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的SCS模型的城市径流预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敏 许彦刚 +1 位作者 房海军 孙元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共3页
鉴于城市的发展引起下垫面变化,进而对城市径流产生一定影响,利用改进的SCS模型,根据历史降雨径流资料率定得到了城市现状CN值;以城市规划为依据,计算了CN值的变化,预测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径流的直接影响;利用Matlab建立了城市径流... 鉴于城市的发展引起下垫面变化,进而对城市径流产生一定影响,利用改进的SCS模型,根据历史降雨径流资料率定得到了城市现状CN值;以城市规划为依据,计算了CN值的变化,预测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径流的直接影响;利用Matlab建立了城市径流预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济南市小清河流域,预测了1990~2005年径流过程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该预测系统有效、合理,在城市规划时可为决策者提供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而避免不合理的下垫面变化,以降低洪水的灾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scs模型 城市径流预测系统 下垫面变化 城市发展
下载PDF
水文模型在山洪模拟中的比较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黄艳 张艳军 +3 位作者 袁正颖 吴金津 董文逊 林沛榕 《水资源研究》 2019年第1期33-43,共11页
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水文模拟对山洪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研究不同水文模型在山洪预报中的模拟效果,以官山河流域为例,使用新安江模型、TOPMODEL模型和改进的SCS模型等三种模型对多场场次洪水进行... 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水文模拟对山洪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研究不同水文模型在山洪预报中的模拟效果,以官山河流域为例,使用新安江模型、TOPMODEL模型和改进的SCS模型等三种模型对多场场次洪水进行模拟研究。使用1973~1987年的逐日逐时降雨径流资料对模型参数率定,取其中15场典型洪水进行模型验证。从三种模型模拟效果来看,模拟效果一般。TOPMODEL模型对洪峰流量拟合得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3.14%,合格率为40%;改进的SCS模型与TOPMODEL模型对峰现时间模拟较好,合格率均为93%;改进的SCS模型对洪量模拟效果最佳,相对误差为20.73%,合格率为67%。TOPMODEL半分布式水文模型能从物理层面更为真实地描述自然界的洪峰流量响应过程,改进的SCS模型提高了地下径流的贡献而使得洪量模拟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模型 新安江模型 改进的scs模型 洪水模拟 山洪预警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SCS水文预警模型提升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的时效性——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珂健 黄诚 +3 位作者 张晓祥 王加虎 陈跃红 杨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559,共14页
山洪灾害防治是我国当前防汛减灾的薄弱环节,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是防御山洪灾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应急制图可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突发性强、时空过程变化剧烈的山洪灾害,常规应急制图方法的时效性... 山洪灾害防治是我国当前防汛减灾的薄弱环节,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是防御山洪灾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应急制图可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突发性强、时空过程变化剧烈的山洪灾害,常规应急制图方法的时效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研究利用参数少、结构简单的SCS模型能快速分析计算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结合“模型计算-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框架,以提升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的时效性。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迫切需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研究,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改进SCS模型,对划分的每个子流域进行气象数据的山洪灾害风险计算,并且通过构建前期基础数据库、快速数据处理工具,设计标准制图模板,提高了模型计算及应急制图效率,保证了应急制图的规范性,单幅应急专题图制图时间提升至约50 min;(2)将实时模型计算与应急制图结合,并且通过采用每日24 h降雨预报数据,实现专题图动态持续更新;(3)研究有效应用于2020年汛期长江经济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累计制作150幅山洪灾害风险专题图支撑国家应急管理决策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也为新时期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风险 改进的scs模型 水文模型 应急制图 预警预报 长江经济带 防汛减灾 辅助决策
原文传递
基于排水输泄量模型的农田沟塘组合工程滞涝效应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2 位作者 徐俊增 熊玉江 于颖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6,共9页
农田沟塘组合工程可有效缓解农业水旱灾害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评估农田沟塘组合工程的滞涝效应,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估算流量峰值消减率和流量峰值延时率两个评估指标,以表征流量峰值的消减作用和峰值发生时间的延迟效应。融合改进SC... 农田沟塘组合工程可有效缓解农业水旱灾害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评估农田沟塘组合工程的滞涝效应,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估算流量峰值消减率和流量峰值延时率两个评估指标,以表征流量峰值的消减作用和峰值发生时间的延迟效应。融合改进SCS曲线数法和Gamma方程构建的排水输泄量模型准确地模拟了沟道排水和沟塘组合条件下的排水流量过程,模拟结果的统计参数NSE和R2均大于0.94。流量峰值消减率和流量峰值延时率受堰宽(Lw)、堰深与堰宽之比(Rdw)及塘堰与排区的面积比(Ksp)三参数的影响。流量峰值消减率和流量峰值延时率均随Ksp增加和Lw减少而增加,两者受Rdw的影响较小;60%流量峰值消减率和85%流量峰值延时率的变化量均源于Ksp和Lw两参数,Ksp的影响强于Lw。三参数在流量峰值消减率和流量峰值延时率的影响上存在交互作用,调整Ksp和Lw可使农田沟塘组合工程消减70%的流量峰值或延迟5倍的流量峰值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塘组合 滞涝 改进scs曲线数法 流量峰值消减 流量峰值延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