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随州市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被引量:31
1
作者 郭长江(执笔/发掘) 陈虎(执笔/发掘) +5 位作者 李晓杨(执笔/发掘) 宋有志(执笔/发掘) 王龙明(执笔/发掘) 张申银(执笔/发掘) 杨力(拍摄) 项军(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89,共15页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一组、二组、十组(图一),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3′7″、北纬31°42′27″,海拔83米。墓地坐落在一条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岗地上,高于四周约3~5米,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一组、二组、十组(图一),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3′7″、北纬31°42′27″,海拔83米。墓地坐落在一条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岗地上,高于四周约3~5米,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起汉东东路,北至文峰社区一组,涢水及其支流厥水交汇于墓地西南部。2018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市博物馆、曾都区考古队联合对在该墓地勘探发现的86座墓葬及马坑、车坑进行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随州市 枣树林墓地 曾国 春秋时期
原文传递
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对春秋时期战争观念与作战方式的考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朴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2-90,共9页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阶段,这在军事领域也有显著的反映,主要表现为战争指导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即由崇尚“军礼”转变为提倡诡诈权变。与此相适应,当时的作战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变革,战术运用呈示出新的面貌。战争实践的...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阶段,这在军事领域也有显著的反映,主要表现为战争指导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即由崇尚“军礼”转变为提倡诡诈权变。与此相适应,当时的作战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变革,战术运用呈示出新的面貌。战争实践的进步和兵学理论的发展互为前提,相辅相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已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争观念 作战方式 “兵以诈立” 中国 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春秋会盟礼考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杰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礼仪 ,它对于解决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调整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关系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频繁发生的会盟 ,也成为春秋时期邦交中特有的现象。文章试图通过对春秋时期邦交领域中会盟礼的由来、会盟的目...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礼仪 ,它对于解决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调整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关系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频繁发生的会盟 ,也成为春秋时期邦交中特有的现象。文章试图通过对春秋时期邦交领域中会盟礼的由来、会盟的目的和类型 ,以及其发展的趋势 ,做一粗浅的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会盟礼 会同 盟誓
下载PDF
“兴、观、群、怨”古解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勋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不注意春秋时学诗、用诗的特殊意义,而纯粹从文学理论家的角度看待孔子,就把功能与目的割裂了开来,对孔子这一具体人物来说,未必切合他的实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兴观群怨 古典诗论 春秋时期 历史条件 社会环境
下载PDF
湖北麻城市李家湾春秋楚墓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凤春 田桂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1-33,I006-I008,共16页
The Lijiawan cemeter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ies at Songfu town about 25km southwest of Macheng city proper, Hubei province. It was surveyed and excavated in 1993 by the Hu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 The Lijiawan cemeter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ies at Songfu town about 25km southwest of Macheng city proper, Hubei province. It was surveyed and excavated in 1993 by the Hu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which resulted in the revelation of 12 tomb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ll medium- or small-sized rock-cut shafts. The funeral objects are mainly ritual bronzes; pottery and jades occur seldom. Most of the bronzes belong to the types of ding tripod, dui round container, fu rectangular container, fou pot, hu pot, pan basin, yi ewer and ladle. They usually bear coiled serpent and S-shaped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城市 楚墓 春秋 湖北
原文传递
春秋时代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玉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2,共7页
