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综合治疗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估
1
作者 李淑文 张雷 +2 位作者 王粟 寇文豪 杨世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53-258,共6页
肝细胞癌(HCC)的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常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术前治疗策略的制定需基于术前诊断,特别是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多学科讨论、科学的治疗终点选择等。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HCC影像学疗效评估的进展... 肝细胞癌(HCC)的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常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术前治疗策略的制定需基于术前诊断,特别是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多学科讨论、科学的治疗终点选择等。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HCC影像学疗效评估的进展及其与病理学评估的关系,为提高术前治疗策略的科学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综合治疗 影像学 病理学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三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影像病理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兴国 赵道洲 张磊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目的:通过复习文献筛选三类造模方法,比较各阶段股骨头坏死模型中影像病理学变化,揭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同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为实验动物,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各12只,即A组(空白组),B组(单纯激素... 目的:通过复习文献筛选三类造模方法,比较各阶段股骨头坏死模型中影像病理学变化,揭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同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为实验动物,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各12只,即A组(空白组),B组(单纯激素组),C组(内毒素加激素组),D组(马血清加激素组)。用药后第3、6、9周各随机处死2只兔子取双侧股骨头制成标本,并常规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股骨头病理学改变,确定是否造模成功。结果:各组注射相应药物后C、D组9周DR片示股骨头有轻度骨坏死,结合病理切片示造模成功,其中C组股骨头轻度骨坏死出现较早、较明显。部分指标C、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果:内毒素加激素组和马血清加激素组均成功实现了造模。其中依据病理切片按骨组织形态以内毒素加激素组造模出现坏死征像较早,马血清加激素组次之,单纯激素未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造模 影像病理学
下载PDF
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莉华 谢文晖 俞志昌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15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分段骨显像。骨显像剂为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15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分段骨显像。骨显像剂为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628例,其中中央型肺癌279例,周围型肺癌349例,总阳性率42%。②腺癌345例,鳞癌122例,小细胞癌75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其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③肺癌骨转移部位以肋骨为最多见(205例),其次为脊柱(133例),多发性128例,再者为骨盆、股骨、肩胛骨等。结论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肺癌的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转移瘤 诊断
下载PDF
肺癌侵犯肺静脉干的CT、MRI表现及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缪竞陶 朱培菊 +2 位作者 张尚福 何之彦 周清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肺静脉干(pulmonaryvenoustrunk,PVT)的病理方式及其与CT、MRI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观察31例肺癌侵犯PVT的大体及显微病理改变,盲法判断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肺静脉干(pulmonaryvenoustrunk,PVT)的病理方式及其与CT、MRI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观察31例肺癌侵犯PVT的大体及显微病理改变,盲法判断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病理表现分为三组:5例癌肿与管壁一侧相贴,主要侵犯外膜;16例癌肿沿管壁环形堆积式浸润;10例癌肿沿管壁长轴匍匐式浸润。CT、MRI表现亦分为三组:肿块与一侧管壁相贴,管腔通畅;肿块包埋PVT,管腔狭窄或闭塞;肿块位于心包外段,同时心包内段PVT增粗、信号异常。CT、MRI征象与病理表现Kappa值各为0.37及1.00。结论:肺癌以相贴、环形堆积浸润、纵向匍匐浸润等方式侵犯PVT,MRI征象与之密切相关。因此,MRI是术前判断癌肿侵犯PVT方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成像 病理学 CT NMR
原文传递
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郭学军 刘鹏程 +3 位作者 王成林 赵艳 冯飞 赵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淋巴管瘤,其中行CT检查22例,MRI检查8例,3例经CT增强扫描,2例行MRI增强。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淋巴管瘤19例...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淋巴管瘤,其中行CT检查22例,MRI检查8例,3例经CT增强扫描,2例行MRI增强。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淋巴管瘤19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薄壁肿块,密度均匀;海绵状淋巴管瘤5例,表现为蜂窝状结构,边缘不规则;血管淋巴管瘤3例,可有不均匀强化及“液-液”平面表现。单纯淋巴管瘤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280例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耿道颖 沈天真 +1 位作者 陈星荣 沈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取50例肉眼全切标本,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研究。结果发现Ⅰ级AG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出血少见,分别为32%、1%;Ⅲ~Ⅳ级AG则边界多不清楚,信号不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57%、22%;Ⅱ级介于二者之间。众多MRI征象中,有分级价值的特征为多位、多发、出血及坏死。而肿瘤在增强前后的信号不均匀性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肿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病理改变较多有关。另外,镜下尚发现瘤周水肿及邻近脑组织内有孤立肿瘤细胞浸润现象,而MRI上无法分辨。结论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脑肿瘤
