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皇权再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瑞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5,共23页
通过以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宋代为基点,透过大量史料,分别从思想史与政治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思想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阐述了王朝政治的参与者士大夫的皇权观与君主的自律意识。"君"或"君主&q... 通过以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宋代为基点,透过大量史料,分别从思想史与政治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思想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阐述了王朝政治的参与者士大夫的皇权观与君主的自律意识。"君"或"君主",在先秦的指归为诸侯国君,自秦始皇开始则专指皇帝。然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形成后的士大夫,则有意无视了这种不同,在儒学国教化以及理学的社会普遍化的强势背景下,大量发掘先秦政治言说中对君主限制的内容,作为限制君主制政体下绝对君权的理论武器。"君德成就责经筵",通过对皇子和皇帝进行的为君之道的正常制度化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士大夫的皇权观到君主的自律意识,成功地完成了理论位移。让多数君主在为君之道的框架内,难越雷池一步。在政治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考察了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君臣关系。在君臣互相依存合作的前提下,历代士大夫为了防止名义上绝对君权的暴走脱轨,苦心积虑,对皇权实施了种种规范,本文归纳形容为"天"、"道"、"法"三个紧箍咒和"不文律"、"公议"、"留名的青史"三堵墙。本文还通过具体的政治实态揭示出,谏官、御史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完成天子法官的使命,却基本沦为政治集团的鹰犬。笔者视派系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史的一把钥匙。具体的考察显示,中国历史上的皇权经历了一个由人格化向非人格化转化的过程。尽管皇权在各个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王朝的不同时期消长都有不同,但实质性皇权由于政治制度的日臻完备等因素,发挥作用的余地愈来愈小,而显示权威的象征性因素却愈来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自律 相互制约 派系政治 台谏
下载PDF
从明代淫祠之禁看儒臣、皇权与民间社会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冬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明代国家祀典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不时将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纳入,扩大了该信仰在民间的影响。由于明代的国家既非依据民众的合意也非依据儒学的原理而成立,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儒臣既要禁毁民间的淫祠,也要限制皇权的淫祀,但效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祠 儒臣 皇权 国家 民间社会
下载PDF
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平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祭教合一的封建时代 ,皇帝举行隆盛的封禅典礼 ,既是构成皇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普遍逻辑性法则和终极依据 ,又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在儒学思想演绎和阐释下的封禅仪式过程和象征意义 ,不仅是一种政治秩序和制度模... 在祭教合一的封建时代 ,皇帝举行隆盛的封禅典礼 ,既是构成皇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普遍逻辑性法则和终极依据 ,又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在儒学思想演绎和阐释下的封禅仪式过程和象征意义 ,不仅是一种政治秩序和制度模式的构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 仪式 祭祀 皇权
下载PDF
