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biodegradable porous magnesium implants for elimination of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An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 被引量:14
1
作者 Kai Xie Nanqing Wang +11 位作者 Yu Guo Shuang Zhao Jia Tan Lei Wang Guoyuan Li Junxiang Wu Yangzi Yang Wenyu Xu Juan Chen Wenbo Jiang Penghuai Fu Yongqiang Hao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Magnesium(Mg)alloys that have both antibacterial and osteogenic properties are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orthopedic implants.However,the fabrication of ideal Mg implants suitable for bone repair remains challenging beca... Magnesium(Mg)alloys that have both antibacterial and osteogenic properties are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orthopedic implants.However,the fabrication of ideal Mg implants suitable for bone repair remains challenging because it requires implants with interconnected pore structures and personalized geometric shapes.In this study,we fabricated a porous 3D-printed Mg-Nd-Zn-Zr(denoted as JDBM)implant with sui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usin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The 3D-printed JDBM implant exhibited cytocompatibility in MC3T3-E1 and RAW267.4 cells and excellent osteoinductivity in vitro.Furthermore,the implant demonstrated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ratios of 90.0% and 92.1%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and Escherichia coli,respectively.The 3D-printed JDBM implant prevented MRSA-induced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 in a rabbit model and showed good in vivo biocompatibil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histological evaluation,blood tests,and Mg2+deposition detection.In addition,enhan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NF-α secretion were observed at the bone-implant interface of the 3D-printed JDBM implants during the early implantation stage.The high Mg^(2+)environment produc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3D-printed JDBM implants could promote M1 phenotype of macrophages(Tnf,iNOS,Ccl3,Ccl4,Ccl5,Cxcl10,and Cxcl2),and enhance the phagocytic ability of macrophages.The enhanced immunoregulatory effect generated by relatively fast Mg^(2+)release and implant degradation during the early implantation stage is a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Mg-based implant.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3D-printed porous JDBM implants,having both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nd osteoinductivity,hold potential for future orthoped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implants 3D printing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Nanoadjuvant-triggered STING activation evokes systemic immunotherapy for repetitive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Dongdong Xu Jun Hu +8 位作者 Jiawei Mei Jun Zhou Zhengxi Wang Xudong Zhang Quan Liu Zheng Su Wanbo Zhu Hongjian Liu Chen Zh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82-98,共17页
Repetitive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IRIs)are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s in orthopedic surgery,threatening implant survival and even the life of the host.Biofilms conceal bacterial-associated antigens(BAAs)and result ... Repetitive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IRIs)are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s in orthopedic surgery,threatening implant survival and even the life of the host.Biofilms conceal bacterial-associated antigens(BAAs)and result in a"cold tumor"-like immune silent microenvironment,allowing the persistence of IRIs.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an iron-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d nanoadjuvant doped with curcumin and platinum(CFCP)was desig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achieve efficient treatment of IRIs by inducing a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pecifically,enhanced sonodynamic therapy(SDT)from CFCP combined with iron ion metabolic interference increased the release of bacterial-associated double-stranded DNA(dsDNA).Immunogenic dsDNA promoted dendritic cell(DC)maturat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and amplified the immune stimulation of neutrophils via interferon-β(IFN-β).At the same time,enhanced BAA presentation aroused humoral immunity in B and T cells,creating long-term resistance to repetitive infections.Encouragingly,CFCP served as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for sustained antibacterial protection on implants and was expected to guide clinical IRI treatment and relapse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 Systemic immunotherapy cGAS-STING pathway Interferon Neutrophil activation
原文传递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抗生素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姜楠 覃承诃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抗生素治疗的新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关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抗生素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系统抗生素的选择应参照细菌培养结果,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4~6周,口服与静脉疗效相似,但口服... [目的]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抗生素治疗的新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关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抗生素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系统抗生素的选择应参照细菌培养结果,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4~6周,口服与静脉疗效相似,但口服用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花费更少;达托霉素在治疗骨感染中的疗效已引起关注;怀疑生物膜细菌感染时,应联合应用利福平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局部应用抗生素载体以硫酸钙为典型代表,其可完全降解,生物相溶性好,有良好的骨传导及药物缓释功能。[结论]合理的系统联合局部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相关感染 骨髓炎 硫酸钙 抗生素治疗
原文传递
口腔种植体抗菌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翁升欣 赵旭 +1 位作者 关岳锋 罗云纲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口腔种植体相关的感染目前已成为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关于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表面涂层材料的研究发展迅速。文章就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材料的分类、抗菌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 口腔种植体相关感染 抗菌涂层材料 种植体表面改性
原文传递
骨关节感染病原学及其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湘燕 施学东 郑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9-973,共5页
目的分析骨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药敏结果及相关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6年经病原学和病理明确诊断骨关节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骨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药敏结果及相关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6年经病原学和病理明确诊断骨关节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细菌性骨关节感染病例,分离骨关节感染病原菌100株,革兰阳性细菌占67.00%,其中葡萄球菌占49.00%,31株革兰阴性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67.7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16.13%,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低于30%。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血流感染)是骨关节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10.536,95%CI:1.300~85.417)。结论葡萄球菌属细菌仍然是骨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体,MRSA比例较低。有尿路和肠道感染,植入物时间较长的患者出现骨关节感染时需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感染 葡萄球菌 植入物相关感染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骨科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曹聪 李宝娥 +1 位作者 刘宣勇 董宇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357,共5页
