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
25
1
作者
于士玉
吕红英
+1 位作者
边艳玲
王彦超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右侧上肢或左侧上肢行PICC置管患者126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穿刺侧上肢与躯...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右侧上肢或左侧上肢行PICC置管患者126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穿刺侧上肢与躯体在同一水平面并且成30°角,取穿刺点、穿刺侧上肢与躯体成30°角的顶点、同侧锁骨中点的下缘、右侧第三肋间隙(此点与右胸锁关节在一条直线上),用软尺依次测量所得三个测量值之和为置管长度;置管后拍X胸部正位片时同样采取:置管侧上肢与躯干成30°角的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横L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管长度、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等。结果四点法测量长度(45.3±2.4)cm;传统方法测量长度(49.6±2.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8,P<0.01。观察组导管尖端一次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率90.4%,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P<0.01。结论成年患者行PICC置管时,应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外测量置管长度,杜绝了因置管侧上肢与躯干所成的角度不统一而导致的导管尖端位置的改变;能显著提高导管尖端一次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外测量方法
四点法
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PICC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连英
沈叶红
+1 位作者
周娟
王齐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PICC,对照组PICC应用体外测量法,观察组PICC应用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准确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置管过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可提高一次置管准确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体外测量法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最佳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翠云
张巧凤
刘凡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理想深度
身高
体外测量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
25
1
作者
于士玉
吕红英
边艳玲
王彦超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医院肿瘤科
出处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02-70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右侧上肢或左侧上肢行PICC置管患者126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穿刺侧上肢与躯体在同一水平面并且成30°角,取穿刺点、穿刺侧上肢与躯体成30°角的顶点、同侧锁骨中点的下缘、右侧第三肋间隙(此点与右胸锁关节在一条直线上),用软尺依次测量所得三个测量值之和为置管长度;置管后拍X胸部正位片时同样采取:置管侧上肢与躯干成30°角的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横L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管长度、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等。结果四点法测量长度(45.3±2.4)cm;传统方法测量长度(49.6±2.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8,P<0.01。观察组导管尖端一次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率90.4%,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P<0.01。结论成年患者行PICC置管时,应用改良传统法(四点法)外测量置管长度,杜绝了因置管侧上肢与躯干所成的角度不统一而导致的导管尖端位置的改变;能显著提高导管尖端一次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率。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外测量方法
四点法
护理
Keywords
PICC
Tube
length
in vitro
measurement method
Four
point
method
Nursing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PICC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连英
沈叶红
周娟
王齐芳
机构
阜宁县人民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PICC,对照组PICC应用体外测量法,观察组PICC应用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准确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置管过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可提高一次置管准确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体外测量法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最佳位置
Keywords
Intracavitary
ECG
positioning
technique
in vitro
measurement method
PICC
Tip
optimum
position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翠云
张巧凤
刘凡平
机构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PICC专科门诊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
出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229-231,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PICC置管
理想深度
身高
体外测量方法
Keywords
PICC
catheter,
Ideal
depth,
Height,
in vitro
measurement method
分类号
R4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
于士玉
吕红英
边艳玲
王彦超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腔内ECG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在PICC中的应用
赵连英
沈叶红
周娟
王齐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赵翠云
张巧凤
刘凡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