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4
1
作者 居辉 熊伟 +1 位作者 许吟隆 林而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本研究采用英国Hadley中心的区域气候情景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tudy),结合校正的CERES-Wheat模型,对21世纪70年代(2070s)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小麦的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RECIS预测的2070s气候变... 本研究采用英国Hadley中心的区域气候情景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tudy),结合校正的CERES-Wheat模型,对21世纪70年代(2070s)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小麦的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RECIS预测的2070s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雨养小麦和灌溉小麦的平均单产较基准年(1961-1990平均值)约减少20%,其中雨养小麦的减产幅度略高于灌溉小麦,春小麦或春性较强的冬小麦减产明显,减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候变化 影响
下载PDF
我国农田土壤的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宋文质 王少彬 +3 位作者 苏维瀚 曾江海 王智平 张玉铭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5-88,共4页
讨论土壤中主要温室体CO2、CH4和N2O的排放过程。计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排放CO2、CH4和N2O的总量。1990年,中国地区CO2、CH4和N2O农田排放源强分别是260TgCO2,17.5TgCH4和0.096... 讨论土壤中主要温室体CO2、CH4和N2O的排放过程。计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排放CO2、CH4和N2O的总量。1990年,中国地区CO2、CH4和N2O农田排放源强分别是260TgCO2,17.5TgCH4和0.096TgN,它们占我国相应这些气体排放总量的8%,50%和10%。论述了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农田土壤 二氧化碳 甲烷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 被引量:97
3
作者 刘玉杰 杨艳昭 封志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4,共7页
研究发现,全国主要的粮食调出区已由197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长江区、珠江区和东南诸河区转移、集中到200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和淮河区,传统的“南粮北运”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90年代松辽河区成为全国粮食增产中心的主... 研究发现,全国主要的粮食调出区已由197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长江区、珠江区和东南诸河区转移、集中到200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和淮河区,传统的“南粮北运”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90年代松辽河区成为全国粮食增产中心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淮河区则是由于灌溉面积扩大、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其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全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加剧了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应对策略是充分挖掘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提高其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自给能力,从而减轻“北粮南运”带来的北方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理学 粮食生产区域格局 变化 影响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估与应对建议 被引量:95
4
作者 叶兴庆 程郁 +1 位作者 周群力 殷浩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0,共7页
由于种养业季节性强、农民工流动性大、农村防护条件差,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研究显示,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中断,家禽养殖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导致短期肉价下跌和2020年肉类供需紧张局面加剧;果蔬滞销、粮食销售... 由于种养业季节性强、农民工流动性大、农村防护条件差,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研究显示,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中断,家禽养殖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导致短期肉价下跌和2020年肉类供需紧张局面加剧;果蔬滞销、粮食销售延迟以及部分农产品消费抑制,将使相当部分种植户2020年收益面临下滑;疫情期间的延期复工和疫情后的长期停工会导致农民工就业人数下降205万人至351.1万人,2020年农民工人均工资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可能将下降1.45至2.46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疫情对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可能将下降2.59至3.59个百分点。因此,应加紧建立应急储备和加大供需调节力度,以补贴和政策性信贷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帮助小农户度过难关,加大对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和返乡创业的支持,多渠道稳定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农业 农村居民收入 影响
原文传递
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宏星 崔凤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1-86,90,共7页
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考察多个国外的乡村旅游项目,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概念,... 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考察多个国外的乡村旅游项目,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概念,并对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品体系 影响研究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81
6
作者 马建章 程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18-2827,共10页
目前中国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但这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介绍欧美、澳洲学者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监测和管理策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活动主要... 目前中国的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但这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介绍欧美、澳洲学者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监测和管理策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活动主要有野生动物观赏、徒步行走、摄影、野外宿营、山地车或雪地车、电动或机动艇游湖、溪涧漂流、环境教育、社区访问等,旅游活动类型、范围、强度、时空分布等是影响对野生动物干扰大小的主要因素。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改变、繁殖力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的改变等)和间接影响(生境破坏、外来种散布和环境污染等)。国外生态旅游对鸟类的影响研究较多,主要集中鸟类的惊飞反应、取食、能量消耗、繁殖等方面;对兽类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生理指标改变、种群数量等方面。我国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收集基础性研究数据和深入探讨一些理论与应用问题,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行为、生理、种群动态、物种多样性、生境质量、游客的时空分布、态度和行为等进行长期监测,而后将其结果应用到野生动物、生境以及游客的管理决策中去。另外,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影响 监测 管理
下载PDF
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控制 被引量:49
7
作者 向言词 彭少麟 +1 位作者 周厚诚 蔡锡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5-432,共8页
外来种是那些借助自身力量或其它外界力量传播到其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且能进行繁殖传播的生物。外来种入侵已成为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外来种通过竞争、捕食、牧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生物产生威胁 ,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 外来种是那些借助自身力量或其它外界力量传播到其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且能进行繁殖传播的生物。外来种入侵已成为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外来种通过竞争、捕食、牧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生物产生威胁 ,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外来种入侵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两个主要影响之一 (另一影响是生境的破坏 )。因此 ,探寻阻止或减少外来种入侵的方法很有必要。目前 ,人们运用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控制法来控制外来种。在外来种入侵的初始阶段或外来种数量不多时 ,运用机械法较好。化学法有带来新环境污染的危险。生物控制法是应用天敌来防治或消灭有害生物。在外来种的控制上 ,生物控制法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生物控制剂可能对非目标种产生影响 ,这要求在释放前对生物控制剂作更严格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生物多样性 影响 生物控制 生物入侵
下载PDF
影视拍摄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 被引量:58
8
