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惠金融与“中国梦”:思想联结与发展框架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0,共10页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步入新时期,并进入"顶层设计"视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普惠金融与"中国梦"在思想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实现我国普惠金融的"中国梦"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难点问...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步入新时期,并进入"顶层设计"视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普惠金融与"中国梦"在思想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实现我国普惠金融的"中国梦"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难点问题。未来,我国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在坚持创新、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的前提下明确发展思路,形成对普惠金融的正确认识,加强顶层领导规划,从"存量"和"增量"途径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构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中国梦 思想联结 发展框架
原文传递
壮医药思想内核与理论框架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洪宗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45-49,共5页
回顾了壮医药理论发展历程与思想嬗变,描述了壮医药思想的基本形态,阐释了壮医药理论框架及其特色,讨论了壮医药发展的方向.认为壮医药作为中国南方民族医药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
关键词 壮医药 思想内核 理论框架 特色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论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5
3
作者 成尚荣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4期3-13,共11页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发了,其中有一个重要变化:增加了"基本原则",设置了五条,并作了简明的阐释。基本原则是说话或做事的标准或法则,是从自然与人类历史上抽象出来的,透射了基本规律。深入进行课改必须认真学习,准确领会...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发了,其中有一个重要变化:增加了"基本原则",设置了五条,并作了简明的阐释。基本原则是说话或做事的标准或法则,是从自然与人类历史上抽象出来的,透射了基本规律。深入进行课改必须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基本原则的核心要义。基本原则其实是课改的思想框架、方向性策略,是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具体凝练,其实质是聚焦育人。基本原则也从时代的视角加以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这一结构具有召唤性,鼓舞着课改者。五条基本原则从方向、对象、内容、机制和方式方面形成了课改的育人图谱。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原则,一定要确立新的人才观,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一定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因材施教,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一定要将基本原则转化为丰富、生动的实践形态,引导学生从"本源"中学,在课程的综合处开拓,在实践中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则 以育人为本 思想框架 方向性策略
下载PDF
评“伊斯兰国”对阿富汗的渗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吉军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95,共22页
政治伊斯兰组织"伊斯兰国"自2014年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生成以来,不断攻城掠地和扩张势力范围,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于2014年兴起时曾宣称欲将阿富汗变成如伊拉克和... 政治伊斯兰组织"伊斯兰国"自2014年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生成以来,不断攻城掠地和扩张势力范围,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于2014年兴起时曾宣称欲将阿富汗变成如伊拉克和叙利亚一样的据点。2015年1月,"伊斯兰国"宣布在阿富汗建立"伊斯兰国"行政分支"呼罗珊省",这也成为该组织成功渗透至阿富汗的重要标志。目前,"伊斯兰国"虽未能占领阿富汗的任何主要城市或大片领土,但却成功地分裂了阿塔等恐怖分子团体,成为影响阿富汗政局变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渗透不仅使本已进展缓慢的阿富汗战后重建增添了许多未知因素,更对地区和国际反恐构成新的挑战。尽管在国际社会和阿富汗政府军的军事打击下,"伊斯兰国"快速渗透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切除这颗"毒瘤"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或将持续成为威胁阿富汗及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一支政治伊斯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阿富汗 政治机会结构 资源动员 意识形态框架
原文传递
Building an Academic System of Leg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5
作者 WANG Yi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3期228-244,共17页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ointed out that problems are the voice of the times, and answering the problems and guiding the solu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th...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ointed out that problems are the voice of the times, and answering the problems and guiding the solu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theories. To continually promot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and to write a new chapter o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problem orientation. Therefore, it is a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o engage in intellectual inquiry with respect to meta-jurisprudence, and, based on that, pursue the target of building an academic system of leg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problems in meta-jurisprudence. The first is ideological resources, which asks what kinds of ideas shape the direction, foresight, and preferences of legal scholars. The second is the analytic framework, which asks how to tell the different kinds of legal issues apart, finish building the system, choose the best ways to argue, and make strong arguments. Only by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of meta-jurisprudence and adhering to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by combining China's specific rule-of-law practice with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culture, and by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an the mission of building an academic system of leg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academic system of legal science problem-orientation ideological resources analytical framework
原文传递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及有效建设框架——基于马克思实践性唯物史观逻辑的解析
6
作者 肖士英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6,180,共14页
主流意识形态内在结构是由原生性起点性构成环节、继起性中间性构成环节和完成性终点性构成环节,通过递进性贯通融合所形成的有机整体结构。其起点性构成环节显现为作为历史前提的人及生产力得以存在发展对历史的强制性规范性要求;其中... 主流意识形态内在结构是由原生性起点性构成环节、继起性中间性构成环节和完成性终点性构成环节,通过递进性贯通融合所形成的有机整体结构。其起点性构成环节显现为作为历史前提的人及生产力得以存在发展对历史的强制性规范性要求;其中间性构成环节显现为主体形态、精神观念形态、实践形态三个环节;其终点性构成环节显现为规范化实然历史形态的构成环节。由这些环节融合而生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在结构,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以稳定的结构形式和演替性的结构内容,周期性地存在发展着,从而把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建设框架限定为一个特定格局:以历史得以可能的内在要求为建设根据,以培育能有效满足上述要求的合格主体,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科学精神观念,创造能有效满足上述要求的客观机制为有效建设任务,以现实地满足上述要求、引领主流意识形态适时进入新生命周期为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结构 递进性生成 精神观念 建设框架
