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甲耀 李静 +1 位作者 夏威林 邓南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生物修复在治理受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生物修复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文中对生物修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涉及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污染地下水及其上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系统、地耕处理、植物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在治理受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生物修复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文中对生物修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涉及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污染地下水及其上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系统、地耕处理、植物生物修复、堆肥法、生物反应器和厌氧处理等方面.同时就遗传工程微生物系统等方面研究对发展生物修复技术的意义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原位生物降解 环境污染 治理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鹏 李大平 +3 位作者 王晓梅 张宝良 朱玉萍 葛绍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4,共4页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大庆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采用该降解菌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处理单元分别种植大豆、碱草或加入蓬松剂,与空白试样作对比。...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大庆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采用该降解菌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处理单元分别种植大豆、碱草或加入蓬松剂,与空白试样作对比。各处理单元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含量初始值为2228.25mg/kg(以1kg干土计)。经过135d的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降解率达63.65%-8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 土壤 生物修复 石油烃
下载PDF
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25
3
作者 金朝晖 曹骥赟 戴树桂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对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实施途径和方案等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原位生物修复 环境修复 生态恢复 微生物
下载PDF
地下水铀污染的原位微生物还原与固定: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橡树岭放射物污染现场的试验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唯民 Jack Carley +19 位作者 David Watson 顾宝华 Scott Brooks Shelly D.Kelly Kenneth Kemner Joy D.van Nostrand 吴力游 许玫英 周集中 罗剑 Erick Cardenas 黄家琪 Matthew W.Fields Terence L.Marsh James M.Tiedje Stefan J.Green Joel E.Kostka Peter K.Kitanidis Philip M.Jardme CraigS.Criddle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通过加入溶解氧和硝酸盐来试验微生物还原后的地下水层中还原固定态铀的稳定性.通过预处理和长期间隔注入乙醇溶液,地下水中铀浓度从40~60mg·L-1降至0.03mg·L-1以下,达到了美国环保署饮用水的标准.还原的四价铀主要以U(Ⅳ)-Fe复合物的形态存在.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四价铀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是稳定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侵入地下水层后会使固定化的四价铀重新氧化为溶解态的六价铀.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和与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功能微生物.本研究表明,在维持试验系统无氧和无硝酸盐的条件下,通过添加乙醇为电子供体可有效地促进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实现铀的原位还原固定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 微生物还原 原位生物修复 地下水 沉积物
原文传递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金星 苏晓梅 +2 位作者 韩慧波 沈超峰 施积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6-1814,共9页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危害性极大,流入环境后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长期蓄积在土壤中.运用生物技术修复PCBs污染土壤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具备了较高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危害性极大,流入环境后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长期蓄积在土壤中.运用生物技术修复PCBs污染土壤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具备了较高的开发与应用价值.本文简要评述了当前PCBs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技术,并通过分析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运用该技术修复PCBs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以及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原位修复 土壤 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光华 刘颖洁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及影响地下水生物修复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碳源和能源、微生物的种类、生物降解的电子受体、营养物质及环境因素等。结合实例说明了天然生物修复作用的存在性及重要性,指出强化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就地生物修复耗... 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及影响地下水生物修复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碳源和能源、微生物的种类、生物降解的电子受体、营养物质及环境因素等。结合实例说明了天然生物修复作用的存在性及重要性,指出强化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就地生物修复耗时少,所需费用较低,但对于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及渗透性较差的含水层实施有困难,而异地生物修复更强调人为控制和创造更加优化的降解环境。最后,就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虽然在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工程实践方面有许多空白,但已具备大力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机污染 就地生物修复 异地生物修复 天然生物修复