原文传递
关节软骨MR影像表现特点和各种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7
作者 许建荣 杨世埙 +5 位作者 王皖 朱珠华 蒋智铭 蒋尧 翟伟韬 靳激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的MRI表现特点以及各种因素对软骨层次、厚度和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取12只新鲜人膝关节标本,行各种位置和序列的MR成像。标本脱钙、切片、染色后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MRI上关节软骨的厚度、层次和信号强...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的MRI表现特点以及各种因素对软骨层次、厚度和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取12只新鲜人膝关节标本,行各种位置和序列的MR成像。标本脱钙、切片、染色后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MRI上关节软骨的厚度、层次和信号强度与软骨内纤维排列方向、软骨基质的含量、各区域宽度、容积效应、化学位移、各向异性和成像序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1
8
作者 耿敬标 李文进 柏根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FDB2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并行增强扫描。结果单发型16例,多发型5例。其中下肢骨10例(11块),面颅骨5例(8块)...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FDB2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并行增强扫描。结果单发型16例,多发型5例。其中下肢骨10例(11块),面颅骨5例(8块),上肢骨4例(4块),骨盆1例(4块),肋骨1例(4根)。X线平片和CT像上表现囊状改变13例,磨玻璃样改变5例,丝瓜络状改变2例,虫蚀状改变1例;MRT1WI病灶为低信号,T2WI可为低、中、高信号。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FDB的诊断各有优缺点,可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长青 陈晨 +2 位作者 陈常勇 廖伟华 王小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 (其中 4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 ,1例仅有CT资料 ,6例仅有MRI资料 ) ,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 (其中 4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 ,1例仅有CT资料 ,6例仅有MRI资料 ) ,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中 10例为单发 ,1例多发 ,共有 12个病灶 ,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 4个 ,占 33.3% ,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有 7个 ,占 5 8.3% ,位于小脑部 1个 ,占 8.4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 ,无出血和钙化 ,注射对比剂后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强化 ;10例MR平扫中 ,T1WI上 9个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其余 2个病灶呈低信号 ;在T2 WI上 ,8个病灶呈等信号 ,3个呈略高信号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及水分少 ,核大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 ,亦未见钙化 ,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 ,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 ,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 CT MRI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肿块^(99m)Tc-MIBI显像规律与其组织病理学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杜勇 任长征 龙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5,共3页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显像规律,对84例乳腺肿块患者行99mTcMIBI显像检查。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IBI740~925MB...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显像规律,对84例乳腺肿块患者行99mTcMIBI显像检查。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IBI740~925MBq,动态采集血流相、血池相、5分钟早期摄取相及60、120分钟延迟相图像,并计算病变的早、晚期摄取比值。结果表明:乳腺病变显像特点随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别。43例乳腺癌中37例诊断为阳性,6例假阴性;41例良性病变中3例有放射性浓集。此法检出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05%和9268%。因此,99mTcMIBI显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对癌细胞密度低的恶性肿瘤,如硬癌及有多发性坏死而血供不良的恶性肿瘤诊断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病理学 ^99MTC MIBI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肌肉骨骼系统肿瘤性质鉴别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靳激扬 杨世埙 +7 位作者 许建荣 庄奇新 高晓鸣 李明华 王皖 乔瑞华 何鸿渊 王永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88-591,共4页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鉴别良恶性肌肉骨骼 (简称肌骨 )肿瘤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量化分析 3 2例肌骨肿瘤患者的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 ,采用差别分析法确定良恶性患者的动态增强MRI检查指标有无差别 ,并通过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鉴别良恶性肌肉骨骼 (简称肌骨 )肿瘤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量化分析 3 2例肌骨肿瘤患者的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 ,采用差别分析法确定良恶性患者的动态增强MRI检查指标有无差别 ,并通过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得出最佳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定量指标与肿瘤组织血管化程度及DNA指数 (DI)的关系。结果 恶性肌骨肿瘤早期增强斜率值 (slope)的中位数为 1 12 13 % /秒 (范围 0 2 4 5 4 % /秒~ 2 5 4 74 % /秒 ) ,良性为 0 3 0 81% /秒 (范围 0 0 3 0 9% /秒~ 0 882 0 % /秒 ) ,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slope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7 5 0 %、75 0 0 %、81 2 5 %。恶性肿瘤向心性增强率 (DER)的中位数为 0 110 1(范围 - 0 3 42 9~ 1 0 0 0 0 ) ,良性者为 0 0 92 4 (范围 - 0 5 0 3 9~ 0 5 114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slope与肿瘤组织血管化程度呈线性正相关 (r=0 70 64 ,P <0 0 1) ;与DI呈等级正相关 (rs=0 5 5 3 8,P <0 0 1)。结论 动态增强MRI早期增强斜率值不仅可以反映肿瘤组织的血管化与灌注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DNA含量的不同 ,为肌骨肿瘤的性质鉴别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肿瘤 肌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定量研究