论西汉的自杀现象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蓉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西汉自杀现象并非波及于社会各阶层,而是主要集中在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和诸侯王等一定范围。他们本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眷恋,希望永生不死地生活着,然而死亡偏偏如影随形般紧跟着他们。皇帝的一己私意,或怨或怒,便可使围绕在他周围的所有人... 西汉自杀现象并非波及于社会各阶层,而是主要集中在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和诸侯王等一定范围。他们本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眷恋,希望永生不死地生活着,然而死亡偏偏如影随形般紧跟着他们。皇帝的一己私意,或怨或怒,便可使围绕在他周围的所有人,包括王侯将相、后妃公主、宗室外戚,统统立死不待。因此汉代人的死,充满了恐惧、哀怨和悲愤,他们的自杀行为没有什么信念支持,而只是浸透着屈辱和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自杀现象 专制皇权 酷法酷刑
下载PDF
权力之源:中古士族研究的理论分野 被引量:9
5
作者 范兆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20世纪初叶以来,国内外学界的中古士族研究,经历了从日本两大学派的论战、到欧美哥大学派与港台新亚学派双峰并峙、最后由大陆学界独领风骚的典范转移。中外学者的理论基础分别是立足于中国中古社会的连续性和独立性,使用历史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叶以来,国内外学界的中古士族研究,经历了从日本两大学派的论战、到欧美哥大学派与港台新亚学派双峰并峙、最后由大陆学界独领风骚的典范转移。中外学者的理论基础分别是立足于中国中古社会的连续性和独立性,使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法,围绕中古士族权力的生成和来源等课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形成若干富有启示的成果和贡献。中古士族权力的来源究竟是高贵的血统、家传的学术,还是依附于皇权主导的官僚机构,决定中古政治社会的基本性格是士族政治还是皇权政治。不同理论分野下的学术交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共同构成中古士族研究的学术版图。地域集团、政治群体、士族系谱、阶层流动等介于微观和宏观维度之间的选题仍然是士族政治研究可以继续拓展、更新换代乃至深化考察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士族 皇权 血统 典范转移
原文传递
清初摄政、辅政体制与皇权政治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凯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41,共9页
清初经历了叔王摄政、异姓大臣辅政的两种特殊的政治体制。入关前,太祖、太宗未定立储制度。皇太极过世,各派势力窥视皇权,戏剧性地达成拥立幼主福临,叔王摄政的体制。摄政王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借机治罪多尔衮。康熙冲龄即位,借鉴前制陋... 清初经历了叔王摄政、异姓大臣辅政的两种特殊的政治体制。入关前,太祖、太宗未定立储制度。皇太极过世,各派势力窥视皇权,戏剧性地达成拥立幼主福临,叔王摄政的体制。摄政王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借机治罪多尔衮。康熙冲龄即位,借鉴前制陋规,形成以孝庄文皇后为核心的异姓大臣辅政统系,辅政失控,导致权臣鳌拜专权,再次危及皇权,而智捉鳌拜。摄政王、辅政大臣的争斗,反映了满洲八旗内旗籍矛盾的尖锐。摄政、辅政与皇权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清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地影响着清初政治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政 辅政 旗籍 皇权
下载PDF
试论清世宗对清宫造办处的改革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学渝 李晓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21-27,共7页
清宫造办处发端于康熙朝,是清代宫廷最重要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机构.面对康熙朝遗留下来的宫廷技艺分散,清宫造办处作房不甚完善、各门技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清世宗登基伊始着力改革清宫造办处.这些措施包括收权于清宫造办处、定"内... 清宫造办处发端于康熙朝,是清代宫廷最重要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机构.面对康熙朝遗留下来的宫廷技艺分散,清宫造办处作房不甚完善、各门技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清世宗登基伊始着力改革清宫造办处.这些措施包括收权于清宫造办处、定"内廷恭造之式"、管理事必躬亲.通过上述"改革三部曲",一方面清宫造办处在制作和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自主化,奠定了清宫造办处在内廷制造部门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理清了清廷技艺的官制和御制体系,实现了皇权对技艺的控制.清世宗对清宫造办处的改革是基于对精美器物的渴求和利用双重原因.对于清世宗而言,清宫造办处是他舒展个人审美情趣的大作坊,更是他在前朝伸展治理手段的大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造办处 清世宗 改革 “活计档” 皇权 技艺
