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叶卯祥 严雪黎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4期3793-3796,共4页
β环糊精包合技术是以β环糊精为主分子,其圆筒内包合的药物作为客分子,以一定的制备方法让二者形成一种稳定包合物的技术。当前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其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更成为中药新剂... β环糊精包合技术是以β环糊精为主分子,其圆筒内包合的药物作为客分子,以一定的制备方法让二者形成一种稳定包合物的技术。当前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其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更成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的热点。现就此项技术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包合技术 挥发油 制剂
下载PDF
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顾维 许美娟 +1 位作者 陈玉俊 项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 :研究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正交试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 :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 1∶ 6 ,包合温度为 6 0℃ ,包合时间为 1h,包合率为 5 4.1%。结论 :确定了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 目的 :研究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正交试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 :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 1∶ 6 ,包合温度为 6 0℃ ,包合时间为 1h,包合率为 5 4.1%。结论 :确定了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桂枝挥发油 正交试验 中药
下载PDF
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树芬 杨晓红 +1 位作者 李晓红 黄惠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组织捣碎法。包合物经差示扫描量热法和 X-射线衍射光谱法证明,苍术挥发油确与β-环糊精形成了新的物相——包合物。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包合前后挥发油...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组织捣碎法。包合物经差示扫描量热法和 X-射线衍射光谱法证明,苍术挥发油确与β-环糊精形成了新的物相——包合物。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挥发油 包合物
下载PDF
利用螯形主体分子的识别功能选择包结分离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放 徐赫男 +1 位作者 王秀梅 郭文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采用螯型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 (A)作为主体分子 ,可以选择性地识别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 (B)并以包结物晶体 (A) +(B)形式析出 .利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肉豆蔻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来。化学纯度接近 10 0 ... 采用螯型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 (A)作为主体分子 ,可以选择性地识别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 (B)并以包结物晶体 (A) +(B)形式析出 .利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肉豆蔻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来。化学纯度接近 10 0 % ,产率为 4 .5 %。采用IR ,粉末XRD ,1HNMR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 .采用IR ,1HNMR ,MS等分析方法 ,确定了被分离的化学组分的结构为肉豆蔻醚。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分离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组分有选择性高 ,速度快 ,方法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形主体分子 识别功能 分离 蒿本 挥发油 肉豆蔻醚
下载PDF
用螯形主体分子的识别功能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 被引量:4
5
作者 夏传海 郭文生 +5 位作者 唐宪达 王秀梅 佟健 由键 蔡云萍 吕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 用主客体分子包结法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功能 ,采用螯形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作为主体分子 ,小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为客体分子 ,螯形主体分子可与其中有互补... 目的 用主客体分子包结法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功能 ,采用螯形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作为主体分子 ,小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为客体分子 ,螯形主体分子可与其中有互补性的化学成分形成包结化合物 ,以晶体形式析出。结果 选择性地识别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并形成包结物晶体 ,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茴香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 ,产率 11 2 %。采用IR、粉末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采用IR ,1 HNMR和MS等分析方法 ,确定了被分离的化学组分的结构为反式茴香醚。结论 此法分离挥发油化学组分有选择性高、速度快、方法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 包结化合物 挥发油 小茴香 茴香醚 螯形主体分子
下载PDF
养肝疏胆颗粒中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庞来祥 郭涛 王博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优选养肝疏胆颗粒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结果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油与β-环糊精按1∶8的投料比,在50℃... 目的优选养肝疏胆颗粒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结果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油与β-环糊精按1∶8的投料比,在50℃搅拌包含120min。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挥发油工业化包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包合 养肝疏胆颗粒 挥发油
下载PDF
草果挥发油及其包合物GC-MS成分分析及抑菌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娜 丁雄 +2 位作者 赵毅 苏刘艳 赵蓉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草果挥发油包合前后的成分差异,并进行抑菌试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mm);柱温:起始温度40℃,程序以3℃/min升温至80℃,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5 min;柱... 目的比较草果挥发油包合前后的成分差异,并进行抑菌试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mm);柱温:起始温度40℃,程序以3℃/min升温至80℃,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5 min;柱流量为1.0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进样量为1.0 mL;分流比10∶1;载气为高纯氦气。采用标准滤纸片法,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株SC5314、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耐药株23#、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 GC-MS成分分析草果挥发油分离出68个化合物,包合物分离出64个;共有化合物60个,分别占挥发油总化合物的99.11%,占包合物总化合物的99.65%。抑菌实验显示,挥发油及其包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耐药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且明显优于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草果挥发油经过超声包合后,99%以上成分包合进入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草果挥发油包合前后对4种菌种的抑菌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包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油 抑菌试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消郁安神胶囊中挥发油包合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秦剑 李卿 +2 位作者 肖铭玉 张莉 蒋渝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386-1387,共2页
