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解释的错位与回归——以法律解释权的配置为切入点 被引量:31
1
作者 魏胜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5,共10页
法官在个案中作出解释是法律解释活动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司法活动复杂性的客观需要,是消除我国司法活动中诸多弊端的有效措施。要保障法官在个案中作出法律解释,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并为法官独立审判提供良好的环境。最... 法官在个案中作出解释是法律解释活动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司法活动复杂性的客观需要,是消除我国司法活动中诸多弊端的有效措施。要保障法官在个案中作出法律解释,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并为法官独立审判提供良好的环境。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统一解释,是维护我国法制统一的需要,是法官在个案中寻求权威性解释的需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体现。可以考虑在最高人民法院内部设置大法官会议,按照严格的程序,专职作出统一的法律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法律解释权 个案解释 统一解释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 被引量:6
2
作者 范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对汉语语法中有关个体量词的四个特点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认为:1. 句中名词性成分前必有个体量词与此名词性成分的有界特征及较高的认知地位有关。2. 量名之间“的”字的隐现受所表达概念的成分之间关系疏密的制约。3.数量... 本文对汉语语法中有关个体量词的四个特点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认为:1. 句中名词性成分前必有个体量词与此名词性成分的有界特征及较高的认知地位有关。2. 量名之间“的”字的隐现受所表达概念的成分之间关系疏密的制约。3.数量之间可插入形 容词修饰成分反映着人脑中认知链条的活动特点。4.个体量词的重叠是表达概念义增加 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个体量词 语法特点 认知解释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农村教师补充困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国明 杨赟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对作为农村教师主要来源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当下农村社会的教育环境使得教师的文化资本日益异化于教师而存在。文凭资本一方面难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身份资本;另一方面,受结构性的社会、教育环境因素影响,文凭资本难以与工作的意义... 对作为农村教师主要来源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当下农村社会的教育环境使得教师的文化资本日益异化于教师而存在。文凭资本一方面难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身份资本;另一方面,受结构性的社会、教育环境因素影响,文凭资本难以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联系,这是影响教师补充困境的深层原因。只要农村教育与以知识、技能为最主要凝结物的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变,农村教师在入职、工作状态上的不利局面就很难得以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文化资本 个体化解释 农村社会结构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生成脉络、内在规定与当代价值——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
4
作者 马琳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现实的个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但其并没有随着历史推移而涅灭,在新时代下仍闪耀着理论光芒。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探究“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生成脉络及其内在规定,得出马克思是在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基础上对“... “现实的个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但其并没有随着历史推移而涅灭,在新时代下仍闪耀着理论光芒。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探究“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生成脉络及其内在规定,得出马克思是在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基础上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初步探索,后继续从市民社会、劳动等角度出发探究人的本质,才逐步实现“抽象的个人”向“现实的个人”的转变。此外,“现实的个人”是自然存在物、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三者构成了“现实的个人”的内在规定性。新时代下,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共建共享”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均体现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彰显“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个体”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生海 冯学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0,共4页
针对很多人常混淆的两个基本概念"民族"和"民族个体",借助社会学相关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了两者的不同内涵,并论述了这两个概念"层次混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及进一步区别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族 民族个体 民族问题 社会学解读
下载PDF
强制阐释的歧途与公共阐释的正道——对张江教授《公共阐释论纲》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范玉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3,176,共8页
张江教授的《公共阐释论纲》刊发后,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实,任何争鸣都要回到问题的本源,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阐释论是一种认识论还是本体论?它是否是一种“元理论”?它对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意义何在?在不同的理论源头... 张江教授的《公共阐释论纲》刊发后,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实,任何争鸣都要回到问题的本源,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阐释论是一种认识论还是本体论?它是否是一种“元理论”?它对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意义何在?在不同的理论源头处,其实践意味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话语体系 当代文论 教授 张江 正道 当代文艺理论 “元理论”
