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与传统的男性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理想形成对照 ,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追求“德、才、色”三者兼备的主体意识 ,并且朦胧地追求个性解放。尤其是叶绍袁的夫人沈宜修与其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等 ,以出类拔萃的文学创作... 与传统的男性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理想形成对照 ,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追求“德、才、色”三者兼备的主体意识 ,并且朦胧地追求个性解放。尤其是叶绍袁的夫人沈宜修与其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等 ,以出类拔萃的文学创作的实绩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显示出家族女性诗人群体前所未有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袁 沈宜修 个性解放 吴江叶氏 叶纨纨 叶小纨 叶小鸾 女性文学 群体优势 明代 主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4
2
作者 臧峰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0,共8页
立足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境遇,反思现代新儒家以文化史观解析中国问题的局限,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文化深层次变迁从根本上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人在精神... 立足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境遇,反思现代新儒家以文化史观解析中国问题的局限,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文化深层次变迁从根本上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古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相连接,现代中国实现了中华文明的时代转型,并使之根据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稳健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秉持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思想解放 现代新儒学
原文传递
中国课程改革四十年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共8页
课程领域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乎就是课程改革的四十年。以二十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实验探索课程发展内在规律的阶段与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阶段。前一阶段主要以学校的改革探索和国家课程方案的改革调整为主,后一阶段则主要表现为... 课程领域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乎就是课程改革的四十年。以二十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实验探索课程发展内在规律的阶段与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阶段。前一阶段主要以学校的改革探索和国家课程方案的改革调整为主,后一阶段则主要表现为"新课改"的全面展开与反思深化。四十年课程改革有成果也有失误,其间积累沉淀的课程改革基本经验,如实验先行、专家支持、行政力量动员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思想解放 实验探索 基本经验
下载PDF
中国课程论40年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27,共8页
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40年间,中国课程论实现了学科独立并获得巨大发展。在40年的时间里,在解决中国自己的课程实践问题中,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交流中,构建了课程论研究的基本格局。一般课程论发展分化为一个学科群;形成了一套... 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40年间,中国课程论实现了学科独立并获得巨大发展。在40年的时间里,在解决中国自己的课程实践问题中,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交流中,构建了课程论研究的基本格局。一般课程论发展分化为一个学科群;形成了一套有内在联系的、体现中国课程实践与发展特色的课程话语体系;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研究与发展模式;构建了应对未来挑战的多级、多类、多样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论研究的开放性、自觉性日益增强;学生发展真正成为了课程研究的核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课程论研究 思想解放 基本成就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9
5
作者 严强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5-11,共7页
国家治理概念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时时出现。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扬弃旧式现代化之后探寻的中国特... 国家治理概念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时时出现。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扬弃旧式现代化之后探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让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理创新全新的性质,规定了未来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思想解放 社会治理创新
下载PDF
从哥白尼革命看科学精神的塑造——写在《天体运行论》发表470周年之际 被引量:8
6
作者 蒋道平 徐飞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81-1286,1295,共7页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距今已470年,这部著作的问世及其所引发的科学革命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我国科学精神亟待弘扬,科学创新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温哥白尼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对全面塑造科学精...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距今已470年,这部著作的问世及其所引发的科学革命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我国科学精神亟待弘扬,科学创新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温哥白尼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对全面塑造科学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白尼革命 思想解放 科学精神 构建逻辑
原文传递
“新时期文学30年:反思与前瞻”笔谈:历史意识与历史书写——-观察近30年文学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晖 谢泳 樊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在目前对新时期文学30年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将这一阶段的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加以比较,对其成就持批评或否定姿态。王晖、谢泳和樊星等学者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对于这种姿态的回应,以及对近30年文学的基本认知。反思过去... 在目前对新时期文学30年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将这一阶段的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加以比较,对其成就持批评或否定姿态。王晖、谢泳和樊星等学者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对于这种姿态的回应,以及对近30年文学的基本认知。反思过去,前瞻未来,立足建设,推进前行,是他们对新时期30年文学进行研究的基本态度。王晖主要从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的角度观察近30年文学的流变,认为中国当代作家并非缺乏直面历史的勇气和书写“大历史”的力量,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呈现出阶段性,即“新时期文学”的初中期,大多呈现出历史意识的重新觉醒以及对“大历史”的直接表达;1990年代之后,则主要致力于“小历史”的书写,对于“大历史”的展现显得更加多元,甚至更加隐晦。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具有深广度地去形象化地诠释历史,如何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之心去叩问和反思历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历史的真相、以思想和艺术的亮度去烛照历史。谢泳将新时期30年文学放入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认为观察新时期文学的发生,要注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十七年文学的定型和文革文学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时代背景。这样才会对这一时期文学更具“了解之同情”。新时期文学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承担了相当繁重的历史责任,离开思想解放运动谈新时期文学,不可能理解其贡献和意义。樊星则通过对新时期30年和现代文学30年的比较,阐释了前者独具超越价值的“当代性”,认为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体现在:现代文学多是从“思想启蒙”方面呼唤“改造国民性”,新时期文学则更集中于对政治痼疾的深入探讨,并因此而产生了成就超过现代文学的“政治小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现代文学 历史书写 思想解放 当代性
