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和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博强 王琼艳 潘冬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101,共13页
单纯疱疹病毒(HSV,包括HSV-1和HSV-2)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通常这些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无法根治的特点。HSV在外周黏膜组织表面进行增殖式感染后,可进入感觉神经元并建立无复制的潜伏感染。潜伏的病毒还可以通过激活的方式重新进... 单纯疱疹病毒(HSV,包括HSV-1和HSV-2)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通常这些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无法根治的特点。HSV在外周黏膜组织表面进行增殖式感染后,可进入感觉神经元并建立无复制的潜伏感染。潜伏的病毒还可以通过激活的方式重新进入复制周期,并回到外周组织进行复发感染。这种既能通过潜伏逃避宿主免疫攻击又能在激活过程中传播的能力是该病毒高超的生存策略,也是当前任何药物无法彻底消灭该病毒的根本原因。虽然HSV潜伏与激活的研究众多,且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但由于潜伏和激活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模型的局限性,其中很多具体过程相关机制依然不明确,甚至常有争议。本文重点梳理HSV-1潜伏和激活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讨论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属 感染 基因表达 三叉神经节 原位杂交 转录激活 免疫组织化学 综述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β及γ干扰素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尹利荣 孙俊杰 +3 位作者 马洪达 米淑玲 郭素杰 时扬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α、βmRNA和γ干扰素(IFNγ)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增生期18例,分泌期22例)和15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α、βmRNA和γ干扰素(IFNγ)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增生期18例,分泌期22例)和15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内膜(增生期8例,分泌期7例)巨噬细胞中IL1α、β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1)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L1α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8/40)、38%(15/40)和20%(3/15),表达水平分别为3.12±0.32、2.65±0.34、1.32±0.23;IL1β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0/40)、40%(16/40)和20%(3/15),表达水平分别为3.45±0.43、2.74±0.39、1.45±0.18;内异症组IL1α、β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异症组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L1α、βmRNA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异症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巨噬细胞IL1表达明显增强,而IFNγ表达则无明显变化,推测内膜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 干扰素Ⅱ型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性肺癌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宏伟 李睿 +3 位作者 李蓉 来宝长 司履生 王一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6,共4页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对象,探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免疫反应的特点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以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地高辛末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3例非小细...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对象,探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免疫反应的特点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以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地高辛末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3例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患者的新鲜胸腔积液和/或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中,IL-2、INF-γ、IL-12(p40)、IL-18、IL-4、IL-10、TGF-β1、IL-1、IL-3、IL-8、GM-CSF、TNF-α及TGF-α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胸腔积液的单个核细胞及肿瘤组织中,IL-4、IL-10、TGF-α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L-2、IL-12、IL-18和INF-γmRNA的表达;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单个核细胞中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水平均降低,并且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NSCLC患者胸腔积液的单个核细胞及肿瘤组织中,II型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占主导地位,反映了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上述结果有助于了解肿瘤逃逸的机制,并为制定NSCLC免疫治疗的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性肺癌 细胞因子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敏 傅春玲 +1 位作者 张世琼 刘定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9期2871-2873,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2例乳腺癌中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2例乳腺癌中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5.4%)、(15.0%、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COX-2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COX-2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OX-2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COX-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OX-2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感染虾肝肠胞虫的群体及组织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程东远 邱亮 +4 位作者 宋增磊 万晓媛 董宣 谢国驷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2,共10页
