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醇在铂微粒修饰的聚硫堇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辉 李长志 +4 位作者 陆天虹 薛宽宏 孙世刚 卢国强 陈声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2-547,共6页
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甲醇在铂微粒修饰的聚硫堇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制备的铂微粒均匀分散于聚合物膜上,其粒径大小约为30-130um;复合修饰电极对甲醇电化学氧化呈现了较高的假化... 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甲醇在铂微粒修饰的聚硫堇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制备的铂微粒均匀分散于聚合物膜上,其粒径大小约为30-130um;复合修饰电极对甲醇电化学氧化呈现了较高的假化活性,其催化活性的大小依赖于Pt载量现场FTIR光谱实验揭示了线性吸附的CO物种是甲醇在复合电极上氧化的唯一中间体,这种吸附的CO物种在复合修饰电极上更容易被氧化为最终产物CO2,增强的电催化活性可归属于Pt微粒在聚合物膜中的高度分散和金属微粒与聚合物的协同效应.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甲醇在复合电极上电化学氧化可能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堇电极 铂微粒修饰 甲醇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乙二醇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的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Ⅱ)──碱性介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爱成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8-551,共4页
运用循环状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乙二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密切相关。除成功地检测到CH2OH-COO^-,^-OOC-COO^-等中间产物及CO2、CO^2... 运用循环状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乙二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密切相关。除成功地检测到CH2OH-COO^-,^-OOC-COO^-等中间产物及CO2、CO^2-3等最终产物外,还发现乙二醇氧化过程中有乙烯中间体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氧化 铂电极 碱性 吸附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Gd^(3+)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乙烯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雅丽 李旦振 +1 位作者 付贤智 王绪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68-872,共5页
The Gd3+-doped TiO2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and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Gd3+ doping on crystalline size, BET surface area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studied by XRD, FTIR, BET, UV-Vis ... The Gd3+-doped TiO2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and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Gd3+ doping on crystalline size, BET surface area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studied by XRD, FTIR, BET, 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oscopy,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SPS). The activities of TiO2 and Gd3+-doped TiO2 catalysts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ethylen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n situ FTIR.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rate constant of ethylene becomes larger through Gd3+ doping. The rate constant of TiO2 was k1=8.51×10-4 min-1, while that of Gd/TiO2 was k2=1.85×10-3 min-1. At the same time, the yield of CO2 increased with Gd3+ doping. The enhancement i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s probab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light absorption, higher content of anatase, smaller crystal line size and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 addition, the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Gd3+-doped TiO2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降解 乙烯 原位红外光谱法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Cu/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长斌 贺泓 +1 位作者 余运波 张润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以 Cu/Al2 O3 为催化剂 ,对富氧条件下 C3H6 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 NO反应进行了研究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与高活性的 Ag/Al2 O3 催化剂相比 ,Cu/Al2 O3 催化剂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较低 ,N O的最高转化率仅为 4 0 % .在所考察的温度范... 