下载PDF
从个体阐释到公共阐释--论“阐释学循环”概念的发展演进
7
作者 王子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使阐释学理论得以深入探寻和揭示个体阐释向公共阐释的上升过程。阐释的公共性来源于多个理解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关注公共阐释必关注如何从一个理解者的阐释拓展至多个理解者的阐释。要解决...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使阐释学理论得以深入探寻和揭示个体阐释向公共阐释的上升过程。阐释的公共性来源于多个理解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关注公共阐释必关注如何从一个理解者的阐释拓展至多个理解者的阐释。要解决阐释从个体到公共的提升过程须进入文本意义产生的底层逻辑,深入剖析阐释学循环作为文本意义产生的方式和规则是如何发展和演进的。阐释学循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在于文本对象的阐释学循环、内在于文本和一个理解者之间的阐释学循环,及存在于文本和多个理解者之间的阐释学循环。分析阐释学循环在三种类型间的发展和演进,对个体阐释上升至公共阐释的阶段性跨越有着基础性的论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阐释学循环 个体阐释 公共阐释
下载PDF
阐释公共性的生成要素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张江先生在2017年《学术研究》第6期发表的《公共阐释论纲》一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概念,即"公共阐释"。他指出:"公共阐释的内涵是,阐释者以普遍的历史前提为基点,以文本为意义对象,以公共理性生产有边界约束,且可公度的有效阐释... 张江先生在2017年《学术研究》第6期发表的《公共阐释论纲》一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概念,即"公共阐释"。他指出:"公共阐释的内涵是,阐释者以普遍的历史前提为基点,以文本为意义对象,以公共理性生产有边界约束,且可公度的有效阐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提法对于目前流行的阐释学理论构成了一种挑战。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阐释活动自古就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者 生成要素 公共性 《学术研究》 历史前提 边界约束 公共理性 理论构成
下载PDF
“散客旅游”背景下镇江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凌丽琴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22期62-63,共2页
近年来,镇江旅游景区的客源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散客旅游者的比重已经高达80%,景区已经进入了"散客旅游"的时代。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散客旅游者对镇江景区解说系统的满意度状况,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镇江景区... 近年来,镇江旅游景区的客源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散客旅游者的比重已经高达80%,景区已经进入了"散客旅游"的时代。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散客旅游者对镇江景区解说系统的满意度状况,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镇江景区解说系统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客旅游 镇江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优化研究
下载PDF
结构·形态·逻辑:个体阅读力之哲学阐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洪祥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1年第6期5-10,共6页
阅读力决定着阅读活动中阅读者的主体性成长。在个体成长视域中,阅读力表现为个体成长的能力和力量。具而言之,个体阅读本质在符号认知、对话过程、主体目标三重维度上表明,阅读力在整体上由识记力与理解力、提取力与批判力、选择力与... 阅读力决定着阅读活动中阅读者的主体性成长。在个体成长视域中,阅读力表现为个体成长的能力和力量。具而言之,个体阅读本质在符号认知、对话过程、主体目标三重维度上表明,阅读力在整体上由识记力与理解力、提取力与批判力、选择力与建构力共同组成,指涉个体存在、发展、实现的能力结构,呈现为个体生活之构成性、智慧性、体认性的力量形态,并在能动、自主、自为三个层次上显示其参与和助力个体成长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成长 个体阅读 阅读力 哲学阐释
下载PDF
作为一种阐释的美学的公共阐释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丹 段吉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155,共7页
公共阐释论是中国当代文论与文本批评中的重要理论。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阐释的公共性决定于人类理性的公共性,公共理性的目标是认知的真理性与阐释的确定性,公共理性的运行范式由人类基本认知规... 公共阐释论是中国当代文论与文本批评中的重要理论。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阐释的公共性决定于人类理性的公共性,公共理性的目标是认知的真理性与阐释的确定性,公共理性的运行范式由人类基本认知规范给定,公共理性的同一理解符合随机过程的大数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美学 中国当代文论 公共理性 人类理性 文本批评 公共行为 大数定律
下载PDF
公共阐释的新媒介表达
12
作者 陈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161,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文化领域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成为中国学术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学院派和民间知识界已经前所未有地达成了共识,即话语的他者化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国内人文社科领域近年来频繁组织学术讨论,开始对自...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文化领域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成为中国学术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学院派和民间知识界已经前所未有地达成了共识,即话语的他者化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国内人文社科领域近年来频繁组织学术讨论,开始对自身的理论资源进行反思,以期构建本学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阐释 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中国学术界 中国经济 文化领域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从“立人”到“立国”:鲁迅思想演变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2-38,共7页
