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霞 陈婷 周月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以中籼品种扬稻6号和粳稻9908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成熟胚(种子)愈伤组织的培养力.结果表明:以M8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1 mg/L 2,4-D、2 mg/L ABA、2 mg/L 6-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的成愈率达到90.5%;激素配比为1 mg/L 2,4-D的... 以中籼品种扬稻6号和粳稻9908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成熟胚(种子)愈伤组织的培养力.结果表明:以M8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1 mg/L 2,4-D、2 mg/L ABA、2 mg/L 6-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的成愈率达到90.5%;激素配比为1 mg/L 2,4-D的培养基可以使9908的成愈率达到88.2%;以M8为基本继代培养基,激素配比为2 mg/L 2,4-D、1 mg/L A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和9908的愈伤组织的继代率分别为71.6%和87.5%;以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0.2 mg/L 2,4-D、2 mg/L 6-BA、2 mg/L KT的培养基使扬稻6号和粳稻9908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分别达到65.4%%和62.7%,建立了扬稻6号和9908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水稻 成熟胚 组织培养力
下载PDF
中国栽培稻的籼粳分化机理再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忠义 曹永生 +3 位作者 苏艳 刘晓利 李华慧 卢义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综述前人在不同时期对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代表性观点,并结合近年来对稻种籼粳分化机理的研究结果,重点研究了籼粳分化的机理并提出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对籼粳分化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三:一是确定籼粳分化的方向;二是积累和扩大籼粳分化... 综述前人在不同时期对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代表性观点,并结合近年来对稻种籼粳分化机理的研究结果,重点研究了籼粳分化的机理并提出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对籼粳分化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三:一是确定籼粳分化的方向;二是积累和扩大籼粳分化的范围和程度;三是人工选择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单纯的自然选择。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和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栽培稻 起源 分化机理
下载PDF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5 位作者 文国松 李自超 李华俊 王象坤 陈德兵 罗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4期14-16,27,共4页
以 8 5 6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在双季籼稻区 (5 0 0m)作早稻种植 ,成熟收获种子留稻桩30~ 4 0cm ,在不施肥条件下进行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与籼粳、水陆、粘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籼、粳亚种间的再生力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中... 以 8 5 6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在双季籼稻区 (5 0 0m)作早稻种植 ,成熟收获种子留稻桩30~ 4 0cm ,在不施肥条件下进行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与籼粳、水陆、粘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籼、粳亚种间的再生力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中再生能力较强的粳稻品种中多数携有热带粳稻的血缘。 (2 )一些陆稻品种的再生能力明显强于水稻 ,有些糯稻品种的再生能力也强于粘稻。 (3)强再生能力基因不仅存在于籼稻中 ,而且存在于粳稻中 ,也存在于陆稻和糯稻品种中 ,因此从不同类型的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发掘丰富的强再生力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稻种 核心种质 再生力 籼粳 水陆 粘糯
下载PDF
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花药培养力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霞 赵贇涛 +1 位作者 阎丽娜 周月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为建立适合江苏水稻主栽品种花药培养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取样温度,低温预处理天数以及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和激素等研究不同水稻亚种花培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气温26℃~31℃之... 为建立适合江苏水稻主栽品种花药培养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取样温度,低温预处理天数以及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和激素等研究不同水稻亚种花培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气温26℃~31℃之间,扬稻6号在4℃低温预处理9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8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8.5%的出愈率.而苏沪香粳在气温27℃~30℃之间,4℃低温预处理12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6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15.05%的出愈率.扬稻6号和苏沪香粳花培愈伤组织转接分化培养基分别获得2.7%和5.7%的绿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力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滕晓月 崔顺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39-745,共7页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水稻叶片,花药的蛋白组分,发现4个广亲和品种水稻花药蛋白质中均有一条共同的特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 非广亲和 品种 蛋白质
下载PDF
云南稻籼粳亚种间功能性成分含量差异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雨辰 杜娟 +2 位作者 曾亚文 杨树明 普晓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抗性淀粉含量籼型>偏籼>偏粳>粳型,γ-氨基丁酸含量则相反... 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抗性淀粉含量籼型>偏籼>偏粳>粳型,γ-氨基丁酸含量则相反,黄酮含量与籼粳分化的关系不明显;(2)抗性淀粉、总黄酮含量有色米>无色米,γ-氨基丁酸含量无色米>有色米。总体功能性成分含量有色米>无色米,籼稻>粳稻,糙米>精米,地方种>改良种,有色、籼型糙米功能性成分最高,揭示了籼粳分化和米色与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程氏指数 籼粳亚种
下载PDF
甬优5552在建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燕萍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3期60-62,共3页
