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immune tolerance induced by donor derived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in rat high-risk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1
1
作者 Xiao-Wei Gao Yan Fu +3 位作者 Wen-Jing Li An-Jie Du Xia Li Xu-Dong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69-275,共7页
·AIM: To study the role of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imDCs) on immune tolerance in rat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P) in high -risk ey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hyporesponsiveness induced by do... ·AIM: To study the role of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imDCs) on immune tolerance in rat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P) in high -risk ey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hyporesponsiveness induced by donor-derived imDCs. ·METHODS: Seventy-five SD rats (recipient) and 39 Wistar rats (don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imDC and mature dendritic cell (mDC) group respectively. Using a model of orthotopic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in which allografts were placed in neovascularized high -risk eyes of recipient rat.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was induced by alkaline burn in the central cornea of recipient rat. Recipients in imDC group or mDC group were injected donor bone marrow-derived imDCs or mDCs of 1 ×10 6 respectively 1 week before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tail vein. Control rat received the same volume of PBS. In each group, 16 recipients were kept for determination of survival time and other 9 recipients were executed on day 3, 7 and 14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rnea was harvested for 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 and acute rejection evaluation,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Foxp3. ·RESULTS: The mean survival time of imD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and mDC groups (all 【0.05).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Foxp3 on CD4 + CD25 + T cells of imDC group (2.24 ±0.1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1.68 ±0.09) and mDC groups (1.46±0.13) (all 【0.05).·CONCLUSION: Donor -derived imDC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in inducing immune hyporesponsiveness in rat PKP.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tolerance induced by imDC might be inhibit T lymphocytes responsiveness by regulatory T cell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ature dendritic cell high-risk keratoplasty regulatory T cells
下载PDF
四种细胞因子组合从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优势不成熟CD8a+DC 被引量:11
2
作者 纳宁 罗云 +6 位作者 洪良庆 欧阳斌 黄正宇 缪斌 华学峰 杨培生 徐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索从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大量优势不成熟CD8a+DC(DC2)的新方法。【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采用GM-CSF5ng/mL,IL-420ng/mL,Flt3L25ng/mL,SCF100ng/mL4种细胞因子组合,37℃,5%CO2体外培养诱导。第3、7、16天流式细胞术4色荧光... 【目的】探索从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大量优势不成熟CD8a+DC(DC2)的新方法。【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采用GM-CSF5ng/mL,IL-420ng/mL,Flt3L25ng/mL,SCF100ng/mL4种细胞因子组合,37℃,5%CO2体外培养诱导。第3、7、16天流式细胞术4色荧光标记法分析细胞表型,细胞计数分析总细胞产量,采用电镜、免疫荧光及相差摄影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IL-4+Flt3L+SCF诱导第3天在CD11c+的DC细胞群中可产生97.09%的CD8a+优势DC2细胞(占总细胞的34.6%),其中CD8a+MHCⅡ-的不成熟DC占61.77%;随培养时间延长比例下降,但培养第16天时CD8a+的不成熟DC仍占优势。总细胞计数分析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总数下降。电镜、免疫荧光及相差摄影等形态学检查显示所诱导的DC呈现典型树突状形态特征。【结论】GM-CSF+IL-4+Flt3L+SCF可以体外快速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大量优势不成熟CD8a+DC,是体外制备不成熟DC2的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骨髓细胞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Th1/Th2偏移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付燕 高晓唯 +3 位作者 王梦斐 杜安杰 李霞 赵旭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45只SD大鼠为受体,23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45只SD大鼠为受体,23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mDC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组,每组15只;对照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PBS液0.1mL;imDC组:于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imDC106个;mDC组:于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DC106个。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评分;于术后14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RT-PCR检测角膜植片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IL-15、IL-18、IL-4、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im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9.8±2.1)d,较对照组的(9.2±1.9)d和mDC组的(7.9±1.4)d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RT-PCR结果显示,imDC组Th1型细胞因子IL-12、IL-15、IL-18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mDC组明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体外培养的供体来源的imDC可以抑制大鼠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调节受体Th1/Th2细胞因子比例是其降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TH1 TH2