以 Cu/Al2 O3 为催化剂 ,对富氧条件下 C3H6 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 NO反应进行了研究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与高活性的 Ag/Al2 O3 催化剂相比 ,Cu/Al2 O3 催化剂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较低 ,N O的最高转化率仅为 4 0 % .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 ( 473~ 72 3K)内 ,红外谱图中不存在有机含氮化合物 ( R— ONO和R— NO2 )的特征振动吸收峰 .作为反应中间体—NCO的前驱体 ,有机含氮化合物在 Cu/Al2 O3 催化剂表面难以生成是造成催化剂选择性还原 NO活性低的直接原因 .在 Cu/Al2 O3 催化剂上 ,N O2 吸附能够优先发生 ,并以 NO3-物种的形式覆盖在大部分催化剂表面 .动态原位红外光谱实验发现 ,这种 NO3-表面物种与C3H6 的反应性较差 ,使生成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关键反应难以发生 ,但此时的催化剂表面有利于 C3H6 和 O2的完全氧化反应 ,这是导致 Cu/Al2 O3 催化剂选择性较低的根本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条件 Cu/Al2O3 负载型催化剂 C3H6 选择性还原 NO 氧化铝 丙烯 尾气净化
下载PDF
Pt/TiO_2光催化降解苯的磁场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雯 王绪绪 付贤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5-719,共5页
采用连续流动微分反应体系考察了外加磁场对Pt/TiO2 光催化降解苯反应性能的影响, 发现一定强度的外加磁场可提高气相光催化降解苯的反应活性. 结合瞬态光电导法和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技术研究了外加磁场对光生载流子寿命和反应中间体分... 采用连续流动微分反应体系考察了外加磁场对Pt/TiO2 光催化降解苯反应性能的影响, 发现一定强度的外加磁场可提高气相光催化降解苯的反应活性. 结合瞬态光电导法和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技术研究了外加磁场对光生载流子寿命和反应中间体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外加磁场不仅延长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 而且提高了某些中间体的转化率,从而改善了光催化降解反应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反应 磁场效应 二氧化钛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转化率 污染治理技术
下载PDF
乙二醇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的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Ⅰ)──酸性介质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爱成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01-405,共5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指出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经FTIR反射光谱检测,解离吸附产物为CO,反应中间体主要有C...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指出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经FTIR反射光谱检测,解离吸附产物为CO,反应中间体主要有CH2OH─COOH和HOOC─COOH等。本文还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铂电极上乙二醇吸附和氧化循环伏安特征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氧化 铂电极 酸性介质 氧化
下载PDF
煤氧化过程中CO生成机理的原位红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涌宇 邬剑明 +2 位作者 王俊峰 张玉龙 唐一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1-457,共7页
为了明确煤氧化过程中CO的生成机理与生成途径,利用红外光谱仪与原位反应池,研究了煤低温氧化过程中,醛基、酮基与醌基3种官能团与CO产生规律的关联性,并对3种CO前驱体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煤在不同氧化阶段的CO是由... 为了明确煤氧化过程中CO的生成机理与生成途径,利用红外光谱仪与原位反应池,研究了煤低温氧化过程中,醛基、酮基与醌基3种官能团与CO产生规律的关联性,并对3种CO前驱体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煤在不同氧化阶段的CO是由不同的前驱体生成;3种CO前驱体生成的表观活化能值均小于CO释放活化能,CO前驱体生成反应速率大于CO前驱体分解反应速率;在煤低温初始氧化阶段,对于变质程度较低的褐煤,酮类化合物为生成CO的主要前驱体,而在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中,CO释放的主要前驱体为醌类化合物。当煤体温度升高至80℃,醛基、酮基与醌基3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共同作为煤氧化生成CO的前驱体,当煤体温度高于150℃,醛类化合物为生成CO的前驱体,与煤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CO前驱体 原位红外 生成机理
下载PDF
原位FTIR和XPS研究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齐和日玛 袁蕙 +2 位作者 张韫宏 李会峰 徐广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52-1757,共6页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燃油质量标准,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HDS)是生产低硫汽油的重要技术。提高HDS活性、减少烯烃的饱和是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研制的关键,而催化剂中活性相状态及其分布将决定催化剂的性...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燃油质量标准,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HDS)是生产低硫汽油的重要技术。提高HDS活性、减少烯烃的饱和是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研制的关键,而催化剂中活性相状态及其分布将决定催化剂的性能。认识催化剂的活性相状态及其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有助于研制、开发高性能的HDS催化剂。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和XPS技术对系列硫化态Co-Mo/Al2O3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微反HDS活性和选择性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CoMoS相的增多明显有利于催化剂HDS的活性和选择性。CoMoS和MoS2活性中心数目的比值与HDS选择性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CoMoS活性中心的强缺电子特性是CoMoS相有助于提高HDS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X射线光电子能谱 CoMo/Al2O3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脱硫
