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形切口设计和愈合方式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11
1
作者 齐伟 李健男 +2 位作者 赵静仁 邢海霞 潘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角形切口设计和愈合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口设计,共纳入60例患者(120侧)。所有患者均有双侧埋伏阻生下颌智齿,且双侧阻生方式相同。按照牙冠是否完全骨埋伏将患者分为A组(冠完全骨埋伏,30... 目的:探讨两种角形切口设计和愈合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口设计,共纳入60例患者(120侧)。所有患者均有双侧埋伏阻生下颌智齿,且双侧阻生方式相同。按照牙冠是否完全骨埋伏将患者分为A组(冠完全骨埋伏,30例)和B组(冠部分骨埋伏,30例)。一侧采用角形瓣,术后一期缝合完全关闭创口(triangular flap-primary healing,TF-P);对侧采用改良角形瓣,缝合后在第二磨牙远中遗留三角形的牙龈缺损,二期愈合(modified triangular flap-secondary healing,MTF-S)。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复查,检测术后疼痛(VAS评分和布洛芬用量)、肿胀和张口受限程度。术后6个月复查,检查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配对t检验对比两种方案在术后疼痛、肿胀和开口受限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中,术后第1天和第3天,MTF-S方案疼痛、肿胀程度低于TF-P方案(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MTF-S方案张口受限程度低于TF-P方案(P<0.05)。B组中,两种方案在术后疼痛、肿胀和张口受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4天,MTF-S方案侧疼痛有加重趋势。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探诊,A、B两组中两种方案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F-S方案能够减轻完全骨埋伏下颌智齿拔除术后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两种方案在第二磨牙远中P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术后并发症 切口设计 愈合方式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许竞 张志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63-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70例,年龄(29.1±2.6)岁,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术前,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观察组在术区暴露的...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70例,年龄(29.1±2.6)岁,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术前,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观察组在术区暴露的外斜线切取自体骨,移植在第二磨牙根面骨质缺损处;对照组对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不做处理,任其自然愈合。术后3个月随访,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的新骨生长。结果术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第二磨牙骨质缺损分别为(8.998 5±2.410 1)mm和(9.907 6±2.256 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第二磨牙牙周新骨生长分别为(8.860 9±2.344 2)mm和(3.217 3±1.282 0)mm,骨再生率分别为98.47%和32.47%,两组新骨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T检查可以精确直观了解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修复情况。在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时,切取外斜线自体骨,无需扩大伤口、增加创伤。移植自体骨可以促进或加速第二磨牙术后牙周骨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牙 第二磨牙 牙周骨质缺损 自体骨 骨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