下载PDF
唐代科举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9,共7页
唐代科举制度在中国选士制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更能体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相对公平的选士精神,也对唐代的政治、教育及文化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世族 庶族 政治 教育 文化
下载PDF
清代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滕德永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4,共7页
清代的国家财政与内务府财政既互相独立又不断发生联系。乾隆三十年以前,内务府进项有限,对户部财政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乾隆三十年以后,绵延至嘉庆、道光二朝,内务府入项颇丰,其盈余银两不断拨交户部。自咸丰朝始,内务府财源竭蹶,故不... 清代的国家财政与内务府财政既互相独立又不断发生联系。乾隆三十年以前,内务府进项有限,对户部财政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乾隆三十年以后,绵延至嘉庆、道光二朝,内务府入项颇丰,其盈余银两不断拨交户部。自咸丰朝始,内务府财源竭蹶,故不得不借拨户部银两,且其数额不断扩大,远超清初。内务府借拨无度极大地影响了户部财政的运行,这是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根由所在,也是学界批评的关键因素。这反映了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完全独立,国家财政作为皇室财政备用财源的命运依然未变。追根溯源,这种关系的存在不仅是维系皇权与封建制度的需要,而且也是封建国家、君臣观念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户部 内务府 财政关系 皇权
原文传递
关于观念性理解儒学之于日本的一些思考——《东亚的王权与思想》书评
10
作者 张婷婷 《日本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15-322,373,共9页
渡边浩在《东亚的王权与思想》一书中,从“广义”的思想出发,按照比较研究的视野联系中国、韩国的文化内涵与特征,映射出日本“国学”的独特型态。其独到而细致的叙述,对儒学在日本的影响以及儒学与日本近代化的关系等命题,提出了新颖... 渡边浩在《东亚的王权与思想》一书中,从“广义”的思想出发,按照比较研究的视野联系中国、韩国的文化内涵与特征,映射出日本“国学”的独特型态。其独到而细致的叙述,对儒学在日本的影响以及儒学与日本近代化的关系等命题,提出了新颖而巧妙的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我国大众对这些问题的传统认知。笔者希望通过对渡边浩一书部分章节具体论述的探究,思考传统国人观念性理解下对儒学之于日本影响的认识偏差,亦尝试将渡边浩的一些观察置于中国语境下,提出一些评述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边浩 朱子学 士大夫 儒者 皇权
原文传递
从圣地再造与母题重构看乾隆帝的佛教建筑设计观
11
作者 魏文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2,共15页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开始改造雍和宫,以阐福寺大雄宝殿为基础新建万福等三阁,实则二者皆源于以巨像高阁为特征的“隆兴意象”,亦即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二耳阁。此后,“隆兴意象”又和西藏表征须弥世界的桑耶寺式布局结合到一起,产生...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开始改造雍和宫,以阐福寺大雄宝殿为基础新建万福等三阁,实则二者皆源于以巨像高阁为特征的“隆兴意象”,亦即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二耳阁。此后,“隆兴意象”又和西藏表征须弥世界的桑耶寺式布局结合到一起,产生了须弥灵境和普宁寺。这一环环相扣的系列工程充分展现出乾隆帝在进行佛教物质文化创造时的一种模式,即将汉、藏等地佛教历史上具有特殊政治、宗教意涵的圣迹作为母题加以重构、再现,进而迭代、增益,由此创造出一系列蕴含丰富政治和文化隐喻的佛教文化景观。从思想动机上看,这些佛教工程无一不彰显着乾隆帝以中华自居的身份认同和对皇权正统的自我宣示,同时也是乾隆帝期冀借助佛教将多元文化和政治传统统摄于一体,整合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其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具象化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建筑 雍和宫 隆兴寺 乾隆帝 皇权
