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色素瘤免疫原性高,对传统治疗抵抗,免疫治疗是皮肤黑色素瘤治疗方案中的新兴手段,而疗效的差异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发了对皮肤黑色素瘤免疫调控机制的探索。RNA N 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转...皮肤黑色素瘤免疫原性高,对传统治疗抵抗,免疫治疗是皮肤黑色素瘤治疗方案中的新兴手段,而疗效的差异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发了对皮肤黑色素瘤免疫调控机制的探索。RNA N 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皮肤黑色素瘤主要通过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分子及其下游通路进行免疫调控,而m^(6)A调节因子参与其中。探索RNA m^(6)A甲基化修饰与皮肤黑色素瘤免疫调控机制的关系将有助于皮肤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精准靶向,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肿瘤的能力,理论上说抗PD-1/PD-L1信号通路具有治疗各种类型肿瘤的能力。前期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疗法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以及非小细胞肺癌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故PD-1/PD-L1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也值得期待。本文对PD-1/PD-L1分子信号通路、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PD-1/PD-L1抑制剂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PD-1在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展开更多
耗竭性T细胞(exhausted T cells)是一群效应功能减弱,持续表达抑制性受体的T细胞,在肿瘤中表现为T细胞功能缺陷状态,主要特征为一系列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及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耗竭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耗竭性T细胞(exhausted T cells)是一群效应功能减弱,持续表达抑制性受体的T细胞,在肿瘤中表现为T细胞功能缺陷状态,主要特征为一系列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及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耗竭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细胞类型改变等参与肿瘤免疫负调控,从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而T细胞耗竭状态并非不可逆转,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靶向免疫调控点可以有效逆转耗竭性T细胞,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通过逆转肿瘤患者体内的耗竭性T细胞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对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目的对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03月1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的4篇文献,采用AMSTAR量表和CHEER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基于循证证据定性描述替雷利珠单抗治疗sq-NSCLC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结果有效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其客观缓解率为72.5%~74.8%,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两方面均优于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舒格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在延长PFS方面优于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中位时间为17.2个月,效果优于纳武利尤单抗。安全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中≥3级AEs发生率为83.9%~85.8%,低于阿替利珠单抗,高于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舒格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经济性方面:基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成本-效益优于信迪利单抗、舒格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不如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优于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创新性较好,药品适宜性和可及性与其他药物相当。结论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经济学优势;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创新性强,药品技术及使用特点适宜;目前的可获得性尚处于较低水平,但可负担性好。展开更多
文摘皮肤黑色素瘤免疫原性高,对传统治疗抵抗,免疫治疗是皮肤黑色素瘤治疗方案中的新兴手段,而疗效的差异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发了对皮肤黑色素瘤免疫调控机制的探索。RNA N 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皮肤黑色素瘤主要通过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分子及其下游通路进行免疫调控,而m^(6)A调节因子参与其中。探索RNA m^(6)A甲基化修饰与皮肤黑色素瘤免疫调控机制的关系将有助于皮肤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精准靶向,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文摘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肿瘤的能力,理论上说抗PD-1/PD-L1信号通路具有治疗各种类型肿瘤的能力。前期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疗法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以及非小细胞肺癌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故PD-1/PD-L1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也值得期待。本文对PD-1/PD-L1分子信号通路、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PD-1/PD-L1抑制剂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PD-1在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文摘耗竭性T细胞(exhausted T cells)是一群效应功能减弱,持续表达抑制性受体的T细胞,在肿瘤中表现为T细胞功能缺陷状态,主要特征为一系列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及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耗竭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细胞类型改变等参与肿瘤免疫负调控,从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而T细胞耗竭状态并非不可逆转,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靶向免疫调控点可以有效逆转耗竭性T细胞,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通过逆转肿瘤患者体内的耗竭性T细胞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文摘目的对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03月1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的4篇文献,采用AMSTAR量表和CHEER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基于循证证据定性描述替雷利珠单抗治疗sq-NSCLC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结果有效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其客观缓解率为72.5%~74.8%,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两方面均优于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舒格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在延长PFS方面优于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中位时间为17.2个月,效果优于纳武利尤单抗。安全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中≥3级AEs发生率为83.9%~85.8%,低于阿替利珠单抗,高于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舒格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经济性方面:基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成本-效益优于信迪利单抗、舒格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不如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优于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创新性较好,药品适宜性和可及性与其他药物相当。结论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经济学优势;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创新性强,药品技术及使用特点适宜;目前的可获得性尚处于较低水平,但可负担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