“立人”与“立国”是鲁迅思想内核的双璧。鲁迅早期在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时候,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并不排斥集体主义的“立国”,是通过“立人”而“立国”;经鲁迅自己不断地质疑,加上血淋淋的事实和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 “立人”与“立国”是鲁迅思想内核的双璧。鲁迅早期在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时候,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并不排斥集体主义的“立国”,是通过“立人”而“立国”;经鲁迅自己不断地质疑,加上血淋淋的事实和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启示,又由于鲁迅对马列主义新思想的摄入,鲁迅就逐渐转到“立国”上来了。此时他突出的是集体精神、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但对“革命”和“民众”又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关注“人”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讯 立人 立国 诠释
下载PDF
文学接受史视角下的公共阐释论略议——以东晋陶渊明的诗文接受史为例
14
作者 张楚楚 李淑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1,共8页
"公共阐释论"致力于对阐释学的元理论做出理性的分析,找出阐释行为本身所包含的公共理性本质,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开辟可共享的精神场域,以在面对疏异性文本时给予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给确当的阐释以合法身份。纵观东晋... "公共阐释论"致力于对阐释学的元理论做出理性的分析,找出阐释行为本身所包含的公共理性本质,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开辟可共享的精神场域,以在面对疏异性文本时给予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给确当的阐释以合法身份。纵观东晋隐士陶渊明的诗文接受史,可以发现公共阐释得以构建的历程和基石,即以公共语境的边界约束为存在前提,以杰出个体的理性洞见为原生动力,以公共理性的审阅修正为选择机制,以研究方法的积淀提升为构建支点,对此的梳理和重视可对文本阐释的理性原则、实证原则和确当性原则加以重申,捍卫人类的公共理性和认知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阐释 公共理性 个体阐释 陶渊明 诗文接受史
下载PDF
从个体阐释到公共阐释——以“国初三家”的确立为中心
15
作者 葛馨 杜广学 《北方论丛》 2019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宋荦提出的“国初三家”,是对清初古文格局的认知和阐释,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个体阐释.此个体阐释,在进入理解和接受的场域中,通过不同阐释共同体的助力,最终升华为公共阐释.其他对清初古文格局的个体阐释,与“国初三家”构成互文和复调... 宋荦提出的“国初三家”,是对清初古文格局的认知和阐释,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个体阐释.此个体阐释,在进入理解和接受的场域中,通过不同阐释共同体的助力,最终升华为公共阐释.其他对清初古文格局的个体阐释,与“国初三家”构成互文和复调,共同诠释着清初文坛的丰富性、多样性.“国初三家”是个体阐释升华为公共阐释的一个鲜活个案,对理解、丰富公共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初三家” 个体阐释 公共阐释
下载PDF
网络时代大众对经典文学的多元性认知
16
作者 贾柯 《三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0-83,共4页
文学与文学批评一直是文学发展史的双生子,长期以来,受限于传播媒介,民间受众的批评表现为自发性,在主流批评史上难以留下声音。新传媒出现以来,个体受众的批评声音得到广泛的呈现与传播。以对《红楼梦》的个体解读为个案研究,网络时代... 文学与文学批评一直是文学发展史的双生子,长期以来,受限于传播媒介,民间受众的批评表现为自发性,在主流批评史上难以留下声音。新传媒出现以来,个体受众的批评声音得到广泛的呈现与传播。以对《红楼梦》的个体解读为个案研究,网络时代大众对经典文学在认知上存在考据式、带入式、反拨式等多元性的个体解读方式。新兴的个人批评话语隐含当代文学批评标准的演变,对传统批评话语局面有所打破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学 个体解读 网络时代 多元性
下载PDF
八桂文学版图的精准描绘——评黄伟林的《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
17
作者 温存超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10,共5页
黄伟林的《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是一部厚重的区域性文学史论,这部专著对广西多民族文学版图进行了精准的描绘,其主要亮点在于:大文学观视域下的寻根溯源、颇具匠心的系统构建、富有个性的深入解读与阐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民族文学 文学史论 寻根溯源 系统构建 个性解读
下载PDF
论我国诉讼时效效力的私人自治转向——实体与程序双重视角的观察 被引量:23
18
作者 霍海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73,共10页
我国《民法通则》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诉讼时效法律效力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干预"模式,这种模式既不符合诉讼时效制度的本来目标,也不符合通过私人行为实现法律控制的国家策略,从干... 我国《民法通则》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诉讼时效法律效力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干预"模式,这种模式既不符合诉讼时效制度的本来目标,也不符合通过私人行为实现法律控制的国家策略,从干预模式到"自治"模式的转换势在必行。同时,那种试图通过法官释明来纠正自治模式可能带来的局限的方式并不是真正有效和适当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效力 私人自治 释明
下载PDF
分层注水井流动测试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志明 齐庆元 +3 位作者 王景东 孙国奇 李涛 袁铁群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介绍分层注水井流动测试技术 ,测试进入每一个层段的注水量、压力、温度等参数 ,能真实的反映出各个层段的吸水状况 ;同时 ,在测试过程中验证注水层段封隔器的密封性 ,不会造成地层污染。利用层面流褶积理论分析注水井的层段压力、流量... 介绍分层注水井流动测试技术 ,测试进入每一个层段的注水量、压力、温度等参数 ,能真实的反映出各个层段的吸水状况 ;同时 ,在测试过程中验证注水层段封隔器的密封性 ,不会造成地层污染。利用层面流褶积理论分析注水井的层段压力、流量资料 ,得到层段渗透率、表皮系数、吸水指数等资料。现场测试结果表明 ,该技术是掌握注水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注水 分层注水井 流动测试 采油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论中国法官的个案法律解释权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晓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5,共5页
虽然中国法律实践中默许法官享有个案法律解释权,但法律上并未赋予法官个案法律解释权,且主流观点不支持法官进行个案法律解释。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有必要赋予法官个案法律解释权,但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 虽然中国法律实践中默许法官享有个案法律解释权,但法律上并未赋予法官个案法律解释权,且主流观点不支持法官进行个案法律解释。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有必要赋予法官个案法律解释权,但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严格限制,使之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法律解释 个案法律解释权 法律适用 合法合理 公正判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