下载PDF
中国改革初期的思想解放、中外交流和理论创新 被引量:6
8
作者 魏众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9,共14页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探索。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解放思想号角的吹响,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让我们再一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世界,与此同时,思想解放运动也对国内经济学界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一些突...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探索。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解放思想号角的吹响,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让我们再一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世界,与此同时,思想解放运动也对国内经济学界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一些突破性的理论创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通过政界和国内外学界的频繁而广泛的良性互动,思想解放、国际交流和理论创新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早期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改革 思想解放 国际交流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思想解放的理论呈现与现实启示
9
作者 张涵 宗高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宗教等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解放,着重对“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哲学与现实中人的双重处境,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神秘性、抽象性探讨拉回到社会生活,实际完成驱魅,深刻揭示出人异化的本质问...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宗教等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解放,着重对“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哲学与现实中人的双重处境,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神秘性、抽象性探讨拉回到社会生活,实际完成驱魅,深刻揭示出人异化的本质问题,并提出“物质”和“精神”两种武器相结合的人的解放的具体路径,形成了思想解放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雏形,深刻论证了人民至上、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解放的时代发展原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扬斗争精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哲学批判 思想解放 无产阶级
下载PDF
认识论视域下“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
10
作者 孙晓莉 钱余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西方中心主义论者的认识论根基在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错误地脱离实践、脱离个性来诠释文明,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解读文明。而“第二个结合”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论者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 西方中心主义论者的认识论根基在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错误地脱离实践、脱离个性来诠释文明,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解读文明。而“第二个结合”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论者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将现代化的内核内嵌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境遇和时代问题之中,并对其进行具体诠释与实践;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把握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立足时代之基,解决民族复兴问题。正是在此意义上,“第二个结合”不仅“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惯性及发展困境,还巩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西方中心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潮汕游神民俗的认同与思想解放的拓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0-45,共6页
潮汕地区的游神赛会活动长期以来被视为封建迷信而为政府禁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认识上不断深化以及思想的解放,将游神赛会视为民间存在的信仰活动的价值共识正在形成。当下的政府工作人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变对游神活动的禁止... 潮汕地区的游神赛会活动长期以来被视为封建迷信而为政府禁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认识上不断深化以及思想的解放,将游神赛会视为民间存在的信仰活动的价值共识正在形成。当下的政府工作人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变对游神活动的禁止限制为引导修正,使之成为具有时代活力和反映潮汕传统文化的狂欢节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文化:游神习俗 民间信仰 思想解放
下载PDF
从历史视角审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解放
12
作者 黄雅琪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了一系列深刻且动荡的变化。社会背景和思想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且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社会和思想方面都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若能够在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了一系列深刻且动荡的变化。社会背景和思想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且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社会和思想方面都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若能够在如此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中,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就有利于我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方面进行审视,从而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情况具有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角 中国近现代 社会变迁 思想解放
下载PDF
试论影响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相艳 《唐都学刊》 2000年第4期30-34,共5页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 ,政府实行...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 ,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 ,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专利制度 教育奠基 世界近代科技
全文增补中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几个认识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新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1-17,共7页
当前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迫切的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政治阵地,正确处理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关系,以及一元化与多样性等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 一元化 解放思想 多样化
下载PDF
