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八角根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柯萨奇病毒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亚丹 张贵杰 +3 位作者 屈晶 李玉环 蒋建东 庾石山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目的研究大八角根(RadixIlliciiMaji)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方法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二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以及Mo(OAc)。诱导的圆二色谱... 目的研究大八角根(RadixIlliciiMaji)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方法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二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以及Mo(OAc)。诱导的圆二色谱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CPE)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柯萨奇病毒B3的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4-表-脱氢松香酸(4-epi—dehydroabieticacid,1)、8,11,13,15-四烯松香烷-19-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9-oicacid,2)、jiadifenoicacidsB(3)、C(4)、G(5)和I(6)、majusanicacidsB(7)和D(8)、lamberticacid(9)、angustanoicacidsF(10)和G(11),及13-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19-oicacid(12),经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柯萨奇病毒B3的活性,IC50值为3.3—66.7μmol/ml。结论大八角根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及毒性与其分子中的含氧取代密切相关,化合物3—6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八角 二萜 抗柯萨奇病毒活性
下载PDF
江西八角属植物一新记录种 被引量:2
2
作者 钱萍 娄维 +3 位作者 鲁赛阳 王珊珊 王金才 季春峰 《江西科学》 2018年第3期448-449,共2页
报道了一种江西新纪录的八角属植物,即大八角Illicium majus Hook.f.&Thomas.。
关键词 大八角 新记录种 江西
下载PDF
大八角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牛长山 王亚丹 +7 位作者 屈晶 庾石山 李勇 刘云宝 马双刚 吕海宁 陈霞 徐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689-2692,共4页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八角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1H,13C-NMR)分析分别鉴定为cycloparviflorolide(1),cycloparvifloralone(2),tashironin(3),tashironin ...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八角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1H,13C-NMR)分析分别鉴定为cycloparviflorolide(1),cycloparvifloralone(2),tashironin(3),tashironin A(4),anislactone A(5),anislactone B(6),pseudomajucin(7),syringaldehyde(8),methyl-4-hydroxy-3,5-dimethoxybenzoate(9)和(E)-3-methoxy-4,5-methylenedioxycinnamic alchol(10)。其中化合物1~4,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1.0×10-5mol·L-1下,在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释放NO抑制模型上,化合物5,6抑制率分别为75.31%,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八角 化学成分 倍半萜
原文传递
大八角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振峰 凌志群 +2 位作者 施璐 曹晓琴 张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比色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3)、8′-氧代-6-羟基-二氢红花菜豆酸(4)、4-O-methylcedrusin(5)、左旋马尾松树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7)、vladinol F(8)、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4-O-吡喃鼠李糖苷(9)、槲皮素-3-O-吡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1)、牡荆素(12)、3,5,7-三羟基色原酮-3-O-葡萄糖苷(13)和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14个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均大于10μmol/L。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7~9和1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属 大八角 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 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 (7S 8R)-4 9 9′-三羟基-3 3′ 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