下载PDF
Lewis大鼠骨髓来源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提取与鉴别
4
作者 李立强 李明皓 +3 位作者 李良 李文波 张军 孔令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13-4017,共5页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未成熟阶段表现出极强的抗原吞噬功能,它可以在免疫耐受、癌症的免疫治疗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由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微,这就严重限制了它在临床、科研方面的应用。目的:提取鉴别Lewis大鼠...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未成熟阶段表现出极强的抗原吞噬功能,它可以在免疫耐受、癌症的免疫治疗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由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微,这就严重限制了它在临床、科研方面的应用。目的:提取鉴别Lewis大鼠骨髓来源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方法:从Lewis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前体细胞,应用20 ng/m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ng/mL白细胞介素4培养7 d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然后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加入1μg/mL脂多糖继续培养2 d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ELISA检测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7A因子的分泌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结果与结论:①普通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树突状细胞具有明显的突起结构;②流式细胞仪可见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低表达CD40、CD86等共刺激分子;相反,成熟树突状细胞高表达上述共刺激分子;③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A分泌水平要远高于成熟树突状细胞(P<0.01);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2分泌水平低于成熟树突状细胞(P<0.05);④成熟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刺激明显比成熟树突状细胞强,当成熟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比例达到1∶10时刺激能力更强;⑤结果表明:Lewis大鼠骨髓前体细胞可以分化为树突状细胞,通过流式细胞鉴定、相关因子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够鉴别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未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成熟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付燕 杜安杰 +3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文静 李霞 赵旭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mDC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组,每组20只;对照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PBS液0.1mL;i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imDC1×106个;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DC1×106个。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评分;于术后3d、7d、14d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HE染色,Westernblot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转录因子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结果 im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9.6±1.1)d,较对照组的(9.5±0.9)d和mDC组的(7.0±1.6)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3d、7d、14dimDC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2.21±0.76、2.31±0.68、2.24±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1±0.12、1.47±0.25、1.68±0.09)和mDC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3±0.14、1.58±0.41、1.4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体外培养的供体来源的imDC可以抑制大鼠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是其降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快速分离与体外诱导培养及其鉴定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娜 王海桃 +3 位作者 李昌 李海僖 郭焱 金宁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以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建立体外快速分离和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DC)的方法。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和MACS磁珠分选系统,收集高纯度CD14^+单核细胞;用rhGM-CSF、rhIL-4联合... 目的:以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建立体外快速分离和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DC)的方法。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和MACS磁珠分选系统,收集高纯度CD14^+单核细胞;用rhGM-CSF、rhIL-4联合诱导培养CD14^+单核细胞,第4天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CR5)和抗原吞噬能力,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CD14免疫磁珠技术获得CD14^+单核细胞纯度达94%以上,诱导分化第4天的iDC具有CCR5特征性标志和吞噬能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到iDC出现树突状细胞典型特征。结论:体外快速诱导培养是获得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iDC的有效方法,并可应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诱导培养 鉴定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调节哮喘小鼠Thl/Th2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子玲 张方 +4 位作者 钱桂生 罗向东 索立俊 宋勇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13-817,共5页