下载PDF
PET/N100粘合剂体系固化过程FTIR研究(Ⅰ)——TIR曲线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晓红 刘子如 +3 位作者 汪渊 潘清 陈智群 王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采用了加热原位池/FTIR联用技术实时跟踪N100和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固化反应过程的方法,获得了固化度与温度的关系(TIR)曲线,研究了添加物及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的影响,发现催化剂对固化反应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增塑剂的加入,使... 采用了加热原位池/FTIR联用技术实时跟踪N100和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固化反应过程的方法,获得了固化度与温度的关系(TIR)曲线,研究了添加物及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的影响,发现催化剂对固化反应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增塑剂的加入,使得固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增加,终止温度降低,这些结果为固化TIR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红外光谱 固化反应 PET/N100粘合剂体系
下载PDF
PtRu/C电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氧化过程的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琪 孙公权 +6 位作者 闫世友 汪国雄 辛勤 陈青松 李君涛 姜艳霞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3-2127,共5页
采用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高分散的Pt/C,PtRu/C和Ru/C电催化剂.XRD计算结果表明,PtRu/C电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和合金度分别为2.2 nm和71%.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方法(in situFTIRS)研究了甲醇在3种电催化剂上的吸附... 采用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高分散的Pt/C,PtRu/C和Ru/C电催化剂.XRD计算结果表明,PtRu/C电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和合金度分别为2.2 nm和71%.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方法(in situFTIRS)研究了甲醇在3种电催化剂上的吸附氧化过程,发现PtRu/C对甲醇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C,Ru的加入一方面影响了甲醇在Pt上的解离吸附性能,另一方面提供了Ru-OH物种,从而抑制了低电位下电催化剂中毒.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吸附态CO(COL)是主要毒化物种,反应产物主要是CO2,还有少量的甲酸甲酯.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甲醇在PtRu/C电催化剂上的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PTRU/C 甲醇氧化 电化学 in situ ftirS
下载PD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f sulfur dioxide on dust 被引量:9
11
作者 GAO Yunchuan CHEN D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6年第3期273-280,共8页
The source of urban atmospheric particles is broad, and the major source is the building dust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Calcium is the tagged element and Portland cement is the major com- ponent of building dust. In th... The source of urban atmospheric particles is broad, and the major source is the building dust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Calcium is the tagged element and Portland cement is the major com- ponent of building dust. In this study, CaO was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xide of building dust, and mixtures were synthesized in terms of the major element ingredients of building dust. The het- erogeneous uptake of SO2 on CaO, mixtures, Portland cement and building dust samples was inves- tigated. In situ FT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products of the reactions. In addition, the crystal phases an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 terized by XRD patterns and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sulfur dioxide can be adsorbed to sulfite and further catalytically oxidized to sulfate on the surface of CaO, the mixtures, Portland cement and building dust. The reactivity of SO2 on the surface of dust and oxides is basically a first order. The main ingredient of building dust sample is SiO2, and the one of Portland cement is Ca3SiO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dioxide heterogeneous reaction oxides building dust atmospheric aerosol in situ ftir.