作者 潘丽丽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影视旅游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外景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影视的特殊作用。案例地为浙江省的两个典型的影视旅游地,即新昌和横店,采用文献、报纸、网络、统计数据等资料作为分析根据。结果表明... 影视旅游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外景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影视的特殊作用。案例地为浙江省的两个典型的影视旅游地,即新昌和横店,采用文献、报纸、网络、统计数据等资料作为分析根据。结果表明,影视拍摄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加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增加旅游就业。但是,影视拍摄也能给外景地带来一些问题,如投资成本过大、促销策略倾斜、旅游发展时空集聚、同类外景地的品牌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拍摄 外景地 影响 新昌 横店 浙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57
9
作者 周义 覃志豪 包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99-303,共5页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脆弱的领域之一,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未来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时空性与振荡性的加剧,需对农业生产系统全方位影响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很多影响,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系统...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脆弱的领域之一,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未来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时空性与振荡性的加剧,需对农业生产系统全方位影响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很多影响,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系统性减缓、适应应对策略和农业技术研究,全面理清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思绪和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机理和应对机制的系统构成和集成研究,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与积极有效应对,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影响 应对
下载PDF
大气中O_3浓度变化对水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郭建平 王春乙 +2 位作者 温民 白月明 霍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2-826,共5页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量减少 ,产量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水稻 品质 产量 臭氧
下载PDF
我国草地退化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庆锁 李梦先 李春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41-44,48,共5页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的草地退化现状及动态变化、草地退化对草地本身的影响和对农业的危害、草地退化的原因 。
关键词 中国 草地退化 成因 危害 治理 草地保护 草地建设
下载PDF
东太湖河蟹网围养殖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43
12
作者 吴庆龙 陈开宁 +1 位作者 胡耀辉 李文朝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2-434,442,共4页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围养蟹 生态环境 东太湖 河蟹 环境效应 水环境
下载PDF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交通优势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武林 杨文越 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5-675,共11页
通过集成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等指标,测量了2012年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交通优势度,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选择拟合程度最优的SEM模型探讨了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 通过集成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等指标,测量了2012年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交通优势度,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选择拟合程度最优的SEM模型探讨了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的差异较大,公路交通优势度呈现偏右的正态分布;2将公路交通优势度从优到劣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第二等级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第三等级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以及四省藏区;第四等级为西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3SEM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OLS模型和SLM模型,结果显示,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公路交通优势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其经济产出的贡献达到0.193%,提高公路网络密度能提升公路交通优势度,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优势度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空间格局 影响 中国
原文传递
Impacts of permafrost changes on alpine ecosystem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42
14
作者 WANG Genxu1,3 , LI Yuanshou2 , WU Qingbai2 & WANG Yibo3 1.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 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3.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11期1156-1169,共14页
Alpine cold ecosystem with permafrost environment is quit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in permafrost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lpine ecosystem.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grassland biomass and soil... Alpine cold ecosystem with permafrost environment is quit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in permafrost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lpine ecosystem.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grassland biomass and soil nutrient and texture are selected to indicate the regime of alpine cold ecosystem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lpine ecosystem and permafrost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depth of active layer, permafrost thickness and mean annual ground temperature (MAGT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model of GPTR for MAGTs and annual air temperatures, an analysi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permafrost change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s.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e permafrost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alpine ecosystems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between the Kunlun Mountains and the Tanggula Ran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 mafrost changes have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different alpine ecosystem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active layer, the vegetation cover and biomass of the alpine cold meadow exhibit a significant conic reduction,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the alpine cold meadow ecosystem shows an exponential decrease, and the surface soil materials become coarse and gravelly. The alpine cold steppe ecosystem, however, seems to have a relatively weak relation to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Those relationships resul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alpine cold meadow decreased by 7.98% and alpine cold swamp decreased by 28.11% under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degradation during recent 15 years. In the future 50 years the alpine cold meadow ecosystems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units may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of the permafrost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warming conditions, among them the alpine cold meadow and swamp ecosystem located in the low mountain and plateau area will have a relatively serious degradation. Furthermore, from the a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environment ALPINE cold ecosystem statistics relationship climate change impacts Qinghai-Tibet Plateau.