目的树突细胞疫苗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文中探讨经鼻滴注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etin,TSLP)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哮喘模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为免... 目的树突细胞疫苗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文中探讨经鼻滴注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etin,TSLP)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哮喘模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为免疫调节治疗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胸腺TSLP受体剔降的imDC治疗组(A组)、imDC治疗组(B组)和哮喘组(C组)。以卵蛋白(ovalbumin,OVA)、氢氧化铝免疫建立哮喘模型,A组和B组分别于激发前气道内滴注100μl的细胞悬液,分别含有1×106TSLPR剔降的imDC、imDC,C组气道内滴注100μl的PBS;各组激发后肺泡灌洗分析细胞组份,分离肺淋巴细胞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CD4+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百分比及IFN-γ+/IL-4+比值,比较各组肺组织学改变。结果TSLP受体剔降的imDC治疗组与其他组比较:①可明显抑制OVA抗原激发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P<0.01);②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增加了IFN-γ的产生;③肺淋巴细胞CD4+IFN-γ+百分比及IFN-γ+/IL-4+明显升高(P<0.01),而CD4+IL-4+百分比则明显下降(P<0.01);④明显抑制哮喘鼠气道内及肺泡内的过敏性炎症反应。结论激发前经鼻滴注TSLP受体剔降的imDC对哮喘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树突细胞TSLP-TSLP受体信号通路,调整Thl/Th2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TH1/TH2失衡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受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立 张升宁 +4 位作者 冉江华 刘静 李铸 赵永恒 李来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不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目的研究不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移植前对受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受体未接受任何处理;环孢素A(CsA)组:术后第2 d开始给予CsA〔10 mg/(kg.d)〕灌胃;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组:受体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受体来源的mDC 1×106个/只;imDC组:受体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受体来源的imDC1×106个/只。模型建立后10 d各组随机处死5只,取移植肝脏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FasL/Fas)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和排斥反应,根据Banff评分系统判断排斥反应程度;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各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另留5只大鼠观察术后存活时间;收集血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TBIL;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CsA组和imDC组术后大鼠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和m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检查:对照组和mDC组ALT及TBIL明显高于CsA组和imDC组(P<0.05);且IL-2和IFNγ-也明显高于CsA组和imDC组(P<0.01),但IL-4和IL-10明显低于CsA组和imDC组(P<0.01)。移植肝脏形态学检测:对照组和mDC组与CsA组和imDC组比较,排斥反应更严重(P<0.05)。Western blot检测:imDC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imDC通过阻断间接识别能明显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imDC可能通过以下机理诱导免疫低反应:诱导T细胞凋亡;选择性激活Th2细胞亚群,诱导Th1/Th2偏移;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排斥反应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免疫低反应
下载PDF
SOCS1基因调控未成熟DC及其预防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苑 张琦 +2 位作者 张艳霞 张敬军 夏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3,共7页
目的构建慢病毒干扰的树突状细胞(DC)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小鼠骨髓来源DC,构建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的DC(DC-SOCS1)。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病毒转染后的... 目的构建慢病毒干扰的树突状细胞(DC)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小鼠骨髓来源DC,构建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的DC(DC-SOCS1)。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SOCS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变化。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OCS1是否依然保持未成熟DC(i DC)的特性。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n≥5),DC-GFP组:输注DC-GFP+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DC-SOCS1组:输注DC-SOCS1+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i DC组:输注i DC+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输注PBS+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输注的异基因骨髓细胞量为1×107/只,脾细胞量为2×107/只,DC-SOCS1和DC-GFP的输注量为2×106/只。通过眼静脉将指定细胞输入各组实验小鼠体内,观察小鼠体重、外周血和靶器官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微量标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各组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1)RT-PCR和Western blot均证实转染后DC-SOCS1细胞内SOCS1表达量明显提高,2)流式检测LPS刺激前后DC-GFP组、DC-SOCS1组和i DC组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量,CD80:LPS刺激前为25.34%、23.74%、29.16%,LPS刺激后为67.92%、52.17%、82.42%;CD86:LPS刺激前为46.61%、44.77%、46.18%,LPS刺激后为:80.47%、57.11%、74.10%;MHC-Ⅱ:LPS刺激前27.61%、23.67%、22.86%,LPS刺激后为:90.33%、48.57%、94.58%。