下载PDF
汉魏六朝尚方职能及其与皇权关系
12
作者 董涛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2,共10页
汉晋时期,尚方隶属少府,主要为皇帝和宫廷制器。南北朝时期,尚方机构及其职能发生变化,但南朝与北朝又有差异。南朝左尚方负责王朝军械制作,右尚方仍为宫廷制器。左尚方制军械,改变了尚方的“私奉养”性质。北朝自魏孝文帝以来,尚方改... 汉晋时期,尚方隶属少府,主要为皇帝和宫廷制器。南北朝时期,尚方机构及其职能发生变化,但南朝与北朝又有差异。南朝左尚方负责王朝军械制作,右尚方仍为宫廷制器。左尚方制军械,改变了尚方的“私奉养”性质。北朝自魏孝文帝以来,尚方改隶太府,被纳入朝廷财政体系,制器不再仅供皇帝和宫廷使用。南北朝尚方及其职能变化,虽不尽一致,但尚方“私奉养”色彩皆渐淡化。不过,汉晋六朝尚方一直具有为皇帝和宫廷制器的职责。尚方制器被称作“御器物”“禁器物”,成为皇帝与臣民身份差异的外在体现,堪称皇权的物质象征。历朝通常禁止臣民私求或仿造尚方器物,但魏晋以降,因皇权衰落,管控力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尚方 皇权 私奉养 少府
下载PDF
空间、知识、皇权:《真空地带》中的伦理阐释
13
作者 杨月 陈世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以军营特殊空间为主题创作了描述军营生活的小说《真空地带》,描写了日本士兵在军营空间中的权力、欲望、野心、献媚和争斗的丑态,揭露了军营空间内天皇制权力结构将日本人转化为“日本兵”的黑暗过程。士兵在军营... 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以军营特殊空间为主题创作了描述军营生活的小说《真空地带》,描写了日本士兵在军营空间中的权力、欲望、野心、献媚和争斗的丑态,揭露了军营空间内天皇制权力结构将日本人转化为“日本兵”的黑暗过程。士兵在军营空间与监狱空间内被操控、被驯服为功利主义的战争机器;其中的知识分子士兵认识到与外界隔绝、形如真空的军营空间中的欺骗性和人工性,对军营空间背后天皇制军队的侵略性质深感质疑。作品表达了对作为日本人应如何面对日本皇权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间宏 《真空地带》 空间 伦理 皇权
下载PDF
清代跪叩礼与抱见礼的分流与演变
14
作者 吴恩荣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2,共12页
金国建立后,满洲跪叩礼与抱见礼皆呈发展与壮大之势。崇德称帝后,跪叩礼得到飞跃性发展,形成男女有别的等差性跪叩礼仪模式,并在顺治入关后继承明朝礼制时替换明朝礼仪中的拜礼,在国家礼制中全面铺展。抱见礼在金国时期发展出一定的等级... 金国建立后,满洲跪叩礼与抱见礼皆呈发展与壮大之势。崇德称帝后,跪叩礼得到飞跃性发展,形成男女有别的等差性跪叩礼仪模式,并在顺治入关后继承明朝礼制时替换明朝礼仪中的拜礼,在国家礼制中全面铺展。抱见礼在金国时期发展出一定的等级性,并与跪叩礼组合使用,二者一度有合流态势。崇德后,抱见礼不仅没有得到发展与推广,反而呈现收缩之势,与跪叩礼发生分流,入关后这种趋势愈发清晰,在清中后期的国家礼制中更是接近消亡。两种满洲代表性礼仪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跪叩礼具有强烈的尊卑属性且适用场景广泛,而抱见礼相对平等、友爱且仅适用于相见场景,所以是否适应帝制政体下彰显皇权与等级性的礼制需求,成为决定二者在清代不同走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礼仪 满洲 跪叩礼 抱见礼 皇权
下载PDF
活字印刷的起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也夫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20,共17页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活字在中国没有取代雕版成为主流,这是基于经济算计的选择,而非审美偏好、着墨技术缺乏、一次性投资过高所致。同样,成本权衡与趋易避难的原则决定了缺乏刻工人才的韩国选择活字的道路。中韩活字的信息传入欧...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活字在中国没有取代雕版成为主流,这是基于经济算计的选择,而非审美偏好、着墨技术缺乏、一次性投资过高所致。同样,成本权衡与趋易避难的原则决定了缺乏刻工人才的韩国选择活字的道路。中韩活字的信息传入欧洲的可能性很大。此时的欧洲对文本需求极度旺盛,受雕版印刷的启示,字母民族独立发明活字印刷的可能性也很大。谷登堡的铅活字具有其他质料的活字所不具有的优势。中国的图书业有王权、社会两个支点,韩国的图书被极少数贵族垄断,而欧洲的图书一问世就是十足意义上的商品。商人、商品、自由人、自愿组织、早期资本主义观念的流行和机制的形成,以及通行欧洲的拉丁文,成就了谷登堡印刷术奇迹般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工 王权 谷登堡 铅活字 市场[
下载PDF
西汉大赋发展与皇权变迁
16