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 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余"、"朕"、"台"、"我"这些第一人称代词不具有方言性。"卬"是"吾"的源头,"吾"是"印"的变体,它们是西方周族人的方言词,"卬"始终未能进入共同语,"吾"在春秋时代开始进入共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春秋时期联姻对邦交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杰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2,共7页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联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目的,这对于加强异姓甥舅之间的血缘关系,巩固相互之间军事和政治同盟,改善双方的邦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此不可估计过高,联姻对邦交产生的负效应亦不可忽视,其于邦交...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联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目的,这对于加强异姓甥舅之间的血缘关系,巩固相互之间军事和政治同盟,改善双方的邦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此不可估计过高,联姻对邦交产生的负效应亦不可忽视,其于邦交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邦交 邦交 联姻 婚姻
下载PDF
论春秋时期的商人——“工商食官”制度与先秦时期商人发展形态研究之二 被引量:8
8
作者 朱红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4,共7页
春秋时期的商人仍属于“工商食官”制度的范畴。春秋时期的商业组织以及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都多少带着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在各种关系上“模仿着乡村的组织”。这一切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中最根本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的变... 春秋时期的商人仍属于“工商食官”制度的范畴。春秋时期的商业组织以及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都多少带着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在各种关系上“模仿着乡村的组织”。这一切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中最根本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的变化所决定的。此外,政治关系、血缘关系等非经济因素对于春秋时期商人的发展形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古代私人工商业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一次大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井田制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工商食官 井田制 农村公社
下载PDF
试论春秋尚武之风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艳萍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春秋之世,"礼崩乐坏",尚武之风盛行,表现在军事、墓葬、法律、教育、官制、礼仪、婚姻等许多领域,极为频繁的弑君现象及一批勇武轻死的义士刺客的涌现,是春秋时代崇尚武功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尚武风尚 风俗 武功 武器 军赋制度 弑君现象 刺客 军事理论
下载PDF
天命信仰嬗变视野中的孔子天命思想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难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1,共16页
在西周天命思想中,"天人互动"的核心理论是:天帝具有"惩恶扬善"的属性;人依据自身善恶邀天福、避天祸。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社会现实与上天"惩恶扬善"理论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从而导致传统天命信仰嬗... 在西周天命思想中,"天人互动"的核心理论是:天帝具有"惩恶扬善"的属性;人依据自身善恶邀天福、避天祸。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社会现实与上天"惩恶扬善"理论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从而导致传统天命信仰嬗变。孔子以此为契机,创造性地阐释了上天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秩序的主宰,转化了由上天主宰人世祸福的内涵,重构了与传统天命思想既联系又有极大差异的天命学说,以适应时代的理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思想 惩恶扬善 西周 春秋
下载PDF
试论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职司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乃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7,共10页
家臣在周代主要指管理卿大夫家政的私家臣属。西周时私家"官事相兼",家臣设置相当原始,迥异于天子、诸侯"官各有人"的职官制度。随着春秋时王权与君权式微、卿权强盛而"政在家门",卿大夫之"家"... 家臣在周代主要指管理卿大夫家政的私家臣属。西周时私家"官事相兼",家臣设置相当原始,迥异于天子、诸侯"官各有人"的职官制度。随着春秋时王权与君权式微、卿权强盛而"政在家门",卿大夫之"家"呈现出一级国家政权面貌,家臣职官及职司呈现出制度化、完备化和系统化的趋势。一般来说,春秋时家臣有两套职官系统,即家朝上的家宰和邑朝上的邑宰等职官系统。随着西周春秋时期权力结构中卿权向君权的转变,家臣职官制度又成为战国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家臣 分封制 权力结构
下载PDF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一号春秋墓出土玉器阴刻技术的微痕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晓红 刘新 +1 位作者 蒋宏杰 乔保同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出土玉器阴刻技术的微痕研究情况。根据6件典型玉器所开展的阴刻纹饰的微痕观察,初步判断春秋晚期玉器阴刻工艺已成熟使用了添加解玉砂的旋转砣具技术。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玉器阴刻工艺水平的细微差别,... 本文主要介绍了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出土玉器阴刻技术的微痕研究情况。根据6件典型玉器所开展的阴刻纹饰的微痕观察,初步判断春秋晚期玉器阴刻工艺已成熟使用了添加解玉砂的旋转砣具技术。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玉器阴刻工艺水平的细微差别,认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玉器并非由固定的玉工或玉作坊加工而成。此外,牙璋142可能为商代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河 春秋时期 玉器 阴刻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春秋时期秦青铜器微量元素的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被引量:9
13
作者 凌雪 贾腊江 +4 位作者 柳小明 金普军 杨小刚 袁洪林 赵丛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出土的春秋时期秦青铜器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青铜器物不同组成部分所用原料是相同的,同一器物本体和补块使用了同样的原料.因子分析显示礼县、陇县、宝鸡和凤翔四个地区秦... 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出土的春秋时期秦青铜器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青铜器物不同组成部分所用原料是相同的,同一器物本体和补块使用了同样的原料.因子分析显示礼县、陇县、宝鸡和凤翔四个地区秦青铜器中的微量元素组成无显著差异,说明秦人可能已经拥有独立的矿冶和青铜制造业,而且有着比较稳定的矿料来源.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具有的特点,为测试青铜器残存基体中的微量元素提供了非常好的测试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春秋时期秦人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也为研究文物微区的微量元素组成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秦青铜器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论先秦法家的价值体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馥洁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1,共7页