3)移植后21 d各组小鼠血细胞恢复情况,WBC(×109/L):2.18±0.32、3.37±0.37、1.12±0.05、1.48±0.20;Plt:330.83±53.04、563.25±71.76、153.27±16.97、101.00±6.01;Hb(g/L):103.83±8.24、128.00±6.19、88.14±7.45、99.75±8.16(P<0.05)。4)与DCSOCS1组小鼠相比,其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靶组织损伤表现:小肠绒毛断裂坏死,粘膜下层及肌层水肿;肺组织水肿,肺泡腔破坏以及炎性渗出;肝汇管区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未成熟DC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移植骨髓移植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琨 高晓唯 +4 位作者 蔡岩 李文静 胡裕坤 田丽丽 付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未修饰imDC组、imDC+腺病毒空载体组(imDC+Ad组)和imDC+CCR7腺病毒组(imDCs+Ad-CCR7组),每组15只;各组受体术前7 d和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入PBS液0.1 mL、供体来源的未修饰imDC 10×106个(0.1mL)、空载体腺病毒转染后的imDC 10×106个(0.1 mL)和携带CCR7腺病毒转染后的imDC 10×106个(0.1 mL);术后受体大鼠每天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对角膜植片的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术后14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角膜行HE切片观察。结果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空白对照组(10.44±1.88)d,imDC组(16.00±2.18)d,imDC+Ad组(15.11±2.03)d,imDC+Ad-CCR7组(23.67±2.83)d,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mDC组、imDC+Ad组、imDC+Ad-CCR7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imDC+Ad-CCR7组较imDC组与imDC+Ad组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角膜植片HE染色切片显示,imDC+AdCCR7组的植片轻度水肿、基质层板层纤维排列有序,未修饰imDC组和imDC+Ad组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基质层板层纤维排列轻度紊乱、有少量炎性细胞;空白对照组植片高度水肿、角膜基质板层纤维紊乱并出现大量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结论静脉注入CCR7基因修饰的imDC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7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下载PDF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辛海明 彭毅志 +2 位作者 郭浩 袁志强 童亚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研究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梯度离心及rmIL-4、rmGM-CSF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CR7重组腺病毒经增强离心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 目的研究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梯度离心及rmIL-4、rmGM-CSF诱导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CR7重组腺病毒经增强离心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观察转染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取CCR7修饰imDCs于皮肤移植前2d、移植后第5天,经腹部注入受体小鼠,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结果CCR7基因成功转染入imDCs;腺病毒转染后im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imDCs组增强但弱于mDCs组,IL-10可以明显降低刺激能力;CCR7腺病毒转染组皮肤存活时间长于转染前,IL-10能显著延长皮肤存活时间。结论CCR7重组腺病毒转染imDCs后,im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部分增强,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7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转染 免疫耐受 MST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全晓 吴广胜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方面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得以充分肯定。在实验动物模型中,利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仅就未成熟...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方面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得以充分肯定。在实验动物模型中,利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仅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移植排斥反应
下载PDF
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干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立强 焦龙杏 +3 位作者 张武 闫文涛 李健 李明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025-2029,共5页
背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摄取加工能力,但由于缺乏多种共刺激分子不能使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免疫应答,可导致T细胞无能,从而诱导免疫低反应或抗原免疫特异性耐受,同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 背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摄取加工能力,但由于缺乏多种共刺激分子不能使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免疫应答,可导致T细胞无能,从而诱导免疫低反应或抗原免疫特异性耐受,同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低反应性,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排斥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根据DA和Lewis大鼠体质量成对随机分配成3组,均利用“二袖套”方法建立DA→Lewis大鼠肝移植模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环孢素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10 mg/kg环孢素A,1次/d,共7 d;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DA大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1×10^6/只),连续注射2次,间隔10 min。