对来自河北黄骅(HH)、山东平度(PD)、江苏吴江(WJ)和山东日照(RZ)的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进行了对虾生长参数测量,用Taq Man q PCR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各群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和RZ群体多种组织中的虾肝肠胞虫数量(Amount ... 对来自河北黄骅(HH)、山东平度(PD)、江苏吴江(WJ)和山东日照(RZ)的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进行了对虾生长参数测量,用Taq Man q PCR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各群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和RZ群体多种组织中的虾肝肠胞虫数量(Amount of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结果显示,在主要生长相关参数中,RZ群体最优,该群体EHP载量也最低。不同群体的样本数EHP对数直方图的模式存在差异,HH和PD群体的EHP对数呈双峰分布,而WJ和RZ群体的EHP对数呈单峰分布,代表EHP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传播模式。EHP对数呈单峰分布的群体或从多峰分布的群体中分离出的高EHP对数子群体的对虾体长或体重与EHP对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Z群体中,各个体不同组织中EHP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肝胰腺>中肠>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中肠和鳃3个组织中EHP对数相互间的相关性为99.9%的极显著水平(P<0.001);除了中肠与血淋巴和肝胰腺与血淋巴以外,其余组织间EHP对数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用DIG标记的EHP探针对肝胰腺、肌肉、鳃、肠道组织的原位杂交显示,肝胰腺是主要的EHP感染组织,其他组织中杂交信号较弱,但各组织中有少数细胞的EHP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 生长参数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补肾中药醇提活性部位对成骨细胞Cbfa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亚琼 黄艳红 +2 位作者 吴维光 熊晓云 杨海燕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1-502,505,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提取物(AS-RKCB)对体外培养人的成骨细胞株TE85和编码因子(Cbfa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1)TE85细胞经AS-RKCB(10-7g/L)培养液培养9 d后Cbfal 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高于空白对照...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提取物(AS-RKCB)对体外培养人的成骨细胞株TE85和编码因子(Cbfa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1)TE85细胞经AS-RKCB(10-7g/L)培养液培养9 d后Cbfal 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检测同期培养液中的骨钙素分泌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中骨钙素分泌量在CbfalmRNA高表达3 d后达峰值。【结论】Cbfal基因表达与成骨细胞标志物表达之间的时差关系,提示Cbfal基因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成骨细胞 原位杂交 骨钙素 核编码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鲁建军 马俊 +2 位作者 缪蓉 顾勇 钟佛添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39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D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39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D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2.40表达,计算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D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资料及MLVD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DmRNA阳性表达率为56.4%(22/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6%(1/39),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D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92.9%(13/14)比36.0%(9/25),P〈0.05]。VEGF.DmRNA阳性表达者ML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8.20±1.22比5.31±0.97,P〈0.01)。结论VEGF—D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食管鳞癌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原位杂交 淋巴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A bioaugmentation failure caused by phage infection and weak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被引量:4
8
作者 FU Songzhe FAN Hongxia +2 位作者 LIU Shuangjiang LIU Ying LIU Zhipe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8期1153-1161,共9页
Two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BAF) were setup for ammonia removal treatment of the circulation water in a marine aquaculture. One of the BAFs was bioaugmented with a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um, Lutimonas s... Two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BAF) were setup for ammonia removal treatment of the circulation water in a marine aquaculture. One of the BAFs was bioaugmented with a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um, Lutimonas sp. H10, where the ammonia removal was not improved and the massive inoculation was even followed by a nitrification breakdown from day 9 to 18. The nitrification was remained stable in control BAF operat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ith rRNA-targeted probes and cultivable method revealed that Lutimonas sp. H10 almost disappeared from the bioaugomented BAF within 3 d, and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fection of a specific phage as revealed by flask experiment, plaque assa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observation. Analyses of 16S rRNA gene libraries showed that bacterial groups from two reactors evolved differently and an overgrowth of protozoa was observed in the bioaugmented BAF. Therefore, phage infection and poor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bioaugmentation failure. In addition, grazing by protozoa of the bacteria might be the reason for the nitrification breakdown in bioaugmented BAF during day 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culture water circulation ammonia removal Lutimonas sp. HIO nitrification breakdown fluorescent in situhybridization (FISH)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ER2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明 许三鹏 敖启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乳腺腺病、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FAS的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100例各级别乳腺病变和10例癌旁正...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乳腺腺病、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FAS的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100例各级别乳腺病变和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进行FAS表达检测;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其中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100例乳腺疾病中包括腺病1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0例、导管原位癌20例(高级别8例、中级别9例、低级别3例)、浸润性导管癌60例(1级5例、2级40例、3级15例)。