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韦祝新 张增峰 《医学综述》 2017年第8期1548-1551,1556,共5页
鼻咽癌多选择以放疗、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推广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得到改善,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明显... 鼻咽癌多选择以放疗、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推广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得到改善,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逐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领域的焦点,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都显示出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免疫治疗具有疗效高、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有望为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疫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基因治疗
下载PDF
骨肉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流小舟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复发或肺转移的骨肉瘤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由于尚未发现明确的骨肉瘤特异性抗原,因此,将经过修饰的骨肉瘤细胞作为肿瘤疫苗等免疫基因治疗,为骨肉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免疫基因治疗 骨肉瘤
下载PDF
Immuno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s Using Antisense Anti-IGF-I Approach: Case of Glioblastoma 被引量:1
3
作者 Annabelle Trojan Lina M. Jay +2 位作者 Heliodor Kasprzak Donald D. Anthony Jerzy Trojan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4年第7期685-705,共21页
The review article describes the criteria established for methodology of antisense anti IGF-I 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s, particularly of glioblastoma. The cancer patients, after classical therapy of surgery, radioth... The review article describes the criteria established for methodology of antisense anti IGF-I 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s, particularly of glioblastoma. The cancer patients, after classical therapy of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have undergone the inj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autologous malignant cells—transfected by IGF-I antisense/triple helix expression vectors. For all cancer patients supervised for up to 19 months, the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minimum survival of glioblastoma patients, the following common immune criteria for “anti IGF-I” strategy were admitted: 1) characteristics of cell “vaccines”—absence of IGF-I and expression of MHC-I in cloned transfected cells;2)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 cells, removed after every of two successive vaccinations, demonstrate an increasing level of CD8+ and CD8+28+ molecules (with a switch from CD8+11b+ to CD8+1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gene therapy MALIGNANT TUMORS GLIOBLASTOMA IGF-I ANTISENSE
下载PDF
应用反义TGF-β1基因进行骨肉瘤免疫基因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海涛 杨述华 刘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治疗骨肉瘤的价值。方法用转基因技术将反义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导入骨肉瘤细胞LM8,构建转基因细胞株。用骨肉瘤细胞株LM8皮下注射C3H雄性小鼠建立小鼠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应用灭活的转基因骨肉瘤细胞、灭... 目的探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治疗骨肉瘤的价值。方法用转基因技术将反义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导入骨肉瘤细胞LM8,构建转基因细胞株。用骨肉瘤细胞株LM8皮下注射C3H雄性小鼠建立小鼠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应用灭活的转基因骨肉瘤细胞、灭活的未转基因骨肉瘤细胞分原位和异位进行治疗。结果两种治疗措施都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瘤作用,其中以灭活的转基因骨肉瘤细胞治疗效果最佳,原位治疗效果优于异位治疗。结论灭活的骨肉瘤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小鼠移植性骨肉瘤有较好的实验治疗效果,为人骨肉瘤进行反义转化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转化生长因子 骨肉瘤 免疫基因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基因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晔 邓新娜 +4 位作者 范晓燕 李阳 张丽霞 Andrew Chang 李庆霞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9期78-83,共6页
乳腺癌已经超越宫颈癌成为居于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死亡率占14%.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三阴乳腺癌及晚期乳腺癌效果不佳... 乳腺癌已经超越宫颈癌成为居于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死亡率占14%.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三阴乳腺癌及晚期乳腺癌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乳腺癌的发生、转移、耐药机制、基因组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逐渐深入,推动了乳腺癌基因治疗地快速发展.目前,乳腺癌基因治疗主要包括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microRNA治疗等,本文将从上述治疗及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治疗 癌基因 免疫基因治疗 溶瘤病毒治疗 microRNA治疗