术后7 d取大鼠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HIP、AKT、IKK、IKβ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较,环孢素组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生存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环孢素组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较少,肝小叶结构未被明显破坏,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的炎性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未达到重急性排斥反应水平;③对照组比较,环孢素组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IKβmRNA表达升高,SHIP、AKT、IKK mRNA表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SHIP、IKβ蛋白表达升高,IKK、AKT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素组SHIP、IKK蛋白表达下降,AKT、IKβ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有减缓急性排斥反应的功能,延迟肝脏成活时间,降低同种异体肝脏移植的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排斥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排斥反应 T细胞 免疫应答 大鼠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平 熊思东 +2 位作者 何球藻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注射受体小鼠后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 :(1)应用供体 (C5 7BL 6 )来源的骨髓细胞 ,在体外培养出imDCs ,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 C)... 目的 :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注射受体小鼠后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 :(1)应用供体 (C5 7BL 6 )来源的骨髓细胞 ,在体外培养出imDCs ,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 C)的脾细胞 ,观察脾细胞对供体细胞的应答反应 ;(2 )取已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体小鼠的脾细胞 ,观察其对供体细胞刺激的应答反应 ;(3)通过半定量RT PCR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下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imDCs体外预刺激脾细胞或体内注射imDCs受鼠的脾细胞 ,均呈现对供鼠脾细胞刺激的特异性低应答 ,这种低应答主要出现在受鼠脾细胞在供鼠脾细胞刺激后的 72小时内 ;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鼠对来自供鼠脾细胞的刺激也表现为低应答 ,而对于无关第三者脾细胞的刺激仍保持较高水平 ,二者比较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显示出Th1 Th2模式的偏移。结论 :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注射给受体 ,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可能与imDCs诱导受体T细胞无能有关 ,而且此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Th1向Th2方向的免疫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异基因嵌合体 免疫耐受 移植物
下载PDF
C57BL/6j小鼠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iDC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忠信 吕明德 +2 位作者 殷晓煜 向邦德 黄洁夫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恰当的体外定向诱导和培养小鼠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den driticcells,iDC)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健康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进而于含rmGM-CSF和rmIL-4的RPMI-1640... 目的:探讨以恰当的体外定向诱导和培养小鼠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den driticcells,iDC)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健康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进而于含rmGM-CSF和rmIL-4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定向诱导和扩增,收集悬浮生长细胞后,予以流式细胞学检测其CD80、CD86和CD11c等表面分子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悬浮细胞的形态。结果:去除红细胞的骨髓细胞培养4h后,10%左右细胞贴壁生长。加rmGM-CSF和rmIL-4培养,逐渐呈集落样悬浮生长,有树枝状突起。第6天时,细胞集落呈密集的葡萄串状,细胞体积增大,毛刺状或根须状突起更明显。流式细胞学显示:体外培养第7天的iDC的表面分子CD11c的表达率为75%~81%[(78.4±8.36)%],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率为32%~51%[(38.26±8.77)%],而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率为18%~53%[(27.5±8.30)%]。扫描电镜见细胞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结论:联合使用rmGM-CSF和rmIL-4定向诱导培养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可大量扩增出i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CD34^+造血干细胞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眼表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康艺龄(综述) 赵少贞(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6-770,共5页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膜性囊泡,可广泛参与细胞间通讯、抗炎、免疫调节等。眼表相关的外泌体来源细胞有间充质干细胞(MSC)、调节性T细胞(Treg)、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递送不同...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膜性囊泡,可广泛参与细胞间通讯、抗炎、免疫调节等。眼表相关的外泌体来源细胞有间充质干细胞(MSC)、调节性T细胞(Treg)、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递送不同的生物分子给受体细胞而发挥作用。MSC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抑制T细胞增生、转换巨噬细胞表型、调控辅助性T(Th)细胞分化、上调Treg表达等机制对眼表炎症与免疫相关疾病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减少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培育了一个可促进角膜损伤修复的微环境。Treg来源外泌体内含微小RNA(miRNA)(miR-503、miR-330和miR-9)和诱导型NO合成酶,可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进程,诱导凋亡和其他T细胞分化为Treg表型,抑制T细胞的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从而诱导免疫耐受。imDC来源外泌体通过递送miR-682抑制角膜植片免疫排斥。MDSC来源外泌体在体内外促进Treg扩增,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生和细胞毒性反应,还表达miR-29a-3p和miR-93-5p,可抑制Th1和Th17细胞分化。鉴于上述外泌体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就其对眼表炎症与免疫相关疾病如角膜损伤、黏多糖贮积症、干眼、干燥综合征和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胞外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多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分离树突状细胞的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训威 肖桂清 +4 位作者 赵艳兰 王礼兴 郑晨娜 董乐 吴文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6-902,共7页