下载PDF
植物生态浮床的制备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章文贤 韩永和 +3 位作者 卢文显 庄志刚 陈佳兴 李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253-3258,共6页
针对福州市闽侯县旗山大学城景观湖某富营养化实验水区,制备了一种应用型植物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结果表明,负载美人蕉(Canna coccinea Mill)的生态浮床对浮床周围的小生境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对美人蕉根际圈的微生物数量跟踪显示,在60 d内... 针对福州市闽侯县旗山大学城景观湖某富营养化实验水区,制备了一种应用型植物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结果表明,负载美人蕉(Canna coccinea Mill)的生态浮床对浮床周围的小生境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对美人蕉根际圈的微生物数量跟踪显示,在60 d内,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微生物种类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株根际圈的微生物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富营养化 净化 原位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北美海蓬子生态浮床对养殖海水的净化和对虾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英杰 马璐瑶 +5 位作者 陈琛 闫茂仓 张翔 柴雪良 王琼 冯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51-3361,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养殖海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对北美海蓬子和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以不设置浮床为对照,在养殖对虾的水面上设置了3种不同面积北美海蓬子生态浮床,覆盖面积分别为25%、50%和75%。实验进行期间每2 d监测1次水质...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养殖海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对北美海蓬子和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以不设置浮床为对照,在养殖对虾的水面上设置了3种不同面积北美海蓬子生态浮床,覆盖面积分别为25%、50%和75%。实验进行期间每2 d监测1次水质,实验结束后测定海蓬子和对虾产量,并对氮和磷进行衡算。结果表明:15 d后,50%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44.90%、34.43%、44.45%和35.64%;75%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0.32%;各处理间pH、溶解氧和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盐度随浮床面积增加而有所下降;各处理间海蓬子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虾产量差异显著,以50%处理的产量最高,比不设置浮床增产7.8倍;设置浮床后,水体和其他途径总氮减少,海蓬子和对虾总氮增加,水体总磷和对虾总磷减少,其他途径和海蓬子总磷增加。北美海蓬子生态浮床对养殖海水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对虾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以50%覆盖面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生态浮床 水产养殖 原位修复 北美海蓬子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代小丽 王硕 +2 位作者 李佳斌 魏燕 魏文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因石油污染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限制,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微生物普遍存在数量偏少和活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其自然净化能力较低,且速度缓慢。多种原位强化技术可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主要包括生物投加法、生物刺激法、生... 因石油污染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限制,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微生物普遍存在数量偏少和活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其自然净化能力较低,且速度缓慢。多种原位强化技术可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主要包括生物投加法、生物刺激法、生物通风法及微生物燃料电池等。生物投加法主要包括高效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及植物-微生物的投加等方法;生物刺激法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生物表面活性剂、共代谢生长基质、电子受体的投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各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研究、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及固定化材料纳米粒子的应用是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原位生物修复 生物投加 生物刺激 生物通风 微生物燃料电池
下载PDF
污染水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初探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继洲 胡磊 《四川环境》 2005年第1期1-3,26,共4页
采用环境友好型生物激活剂-BZ对某受污染水体进行静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BZ剂的加入可以促进水体中污染物CODCr、NH3 N和TP的降解。在不曝气的条件下,当BZ剂投加量为4 0mg/L·d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最好,投加10天后,水样中CODCr、NH... 采用环境友好型生物激活剂-BZ对某受污染水体进行静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BZ剂的加入可以促进水体中污染物CODCr、NH3 N和TP的降解。在不曝气的条件下,当BZ剂投加量为4 0mg/L·d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最好,投加10天后,水样中CODCr、NH3 N和TP的降解率分别为23 8%、78 2%和23 9%。在曝气条件下,以上指标的变化规律和降解率与没有曝气时基本相近。在有/无曝气条件下,BZ剂加入均会使水样的pH值略为增高,且其对NH3 N降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物修复 生物激活剂 降解率 污染水体