(2)FAS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10例乳腺腺病中,1例为+++,2例为++,4例为+,3例为一;1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中,1例为+++,4例为++,4例为+,1例为一;20例导管原位癌中,12例为+++,5例为++,1例为+,2例为一;FAS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导管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2,P〈0.01)。FAS在乳腺腺病和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也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9,P〈0.0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腺病、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中FAS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X^2=86.02,P〈0.0l;r=0.568,P〈0.01)。在导管原位癌中,FAS的表达与级别无关(x。=9.12,P=0.16)。FAS在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级中,4例为+++,1例为+’;40例浸润性导管癌2级中,27例为+++,12例为++,1例为一;15例浸润性导管癌3级中,6例为+++,5例为++,3例为+,1例为一;FAS在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1级和2级的阳性程度均高于其他病例组,但在3级中FAS表达程度有所下降(X^2=11.26,P=0.01)。FAS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普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基因 ERBB-2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p53与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文练 褚忠华 +3 位作者 韩金利 林天歆 许可慰 胡道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57-1558,共2页
目的探讨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的组织学标本的p53蛋白和 hTERT mRNA表达,结合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2例标本中p53阳性表... 目的探讨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的组织学标本的p53蛋白和 hTERT mRNA表达,结合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2例标本中p53阳性表达21 例(33.87%),hTERT阳性表达48例(77.42%)。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显著相关(P< 0.01),与肿瘤的复发显著相关(P<0.01)。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复发无相关性。结论 p53基因和端粒酶参与了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和进展。p53蛋白阳性表达有较高的肿瘤分级,并且更可能复发。hTERT可作为临床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P53 端粒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原文传递
肾综合症出血热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病毒抗原的来源和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胡锡祺 李明升 胡明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目的:明确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抗原的来源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西安、沈阳、上海、江西和广州地区收集的30例HFRS尸检肾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进行病毒抗原检... 目的:明确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抗原的来源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西安、沈阳、上海、江西和广州地区收集的30例HFRS尸检肾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有26例阳性(26/28/30);28例进行病毒RNA检测,26例阳性(26/28/30)。西安及沈阳病例,病毒抗原和RNA阳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海及江西病例,病毒抗原定位于肾间质血管内皮,血管壁和肾小管上皮;而病毒RNA主要定位于肾间质血管和血管内皮,少数病例伴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1例上海病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病毒RNA阳性。广州病例,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肾血管平滑肌细胞;在3例西安病例和6例上海病例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检测到NP和HA抗原阳性的胞浆内病毒包涵体(CIB)。在病变严重的肾小管和间质血管部位可同时检测到IgG,IgM和C3阳性;少数病例肾小球也有不连续阳性,但较前两者弱。结论:HFRS病毒可感染肾脏中肾小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包涵体,不同地区病例肾脏中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病例所感染的病毒毒株或血清型不同有关。病毒感染所诱发的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 抗原 肾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A20及TNF基因的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倩 孙勤暖 +5 位作者 李海燕 刘红刚 叶洪涛 周小鸽 高子芬 宫丽平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检测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中A20基因及TNF基因数目的变化,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1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目的检测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中A20基因及TNF基因数目的变化,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1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使用商品化6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自制位点特异性探针A20和TNF,检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病例中6号染色体、A20以及TNF基因数目的异常。结果41例样本中,A20杂合性缺失2例(4.88%);TNF基因多拷贝5例(12.20%),其中3例与6号染色体多体同时存在;无A20缺失与TNF多拷贝同时存在的病例。结论中国少部分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存在A20基因杂合性缺失及TNF位点多拷贝的遗传学改变,A20的缺失与TNF位点多拷贝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边缘区 眼肿瘤 基因 A20 基因 TNF 原位杂交荧光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ynthetic amphiploids of Oryza sativa and Oryza latifolia 被引量:3
13
作者 Chuandeng Yi Mingsen Wang +6 位作者 Wei Jiang Derong Wang Xiaojun Cheng Ying Wang Yong Zhou Guohua Liang Minghong G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3期2059-2062,共4页