下载PDF
携带人FL、GM-CSF基因的裸DNA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栋 张艳丽 +5 位作者 杨克恭 邓艳春 苏林 罗丝 刘长征 陈松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4-919,共6页
目的探讨可表达人FL和GM-CSF的裸DNA抑制小鼠移植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带有信号肽序列的人FL和GM-CSF基因插入pcDNA3.1/zeo载体,构建分泌表达人FL和GM-CSF的治疗用表达载体,经Sephacryl S1000柱层析法纯化了重组表达质粒.用Western... 目的探讨可表达人FL和GM-CSF的裸DNA抑制小鼠移植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带有信号肽序列的人FL和GM-CSF基因插入pcDNA3.1/zeo载体,构建分泌表达人FL和GM-CSF的治疗用表达载体,经Sephacryl S1000柱层析法纯化了重组表达质粒.用Western 印迹和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表达,并用TF1细胞验证293细胞表达的GM-CSF的生物学活性.重组表达质粒与脂质体孵育形成复合物,隔天肌肉注射小鼠共6次,每只小鼠接种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 2×105后,观察不同基因组合条件下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人FL和GM-CSF在293细胞中表达量分别为50 μg/L和30 μg/L,单用FL或GM-CSF和两者联用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在第17天抑制率为30%~40%.联合应用组较单用FL或GM-CSF组更为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小鼠生存时间并无延长.结论人FL和GM-CSF在293细胞中均获表达,且对肿瘤的早期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但对小鼠最终生存时间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FL 人GM-CSF 免疫基因治疗
下载PDF
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突破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杨 魏刚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9-588,共10页
免疫检查点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的发展极大推动了肿瘤免疫治疗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免疫系统清除肿瘤主要包括7个关键步骤:释放抗原、抗原呈递、激活T细胞、T细胞转运、T细胞浸润和存活、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的发展极大推动了肿瘤免疫治疗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免疫系统清除肿瘤主要包括7个关键步骤:释放抗原、抗原呈递、激活T细胞、T细胞转运、T细胞浸润和存活、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理解和基因编辑工具的快速发展,基因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通过表面分子变化逃避机体免疫应答,这些突变的基因可以作为治疗的靶标。本文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机制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以及一些最新的基于基因的免疫疗法策略,包括淋巴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和长链非编码RNA疗法等,旨在为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基因治疗 肿瘤 免疫调节 免疫逃逸 基因编辑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5对小鼠胃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翼麟 何向辉 +4 位作者 喻志革 逯宁 邱宇杰 赵娜 朱理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检测荷瘤状态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15(IL-15)免疫基因治疗,以检测IL-15对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小鼠胃癌,同时采用IL-15表达质粒载体进行免疫基因治疗。2... 目的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检测荷瘤状态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15(IL-15)免疫基因治疗,以检测IL-15对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小鼠胃癌,同时采用IL-15表达质粒载体进行免疫基因治疗。20周后取胃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取血及脾细胞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同时进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胃癌发生率为37.5%。诱癌组小鼠血清IL—15水平(9.20±2.92)ng/L明显降低(P〈0.05),且其脾NK细胞杀伤活性(216.91±117.80)U/L明显降低(P〈0.05)。诱癌组小鼠外周血Treg水平(8.07±6.6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小鼠脾细胞Treg水平(4.40±3.34)%明显降低(P〈0.05)。各组小鼠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癌组小鼠脾细胞CD3+T细胞水平(78.31±29.79)%明显升高(P〈0.05),而CD4+T细胞(19.98±5.77)%及CD8+T细胞水平(10.15±1.72)%明显降低(P〈0.05)。结论多因素联合攻击法为小鼠胃癌模型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小鼠荷瘤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通过IL—15免疫基因治疗可提高机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基因治疗 白细胞介素-15 T细胞
原文传递
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剂pVAX-IL-12-GB的构建及体内外表达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董金凯 高江平 +5 位作者 阎瑾琦 张亮 肖毅 王伟 王晓雄 于继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0-765,共6页