甬优5552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55A×F685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交弱感光中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2016年闽北建阳区引进甬优5552进行多年多点试种,观察其种植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 甬优5552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55A×F685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交弱感光中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2016年闽北建阳区引进甬优5552进行多年多点试种,观察其种植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 甬优555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宁粳28籼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晓军 李琦 +3 位作者 王敬东 马洪文 殷延勃 宋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33-4435,4469,共4页
[目的]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宁粳28为试验材料,选取分布于水稻12个连锁群上的136对SSR引物,以2个测序品种日本晴和9311分别为典型粳稻与籼稻标准,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3个品种在DNA水平上的多态性差异,研究... [目的]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宁粳28为试验材料,选取分布于水稻12个连锁群上的136对SSR引物,以2个测序品种日本晴和9311分别为典型粳稻与籼稻标准,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3个品种在DNA水平上的多态性差异,研究宁粳28粳稻与籼稻成分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宁粳28叶片DNA的PCR扩增产物经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16个标记位点为偏籼稻带型(大多数位点分布于3、5、8号染色体上),4个标记位点无多态性,8个标记位点为籼粳中间型,其余107个标记位点为偏粳稻带型。[结论]宁粳28为典型的粳稻,其籼稻成分只占被抽查位点的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分子标记 籼粳稻
下载PDF
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郝中娜 张红志 +2 位作者 朱旭东 杨仕华 陶荣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从1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株中选择代表近年来在浙江省水稻上出现的主要小种的10个菌株,分别来自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将10个菌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研究从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粳菌)的致病性。籼菌主要侵... 从1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株中选择代表近年来在浙江省水稻上出现的主要小种的10个菌株,分别来自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将10个菌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研究从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粳菌)的致病性。籼菌主要侵染籼稻,侵染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分别为25.22%和12.61%,均高于侵染粳稻后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粳菌主要侵染粳稻,侵染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为40.44%,明显高于侵染籼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占籼稻总数的69.57%,并且被籼菌侵染后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被粳菌侵染后这几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在粳稻中被粳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籼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被籼菌侵染的发病品种中以轻发病的品种为主,在被粳菌侵染后的发病品种中以重发病的品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粳稻 致病性
原文传递
籼粳杂交稻杂种一代植株的生化特性
10
作者 胡一鸿 刘书槐 +1 位作者 姜孝成 肖辉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与籼、粳稻配组及籼粳交、粳籼交、粳粳交配组,其中配组包括轮回422×浙湖139,轮回422×金陵玉籼,轮回422×1126,宁恢3号×轮回422,02428×金陵玉籼,02428×测49,40316×测49,403...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与籼、粳稻配组及籼粳交、粳籼交、粳粳交配组,其中配组包括轮回422×浙湖139,轮回422×金陵玉籼,轮回422×1126,宁恢3号×轮回422,02428×金陵玉籼,02428×测49,40316×测49,40316×1126,M-201×86A4,城特232×1126,余红一号×86-3587-2以及M-201×日本优,测定亲本和籼粳杂交稻杂种一代F1的生化指标,以探讨各组合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育性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粳交F1的POD活性在开花盛期可达到分蘖盛期的水平,孕穗期后,这些组合F1的游离氨基酸均呈下降趋势;从分蘖盛期开始,各组合F1的脯氨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籼粳交、粳籼交组合F1的脯氨酸含量下降得更多;测49的生化特性与籼粳稻杂交F1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水稻 杂种一代 生化特征 育性
下载PDF
云南改良稻及元阳地方稻磷高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雨辰 曾亚文 +2 位作者 杜娟 杨树明 普晓英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4,共4页
在土壤有效磷质量比分别为0.26 mg.kg-1和80.0 mg.kg-1条件下对云南111份改良稻和77份元阳地方稻进行形态性状与程氏指数间的磷高效研究,以明确籼粳分化和米色与磷高效间相互关系,对比改良稻和地方稻间磷高效差异.结果表明:①相对地上... 在土壤有效磷质量比分别为0.26 mg.kg-1和80.0 mg.kg-1条件下对云南111份改良稻和77份元阳地方稻进行形态性状与程氏指数间的磷高效研究,以明确籼粳分化和米色与磷高效间相互关系,对比改良稻和地方稻间磷高效差异.结果表明:①相对地上干物质量、相对地下干物质量、相对总干物质量和相对分蘖力4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可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强弱评价的理想指标,能明确反映出磷高效能力强弱;②元阳地方稻各亚种间平均耐低磷能力均明显高于云南改良稻,且差异明显,4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平均值为籼>偏籼>偏粳>粳,无色米>有色米,耐低磷能力随程氏指数的增大呈递减趋势;③总体而言,程氏指数和耐低磷指标性状间多数呈显著负相关,磷高效特性和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种 地方稻 籼粳亚种 磷高效 程氏指数
原文传递
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和籼粳型父本配组其F_1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12
作者 祁玉良 卢兆成 +3 位作者 余新春 余明慧 何道君 胡建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占63S 籼粳型父本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系数
下载PDF