Oryza sativa and Oryza latifolia belong to the AA and CCDD genomes of Oryza,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amphiploi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ube seedlings of O. sativa × O. latifolia F1 hybrids by treatment with... Oryza sativa and Oryza latifolia belong to the AA and CCDD genomes of Oryza,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amphiploi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ube seedlings of O. sativa × O. latifolia F1 hybrids by treatment with colchicine, an agent for chromosome doubling. Subse- quently, amphiploid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ethods of morphology,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molec- ular markers. Amphiploi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horter plant height, larger diameter of stem, longer and wider leaves, darker leaf color, decreased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length, and larger spikelets and anthers than the original F1 hybrid. Based on the mitotic metaphase chro- mosome number of the investigated root tips, 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the amphiploid is 2n = 72. Additionally, the amphiploid is an allohexaploid, and its genomic constitution is AACCDD by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Finally, the amphiploids were identified to be true using 37 polymorphic markers at the DNA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 Oryza latifolia· Colchicine · Amphiploid · Genomic in situhybridization
原文传递
Detection of somatostatin mRNA in rat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with digoxigenin-labeled cRNA probe in situ hybridization
14
作者 王瑞安 蔡文琴 +2 位作者 姚钧 向正华 苏慧慈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6年第2期139-141,146,共4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nsitive, nonradioactiv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ut regulatory peptide genes. Methods: The digoxigenin (Dig) labeled somatostatin (SS) RNA probes were synth...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nsitive, nonradioactiv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ut regulatory peptide genes. Methods: The digoxigenin (Dig) labeled somatostatin (SS) RNA prob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in vitro transcription system and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cryostat sections of rat stomach , duodenum and pancreas. Results: Positive reaction sites were purple-blue in color and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with a light background and a strong contrast. Both the morphosi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S mRNA posrtive cells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ose of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SS immunoreactive cells. Conclusion: The Dig -labeled cRNA prob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is simple, sensitive and reliable for the study of gut regulatory peptide gen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OXIGENIN SOMATOSTATIN in situhybridization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cRNA PROBE rats
下载PDF
祛瘀生新法对药流后大鼠子宫蜕膜孕激素受体PRmRNA及凋亡基因Fas/Fasl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燕 张云竹 +2 位作者 王桂媛 周景华 韩凤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蜕膜PRmRNA及Fas/Fas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孕鼠组、模型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子宫蜕膜PRmRNA及Fas/FaslmRNA...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蜕膜PRmRNA及Fas/Fas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孕鼠组、模型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子宫蜕膜PRmRNA及Fas/FaslmRNA表达。结果:生化止血饮可降低PRmRNA表达水平,增强Fas/FaslmRNA表达水平,生化止血饮组与模型组及益母草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可明显促进药流后大鼠子宫蜕膜细胞调亡,加快蜕膜脱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新 子宫蜕膜 PRmRNA Fas/FaslmRNA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环境中的分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鲁学恒 董亚珞 刘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6,共2页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HSCs)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SCs)。目前研究表明,MSCs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尤其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成了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也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报道肝脏疾病影...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HSCs)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SCs)。目前研究表明,MSCs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尤其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成了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也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报道肝脏疾病影响17.5%的人群,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在临床尚没有可行的办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骨髓MSCs在急性肝损伤环境中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移植 原位杂交 荧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FISH检测人端粒酶RNA基因扩增预测宫颈病变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明蕾 洛若愚 +2 位作者 熊平安 杨凌云 张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FISH检测120名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86例子宫颈上皮CIN及14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TERC的表达与宫颈病... 目的分析探讨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FISH检测120名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86例子宫颈上皮CIN及14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TERC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发展的相关性。