法家的政治理论,包括法、术、势三大方面。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作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君、势、法、术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势,指君主的权势、权力;法,指由君主统一公布施行的法律、法令;... 法家的政治理论,包括法、术、势三大方面。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作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君、势、法、术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势,指君主的权势、权力;法,指由君主统一公布施行的法律、法令;术,指君主的统治术。三者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价值,但"皆帝王之具也",都是君主权力的表现,也是维护君主权力的工具。在法家的价值体系中,"君主"是"神圣"的化身,"权势"是"胜众"的资本,"法制"是治世的法宝,"术数"是御臣的工具。君主处于最高的价值层次,居于主体地位,而作为"帝王之具"的势、法、术则属于较低的价值层次。或者说,君主是"目的性"价值,势、法、术是"工具性"价值。法家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为:君←势(权)←法←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法家 价值体系
原文传递
隰县瓦窑坡墓地发现四座陶器墓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进 陈小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共11页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由于墓地严重被盗,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由于墓地严重被盗,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春秋中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发现的青铜器对于认识当时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以及铜器风格从西周向春秋的演变都有重要意义。2013年,隰县文物旅游局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进行修复,双方合作对该墓地发现的材料进行整理。由于铜器墓多数被盗,青铜器尚在进一步修复、整理中,该墓地发现的四座陶器墓未被盗扰,资料完整,本文先对这四座陶器墓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瓦窑坡墓地 陶器墓
原文传递
论春秋初期周王室对诸侯国的赏赐政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景红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3,共5页
春秋初年,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后对帮助王室平叛的诸侯国进行赏赐。由于受周王室和诸侯国政治关系的制约,周天子的赏赐政策呈现出抑强扶弱和重同(姓)疏异的特征。赏赐政策的变化其实质是王室对诸侯控制政策的变化,它反映了春秋初期王权和... 春秋初年,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后对帮助王室平叛的诸侯国进行赏赐。由于受周王室和诸侯国政治关系的制约,周天子的赏赐政策呈现出抑强扶弱和重同(姓)疏异的特征。赏赐政策的变化其实质是王室对诸侯控制政策的变化,它反映了春秋初期王权和地方两种政治势力在抑制与反抑制的斗争中王权衰微、地方势力坐大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初期 周王室 赏赐
下载PDF
现实与思想:再论春秋“华夷之辨”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圣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167,共9页
以往学界对春秋"华夷之辨"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以思想观念中的华夷之辨涵盖现实中的华夷之辨,以长时段的宏观的华夷之辨涵盖短时段的微观的华夷之辨。春秋时期的华夷之辨实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体现在处理日常事... 以往学界对春秋"华夷之辨"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以思想观念中的华夷之辨涵盖现实中的华夷之辨,以长时段的宏观的华夷之辨涵盖短时段的微观的华夷之辨。春秋时期的华夷之辨实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体现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诸夏君臣的话语中,另一种则包含在《春秋》经传、诸子著作里。这使得该时期的华夷之辨在现实与思想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断裂;就长时段、宏观层面而言,天下人群无外华夷与夷狄,且二者可相互转换,然在短时段、微观方面看来,春秋时期的人群并不是非夏即夷的,其身份的互换亦非一蹴而就的。从华夷互变的过程中,在多种人群、多种身份交互区分的场景中,我们均能发现处在"华夏""夷狄"中间状态的族群,他们的身份介于"华夷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华夷之辨 华夷互变 华夷之间
原文传递
春秋时期贵族出奔考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国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2,共7页
西周时期建立的严格的宗法制度,在春秋开始遭到冲击和破坏,世卿世禄制受到来自社会外部力量的挑战。由于各种原因,贵族阶层乃至国君相继出奔至其他诸侯国,加速了异姓贵族在各诸侯国政权机构中的崛起和壮大。异姓贵族的壮大,瓦解了宗法... 西周时期建立的严格的宗法制度,在春秋开始遭到冲击和破坏,世卿世禄制受到来自社会外部力量的挑战。由于各种原因,贵族阶层乃至国君相继出奔至其他诸侯国,加速了异姓贵族在各诸侯国政权机构中的崛起和壮大。异姓贵族的壮大,瓦解了宗法制度的政治基础,为新型官僚政府的兴起和建立做了实践上的准备。社会上层阶级人士的大量出奔,带来了诸侯国间知识和技能的转移与融合,促进了外来人才集团的形成,成为战国时期客卿势力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贵族出奔 宗法制度 人才
原文传递
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文宪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0,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一直被看作是“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其实是中国社会发生了转型。这一社会转型是中国从封建分权的王国时代进人了专制集权的帝国时代。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从《左传》看春秋时人的生死观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蓉 白炜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对于死亡的态度实则展现着人们生存的精神风貌。春秋时代的人们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必然,从而无所畏惧。他们勇敢地选择死亡,平静地面对死亡,直至把死亡演绎成一种生命的美丽。(他们的死亡是勇武的,美的,善的,一如他们鲜...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对于死亡的态度实则展现着人们生存的精神风貌。春秋时代的人们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必然,从而无所畏惧。他们勇敢地选择死亡,平静地面对死亡,直至把死亡演绎成一种生命的美丽。(他们的死亡是勇武的,美的,善的,一如他们鲜活的生命。因此他们是真正的死而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代 死亡观 精神风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