM对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研究及其现状,主要围绕TEM对城市大气气溶胶、海洋气溶胶、燃烧烟... 透射电镜(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放大率,可以同时提供形貌、成分、结构信息,非常适宜于对气溶胶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等的研究。简述了国内外用TEM对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研究及其现状,主要围绕TEM对城市大气气溶胶、海洋气溶胶、燃烧烟尘和机动车废气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作者利用TEM对北京市大气气溶胶的初步研究,提出了今后开展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TEM研究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TEM) 气溶胶 单颗粒分析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的仪器分析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强 梁汉东 李金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对大气总颗粒物和单颗粒物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 ,并对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引用文献39篇。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仪器分析 单颗粒分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冬季雾天可吸入颗粒物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热比古丽.达木拉 阿布力孜.伊米提 迪丽努尔.塔力甫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乌鲁木齐冬季雾天采集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的形貌特征和集聚状态进行分析。将乌鲁木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分为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硫酸盐和有机颗粒等5种单颗粒类型,并讨论了其来源。TEM...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乌鲁木齐冬季雾天采集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的形貌特征和集聚状态进行分析。将乌鲁木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分为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硫酸盐和有机颗粒等5种单颗粒类型,并讨论了其来源。TEM分析表明,PM2.5中烟尘集合体占14%,飞灰占7.4%,矿物颗粒占24%,硫酸盐占16.7%,有机颗粒占20.4%;PM2.5~10中烟尘集合体没有观察到,飞灰占4.9%,矿物颗粒占26.8%,硫酸盐占12.2%,有机颗粒占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透射电子显微镜 形貌类型 单颗粒分析
下载PDF
北京西北城区春季PM_(10)单颗粒形貌类型及成分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泽熙 邵龙义 +2 位作者 侯聪 王静 王建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3,共6页
主要对北京西北城区2010年度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及百分含量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矿物颗粒的元素组成及富集类... 主要对北京西北城区2010年度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及百分含量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矿物颗粒的元素组成及富集类型。结果表明,在西北城区春季大气PM10中可识别出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矿物和其他未知颗粒等4种单颗粒类型,沙尘暴天气对矿物颗粒的数量比例影响较大,同时影响颗粒物粒度分布。矿物颗粒按成分可分为"富Si"、"富Ca"、"富Fe"、"富S"、"富Na"、"富Ti"、"富Al"、"富Cl"和"富Mg"颗粒九大类,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的矿物颗粒均以"富Si"颗粒、"富Ca"颗粒、"富Fe"颗粒、"富S"颗粒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理化特征 单颗粒分析 沙尘
下载PDF
北极黄河站秋季气团传输影响下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小静 孙俊英 +4 位作者 张养梅 李卫军 迟建伟 张璐 樊如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4-610,共7页
2013年9月在北极黄河站开展了气溶胶数谱(10~400 nm)的短期观测实验.数浓度小时平均值主要出现在300~400 cm^(-3),平均值为350 cm^(-3),高于新奥尔松Zeppelin全球大气本底站及环北极海洋大气7-9月航测报道的浓度.大气气溶胶的三个模态(... 2013年9月在北极黄河站开展了气溶胶数谱(10~400 nm)的短期观测实验.数浓度小时平均值主要出现在300~400 cm^(-3),平均值为350 cm^(-3),高于新奥尔松Zeppelin全球大气本底站及环北极海洋大气7-9月航测报道的浓度.大气气溶胶的三个模态(核模态、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数浓度平均分别为35、122和193 cm^(-3).观测期间没有发生新粒子生成事件,平均数谱分布呈现双模态的分布特征,模态峰值分别出现在30 nm和115 nm,由积聚模态主导.平均数谱分布的几何中值粒径出现在约100~110 nm.从单颗粒分析结果来看,观测期间黄河站地区大气气溶胶主要以海盐气溶胶为主,但是在来自挪威海域和北欧大陆的气团影响下,也观测到煤烟颗粒、富硫颗粒物和含碳颗粒物等人为气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大气气溶胶 数谱分布 后向轨迹 单颗粒分析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particles emitted from a port fuel injection gasoline vehicle under real-world driving test cycles 被引量:4
13
作者 Jiaoping Xing Longyi Shao +6 位作者 Wenbin Zhang Jianfei Peng Wenhua Wang Cong Hou Shijin Shuai Min Hu Daizhou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Traffic vehicles, many of which are powered by port fuel injection(PFI) engines, are major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We studied particles from the emission of a commercial PFI-engine vehic... Traffic vehicles, many of which are powered by port fuel injection(PFI) engines, are major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We studied particles from the emission of a commercial PFI-engine vehicle when it was running under the states of cold start, hot start, hot stabilized running, idle and acceleration, using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dete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organic, soot, and Ca-rich particle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S-rich and metal-containing particles, and displayed a unimodal size distribution with the peak at 600 nm. The emissions were highest under the cold start running state, followed by the hot start, hot stabilized, acceleration, and idle running states. Organic particles under the hot start and hot stabilized running stat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running states. Soot particles were highest under the cold start running state. Under the idle running state, the relative number fraction of Ca-rich particles was high although their absolute number was low.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FI-engine vehicles emit substantial primary particles,which favor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 via providing reaction sites and reaction catalysts, as well as supplying soot, organic, mineral and metal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the accumulation mode.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Ca, P, and Zn in organic particles may serve as fingerprints for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articles from PFI-engine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mission CHASSIS DYNAMOMETER test Soot organic and metals ACCUMULATION mode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is