结果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炎症或伴湿疣组宫颈上皮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及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2/120)、2.6%(1/38)、55.6%(10/18)、87.5%(14/16)、100.0%(14/14)和100.0%(14/14)。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SCC/CINⅢ期与CINⅠ期/CINⅡ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Ⅲ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2,P〈0.01);hTERC基因在CINⅢ期和SCC组的阳性表达率用直接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但随着病变加重,SCC组多倍体的拷贝数显著增加(hTERC基因扩增杂交信号≥3:3的细胞数占总异常细胞数的比例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和SCC组中分别为6.12%、7.98%、28.07%和33.97%),且呈渐进性上升趋势。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可作为SCC早期筛查的生物遗传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位杂交 荧光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原文传递
脑室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雁扬 李扬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13-821,共9页
研究背景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纤维母细胞起源的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于胸膜、纵隔、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的皮下和深部软组织。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少见,多附着于脑(脊)膜,完全位于脑室内而与硬膜无关联者罕见。本文报告1例脑室内原... 研究背景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纤维母细胞起源的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于胸膜、纵隔、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的皮下和深部软组织。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少见,多附着于脑(脊)膜,完全位于脑室内而与硬膜无关联者罕见。本文报告1例脑室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0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持续性头痛2月余。头部CT显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内分界清楚的略高密度孤立性结节。MRI显示右侧侧脑室内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伴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肿瘤组织内可见黑白相间的"阴阳征",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A显示肿瘤富血管,表现为持续性强化。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可见肿瘤完全位于侧脑室内,灰红色,团状块,质地中等,无包膜,与脉络丛相连,血供丰富。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胶原基质和丰富的血管构成,部分区域呈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交替分布构象,伴灶性间质黏液变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围绕不同管径的"树枝"状或"鹿角"样血管呈血管周细胞瘤样生长,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组织内未见出血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波形蛋白、CD34和Bcl-2,灶性表达CD99,不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网织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组织内网状纤维丰富,部分区域网状纤维包绕肿瘤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SYT基因断裂呈阴性,不存在t(X;18)(p11;q11)易位。病理诊断为(右侧侧脑室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脑室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罕见,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形态复杂多样,给术前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荧光 病理学
下载PDF
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中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 m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清 王伟 +1 位作者 薛钢 孙智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中GABAARα1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5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3d、7d组(手术组),及其相应的假手...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中GABAARα1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5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3d、7d组(手术组),及其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至上述规定时间点后取大脑组织,利用地高辛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与计算机分析系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ABAARα1mRNA分别在相应海马区及大脑皮质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应海马区及大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ABAARα1mRNA表达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而各手术组GABAARα1 mRNA表达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开始下降,3d下降显著,7d恢复正常。结论GABAARα1 mRNA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含量降低可能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 MRNA 原位杂交
下载PDF
人类不脱钙骨组织的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朵 魏启幼 +4 位作者 袁凌青 蒋谊 肖新华 戴如春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9-161,112,共4页
目的探讨在人类不脱钙骨组织切片上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rben报道的改进的甲基丙稀酸甲酯低温塑料包埋方法包埋人类髂骨活检组织,制备不脱钙骨组织切片。切片行Goldners三色法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组织的形态结... 目的探讨在人类不脱钙骨组织切片上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rben报道的改进的甲基丙稀酸甲酯低温塑料包埋方法包埋人类髂骨活检组织,制备不脱钙骨组织切片。切片行Goldners三色法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组织的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组织形态学上,两种染色法均示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清晰可辨,钙化的骨基质与类骨质分界清楚。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示FGF2蛋白和mRNA表达于骨髓腔中一些单个核细胞及少许成骨细胞的胞浆中。此外,骨髓基质亦可见FGF2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结论低温塑料包埋方法制备的人类不脱钙骨组织切片可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检测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稀酸甲酯 不脱钙骨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人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