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sp15核酸内切酶活性缺陷型重组毒株 被引量:4
1
作者 翁文莲 宫晓倩 +5 位作者 高波 方守国 王欢 钱琨 丁铲 廖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6-1384,共9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属于γ属冠状病毒,其核酸内切酶nsp15(Non-structural protein 15)的功能尚未得到解析。为探讨nsp15在IBV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nsp15的核酸内切酶活性中心H238进行突变...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属于γ属冠状病毒,其核酸内切酶nsp15(Non-structural protein 15)的功能尚未得到解析。为探讨nsp15在IBV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nsp15的核酸内切酶活性中心H238进行突变,通过体外连接技术构建重组病毒rIBV-nsp15-H238A,并对病毒滴度、感染复制能力和生长曲线进行鉴定。方法如下:将IBV Beaudette-R毒株的基因组分成5个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并在每个片段加上Bsa I或Bsm BI限制性酶切位点。通过质粒载体进行扩增后,通过酶切获得cDNA片段,在体外连接成全长基因组cDNA,转录出全长基因组RNA,跟N的转录本一起电击转染到Vero细胞,拯救出重组病毒rIBV和rIBV-nsp15-H238A。利用空斑试验检测比较rIBV和rIBV-nsp15-H238A的病毒滴度和空斑大小,鉴定nsp15核酸内切酶活性对IBV感染性的影响。结果显示,rIBV-nsp15-H238A的病毒滴度为2.7×10^(6)PFU/mL,比rIBV的病毒滴度(9.4×10^(6)PFU/mL)低3倍还多,且rIBV-nsp15-H238A空斑孔径远小于rIBV,说明rIBV-nsp15-H238A复制和扩散能力远低于rIBV。利用TCID_(50)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在感染后0~24h,rIBV-nsp15-H238A的生长曲线均低于rIBV。由此可见,IBV nsp15H238核酸内切酶活性位点对IBV的感染复制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构建nsp15核酸内切酶活性缺陷型重组病毒,为研究nsp15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体外连接 感染性cDNA克隆 rIBV rIBV-nsp15-H238A
原文传递
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磊 曲迅 +4 位作者 魏奉才 冯进波 刘少华 孙善珍 杨美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索采用体外连接技术替代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d—BMP-2,优化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方法:将:BMP-2基因连接到辅助载体pShuttle2后,以限制性内切酶PI—Sce Ⅰ及Ⅰ—Ceu Ⅰ酶切,获得含启动子Pcmvie的BMP-2基因片段,然后将其连接到经同... 目的:探索采用体外连接技术替代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d—BMP-2,优化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方法:将:BMP-2基因连接到辅助载体pShuttle2后,以限制性内切酶PI—Sce Ⅰ及Ⅰ—Ceu Ⅰ酶切,获得含启动子Pcmvie的BMP-2基因片段,然后将其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Adeno-X载体上,获得含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BMP-2。将其以限制性内切酶Pac 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颗粒,并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载体pShut—tle2-BMP-2及Adneo-BMP-2均采用酶法切及PCR鉴定,鉴定结果均与理论相符。将包装后的重组腺病毒以PCR鉴定,以1%琼脂糖电泳见1.2 kb及287 bp有带,与MBP-2及腺病毒扩增片段大小相符。结论:与传统的同源重组方法相比,体外连接技术方法简单、快捷,并且此方法不需噬斑纯化、筛选方法简便,提高了腺病毒载体构建的效率;同时,Ad—BMP.2的构建成功为后续进行BMP-2基因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成蛋白-2 基因重组 体外连接技术
下载PDF
体外连接法构建重组人γ干扰素腺病毒并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薛刚 李焱 +2 位作者 刘然义 田伏洲 黄文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1-774,共4页
背景与目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具有直接促进某些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免疫的功能,因此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IFN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构建携带人IFNγcDNA的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它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 背景与目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具有直接促进某些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免疫的功能,因此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IFN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构建携带人IFNγcDNA的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它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出IFNγ的cDNA全长序列,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然后用体外连接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IFNγ。用所构建的重组Ad-IFNγ感染HepG2细胞,通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FNγ的表达。结果:经测序,克隆的人IFNγcDNA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Ad-IFNγ感染的HepG2细胞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有IFNγ的表达。结论:体外连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IFNγ能表达IFNγ蛋白,可用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细胞及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治疗 IFNΓ 体外连接法 腺病毒载体 表达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体外连接法构建heNOS重组腺病毒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祝香 李冰 冉丕鑫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有效的体外连接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方法:将目的基因heNOS(人内皮型一氧化合酶)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启动子CMV的下游,再通过I-Ceu Ⅰ和PI-Sce Ⅰ两个稀有酶切位点,将目的基因heNOS与腺病毒质粒DNA(pAden...