下载PDF
污染环境中微生物修复的几种办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兴春 徐亚同 黄民生 《上海化工》 CAS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着重对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的条件、修复的类型、修复的方法、工程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总体概括。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微生物修复 原位生物修复 异位生物修复 环境治理
下载PDF
村镇污水原位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及减排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明元 李晓霞 +2 位作者 何业俊 罗鑫 张文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2,共4页
从沿江地区村镇污水的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设计出一种生态混凝土墙,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湖塘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态调节沟/生态混凝土墙/原位增氧/生物强化/人工浮岛组合工艺处理安徽马鞍山某村镇360... 从沿江地区村镇污水的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设计出一种生态混凝土墙,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湖塘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态调节沟/生态混凝土墙/原位增氧/生物强化/人工浮岛组合工艺处理安徽马鞍山某村镇360 m3/d污水,实现污水的生物处理和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工程运行表明,出水COD、NH3-N、TP等污染物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湖塘内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水体透明度达100 cm。对于南方地区村镇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工程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原位生态修复 村镇生活污水 示范工程
原文传递
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流原位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鹏翼 罗金学 +1 位作者 韩振飞 黄占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共7页
微生物聚集形成生物膜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生物膜这一生命形式加强了微生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基于生物膜的优势,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水体原位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由于对生物膜特性认识的不足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导致... 微生物聚集形成生物膜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生物膜这一生命形式加强了微生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基于生物膜的优势,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水体原位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由于对生物膜特性认识的不足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导致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综述了生物膜的定义、形成过程、组成成分及调控机制,并根据生物膜技术修复机理及技术特点指出适当的挂膜方式、最优的运行参数(营养物质、溶解氧浓度、水力停留时间、C/N和温度)及对生物膜的形成及演替的掌握是生物膜技术成功应用于原位修复工程的关键因子。该研究旨在为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流原位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河流 原位 生物修复 生物膜技术
下载PDF
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郜彗 余国忠 张祥耀 《河南化工》 CAS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综合论述生物修复技术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得出该技术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且具体分析了影响生物技术的各种因素,提出该技术实施时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实施较多的几种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了每项研... 在综合论述生物修复技术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得出该技术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且具体分析了影响生物技术的各种因素,提出该技术实施时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实施较多的几种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了每项研究技术的特点。因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生物修复 原位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类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小明 周后珍 +2 位作者 谢翼飞 谭周亮 李旭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0-244,共5页
从事故原因、应急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几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发生的主要石油类突发水污染事故,综述了机械回收、原地焚烧、投加消油剂、生物修复等应对石油类水污染事故的主要应急处理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其... 从事故原因、应急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几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发生的主要石油类突发水污染事故,综述了机械回收、原地焚烧、投加消油剂、生物修复等应对石油类水污染事故的主要应急处理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其中,机械回收中围栏法和吸附法应用研究较多;原地焚烧具有简单、快速与高效等特点;喷洒消油剂适应恶劣天气与大面积处理;而生物修复则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分析认为,复杂多变的事故场景决定了应急技术应是一个综合技术系统,通过构建油类突发水污染事故模拟平台,验证深化现有技术,强化现有单项技术的集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应急处理技术 石油泄漏 机械回收 消油剂 原地焚烧 生物修复
下载PDF
地下水PRB原位生物修复中一种释氧材料的改进技术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永祥 梁建奎 +2 位作者 王然 任仲宇 井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10-3914,共5页