原文传递
化学修饰氧化铝负载钴基催化剂吸附与反应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俊岭 陈建刚 +2 位作者 董庆年 任杰 孙予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1-30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催化剂活性和 C+5烃选择性的方法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TPSR和费 -托合成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分散、吸附与反应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 ,载体处理的差异决定了 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形态 ,钴负载在氨修饰氧化铝上有... 提出了一种改进催化剂活性和 C+5烃选择性的方法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TPSR和费 -托合成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分散、吸附与反应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 ,载体处理的差异决定了 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形态 ,钴负载在氨修饰氧化铝上有利于桥式 CO吸附 ,而醋酸改性氧化铝则增进了金属钴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催化剂以线形吸收态为主 .CO加氢反应表明 ,氨修饰氧化铝负载钴催化剂能促进活性和 C+5烃选择性的提高 ,而醋酸修饰氧化铝可抑止钴催化剂的活性和碳链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负载钴基催化剂 吸附 反应行为 Co/Al2O3催化剂 化学修饰 原位红外光谱 CO 加氢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对硝基苯酚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美超 吴海峰 +1 位作者 胡佳琦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37-1940,共4页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表面及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对硝基苯酚首先经电还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和对羟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发生缔合生成反式二聚体,最后在较低的电位下,对羟胺苯酚经电还原生成...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表面及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对硝基苯酚首先经电还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和对羟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发生缔合生成反式二聚体,最后在较低的电位下,对羟胺苯酚经电还原生成了对氨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原位红外光谱 电还原 硫酸
下载PDF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AP的快速热分解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腊莹 刘子如 +5 位作者 王晓红 衡淑云 潘清 邵颖慧 张皋 赵凤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98-2102,共5页
用T-Jump/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模拟燃烧条件下AP的快速热裂解。在不同压力的高纯氮气条件下,以1000K.s-1的升温速率达到设定的温度(874和1274K)快速分解,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实时分析分解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结果表明,A... 用T-Jump/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模拟燃烧条件下AP的快速热裂解。在不同压力的高纯氮气条件下,以1000K.s-1的升温速率达到设定的温度(874和1274K)快速分解,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实时分析分解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结果表明,AP热裂解主要气相产物为NO2,N2O,NO,HCl和NOCl等,实验温度和压力都使AP快速热裂解气相产物N2O/NO2,NO/NO2和NO/NOCl的比值提高,因此认为AP不但存在凝聚相和非均相的气相/凝聚相反应,而且还有主要气相产物之间的"后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P 快速热分解 原位红外 分解机理
下载PDF
H_2,CO和H_2/CO在ZrO_2催化剂上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贵升 陈小平 +1 位作者 任杰 孙予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48-1450,共3页
用 in situ FTIR法研究了 H2 、CO及 CO/H2 在 Zr O2 表面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H2 在 Zr O2 表面吸附存在两种形态的羟基 (即 Zr OH和 Zr OHZr) ,吸附温度增加 ,羟基数量增加 .CO在 2 0 0℃易与 Zr O2 表面羟基作用形成甲酸盐物种 ,... 用 in situ FTIR法研究了 H2 、CO及 CO/H2 在 Zr O2 表面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H2 在 Zr O2 表面吸附存在两种形态的羟基 (即 Zr OH和 Zr OHZr) ,吸附温度增加 ,羟基数量增加 .CO在 2 0 0℃易与 Zr O2 表面羟基作用形成甲酸盐物种 ,吸附温度升高时 ,该物种逐渐分解生成 CO和 Zr OH.当 CO和 H2 共存时 ,表面甲酸盐的量明显增加 ,并随温度增加 ,逐渐加氢形成甲氧基 ,最后生成甲烷 .甲氧基的加氢过程较慢 ,所需反应温度也较高 ,被认为是 CO加氢合成醇的速控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行为 一氧化碳 甲醇 合成 氢气
下载PDF
温度对交联聚氨酯脲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再峰 杨光华 +1 位作者 李德和 辛浩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8-321,共4页
采用“原位”变温 FTIR研究了温度对交联聚氨酯脲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氢键化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变小、游离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增加 ;氢键化的 NH基团的振动吸收位置由低波数逐渐移向高波数 ,游离的 NH振... 采用“原位”变温 FTIR研究了温度对交联聚氨酯脲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氢键化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变小、游离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增加 ;氢键化的 NH基团的振动吸收位置由低波数逐渐移向高波数 ,游离的 NH振动的吸收位置保持不变 ;所有羰基的振动吸收位置均向高波数移动 ;酰胺 谱带及萃环中的大 π键的变形振动则移向低波数。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决定于其软段区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氨酯脲 原位ftir 结构 力学性能 温度