目的构建能够同时表达人免疫调节因子IL-12,GM-CSF和B7.1的新型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剂pVAX-IL-12-GB,验证以上免疫调节因子基因在293T细胞的表达以及IL-12基因在活体内的表达。方法将人IL-12基因克隆到早期构建好的pVAX-IRES-GM-CSF-B7.... 目的构建能够同时表达人免疫调节因子IL-12,GM-CSF和B7.1的新型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剂pVAX-IL-12-GB,验证以上免疫调节因子基因在293T细胞的表达以及IL-12基因在活体内的表达。方法将人IL-12基因克隆到早期构建好的pVAX-IRES-GM-CSF-B7.1真核表达质粒的上游,将其构建成为pVAX-IL-12-GB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293T细胞,RT-PCR检测IL-12和GM-CSF-B7.1基因的转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上游IL-12基因和下游GM-CSF基因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下游B7.1基因的表达;利用电穿孔方法递送质粒进入小鼠股四头肌,免疫组化法检测IL-12基因在小鼠活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以及PCR鉴定获得的片段均与预期的片段大小一致,测序分析证实IL-12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瞬时转染293T细胞后,分别验证了人IL-12,GM-CSF和B7.1基因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电穿孔递送质粒后,活体肌肉组织内同样可以检测到IL-12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可以同时表达人IL-12,GM-CSF和B7.1的新型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剂,为下一步开展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基因治疗 IL-12 GM-CSF B7-1 电穿孔 体内外表达
下载PDF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抗肿瘤研究
10
作者 王小勇 冯敏 唐小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对Lewis肺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SEB基因的表达质粒PCDH-SEB-GFP并转染Lewis肺癌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EB表达;肿瘤细胞皮下注射方法构建Lewi... 目的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对Lewis肺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SEB基因的表达质粒PCDH-SEB-GFP并转染Lewis肺癌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EB表达;肿瘤细胞皮下注射方法构建Lewis荷瘤小鼠模型,成功后瘤内注射含有SEB表达质粒PCDH-SEB-GFP,观察其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Lewis肺癌细胞转染SEB质粒PCDHSEB-GFP后可检测到SEB表达。瘤内注射质粒PCDH-SEB-GFP可显著抑制Lewis肺癌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长。结论瘤内注射超抗原SEB表达质粒能抑制Lewis肺癌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以SEB作为外源性抗原基因的肺癌免疫基因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超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B 免疫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B7-1基因转染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亢健 夏建国 +1 位作者 姜红 李俊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B7-1基因转染胃癌细胞对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B7-1pcDNA3.1(+)和空载体pcDNA3.1(+)分别转染SGC-7901细胞(简称S),用G418筛选分别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SGC-7901/B7-1pcDNA3.1(+)(简称S-B)和SGC-7901/pcDNA3.1(... 目的:研究B7-1基因转染胃癌细胞对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B7-1pcDNA3.1(+)和空载体pcDNA3.1(+)分别转染SGC-7901细胞(简称S),用G418筛选分别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SGC-7901/B7-1pcDNA3.1(+)(简称S-B)和SGC-7901/pcDNA3.1(+)(简称S-P)。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B7-1基因表达,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计算细胞增殖指数。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与S-B、S-P、S共培养,检测PBMC黏附力和杀伤力,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将S-B、S-P、S分别接种于BALB/c裸鼠胃大弯侧,观察B7-1基因转染对胃癌生长及淋巴转移的影响。结果:S-B高表达B7-1基因,S-P和S不表达B7-1基因。S-B、S-P、S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S-B与PBMC黏附力和杀伤力均明显高于S-P和S,而S-P与S无显著差异。种植S-B小鼠成瘤率和转移率均低于S-P和S,HE染色见淋巴细胞广泛浸润于S-B种植形成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结论:B7-1基因提高胃癌细胞免疫原性抑制胃癌生长和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SGC-7901 淋巴转移 免疫基因治疗
下载PDF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权毅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了解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有关肿瘤免疫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①细胞因子基因导入效应细胞 ;②转基因肿瘤疫苗 ;③联合基因治疗。结论... 目的 了解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有关肿瘤免疫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①细胞因子基因导入效应细胞 ;②转基因肿瘤疫苗 ;③联合基因治疗。结论 免疫基因治疗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基因导入效应细胞 转基因肿瘤疫苗 联合基因治疗
下载PDF
hTERT原核重组质粒的表达
13
作者 许慧霞 李一冬 +1 位作者 杨胜利 赵国强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本课题拟观察原核重组质粒pGEX4T1hTERT在BL21细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以hTERT为靶点的肿瘤基因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PTG诱导带有pGEX4T1hTERT质粒的BL21细菌融合蛋白的表达,取不同时间的培养物进行SDSPAGE分析,并进行薄... 目的本课题拟观察原核重组质粒pGEX4T1hTERT在BL21细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以hTERT为靶点的肿瘤基因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PTG诱导带有pGEX4T1hTERT质粒的BL21细菌融合蛋白的表达,取不同时间的培养物进行SDSPAGE分析,并进行薄层凝胶光密度扫描测定目的蛋白表达量,同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对SDSPAGE结果分析发现,含pGEX4T1hTERT质粒的BL21细菌能够表达出63kD的融合蛋白。薄层凝胶光密度扫描测定其表达水平最高为28.4%,以IPTG诱导4h表达量最高。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可被hTERT多抗识别。结论诱导pGEX4T1hTERT重组质粒,获得分子量为63kD的GSThTERT融合蛋白。用抗hTERT目的基因片段表达的相应抗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重组质粒 克隆表达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