目的:优选消郁安神胶囊中广藿香、石菖蒲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和收得率为指标,以β-环糊精(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的... 目的:优选消郁安神胶囊中广藿香、石菖蒲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和收得率为指标,以β-环糊精(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的物相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结果: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水∶β-CD=10∶1,50℃搅拌1h,挥发油包合率达90%。DSC图谱显示,包合物已形成新的物相。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可制得稳定的分子间包合物,且挥发油包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石菖蒲 挥发油包合 消郁安神胶囊
原文传递
护肝颗粒中茵陈等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忠 马继忠 +2 位作者 周红梅 谢斌 杨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优化护肝颗粒中茵陈等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含量为提取工艺筛选指标;以挥发油转移率、包合物收率为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并通过薄层色谱检测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 目的:优化护肝颗粒中茵陈等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含量为提取工艺筛选指标;以挥发油转移率、包合物收率为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并通过薄层色谱检测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搭配为:6倍水,浸泡1h,提取6h;β-环糊精包合最佳工艺为:挥发油--βCD(1∶6),50℃包合1h。薄层鉴别表明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结论:本法确定的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可为其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合工艺 护肝颗粒 正交试验 Β-环糊精 挥发油
下载PDF
一种含挥发油包合物的前期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春花 李佳佳 +1 位作者 顿佳颖 郑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31-33,48,共4页
目的筛选最佳的挥发油包合物前期处理工艺。方法本研究以有机溶剂类型、有机溶剂的体积、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桂皮醛含量为评分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色谱条件:程序升温:90~180℃;... 目的筛选最佳的挥发油包合物前期处理工艺。方法本研究以有机溶剂类型、有机溶剂的体积、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桂皮醛含量为评分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色谱条件:程序升温:90~180℃;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50:1。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为选择溶剂正丁醇,体积为2 mL,提取2 h。并且溶剂体积对本次实验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验证科学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包合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合物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桂枝 桂皮醛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Composition From Volatile Oil in Genseng Flower Bud and Studies on Inclusion Complex of β-Cyclodextrin (β-CD)
11
作者 孙允秀 张惠祥 +3 位作者 刘永新 姜文普 李珂 毛坤元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3期1092-1096,共5页
The Genseng abounds in Jilin Province,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the human health. But large amount of the Genseng flower bud, which has not been utilized sufficiently by now, goes to waste every year. Recently we have... The Genseng abounds in Jilin Province,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the human health. But large amount of the Genseng flower bud, which has not been utilized sufficiently by now, goes to waste every year. Recently we have made a study of the Genseng flower bud and its volatile oil (FGVO) was extracted, in which 56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sesguiterpenoid is 44.4% of the 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il of Genseng Β-CD inclusion complex.
原文传递
挥发油β─CD包结物在颗粒剂生产工艺中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溶溶 陈丹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2,共2页
以挥发油的保存率作为研究方法的评价指标,从生产角度研究挥发油β─CD包结物在颗粒剂生产中的应用;并采用正交法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挥发油保存率的影响,挥发油保存率达86.6%。
关键词 挥发油 包结物 喷雾干燥 颗粒 生产工艺
下载PDF
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国平 樊俊红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确定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进行3因素3水平考察。结果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9,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9:100倍,包合时间为4h,包合率为85.3%。结论... 目的确定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进行3因素3水平考察。结果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9,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9:100倍,包合时间为4h,包合率为85.3%。结论用此法得到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较高,包合物性质稳定,而且包合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包合物 挥发油 玫瑰花 工艺研究 白术 枳实 制备 Β-CD 正交试验法 包合工艺 包合率 投料比 加水量 物性质
下载PDF
包结物晶析法选择分离辛夷挥发油中1,8-桉叶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文生 郭放 +5 位作者 佟健 常键 蔡云平 刘成雁 侯冬岩 回瑞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3-885,F012,共4页
We used 1,1,6,6-tetraphenylhexa-2,4-diyne-1,6-diol(A) as the host molecule to selectively recognize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The inclusion compound(A+B) was f... We used 1,1,6,6-tetraphenylhexa-2,4-diyne-1,6-diol(A) as the host molecule to selectively recognize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The inclusion compound(A+B) was formed as crystalline, and the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1H NM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with the 1∶2 molar ratios of the host to the guest.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was selec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inclusion compound(A+B) by Kugelrohr vaccum technology, and then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13C NMR. The whole components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and the isolation effect of 1,8-cineole isolated from inclusion crystals were analyzed by GC and GC-M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good isolation effect is given by the inclusion method, with purity and yield of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separat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 are 100% and 8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 包结化合物 辛夷挥发油 1 8-桉叶素 分离
下载PDF
乳香没药挥发油入药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及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谈英 雷永 +2 位作者 周昆 毕波 陈金堂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7期390-391,共2页