从知识运动到社会改造:新民学会的实践形态转变及革命未完成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洪 舒高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58,共8页
新民学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始组织形态,在近代社会变革中探索救民强国新道路,实现了从知识运动到思想解放再到社会改造的实践逻辑转变:起初秉持工读主义发起青年知识运动,在修学储能中拓展视野和场域、讲求联合与互助;后来沿循道德改... 新民学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始组织形态,在近代社会变革中探索救民强国新道路,实现了从知识运动到思想解放再到社会改造的实践逻辑转变:起初秉持工读主义发起青年知识运动,在修学储能中拓展视野和场域、讲求联合与互助;后来沿循道德改良主义组织思想解放运动,批判旧理念、推介新文化、增进人格权利觉悟;继而在教育改制、地方自治等改造实践中探问民族解放路径,由道德理想主义转向政治现实主义。新民学会选择指导思想过程中所潜存的主义演进规律、实践转变逻辑中所内蕴的革命未完成性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语境中得到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学会 知识运动 思想解放 社会改造 革命未完成性
原文传递
1979年五四纪念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红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1978年,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标志,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事业由此拉开了大幕。在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中,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1978年,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标志,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事业由此拉开了大幕。在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中,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而1979年的五四纪念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作为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主义和思想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不但举行了新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五四纪念活动,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全面动员,以各种形式对五四精神进行重新阐释,从而使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再度成为社会的共识,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纪念 民主与科学 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运动
原文传递
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发展动力和保证——写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87-193,共7页
解放思想来自实践、又归于实践,其自身有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和求真务实的品格。解放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发展要求和动力,是正确把握发展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武器和保证。当前面对... 解放思想来自实践、又归于实践,其自身有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和求真务实的品格。解放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发展要求和动力,是正确把握发展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武器和保证。当前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特征,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廉洁发展、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获得动力。因此,我们不仅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善于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确立"三种意识",又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当前发展中的"五个关系",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宝
下载PDF
三次思想解放与深圳特区发展的三大步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继轩 王天送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4,共2页
在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上,围绕着特区的创办展,思想理论界曾经展开了三次事关特区命运与发展前途的大论争继解决了特区创办的合法性、发展的目标性、模式的创新性三个主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健康高速发展。... 在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上,围绕着特区的创办展,思想理论界曾经展开了三次事关特区命运与发展前途的大论争继解决了特区创办的合法性、发展的目标性、模式的创新性三个主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健康高速发展。回济特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以及由此促成的深圳三次性发展,对于促进深圳特区进一步发展、深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经济特区 三次飞跃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
19
作者 李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97-103,共7页
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是有区别的,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回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同步进行,思想解放、人的解放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是从上层开始,关注下层,落实到民生问题上。当前思想解放和人的解... 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是有区别的,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回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同步进行,思想解放、人的解放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是从上层开始,关注下层,落实到民生问题上。当前思想解放和人的解放必须深切关注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必须从以"官本位"为核心的政治集权主义中解放出来;二是必须从以"情本位"为核心的"关系学"中解放出来;三是必须从以"虚拟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传统偏见中解放出来。然而,人的解放是核心,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束缚人,体制也解放人。体制改革如果滞后,思想解放和人的解放皆是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人的解放 改革开放 体制
下载PDF
历史解放与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主题意义的评价分析
20
作者 刘宗碧 《创新》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关于五四运动的主题认识问题,目前存在割裂、对立的观点,尤其是持“救亡压倒启蒙”来解释中国社会后续发展,不利于正确评价五四运动。目前学界以“救亡就是启蒙”进行反驳,但限于原有的理论范式的束缚而显得苍白无力。实际上,从唯物史... 关于五四运动的主题认识问题,目前存在割裂、对立的观点,尤其是持“救亡压倒启蒙”来解释中国社会后续发展,不利于正确评价五四运动。目前学界以“救亡就是启蒙”进行反驳,但限于原有的理论范式的束缚而显得苍白无力。实际上,从唯物史观的历史解放与思想解放的关系理论来看,“救亡”高于“启蒙”并且后者从属于前者,这是物质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马克思讲过“意识没有历史”,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即它的发展决定于实践的发展。“救亡”是改变社会关系的革命行动,属于物质实践范畴,而“启蒙”不过是“思想解放”,其从属于“救亡”的“历史解放”。五四运动的“启蒙不足”,不是启蒙本身的事,而是“历史解放”不足的事,即“历史解放”的不平衡性。中国近现代,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迅速实现了多个层次的上层建筑更替,但是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却没有跟上,这是事实。“启蒙不足”这一“思想解放”的缺项,根本上是“历史解放”的不平衡和由之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的革命,都是“历史解放”的内容,中国的发展曲折就是“历史解放”的不平衡,不是“思想解放”的“启蒙”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主题 唯物史观 历史解放 思想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