原文传递
自动矿物学:Ⅱ.图像处理与自动测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温利刚 贾木欣 +3 位作者 王清 付强 赵建军 周俊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1-367,共7页
近年来,自动矿物学(或定量矿物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以偏光显微镜为主的岩矿鉴定和矿石工艺参数测量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工艺矿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评述了基于扫描电镜的自动矿物学技术的图像处理、矿物自动测量的一些关键思路,主... 近年来,自动矿物学(或定量矿物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以偏光显微镜为主的岩矿鉴定和矿石工艺参数测量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工艺矿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评述了基于扫描电镜的自动矿物学技术的图像处理、矿物自动测量的一些关键思路,主要包括:①选矿产品矿物定量分析的环氧树脂抛光片制备、自动矿物学技术基本原理;②矿石颗粒提取、矿物分相、X射线能谱采集等图像处理与自动测量过程;③矿物自动识别方法与矿物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自动矿物学技术较体分析技术和传统人工手动逐粒分析方法的优势。以期为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自动识别 BSE图像 EDS谱图 逐粒分析 矿物定量 自动矿物学
下载PDF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润祥 李红 +1 位作者 伦小秀 温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 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污染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TOF-SIMS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大气气溶胶 单颗粒分析 表面分析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南半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的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迟建伟 李传金 +4 位作者 孙俊英 张剑 王辉 王瀚韬 李卫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3-910,共8页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了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采集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样品,获得颗粒物的形貌特征、混合状态、成分组成及数量分布等信息.结果表明,航渡区域海洋上空的颗粒物主要表现为4类:海盐颗粒、矿物颗粒、富硫...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了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采集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样品,获得颗粒物的形貌特征、混合状态、成分组成及数量分布等信息.结果表明,航渡区域海洋上空的颗粒物主要表现为4类:海盐颗粒、矿物颗粒、富硫颗粒和含碳颗粒,其中海盐颗粒占主导,本研究将海盐颗粒又分为新鲜、部分老化及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部分和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占海盐颗粒总数的86%,且部分老化的海盐颗粒表面及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以长条状Na2SO4成分为主.同时,发现两处采样点(印度洋中东部和南极内陆)的样品中富硫颗粒较多,根据后向气团轨迹判断这些富硫颗粒主要来源于海洋地区,推测是由海洋表面浮游生物释放的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经过大气氧化形成.本研究表明,南半球海洋大气中海盐颗粒老化是由海洋表面释放的DMS控制,这不同于北半球海洋大气中人为源影响的海盐颗粒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颗粒 单颗粒分析 混合状态 透射电镜 南极
原文传递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PM<sub>2.5</sub>in Araraquara City (Southeast Brazil) during Seasons with and without Sugar Cane Burning
17
作者 Flavio Soares Silva Ricardo Henrique Moreton Godoi +4 位作者 Romà T auler Paulo Afonso de André Paulo Hilário Nascimento Saldiva Rene van Grieken Mary Rosa Rodrigues de March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年第5期426-434,共9页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below 2.5 μm (PM2.5), present in polluted air,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spectrum of health impairments, mainly because of its deep deposition into the lungs. Ar...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below 2.5 μm (PM2.5), present in polluted air,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spectrum of health impairments, mainly because of its deep deposition into the lungs. Araraquara City (Southeast Brazil) is surrounded by sugar-cane plantations, which are burned to facilitate the harvesting;this process caus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the large amounts of soot that are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In this work,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PM2.5 was studied in two scenarios, namely in sugar-cane harvesting (HV) and in non-harvesting (NHV) seasons. The sampling strategy included one campaign in each season. PM2.5 was collected using a dichotomous sampler (10 L·min-1, 24 h) with PTFE filters.