原文传递
乳腺癌的MRI影像学特征与细胞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敏红 陈德基 +3 位作者 罗永良 李敏健 林建华 余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的影像学征象与细胞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MRI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RI影像学征象与乳腺癌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二步法观察癌组...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的影像学征象与细胞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MRI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RI影像学征象与乳腺癌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二步法观察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的表达水平。结果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癌病理类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0.0%,诊断其分化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94.8%和71.4%。肿瘤的形态和边缘与其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相关(χ2值分别为6.21和5.88,P均<0.05),肿瘤形态和环形强化均与ER和PR的阴性表达相关(P<0.05),环形强化和肿瘤内部坏死与Cerb B-2的阳性表达相关(P<0.05),而肿瘤边缘与ER、PR和Cerb B-2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不规则形态可以预测ER的阴性表达,而环形强化是ER、PR阴性预测因子(P<0.05),肿瘤内部坏死是Cerb B-2阳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乳腺癌MRI的影像学特征对判断肿瘤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预测乳腺癌的分子表型表达情况,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椎间盘退变的MRI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裴仁全 张维信 王泽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为阐明退变椎间盘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临床意义,作者对11具成人脊柱标本椎间盘进行了MRI与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间盘分为四型:Ⅰ型:正常间盘。MRI上其形态及信号强度未见异常,病理仅见纤维环局部断裂。Ⅱ型:退... 为阐明退变椎间盘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临床意义,作者对11具成人脊柱标本椎间盘进行了MRI与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间盘分为四型:Ⅰ型:正常间盘。MRI上其形态及信号强度未见异常,病理仅见纤维环局部断裂。Ⅱ型:退变间盘。其形态不规则,信号强度不均匀减低,间盘未超过终板后缘。病理发现纤维环及软骨终板内有坏死的软骨细胞、破碎的髓核、出血、炎症、肉芽组织、纤维化及囊变等。Ⅲ型:间盘膨出。在退变的基础上,间盘呈同心性扩大并超出终板后缘,但无髓核局部脱出。病理见纤维环断裂,累及外环,表层尚完整。Ⅳ型:间盘脱出。除有Ⅱ型的改变外,髓核通过破裂的纤维环向后脱出,后纵韧带移位或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发育 病理学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缪飞 展颖 +4 位作者 王晓颖 丁蓓 汪登斌 丁晓毅 张蓓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9-592,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本病多发于 30岁以下女性 ,临...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本病多发于 30岁以下女性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 (2 )CT、MRI表现为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可分为 3型 ;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 (3)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 ,多有完整包膜 ,不伴有胆总管扩张。 (4 )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实性部分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囊性区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 (5 )肿瘤的囊实性结构是形成“浮云征”的病理基础。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影像 病理诊断 CT MRI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海捷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0例中,单发7例,多发3例,共39个实性结节样...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0例中,单发7例,多发3例,共39个实性结节样病灶。其中,位于额叶4个,颞叶10个,脑室13个,脑干2个,小脑1个,累及胼胝体9个。非实性结节样病灶若干。单发者病灶多呈实性,致密,部分内可见坏死(5个)、出血(3个),与灰质信号相比,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多发者病灶多松散,部分不成形,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常规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中除1例轻度强化外,余实质部分均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区无强化;弥漫性浸润病变呈点、片状强化。病理上所有PCNS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学基础决定PCNSL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1)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2)肿块在T2WI上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单发病灶多呈团块状均匀强化,多发病灶呈点、片状强化。(4)肿瘤内囊变、坏死少见。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和平 黄其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2年第1期43-45,88,共4页