作者 张艺馨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已成皇帝专用的颂赞式文章。成帝则因后宫乱序、频繁扰民而逐渐失去皇室在民间的威望,皇权开始衰落,故而此时大赋以讽谏为主题。西汉末王氏篡权,大赋也失去了政治功用,转而成为个人创作。可见西汉大赋的发展与当时皇权的变迁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大赋 皇权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下载PDF
孙皓时期皇权的强化及其与儒学朝臣冲突的加剧——孙吴后期政治史研究之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16,共8页
252年孙权去世,孙吴皇权一度旁落。孙皓继位后,清除权臣,政由己出,一度整肃朝政,颇得赞誉。不过,作为孙吴末代专制君主,孙皓地位稳固后,努力强化皇权,主要表现为重用佞幸小人,加强对儒学朝臣的监察,迁徙都城,甚至无端地兴师北伐以搏取... 252年孙权去世,孙吴皇权一度旁落。孙皓继位后,清除权臣,政由己出,一度整肃朝政,颇得赞誉。不过,作为孙吴末代专制君主,孙皓地位稳固后,努力强化皇权,主要表现为重用佞幸小人,加强对儒学朝臣的监察,迁徙都城,甚至无端地兴师北伐以搏取声望。在生活上,孙皓则荒淫奢靡,并无稳定社会、增强国力、体恤百姓的愿望与举措,引起了儒学士大夫的激烈抗争。对士大夫社会的清议之士,孙皓多有杀戮之举。士大夫社会的疏离,动摇了孙吴统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皓 皇权 佞小 士大夫
下载PDF
皇权政治视域下的唐代边疆封授政策
18
作者 石磊 周巧玲 刘海霞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唐代的边疆不能用现代国家疆域划分的方法来理解,应放在封建王朝的大背景下,明确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体系的支配作用,以便于还原古史真相,避免从经济、民族国家关系等方面的误读,形成对古代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渊源的正确认识。唐代边疆... 唐代的边疆不能用现代国家疆域划分的方法来理解,应放在封建王朝的大背景下,明确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体系的支配作用,以便于还原古史真相,避免从经济、民族国家关系等方面的误读,形成对古代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渊源的正确认识。唐代边疆有地理与军事上的边疆、政治上的边疆和文化上的边疆三个维度的意涵,边疆封授包括边疆册封与授官两个方面,是边疆思想作用于政治体制的典型体现。从“天子”与“皇帝”的内涵与适用范围的讨论可以看出,皇权对天下的支配是边疆封授得以施行的关键政治背景。唐代边疆封授有着划分等级、区分内外等内在规律,但无论边疆如何变化、封授如何灵活,维护皇权是根本使命,皇权政治是古史体系中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得以顺利运转的基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边疆 封授 皇权
下载PDF
皇权·绅权·族权——兼论划清中西文化传统的界限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兵 汪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中国与西方国家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迥然不同的两类国家模式。在中国式家国同构的拟血缘国家中,皇权、绅权与族权都是血缘群体共有制的产物。三者的同构性在于:它们都受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祖权的制约——... 中国与西方国家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迥然不同的两类国家模式。在中国式家国同构的拟血缘国家中,皇权、绅权与族权都是血缘群体共有制的产物。三者的同构性在于:它们都受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祖权的制约——都必须遵守群体利益至上的祖宗成法。因此,三者的关系,绝不是西方国家建立在个体私有制上"公共权力"与"个体私有权"二元对立的分权关系,而是父家长专制集权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乡治与西方的自治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绅权也并非是国家的"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皇权 绅权 族权 血缘与拟血缘群体共有制
下载PDF
浅论唐、明两代宦官专权的不同 被引量:2
20
作者 郗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5-57,共3页
唐后期的阉寺之权在皇权之上 ,明代中后期的阉寺之权则在皇权之下。这一迥然差异的表层原因在于阉寺是否握有兵权 ,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两代的军事制度截然不同。
关键词 皇权 宦官 军权 军事制度 唐朝 明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