原文传递
国内外旅游城镇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敏 刘爱利 +1 位作者 孙琼 赵瑞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8,共6页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镇化,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对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内涵、驱动因素、特征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比与综合评述。通过对上述问...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镇化,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对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内涵、驱动因素、特征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比与综合评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系统回顾,展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价值,辨明旅游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在当前中国旅游城镇化的消费特征、社会阶层、主客关系、身份认同、城市与文化表征亟需深入探索与案例研究的背景下,国外有关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特征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的旅游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概念 特征 影响
原文传递
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41
16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作者论述了城市...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作者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第三,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土地利用 影响作用 广州
下载PDF
口译焦虑的动因、级度及其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康志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5,112,共5页
本研究以Spielberger&Gorsuch(1970,1983)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和Gile(1995)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以Cassady&Johnson(2002)的测试焦虑模型理论为直接的理论指导,以陈顺森、唐丹虹(2009)的焦虑等级实验为依据,通过实... 本研究以Spielberger&Gorsuch(1970,1983)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和Gile(1995)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以Cassady&Johnson(2002)的测试焦虑模型理论为直接的理论指导,以陈顺森、唐丹虹(2009)的焦虑等级实验为依据,通过实证方法,对口译焦虑的动因、级度及其影响进行探究。本研究指出,口译焦虑的动因可以归纳为言外因素和言内因素两类,焦虑级度可以分为高焦虑、中等焦虑和低焦虑三种;实验和调查说明,不同级度的焦虑对口译效果产生不同影响,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焦虑 认知心理 动因 级度 影响 实证研究
下载PDF
IPCC《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解读 被引量:38
18
作者 苏勃 高学杰 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 年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公布...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 年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公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SR1.5)。报告较系统地呈现了关于全球1.5℃温升目标的基本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及消除贫困目标下加强全球响应的路径。在冰冻圈相关内容方面,报告呈现了有关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主要是海冰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影响的一些亮点结论,还关注了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相关的气候变化热点(区)和地球系统临界因素。报告指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冰冻圈及其相关要素和热点(区)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时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1.5℃增暖 冰冻圈 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可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在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近百年来该区气温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明显的正响应,而降水则表现为明显的负响应。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区极端天气气候... 在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近百年来该区气温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明显的正响应,而降水则表现为明显的负响应。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能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明显,高温热害天气增多;物候季节提前或反常、极端气候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减少和持续干旱灾害加剧等。最后,提出京津冀地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影响 对策 京津冀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廖玉芳 宋忠华 +2 位作者 赵福华 杜东升 陆魁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6-286,共11页
通过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建议。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及月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 通过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建议。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及月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序列资料;基于双季稻、油菜、棉花、柑桔、油茶、烟草等主要农作物生长条件及相关区划研究成果,确立相应农作物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适宜性动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湖南双季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熟性搭配区的变化,对油菜、油茶、柑桔的影响主要是最适宜种植面积显著增大,对棉花、烟草的影响主要为最适宜种植面积减少。针对影响提出应对建议为:充分利用滨湖平原、河谷平原和盆地气候资源,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做大做强湖南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打造湖南柑桔品牌;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发展湘西、湘南特色烟叶。研究成果可为湖南农业生产以及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湖南 农作物 种植结构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