本文对2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 MR 信号及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该肿瘤在 T_2加权序列(SE—T_2WI 或 RARE—T_2WI)中皆呈脑脊液样强 MR 信号;在 SE—T_1WI 中多数肿瘤(73.9%)信号与脊髓相近,少数(26.1%)信号低于脊髓.经与手术病理对... 本文对2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 MR 信号及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该肿瘤在 T_2加权序列(SE—T_2WI 或 RARE—T_2WI)中皆呈脑脊液样强 MR 信号;在 SE—T_1WI 中多数肿瘤(73.9%)信号与脊髓相近,少数(26.1%)信号低于脊髓.经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发现肿瘤呈长 T_2值的特性除一般文献报道的与肿瘤内囊变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肿瘤内含有 Antoni B 型结构有关。另外,肿瘤内坏死灶也是引起 T_2值延长的因素之一,并指出,肿瘤内血管畸形可能也参与了高信号的形成。肿瘤 T_1值多数与脊髓相近缘由肿瘤内含有较为丰富的雪旺氏梭形细胞,同时也与肿瘤内含有的微小囊变、Antoni B 型结构等生化成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 CT、MRI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衡 王永涛 +5 位作者 柏永华 曾林 金开元 骆科进 李邦国 张体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3-867,共5页
目的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FT的CT、MRI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12例ESFT中,发生于颅内、盆腔各5例,腹膜后2例。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 目的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FT的CT、MRI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12例ESFT中,发生于颅内、盆腔各5例,腹膜后2例。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8例行CT扫描,其中6例良性ESFT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2例恶性ESFT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或侵犯周围组织。8例肿块CT密度均不均匀,伴有斑片状低密度区,CT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块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肿块持续强化且强化范围扩大,呈"快进慢出"型均匀一致强化。4例行MRI,T1WI:3例病灶为等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低信号;T2WI:3例病灶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高信号影,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T2WI低信号区显著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率100.0%(7/7),CD34阳性率100.0%(8/8),Bcl-2阳性率80.0%(4/5),CD99阳性率71.4%(5/7);S-100阴性率100.0%(6/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率100.0%(5/5),细胞角蛋白(CK)阴性率83.3%(5/6)。结论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延迟期持续均匀一致强化;MR 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被引量:18
18
作者 叶慧义 王岩红 +3 位作者 罗瑜昆 郭行高 蔡守旺 于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30-832,共3页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前瞻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前瞻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4例均为单发肿瘤。术前3例诊断准确。US:4例均为边界清楚,形态规整,不均匀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见其中3例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血流。CT:低密度,其中2例见散在分布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2例动、门脉期均为中度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3例呈不均匀短T1、长T2信号,其中1例用脂肪抑制序列后短T1变成长T1。DSA:2例为富血供肿瘤,其中1例早期见肝静脉引流。光镜和免疫组化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血管和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成。结论:强回声、有明确脂肪密度或(和)信号的肿块,中度或显著强化,可出现早期肝静脉引流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表现。综合影像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半月板MRI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金霜 徐波 +5 位作者 王万里 阎立民 张亚莉 马晓文 宋应臣 陈自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MRI信号改变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搜集因各种原因作膝关节以上离断的12个肢体,以及完整摘除的1个半月板,共计25个半月板。对这些半月板作MR成像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结果25个半月板中,MRI呈均...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MRI信号改变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搜集因各种原因作膝关节以上离断的12个肢体,以及完整摘除的1个半月板,共计25个半月板。对这些半月板作MR成像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结果25个半月板中,MRI呈均匀低信号13个,有不达关节面的球形、片状、条状高信号10个,有2个半月板呈现达关节面的高信号。病理组织学见MR呈均匀低信号的13个半月板中有10个为正常纤维软骨组织,2个可见钙化,1个有纤维脂肪变性;10个不达关节面的高信号的半月板中,病理组织学上有7个可见程度不同的脂肪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变性、厚壁血管增生及脂肪细胞融合成团等退行性改变,1个为正常,2个有软骨基质水肿;2个MRI信号显示撕裂的半月板除大体标本可见裂口外,病理组织学上可见纤维脂肪组织取代了纤维软骨,并有玻璃样变和瘢痕形成。结论半月板内MRI信号改变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基本一致。但MR信号正常时也可以存在半月板钙化。不达关节面的半月板高信号形成原因很多,软骨基质水肿也可能是其形成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半月板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半月板损伤
原文传递
异位嗜铬细胞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麟 龚洪翰 +3 位作者 周福庆 张悦 曾献军 周克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10例病灶... 目的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10例病灶位于腹膜后,2例位于膀胱壁,1例位于腰椎平面的椎管内。12例行CT扫描,其病灶以囊实性为主(12例),其中1例见钙化,完全囊性1例。12例病灶实性成分平扫平均CT值为41.5HU,实性成分增强动脉期强化,平均CT值为92.3 HU;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平均CT值为103.8 HU;延迟期平均CT值为91.3 HU。4例行MR扫描,病灶均以T1WI等、T2WI高信号为主,实性成分DWI呈明显高信号。病理上,13例均表现为良性。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细胞胞浆丰富,周围被毛细血管及纤维组织间隔,其中11例免疫组织化学CgA和Syn染色均为阳性,10例NSE和S-100染色为阳性,12例CK、EMA及SMA染色均呈阴性。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增强扫描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及瘤体周围增粗血管影与病理改变相关,其影像表现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异位嗜铬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