原文传递
外部大冲击背景下公共交通出行及其量化指标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江评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66,共8页
新冠病毒是人类近百余年遭遇的最大外部冲击(广域流行疾病)。这个冲击对城乡生产、生活,包括公共交通出行产生巨大、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与过往既有的公共交通规划、政策与管理工作相关的认知、经验、工作方式、绩效指... 新冠病毒是人类近百余年遭遇的最大外部冲击(广域流行疾病)。这个冲击对城乡生产、生活,包括公共交通出行产生巨大、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与过往既有的公共交通规划、政策与管理工作相关的认知、经验、工作方式、绩效指标等等,才能更好地指导新冠疫情中、新冠疫情后的相关工作。文章提出一个基于出行稳定性、变化性、柔韧性和恢复力4个核心概念的认识框架,并提出了8个指标或可视化方法具体落实该框架。结合北京、香港的实际数据,文章说明了有关指标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冲击 影响 公共交通出行 认识框架 指标
下载PDF
致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轶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此确定元法学问题,并从元法学问题出发,致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此确定元法学问题,并从元法学问题出发,致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元法学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思想资源问题,即塑造法学者取向、前见、偏好的思想资源是什么的问题;一类是分析框架问题,即如何对法学问题进行类型区分、完成体系构建、确定论证方法、提出有效论据的问题。只有从元法学问题出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既能同中国具体法治实际相结合,又能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还能有效借鉴域外有益法治经验,才能完成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学术体系 问题导向 思想资源 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西方权力制约论的思想渊源和制度架构
9
作者 叶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94,共9页
权力制约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这个论题萌芽于古希腊,其经典性的解答完成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政治思想家围绕它展开思考和论辩。在现代政治形态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西方政治思想家就权力制约问题... 权力制约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这个论题萌芽于古希腊,其经典性的解答完成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政治思想家围绕它展开思考和论辩。在现代政治形态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西方政治思想家就权力制约问题所达成的某种共识,不仅表现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预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融入了西方政治的制度架构。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制约 思想渊源 制度架构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开放的思想架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灿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43-143,145,共2页
本文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内涵,对解读了对外开放思想理论内涵与实践实施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角度出发,对对外开放思想的实践要求进行了探析,并从国家经济对外战略部署、... 本文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内涵,对解读了对外开放思想理论内涵与实践实施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角度出发,对对外开放思想的实践要求进行了探析,并从国家经济对外战略部署、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政治及经济事务三个维度系统的研究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外开放的思想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开放 思想构架
下载PDF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四向十字”思维框架研究
11
作者 陈一明 《天津教育》 2021年第7期137-138,共2页
山东省思想政治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非选择题在命制特点、答案制定上呈现出全国卷与山东卷融合,并融入新元素的趋势,对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提出更全面苛刻的要求。在深入分析往年高考试题后,本文提出了“四向十字”解题方法,借以辅助... 山东省思想政治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非选择题在命制特点、答案制定上呈现出全国卷与山东卷融合,并融入新元素的趋势,对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提出更全面苛刻的要求。在深入分析往年高考试题后,本文提出了“四向十字”解题方法,借以辅助学生形成学科关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四向十字 思维框架
下载PDF
思辨能力视域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桂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8,共6页
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将思政教育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进而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日常话语,这一话语体系的重构有助于使课程思政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本文提出以课程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 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将思政教育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进而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日常话语,这一话语体系的重构有助于使课程思政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本文提出以课程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内容为主线、以互动为主要方式的多维度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立体架构和开展路径,利用多种新媒体教学媒介、增补与时俱进的教学素材、开展跨语言和跨文化比较活动、创设语境评价思政元素的内化等多元的教学活动,使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藉此综合英语课程在打开文本空间的同时,扩展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空间,引领学生步入社会空间。学生藉由课程思政可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发展成为有家国情怀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能力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 话语体系 框架和路径 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为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闫莉 闵兰 李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186-189,共4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三全育人,同向同行”的必要途径.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从教学主体、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分析...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三全育人,同向同行”的必要途径.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从教学主体、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逻辑框架,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思政 逻辑框架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理论探赜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冯刚 杨小青 张智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3年第6期73-78,共6页