目的寻找乳香没药挥发油入药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的可行性及最佳条件,并验证其镇痛效果。方法提取乳香没药挥发油,比较不同比例下的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优选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的的制备工艺,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挥发油β... 目的寻找乳香没药挥发油入药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的可行性及最佳条件,并验证其镇痛效果。方法提取乳香没药挥发油,比较不同比例下的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优选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的的制备工艺,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挥发油β-CD包合物与全粉镇痛效果。结果挥发油:β-CD的最佳比例为1:10,此条件下包合物收得率大于97%、挥发油利用率大于92%;乳香没药生药粉和挥发油β-CD包合物均有抑制小鼠醋酸扭体的效果。结论乳香没药挥发油可用β-CD包合的方式入药,而不影响其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没药生药 乳香没药挥发油β-CD包合物 镇痛作用
下载PDF
肠康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典瑞 王琳琳 荆凡波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 :将肠康颗粒挥发油制成 β CD包合物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验证。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 β CD包合工艺 ,应用TLC、UV、GC、DSC和X 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考察。 结果 :包合物确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 ,包合前后挥发油组成无变... 目的 :将肠康颗粒挥发油制成 β CD包合物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验证。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 β CD包合工艺 ,应用TLC、UV、GC、DSC和X 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考察。 结果 :包合物确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 ,包合前后挥发油组成无变化。结论 :β CD包合技术可以使肠康颗粒的挥发油固体化 ,从而减少挥发损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康颗粒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实验 物相分析 实验研究 中药
下载PDF
综合评价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灿 王利国 +4 位作者 张彦燕 黄群莲 王谦 吴知桂 赵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11,共4页
目的:以砂仁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为主要质控指标,以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为辅助质控指标,综合评价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乙... 目的:以砂仁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为主要质控指标,以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为辅助质控指标,综合评价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并采用扫描紫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对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质量检查。结果:3批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平均值22.57%,RSD 1.752%;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平均值84.04%,RSD 0.157 4%。结论:上述3批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功包合且包合前后砂仁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基本一致;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较高,成功地建立了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气相色谱法 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反式-橙花叔醇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靖 张铁军 廖茂梁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建立用H PLC法测定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反式-橙花叔醇的方法。[方法]色谱柱:D iam onsil C18(250×4.6m m,5μ);流动相∶甲醇-水(85∶15);流速:1.0m L/m 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反式-橙花叔醇线... [目的]建立用H PLC法测定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反式-橙花叔醇的方法。[方法]色谱柱:D iam onsil C18(250×4.6m m,5μ);流动相∶甲醇-水(85∶15);流速:1.0m L/m 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反式-橙花叔醇线性范围为0.1×10-5~0.6×10-3μL,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2.62%,R SD为1.314%(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重现性好,可以作为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降香挥发油 反式-橙花叔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合川芎、当归共有挥发性成分的工艺优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慧 王一涛 费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当归共有挥发性成分用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βCD与XGRE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了验... 目的:研究川芎、当归共有挥发性成分用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βCD与XGRE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环糊精包合川芎、当归共有挥发性成分的最佳工艺为A3B2C3,即按β-环糊精:XGRE=6∶1的比例包合,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h。结论:包合物与混合物有明显区别,-βCD与分子囊中的药物已经形成新的物相,包合成分的GC分析显示包结前后无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包合物 川芎 当归共有挥发性成分 正交设计法 包合物验证
下载PDF
香薷-广藿香药对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孔一鸣 闫惠捷 +3 位作者 郭凤倩 李新健 仝燕 王锦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4,共8页
目的: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药效学实验考察;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香薷-广藿香挥发油中指标成分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优选香薷-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采用透明质... 目的: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药效学实验考察;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香薷-广藿香挥发油中指标成分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优选香薷-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建立了体外炎症反应模型,对挥发油进行抗炎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胶体磨法、研磨法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的包合,采用GC对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挥发油对透明质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DPPH有消除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分别在0.0213~0.426,0.02004~0.4008,0.0226~0.452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三者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RSD1.6%),100.15%(RSD 1.5%),100.70%(RSD 1.4%);胶体磨法测得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均可验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挥发油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胶体磨法为香薷-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建立的GC具有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同时测定包合物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要求,提高了分析效率,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 广藿香 麝香草酚 香荆芥酚 百秋李醇 挥发油包合物 β-环糊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