籼粳稻主要形态解剖特性的类型间差异及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13
作者 姜健 李金泉 +2 位作者 徐正进 张龙步 金成海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6期11-15,共5页
通过对籼粳亚种及杂交育成品种进行主要形态、解剖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分析以及形态生理特性与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籼粳稻不同类型品种间的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均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 ,其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
关键词 籼粳稻 形态性状 维管束性状 生理性状 经济性状 水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4
作者 杨振玉 高勇 +4 位作者 赵迎春 魏耀林 华泽田 张忠旭 高日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个方面,广亲和系可以将亚种F_(?)结实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但它的稳定性受双亲遗传背景与环境互作影响。因此,采用“籼梗(爪)架桥”,亲缘渐渗,有利基因交换,亲本遗传改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亚种间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熊振民 闵绍楷 +1 位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型测验种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6.4%和77.9%,属偏粳型的广亲和性品种。T984对籼、粳型测验种杂交F_1和Pecos对籼型测验种杂交F_1在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上存在着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Pecos对粳型测验种杂交F_1除了株高和穗长外,其余性状没有超亲或表现负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亲和性 利用价值
下载PDF
云南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与籼粳亚种间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5 位作者 张云孙 普晓英 杨树明 杨晓娟 邰丽梅 郭云周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6.26mg/kg和40mg/kg条件下对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形态性状与籼粳亚种鉴别性状间的耐低磷特性研究,以明确籼粳亚种及其中间型耐低磷特性有无明显差异以及耐低磷特性和籼粳分化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分蘖力...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6.26mg/kg和40mg/kg条件下对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形态性状与籼粳亚种鉴别性状间的耐低磷特性研究,以明确籼粳亚种及其中间型耐低磷特性有无明显差异以及耐低磷特性和籼粳分化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分蘖力、相对有效穗、相对总干物质量和相对地下干物质量4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可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强弱评价的理想指标;低磷胁迫下耐低磷指标性状可作为水稻磷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2)云南稻核心种质由95份籼、178份偏籼、85份偏粳和190份粳稻组成,籼粳亚种间平均耐低磷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相对分蘖力、有效穗、地下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籼、偏籼、偏粳、粳,耐低磷能力随程氏指数的增大,呈现递减趋势。(3)云南稻核心种质6个籼粳分类性状和耐低磷指标性状多数呈显著负相关,耐低磷特性和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籼粳分类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突变体91FS及其双亲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邡明 钟蓉 +1 位作者 高方远 吴伯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以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突变体91FS及其双亲籼稻涪江2号和粳稻02428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检测过的100个引物中发现有10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产物,表明91FS既承袭了双亲的遗传物质,又发生了新的变异,这为91FS的水稻籼粳杂种真实性提供... 以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突变体91FS及其双亲籼稻涪江2号和粳稻02428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检测过的100个引物中发现有10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产物,表明91FS既承袭了双亲的遗传物质,又发生了新的变异,这为91FS的水稻籼粳杂种真实性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雌性不育 突变体 RAPD分析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式及亲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效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45-52,共8页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有效利用籼粳杂种强大优势的关键。为此 ,众多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在利用亲和基因提高杂种F1育性方面取得突破。总结了控制籼粳杂种不育的基因作用模式 ,并详...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有效利用籼粳杂种强大优势的关键。为此 ,众多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在利用亲和基因提高杂种F1育性方面取得突破。总结了控制籼粳杂种不育的基因作用模式 ,并详细综述了“广亲和基因理论”和“特异亲和基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种不育 广亲和基因 特异亲和基因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Ⅰ.主要形态性状及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健 李金泉 +2 位作者 徐正进 张龙步 金成海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籼粳稻杂交能产生巨大的杂种优势。对籼粳稻杂交F1代主要形态和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 籼粳稻杂交能产生巨大的杂种优势。对籼粳稻杂交F1代主要形态和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形态性状 维管束性状 籼稻 粳稻 杂交
下载PDF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籼粳交F_1代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文龙 陈清泉 宋光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1-23,共3页
以籼粳杂交组合亚优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钵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亚优2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改善籼粳交F1的农艺性状,提高结实率。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灿粳交F1代 增产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