高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然而,社会公众对高校思政课的本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面对范围广泛的对象群体和动态发展的课程形象,厘清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价值意蕴、逻辑建构与重点内容,有利于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期待,完善... 高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然而,社会公众对高校思政课的本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面对范围广泛的对象群体和动态发展的课程形象,厘清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价值意蕴、逻辑建构与重点内容,有利于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期待,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解开公众误解、增进公众认同的同时,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思政课 公众形象 形象塑造 理论体系 实践进路
原文传递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框架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钱明辉 樊安懿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共9页
[目的/意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聚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梳理图情档学科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调研多... [目的/意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聚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梳理图情档学科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调研多所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实践经验,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设立、教学模块构建、教学工具以及资源基础和评价体系进行探讨。[结果/结论]提出以图情档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模块和教学工具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为支撑的图情档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框架,以期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逻辑框架
原文传递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框架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金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23期117-120,共4页
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重要依据。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建设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引领,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设为主体,以"课程思... 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重要依据。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建设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引领,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设为主体,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为路径,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和评价为服务,以"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框架体系。以期该框架能够指导和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框架建设
下载PDF
基于新理论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构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其昂 张建晓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7,105,106,共8页
随着社会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进,人们需要运用新理论框架,重新认识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此而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科、工作、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具体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呈... 随着社会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进,人们需要运用新理论框架,重新认识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此而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科、工作、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具体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呈现为由以相依性共存为逻辑的内圈层、以相互性关联为逻辑的中圈层、以复合性关系为逻辑的外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优化发展,这就要求着力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认知,加强系统的多层次互动与协同,建设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新理论框架 圈层结构 现代转型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亟需澄清的重要理论问题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艳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一门年轻学科,在其学科建设中,需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科特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一门年轻学科,在其学科建设中,需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科特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必须以意识形态性为其逻辑主线,以时间为纵轴、实践活动为横轴构建自己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史 学科建设 逻辑主线 分析框架
下载PDF
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论--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立夫 《设计》 2020年第9期109-111,共3页
为提高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一个理解和讨论的参考文本。通过对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经验、形态特征、价值本源和标志元素等关键性问题的梳理,在"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循环往复中,... 为提高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一个理解和讨论的参考文本。通过对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经验、形态特征、价值本源和标志元素等关键性问题的梳理,在"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循环往复中,进一步对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的相关结构状态作出检视和辨析。搭建起了一个可以理解和讨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基本框架。有利于澄清思想认识,纠正实践偏差,深化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设计概论 建构论 艺术设计专业 基本框架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心理学支撑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忠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心理学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相关学科,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推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学科自信;观照中国体验的学科自觉;提升发展可持续性的学科自强;保证教育实效的学... 心理学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相关学科,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推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学科自信;观照中国体验的学科自觉;提升发展可持续性的学科自强;保证教育实效的学科自省都需要心理学的强有力支撑。心理学支撑的宏观架构表现在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观照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同时,需要在致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学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融合补缺,提升辅导员职业胜任力,重视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架构心理学的微观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 支撑 架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