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utcome of application of primary versus secondary Illizarov's fixator in ope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被引量:1
1
作者 Anil Joshi Saurabh Singh +3 位作者 Sudeep Jain Narender Rohilla Vivek Trikha Chandra Yadav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6年第3期221-226,共6页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mpare outcom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llizarov's fi xator application as a treatment method for type III open tibial fractures in terms of nonunion and wound infection.ME...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mpare outcom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llizarov's fi xator application as a treatment method for type III open tibial fractures in terms of nonunion and wound infection.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in a tertiary care center. Forty-eight type III tibi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Illizarov's apparatus between 2008 and 2011.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depending on the treatment protocol, timing of wound closure and Illizarov's application, primary(n=28) and secondary(n=20).RESULTS: In the primary group,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all 28 patients. The median time to recovery was 24 weeks, and the median number of operations was 3. 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a bone defect. In the secondary group, complete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18 out of 20 patients. The median time to recovery was 30 weeks, and the median number of operations 5. There were 9 patients with a bone defect. The median time to recovery and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were signifi cantly smalle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operation. Union was 100% in the primary group and more than 95% in the secondary group. Chronic osteomyelitis persisted in one patient and below amputation was done in one patient in the secondary group.CONCLUSION: Primary wound closure and Illizarov's fixation required a smaller number of operations and shorter time to recovery than secondary wound closure and Illizarov's fi xation, mostly due to a signifi cantly less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 bone defect in the primary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fractures Limb salvage DEBRIDEMENT illizarov’s fi xator Tibial fractures
下载PDF
改良I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6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庆生 陈利新 张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4-45,共2页
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之一。从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我院使用改良I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长干骨开放性骨折3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36例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2... 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之一。从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我院使用改良I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长干骨开放性骨折3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36例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21岁~48岁。全部为新鲜开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股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 illizarov
下载PDF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9
3
作者 韩立仁 赵北 +3 位作者 贺新兵 闫军 韩士章 杨晓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有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09—2012-04对5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骨缺损者根据骨缺损长度进行分组,其中24例一期行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钢板固定骨折端,二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27例一期行Ilizaro...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有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09—2012-04对5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骨缺损者根据骨缺损长度进行分组,其中24例一期行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钢板固定骨折端,二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27例一期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结果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患者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均<2 cm,无一例出现畸形,皮肤软组织得到修复。结论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固定是治疗合并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骨缺损6 cm以内患者肢体功能及长度得以重建。Ilizarov骨搬移技术也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骨缺损长度大于6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骨缺损 骨移植 骨搬移 外固定架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贾世孔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41-1543,1556,共4页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经验,探讨骨不连的病因,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从2002年1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骨不连患者共87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切...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经验,探讨骨不连的病因,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从2002年1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骨不连患者共87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改用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骨移植治疗80例,Illizarov技术治疗7例。对其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临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87例患者,得到随访82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8个月。得到随访的82例患者中,70例患者临近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肢体功能优良。12例遗留有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均与患者术前肢体长期固定或失用有关。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医源性因素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骨折类型以及术后感染也是骨折后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锁定加压钢板 植骨 illizarov技术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 Ⅱ、Ⅲ型开放性跟骨骨折 被引量:12
5
作者 姬广伟 马磊 +1 位作者 滕学仁 戴世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40-1844,共5页
[目的]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开放性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7年5月共36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3例;年龄28~45岁,平均(40.13±... [目的]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开放性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7年5月共36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3例;年龄28~45岁,平均(40.13±3.94)岁;根据开放性损伤Gustilo分型:GustiloⅡ型15例,ⅢA型14例,ⅢB型7例;根据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型16例,Ⅳ型8例。予以开放性跟骨伤口清创,并经过伤口复位跟骨后,于胫骨下端安装Ilizarov支架全环,VSD贴敷伤口,必要时行伤口自体表皮皮肤移植。采用AOFAS评分和影像测量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其中19例患者皮肤切口及针道切口轻度红肿,经换药后伤口愈合。17例伤口因创面较大待创口肉芽组织充填后进行自体表皮皮肤移植,移植皮肤都得到存活。患者住院期间VSD负压引流时间15~35 d,平均更换(3.28±0.88)次。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58±3.67)个月。AOFAS评分由术后3个月时(72.75±7.7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79. 19±9.06)分。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0例,良18例,一般7例,差1例,优良率为77.78%。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 d、术后6个月时跟骨影像测量参数,包括跟骨长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6个月之间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VSD技术 开放性跟骨骨折
原文传递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永军 赵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86-90,共5页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曲折漫长,需要控制骨感染和修复骨缺损,一直是骨科的棘手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众多,临床常用手段包括清创后植骨、抗生素缓释技术、带血管蒂骨移植、Masquelet技术及Illizarov技术,...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曲折漫长,需要控制骨感染和修复骨缺损,一直是骨科的棘手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众多,临床常用手段包括清创后植骨、抗生素缓释技术、带血管蒂骨移植、Masquelet技术及Illizarov技术,使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取得突飞猛进的效果,但目前没有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方案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笔者查阅、回顾了感染性骨缺损的文献,就主要治疗现状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折 不愈合 植骨 Masquelet技术 illizarov技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在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立国 董长红 +1 位作者 夏建军 徐明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2期1305-130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9—2015—05对7例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按照Ilizarov穿针原则经皮克氏针和螺纹半针行微创操作。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9—2015—05对7例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按照Ilizarov穿针原则经皮克氏针和螺纹半针行微创操作。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三维固定骨骺并调整矫正局部成角畸形以及旋转畸形。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7~23个月,平均12.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克氏针断裂,术后4个月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可1例,优良率85.7%。结论Ilizarov技术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具有创伤小、不损伤骺板、固定稳定可靠、后期拆除方便、可以早期活动关节的优点,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illizarov技术 骨骺损伤 儿童 微创
原文传递
应用Illizarov技术治疗小儿胫骨大段缺损致过度生长一例报告
8
作者 吴其常 苗旭漫 王东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69-570,共2页
关键词 illizarov技术 治疗 小儿 胫骨大段缺损 过度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