释氧材料经济有效的释氧是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在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铵等,改进释氧材料的性能。柱实验结果显示,该释氧材料释氧速率缓慢,释氧时间长,可以使溶液中DO长期保持在5 mg/L以上;另外,... 释氧材料经济有效的释氧是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在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铵等,改进释氧材料的性能。柱实验结果显示,该释氧材料释氧速率缓慢,释氧时间长,可以使溶液中DO长期保持在5 mg/L以上;另外,释氧材料中添加的缓冲剂及天然含水层介质对pH值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可以使pH值达到后续生物修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氧材料 PH 可渗透反应格栅 地下水 原位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原位生物修复提高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农用安全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焦海华 潘建刚 +3 位作者 徐圣君 白志辉 王栋 黄占斌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8-3044,共7页
为了减少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作物体内的富集,降低食源性PAHs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在受到PAHs污染的麦田中施用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菌剂(RS)进行原位修复.以... 为了减少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作物体内的富集,降低食源性PAHs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在受到PAHs污染的麦田中施用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菌剂(RS)进行原位修复.以叶面喷施(B)和根部喷施(D)50倍稀释的RS两种方式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对照(A),不做任何处理的麦田为空白(CK),从小麦苗期开始处理,到小麦成熟期测定了土壤和小麦籽粒中PAHs含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施用RS对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施加RS的B区、D区与空白(CK)区相比,标识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PLFAs)种类均有29.6%变异率;土壤PAH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9倍和1.68倍;富集因子分别降低了58.9%和62.2%;50穗小麦籽粒的干重分别提高了8.95%和12.5%.RS的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化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PAHs的降解;同时,RS的施用也降低了PAHs在小麦籽粒的富集量,提高了小麦的产量,显示出RS在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球红细菌 微生物菌剂 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 原位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硝酸钙缓释颗粒原位修复黑臭底泥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闪闪 刘付文晓 +5 位作者 许志国 钟咪 普佳 苏玉婷 苏蕾 杨旭楠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98-2207,共10页
为解决水体中沉积底泥的内源污染释放问题,亟需高效底泥修复技术。硝酸盐为底泥微生物的电子受体,可通过反硝化作用氧化底泥的黑臭物质,是极具潜力的底泥修复剂。为探明硝酸盐在实际工程中的修复效果和潜在问题,结合实验室模拟和实际修... 为解决水体中沉积底泥的内源污染释放问题,亟需高效底泥修复技术。硝酸盐为底泥微生物的电子受体,可通过反硝化作用氧化底泥的黑臭物质,是极具潜力的底泥修复剂。为探明硝酸盐在实际工程中的修复效果和潜在问题,结合实验室模拟和实际修复工程,分析了投加硝酸钙颗粒对黑臭底泥原位修复的环境过程。结果表明,投加硝酸钙缓释颗粒产品能显著提高底泥氧化还原势能(以Fe(II)/Fe(III)表征),促进黑臭物质转化,实际硫化物氧化率达85.2%,使得底泥由黑转黄,最终实现修复目标。同时,硝酸钙修复底泥的过程不受上覆水水质影响,且因修复过程消耗了大量底泥耗氧物质(硫化物和易降解有机质),使水体整体复氧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钙离子的加入使磷素以较为稳定的钙磷形态转化,能改变水相总磷的归趋(TP_(SedCaN)<TP_(CK),p<0.01)。然而,由于反硝化产气增加了底泥孔隙,增加了泥水界面表面积和污染物扩散通量,故在修复初期存在底泥污染物和硝酸盐向其浓度较低的水相扩散,产生了一定风险,而实际上这也有利于泥相污染物的加速释放。因此,建议在可控工程段,联合覆盖法阻断污染物扩散或联合曝气加速水相污染物氧化,以确保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底泥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底泥 硝酸钙 原位修复 中试应用 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芳 杜锁军 《江苏环境科技》 2008年第A01期112-116,共5页
生物修复技术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在阐述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的技术要点基础上,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种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特点,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生物修复 原住生物修复
下载PDF
硝酸钙-微生物协同缓释颗粒原位修复污染底泥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宁 吴琼 +3 位作者 罗欢 庞素艳 杨旭楠 张淦 《环境科技》 2022年第6期6-12,共7页
利用硝酸钙、反硝化微生物和固化剂制备了一种缓释复合材料,分别探讨不同固化剂投加比的缓释材料对批次和现场试验中上覆水及底泥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缓释颗粒能够有效控制NO_(3)^(-)-N释放率。在批次试验第30天且m(硝酸钙):m(固化剂)... 利用硝酸钙、反硝化微生物和固化剂制备了一种缓释复合材料,分别探讨不同固化剂投加比的缓释材料对批次和现场试验中上覆水及底泥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缓释颗粒能够有效控制NO_(3)^(-)-N释放率。在批次试验第30天且m(硝酸钙):m(固化剂)=20:1时,相比直接投加Ca(NO_(3))_(2),上覆水NH_(4)^(+)-N,TN和COD浓度最高可降低72.3%,63.2%和48.8%,底泥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去除率高达91.1%。缓释材料在现场示范研究中得以有效应用,证明基于硝酸钙-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缓释颗粒是一种有效的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探讨了“先泥后水”的水生态修复新模式,对高效消除底泥黑臭和重建好氧微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底泥 原位修复 硝酸钙 反硝化细菌 缓释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