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bulk elemental concentration was provided by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Enrichment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 Cl, K, Cr, Ni, Cu, Zn, As, Cd and Pb were highly enriched relative to their crustal ratios (to 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get some insight about the sources of the elements. Principal component 1 (PC1) explained 30.5% of data variance. The elements that had high loading (>0.7) were: S, Cr, As, and Pb;these are associated with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In principal component 2 (PC2), Cl, Cu, Zn, and Cd showed high loadings;these ele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biomass burning. The Ni concentration found is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the threshold of risk for lung cancer, as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CANE BURNING PM2.5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is EDXRF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下载PDF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PM_(2.5) particles in Shanghai air in the winter of 2007 with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cence microprobe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林 A.Iida +3 位作者 刘江峰 包良满 李燕 张桂林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960-964,共5页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PM2.5 in Shanghai air, the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 cence microprobe at the BL-4A Beamline of Photon Factory of High 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 Japan, wa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PM2.5 in Shanghai air, the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 cence microprobe at the BL-4A Beamline of Photon Factory of High 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 Japa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l PM2.5 particles collected from Shanghai air in the winter of 2007. Eight categories of emission sources were recognized in these individual particles. The source identification shows that most of the analyzed PM2.5 particles are derived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metallurgical emission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important emission sources of PM2.5 in Shanghai air would be vehicle exhaust and metallurgic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cence microprobe PM2.5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is
原文传递
Element and mineral characterization of dust emission from the saline land at Songnen Plain, 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CHEN Bing KITAGAWA Hiroyuki +3 位作者 HU Ke JIE Dongmei YANG Junpeng LI Jingm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363-1370,共8页
Recent observations of Asian dust storms show an eastern expansion of the source area to degraded lands, where dust emission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The dust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saline land of the western Songn... Recent observations of Asian dust storms show an eastern expansion of the source area to degraded lands, where dust emission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The dust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saline land of the western Songnen Plain (SSL), Northeastern China, are circum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northwestern Chinese deserts. These concentrations are sensitive to the surface soil conditions and wind velocity on the ground. The dust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dust storm events on the SSL contain abundant Na, Mg, A1, K, Ca, Fe and Ti, as well as toxic elements such as Cu, V, Zn and Ba.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is reveals that fine saline particles (〈 10 μm in diameter) on the saline land, consisting largely of carbonate, halite and sulfate together with lithogenic minerals such as SiO2 and aluminosilicate, are eventually uplifted during the interval from spring to autuum. The predominantly fine saline particles uplifted from the SSL are likely transported eastward by the wint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westerlies. Recent degradation of saline lands in Northeastern China would not only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the downwind area, but also might chang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Asian dust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 geochemistry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is Asian dust dust storm saline soil land degradation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冬季灰霾主要有机单颗粒类型及耐热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秋寒 陈姝芮 +3 位作者 屠征波 张剑 刘磊 李卫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50,共8页
我国北方冬季气溶胶中有机物所占比重大,对其气候效应、人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探究冬季灰霾主要有机单颗粒类型及耐热性,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发现北方冬季灰霾中一次有机颗粒较为普遍,根据内混... 我国北方冬季气溶胶中有机物所占比重大,对其气候效应、人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探究冬季灰霾主要有机单颗粒类型及耐热性,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发现北方冬季灰霾中一次有机颗粒较为普遍,根据内混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差异将其分为三种:有机物–矿物颗粒(3%)、有机物–烟尘颗粒(16%)和有机物–二次无机盐颗粒(81%)。此外,本研究还使用管式炉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样品进行高温加热,再利用透射电镜对加热后的几类典型有机单颗粒形貌和组分特征进行原位跟踪分析。结果显示,近圆形一次有机物经过300℃和500℃加热过程之后,形貌特征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类一次有机颗粒具有耐高温特性;半透明穹顶状有机物在300℃下粒径增大且颜色更加透明,表明在此温度下该类颗粒中大部分有机组分能够挥发;将具有有机包裹层的颗粒物在室温及300℃下的形貌特征对比测量,发现虽然二次有机包裹层留有部分痕迹,但是大部分已挥发,进一步升温至500℃时,半透明穹顶状的有机物和有机包裹层在高温过程中挥发完毕。本研究证明北方冬季燃煤排放的圆形一次有机物含有大量的难挥发耐热有机组分,外场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应考虑此类一次有机颗粒的耐高温特性,从而更准确地对我国北方冬季大气有机物进行定量和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有机气溶胶 单颗粒分析 形貌特征 耐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