下载PDF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的热固化机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丹 杨中强 +1 位作者 奚龙 李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以原位红外加热附件(in situ FTIR)跟踪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IR)研究其固化机理.In situ FTIR系列图谱显示苯并噁嗪发生热开环反应后,生成的中间体以两种形式存在,含有C N键的中间体不再继续链的增... 以原位红外加热附件(in situ FTIR)跟踪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IR)研究其固化机理.In situ FTIR系列图谱显示苯并噁嗪发生热开环反应后,生成的中间体以两种形式存在,含有C N键的中间体不再继续链的增长,其中一部分在高温下发生裂解反应,生成含有亚胺正离子C N+的Schiff碱;含有碳正离子的中间体继续发生交联聚合反应,生成含有羟基、三取代芳香醚和Mannich桥结构的自聚产物.通过2D-IR的分析,进一步给出固化过程中关键基团的变化顺序,确定了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的自聚产物结构含有三取代芳香醚和Mannich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胺型苯并噁嗪 热固化 原位红外 二维红外
原文传递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新型氰酸酯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机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红强 方佐 戚国荣 《科技通报》 200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新型含萘环氰酸酯2,7-二氰酸酯基萘(DNCY)和双马来酰亚胺2,7-二(4-马来酰亚胺)苯醚基萘(BMPN)树脂的固化机理。发现,氰酸酯体系所发生的固化反应都以氰基通过环化反应生成三嗪环为其特征,催化剂的加入对氰酸酯...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新型含萘环氰酸酯2,7-二氰酸酯基萘(DNCY)和双马来酰亚胺2,7-二(4-马来酰亚胺)苯醚基萘(BMPN)树脂的固化机理。发现,氰酸酯体系所发生的固化反应都以氰基通过环化反应生成三嗪环为其特征,催化剂的加入对氰酸酯体系的固化机理并没有影响;在氰酸酯和双马来酰亚胺(DNCY/BMPN)共固化体系中,主要是以BMPN/DNCY发生共聚反应生成两种六元环结构的共聚物为主,兼有少量BMPN单体自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含萘环氰酸酯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 固化机理
下载PDF
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途径的原位红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懿 张玮 +4 位作者 吴军良 付名利 陈礼敏 黄碧纯 叶代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8-3145,共8页
考察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等离子体分别协同SiO2、Al2O3、NiO/Al2O3降解甲苯的性能,并从材料的介电常数、对甲苯的吸附性及臭氧分解能力等角度分析了不同活性表现的原因,同时,采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甲苯降解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 考察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等离子体分别协同SiO2、Al2O3、NiO/Al2O3降解甲苯的性能,并从材料的介电常数、对甲苯的吸附性及臭氧分解能力等角度分析了不同活性表现的原因,同时,采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甲苯降解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甲苯浓度为100 ppm,气体流量为100 mL·min-1时,一定范围内,甲苯降解率随着能量密度、介电常数、吸附性及臭氧分解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甲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对其降解途径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放电区域中加入SiO2,甲苯仍然在气相中完成降解;而存在Al2O3及NiO/Al2O3时,甲苯氧化成苯甲酸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催化剂表面,是甲苯催化降解的关键步骤,苯甲酸在活性位点的积累将降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催化 甲苯 原位红外
原文传递
循环伏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甲醛在金电极上的氧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辉 陆天虹 +3 位作者 薛宽宏 周益明 孙世刚 陈声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7-531,共5页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on a gold electrode in a gold electrod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0.1mol ·L -1 Na2 CO3+0. 1mol·L - 1NaHCO3+0. 1 mol·L, - 1 HCHO was investigated bycyclic voltammetr...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on a gold electrode in a gold electrod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0.1mol ·L -1 Na2 CO3+0. 1mol·L - 1NaHCO3+0. 1 mol·L, - 1 HCHO was investigated bycyclic voltammetry and in -situ FTIR spetroscopy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at different potential range connected with different surface species of gold. At lower potentials, the main product of formaldehyde oxidationwas HCOO-, and at higher potentials, the products HCOO- and CO2 were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results,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金电极 电催化氧化 循环伏安 现场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