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贬官与流人分布地区差异探究——以岭西地区为例
1
作者 唐晓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3-46,共4页
岭西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状况使其成为唐代主要的贬流地,而贬官和流人由于他们身份的差异被安置于岭西的不同区域,岭西地区北部的桂管经略使辖区由于其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方面的独特性而成为贬官集中地,岭西地区南部、西南部... 岭西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状况使其成为唐代主要的贬流地,而贬官和流人由于他们身份的差异被安置于岭西的不同区域,岭西地区北部的桂管经略使辖区由于其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方面的独特性而成为贬官集中地,岭西地区南部、西南部的邕管、容管则成为流人集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官 流人 地区差异 岭西地区 唐代 贬流地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社会条件
下载PDF
《在流放地》的审美品格和思想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志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7,共6页
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局外人”的叙事视角,从而使得这个小说能够给人以一种“受难性”的审美体验,并且也使得这作品客观上具备了一种政治预言的功能,甚至预言了当今全球性帝国主义政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
关键词 卡夫卡 《在流放地》 受难性 政治预言
下载PDF
机器与“暴力”——论卡夫卡《在流放地》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薇 曾艳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在流放地》因叙述行刑机器血腥的杀人过程而具有了"暴力"意味。这种暴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身体暴力"不仅与卡夫卡在工伤保险公司的工作有关,亦可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酝酿和爆发的间接结果;"法律暴力"... 《在流放地》因叙述行刑机器血腥的杀人过程而具有了"暴力"意味。这种暴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身体暴力"不仅与卡夫卡在工伤保险公司的工作有关,亦可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酝酿和爆发的间接结果;"法律暴力"赋予"身体暴力"合法性权威,并在无可争辩的情况下强制或自愿实施;"语言暴力"是"法律暴力"的呈现方式,在以军官语言所象征的"高位语言"对以犯人语言所象征的"低位语言"的暴力宰制中,机器以犯人无法读懂的文字实施了刑罚。"暴力"景观在读者灵魂中引起震颤,这使得小说本身也成为一架人们无法用文字完全读懂的"行刑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在流放地》 机器 暴力
下载PDF
仪式与暴力——论卡夫卡《在流放地》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艳兵 屠琳盈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3,共9页
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展示了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仪式与暴力的运行方式的变迁。在古旧的刑罚体系中,绘制仪、耙等工具以不同的功能在十二个小时的行刑仪式中展演暴力;而人则在仪式化的暴力下,被降级为动物性、工具性的存在,丧失反抗能力... 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展示了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仪式与暴力的运行方式的变迁。在古旧的刑罚体系中,绘制仪、耙等工具以不同的功能在十二个小时的行刑仪式中展演暴力;而人则在仪式化的暴力下,被降级为动物性、工具性的存在,丧失反抗能力,臣服于暴力。作品中新指挥官上任后的新时代,仪式式微,权力空间从公共景观转向封闭场所,惩罚对象从肉体转向灵魂,暴力隐匿。但是,式微的仪式仍有着潜在的力量,暴力终会以某种形式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在流放地 仪式 暴力
下载PDF
唐代黔中文化初探
5
作者 蔡盛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 盐丹 流放地 羁縻州 文化
下载PDF
机器与人性:卡夫卡《在流放地》读解
6
作者 李金云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3期24-31,共8页
《在流放地》是卡夫卡十分重要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往的读解或是忽略了"机器"这一重要元素,或是对"机器"的分析不够深入。事实上,"机器"在该小说中举足轻重,从"机器"切入,便可发现卡夫卡在这篇... 《在流放地》是卡夫卡十分重要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往的读解或是忽略了"机器"这一重要元素,或是对"机器"的分析不够深入。事实上,"机器"在该小说中举足轻重,从"机器"切入,便可发现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科技与极权的同构关系以及科技和极权对人性的异化:极权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则进一步加强了极权,科技沦为极权的统治工具,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与统治逻辑,在极权和科技的双重统治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人性均被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在流放地》 机器 人性
下载PDF
从观念共同体视角探析卡夫卡小说《在流放地》
7
作者 于志晟 涂险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94-497,共4页
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在流放地》中军官、士兵与犯人的身份转换与内在关联;探究了小说中以欣赏酷刑为核心观念的共同体的形成机制;指出流放地前任司令官运用一系列制度对居民进行思想规训,建构对酷刑的扭曲认知与机器崇拜,使流放地居民围... 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在流放地》中军官、士兵与犯人的身份转换与内在关联;探究了小说中以欣赏酷刑为核心观念的共同体的形成机制;指出流放地前任司令官运用一系列制度对居民进行思想规训,建构对酷刑的扭曲认知与机器崇拜,使流放地居民围绕扭曲观念形成共同体,最终导致军官死亡;认为《在流放地》揭示了观念共同体内在的规训机制,对现代社会的观念共同体与权力规训提出了反思与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流放地》 观念共同体 规训 卡夫卡
下载PDF
暴力作为主题——析弗兰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
8
作者 马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7,共3页
从主题研究出发,探讨暴力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展演,涉及了人物设置及叙述方式,最后讨论了暴力与人的身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暴力 主题 《在流放地》 疼痛 社会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