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有效的体外连接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方法:将目的基因heNOS(人内皮型一氧化合酶)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启动子CMV的下游,再通过I-Ceu Ⅰ和PI-Sce Ⅰ两个稀有酶切位点,将目的基因heNOS与腺病毒质粒DNA(pAdeno-X)进行体外连接,获得含目的基因heNOS重组腺病毒质粒DNA,后者经限制性内切酶Pac Ⅰ切割后,两端露出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利用脂质体转染293细胞,获得含目的基因重组腺病毒上清。PCR双引物检测含有目的基因heNOS片段。结果:PCR双引物检测含有目的基因heNOS片段,表明利用体外连接法成功构建了含目的基因heNOS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结论:体外连接法是一种有效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连接 腺病毒 载体 一氧化合酶
下载PDF
A型口蹄疫病毒多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普 卢曾军 +5 位作者 刘霞 李平花 白兴文 郭建宏 包慧芳 刘在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7-22,共6页
采用体外连接法构建了含有A型口蹄疫病毒(FMDV)P1-2A和3C或3AB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得到P1-2A、3C和3ABC基因,经Xba I/BamH I和BamH I/Kpn I双酶切之后,与Xba I/Kpn I双酶切的穿梭载体pShuttle2大片... 采用体外连接法构建了含有A型口蹄疫病毒(FMDV)P1-2A和3C或3AB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得到P1-2A、3C和3ABC基因,经Xba I/BamH I和BamH I/Kpn I双酶切之后,与Xba I/Kpn I双酶切的穿梭载体pShuttle2大片段连接,获得重组穿梭质粒pSh-P12a3c和pSh-P12a3abc.然后用I-Ceu I和PbSce I双酶切穿梭质粒回收目的基因表达盒,通过体外连接法将目的基因表达盒与BDAdeno-X Virus DNA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菌.获得两个重组腺病毒质粒分别命名为A-P12a3c和A-P12a3abc,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用PacI酶切后转染HEK293细胞。取转染细胞裂解液上清连续传至第5代时,在24-48h内细胞完全病变.分别提取第3、7代病毒DNA,可扩增出目的基因,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内,且能稳定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腺病毒载体 体外连接
下载PDF
体外连接法快速高效构建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6
作者 王家宁 王传成 +1 位作者 郭凌郧 黄永章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5-69,F0002,共6页
目的:采用体外连接法构建和制备重组腺病毒Adeno-X-LacZ,为构建具有治疗价值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奠定基础。方法:PI-SceⅠ/I-CeuⅠ酶切pShuttle2-LacZ穿梭质粒,回收4.6 kb的LacZ基因表达盒,与经过相同酶切的Adeno-X病毒DNA连接,连接产物用... 目的:采用体外连接法构建和制备重组腺病毒Adeno-X-LacZ,为构建具有治疗价值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奠定基础。方法:PI-SceⅠ/I-CeuⅠ酶切pShuttle2-LacZ穿梭质粒,回收4.6 kb的LacZ基因表达盒,与经过相同酶切的Adeno-X病毒DNA连接,连接产物用SwaⅠ酶切,最终产物转化DH5α。重组质粒用PCR法和PI-SceⅠ/I-CeuⅠ酶切鉴定。pAdeno-X-LacZ用PacⅠ线性化后,用脂质体介导其转染至AD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出重组腺病毒颗粒,采用CsC 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重组腺病毒Adeno-X-LacZ。采用X-gal染色观察Adeno-X-LacZ在AD293细胞内包装和HVSMC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可见312 bp特异性条带,PI-SceⅠ/I-CeuⅠ酶切重组质粒后释放出4.6 kb LacZ基因表达盒。X-gal染色证实了在AD293细胞内成功扩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eno-X-LacZ和LacZ基因在HVSMC中得到有效表达。结论:体外连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方法,本研究为构建具有治疗价值的重组腺病毒奠定了基础,Adeno-X-LacZ为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提供了一良好的对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连接 腺病毒 Β-半乳糖苷酶 PI—Sce I—Ceu
下载PDF
基于体外自连接的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构建方法
7
作者 孙仁杰 杨永乐 +5 位作者 王雅婷 谢荣辉 张传亮 方维焕 李肖梁 赵灵燕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3-2345,共13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性克隆的方法。以临床分离的PCV2 LX株为模板,利用DNA无缝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PCV2环状感染性克隆。同时,在基因组体外自连接的构建过程以及拯救病毒的生...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性克隆的方法。以临床分离的PCV2 LX株为模板,利用DNA无缝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PCV2环状感染性克隆。同时,在基因组体外自连接的构建过程以及拯救病毒的生长特性上,将本方法与常规酶切连接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方法无须分析和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避免了传统酶切连接的繁琐,能更高效地进行PCV2基因组的编辑。构建的感染性克隆经脂质体转染细胞,成功拯救获得可以稳定传代的重组病毒,并且重组病毒在PK-15细胞和3D4/31细胞(猪肺泡巨噬细胞系)上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体外自连接的PCV2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PCV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策略,为其他新发圆环病毒(PCV3和PCV4)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感染性克隆 体外自连接 病毒拯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