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常采用抗细菌初始黏附、表面主动抗菌和促进骨整合等表面修饰技术使植入物具备抗感染特性,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文章就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机制、特点以及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策略的... 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常采用抗细菌初始黏附、表面主动抗菌和促进骨整合等表面修饰技术使植入物具备抗感染特性,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文章就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机制、特点以及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新型抗感染植入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植入物相关感染 生物膜 表面修饰
下载PDF
活性屏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不锈钢的体外抗菌性能
7
作者 王兆飞 何国云 +3 位作者 田方灿 李广峰 曹中华 刘祥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64-3471,共8页
背景:既往利用活性屏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银涂层大都不涉及纳米领域,形成的银涂层为“薄膜样”,被覆基质表层且表面银颗粒分布不均,其长效抗菌能力受到挑战。目的:采用活性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SPSM)技术制备可“埋入”不锈钢(SS)基质内部... 背景:既往利用活性屏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银涂层大都不涉及纳米领域,形成的银涂层为“薄膜样”,被覆基质表层且表面银颗粒分布不均,其长效抗菌能力受到挑战。目的:采用活性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SPSM)技术制备可“埋入”不锈钢(SS)基质内部的纳米银涂层,观察其抗菌能力。方法:以不锈钢为基体,采用ASPSM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其中通过调整轰击时间(1,2,4 h)制备3组涂层样品,分别记为1 h-Ag-ASPSM@SS、2 h-Ag-ASPSM@SS和4 h-Ag-ASPSM@SS,通过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分析3组涂层的抗菌能力。以不锈钢为基体,制备庆大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涂层样品,记为ACNs。将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分别插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悬液中,采用涂布平板法分析样品长效(84 d)抗菌能力。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共培养,进行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取连续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12周后的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采用滚平板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量,采用万古霉素药敏纸片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耐药性。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轰击时间的延长,样品表面纳米银的直径与含量逐渐增加,其中2 h-Ag-ASPSM@SS在形成了均匀球形纳米颗粒的情况下表面银含量较高。②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显示,相较于1 h-Ag-ASPSM@SS、4 h-Ag-ASPSM@SS,2 h-Ag-ASPSM@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与两种细菌共培养42,84 d后,2 h-Ag-ASPSM@S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显著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84 d后、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42 d后,ACN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多于不锈钢组。③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显示,2 h-Ag-ASPSM@S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ACNs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④与金黄色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屏等离子 纳米银颗粒 不锈钢 抗生素骨水泥 抗菌性 耐药性 植入物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传统双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阳 仉建国 +10 位作者 王升儒 沈建雄 邱贵兴 王以朋 赵宏 赵宇 李书纲 林莞锋 杜悠 粟喆 叶笑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观察传统双生长棒技术(traditional dual growing rods,TDGR)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early onset scoliosis,CEOS)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TDGR治疗的CEOS患者。所有患... 目的:观察传统双生长棒技术(traditional dual growing rods,TDGR)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early onset scoliosis,CEOS)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TDGR治疗的CEOS患者。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次生长棒撑开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统计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根据是否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撑开次数、撑开间隔、随访时间;同时对影像学资料(包括侧弯数目、主弯Cobb角度、T2-5后凸、T5-12后凸、T10-L2后凸、L1-S1前凸、T1-12长度、T1-S1长度等)进行测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23例(47.9%)患者出现了49例次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包括脱钩15例次,螺钉拔出12例次,内固定棒断裂8例次,尾帽松动2例次,近端交界性后凸12例次。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2-12后凸≥40°、术前T10-L2后凸≥10°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显著性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10-L2后凸≥10°[OR 4.12,95%CI(1.20-14.14),P=0.025]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TDGR治疗的CEOS患者,术前T10-L2后凸≥10°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处理,以降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 传统双生长棒技术 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大鼠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松 王国旗 +5 位作者 毛智 马静 刘勃 吕厚辰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30只SD大鼠采用闭合骨折髓内固定的方法制成股骨中段短斜性骨折,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造模第8周处死大鼠进行影像学、组织... 目的研究大鼠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30只SD大鼠采用闭合骨折髓内固定的方法制成股骨中段短斜性骨折,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造模第8周处死大鼠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微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组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制备成功率为86.7%。造模后8周影像检查可见骨折断端有骨吸收、骨溶解及骨膜反应。结论闭合骨折髓内固定后于断端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的造模方法操作简便,术中所受外界干扰因素少,通用性好,符合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制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植物感染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真菌生物膜及其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楠(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病灶的真菌病原体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生物膜是一种由菌体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有特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菌细胞群体所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病灶的真菌病原体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生物膜是一种由菌体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有特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菌细胞群体所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从而造成持续性感染,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已发现生物膜可以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巩膜扣带等眼内植入物表面形成。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菌生物膜在眼内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真菌生物膜及其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的耐药机制、治疗策略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真菌 眼部感染 角膜炎 植入物相关眼内感染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季欣然 杨琳 +1 位作者 李桃 李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18-20,23,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720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在2009年12月之前于本院就诊并行手术矫形治疗的脊柱侧凸病例,共720例。男119例,女601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14.7岁,术前Cobb’s角...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720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在2009年12月之前于本院就诊并行手术矫形治疗的脊柱侧凸病例,共720例。男119例,女601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14.7岁,术前Cobb’s角37°~130°,平均52.1°。结果术后随访3月~12年,平均2.6年,术后Cobb’s角平均26°,平均矫正51.2%。内固定造成脊髓损伤4例,断钉6例,断棒10例,椎板、椎弓骨折3例,曲轴现象5例,交界性后凸畸形23例。结论脊柱侧凸通过三维矫形手术可达到理想的矫形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要重视预防和处理各种内固定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并发症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