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印比较视野中的印度文化 |
姜玉洪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2
|
略述“美好生活”印第安理念在拉美的制度实践与挑战——以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为例 |
韩晗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3
|
《圆屋》中的文化创伤与印第安文化身份的建构 |
朱荣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5 |
7
|
|
4
|
解构殖民文化 回归印第安传统——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 |
王建平
郭巍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5
|
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 |
李安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6
|
论诺斯替主义与西尔科的世界融合观——以《沙丘花园》为例 |
赵丽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7
|
花鼓灯起源的神话民俗与异文化视角 |
支运波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8
|
对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湿婆之舞的读解 |
张法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9
|
《百年孤独》的印第安文化透析 |
杜明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10
|
试论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陶晓辉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1
|
语录体形成刍议 |
张子开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2
|
回归印第安自我——解析莫马蒂的《黎明之屋》 |
邱蓓
邹惠玲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11 |
4
|
|
13
|
唐代中印文化交流及其历史启示 |
刘淑霞
|
《唐都学刊》
|
2007 |
1
|
|
14
|
多彩多姿 兼容并蓄——印度音乐文化及其启示 |
李梅
|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5
|
析印度文化与古代东南亚 |
李谋
|
《东南亚南亚研究》
|
2009 |
3
|
|
16
|
恒河——象征印度文化的圣河 |
毛世昌
|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
2010 |
3
|
|
17
|
论《苏尔诗海》的民间性 |
王靖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2 |
1
|
|
18
|
复活的克斯卡埃多与死去的耶稣——从《羽蛇》看劳伦斯的“文化拯救”策略 |
席战强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从文字的传播与演变看印度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 |
陈炜
唐慧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19 |
2
|
|
20
|
《沙丘花园》中的印第安文化解读 |
林春洋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