目的优化多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分离树突状细胞(DC)工艺,提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诱导分离效率。方法采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脂多糖(LPS)、重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优化多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分离树突状细胞(DC)工艺,提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诱导分离效率。方法采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脂多糖(LPS)、重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rmTNF-α)和诱导时间为考察因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和成熟树突状细胞(mDC)获得量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响应面法分析并验证试验结果,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分析BMDC形态、表面标志物等指标。结果响应面优化诱导imDC最佳诱导工艺rmGM-CSF为46 ng/mL、rmIL-4为24 ng/mL,诱导时间为6 d;imDC获取量为(4.58±0.28)×10~6个,相对偏差为4.00%。诱导mDC最佳工艺LPS为1.4μg/m L、rmTNF-α为30 ng/m L,诱导时间为1 d;m DC获取量为(4.21±0.15)×10~6个,相对偏差为3.80%。体外诱导5~7 d,可获得足量的具有典型树突状的DC,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imDC较高表达CD11c(68.62%±2.3%),低表达CD86(37.95%±1.8%);mDC高表达CD11c(82.05%±1.6%)和CD86(90.34%±1.4%)。结论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联合优化多细胞因子体外快速、高效诱导扩增DC,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成熟树突状细胞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罗清 孙圣刚 +1 位作者 曹学兵 王云甫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耐受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负载的iDC接种Lewis大鼠,IL-12组大鼠在接种DC的同时和次日分别给予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2(rrIL-12)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耐受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负载的iDC接种Lewis大鼠,IL-12组大鼠在接种DC的同时和次日分别给予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2(rrIL-12)腹腔注射,200 ng/次。3周后以AChR和完全福氏佐剂(CFA)进行免疫,观察免疫7周后大鼠重症肌无力(MG)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接种AChR负载的iDC的大鼠和健康大鼠经AChR和CFA免疫后MG相关指标无明显改变;而经IL-12干预的大鼠和EAMG对照组大鼠均产生明显的MG症状,重复电刺激出现明显衰减,血清AChR抗体滴度明显增高,神经肌肉接头呈现典型的MG样改变。结论 IL-12可阻止AChR负载的iDC诱导EAMG耐受,提示DC功能异常和IL-12可能在MG异常免疫反应的启动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永海 张淦 +4 位作者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入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淋巴细胞+IL-2)、实验1组(淋巴细胞+imDC+TGF-β1+IL-2)、实验2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IL-2)、实验3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TGF-β1+I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3d后淋巴细胞的扩增情况及混合培养6d淋巴细胞中CD4、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增殖指数分别为(1.04±0.03)%、(1.26±0.02)%、(1.36±0.01)%和(1.55±0.02)%。实验3组的增殖指数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混合培养6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02)%、(17.98±1.02)%、(30.67±2.68)%、(42.84±1.41)%,而CD4+CD25+T淋巴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4组分别为(65.55±1.41)%、(86±1.72)%、(70.29±1.39)%、(92.3±1.99)%,实验3组的淋巴细胞CD4+CD25+、Foxp3+的表达水平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在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加入TGF-β1、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可明显刺激imDC诱导扩增Treg,是体外诱导扩增Treg的理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非肥胖糖尿病 小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抗CD3抗体 抗CD28抗体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大鼠髓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泳 程云生 +2 位作者 周晓俊 秦磊 钱海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IL)-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比较收获率及特异性... 目的探讨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IL)-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比较收获率及特异性标记蛋白(OX62)阳性的DC数量,获得最佳细胞因子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IL-12、γ-免疫反应性纤维结合素(IFN-γ)水平。结果 GM-CSF 5 ng/ml可诱导出更高的收获率及OX62的阳性率。GM-CSF 5 ng/ml培养7 d的DC,表达中等水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类(MHC II)和低水平的CD86;其分泌少量IL-12;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极低。脂多糖(LPS)刺激后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分泌IL-12和IFN-γ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结论 GM-CSF 5 ng/ml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imDC的最佳剂量,培养7~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im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