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93,共5页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
关键词 王安石 《淮南杂说》 异志 程颐 杨时
下载PDF
传统的人格理想与古典的美学精神——季羡林先生散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谷海慧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10,共3页
季羡林先生具有明确、独到的散文观。其文包含了道家智慧、“士”的意识的积极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文又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 ,呈现出章法的附会美、内在的韵律美、语言的精炼美。
关键词 "士" 意识 悲悯情怀 附会
下载PDF
《续牡丹亭》创作思想辨析
3
作者 张小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07-111,86,共6页
陈轼所作《续牡丹亭》,讲述《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后与柳梦梅以及其周围人的姻缘故事。与原作相比,《续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将汤显祖"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续写成一部蕴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寄寓作... 陈轼所作《续牡丹亭》,讲述《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后与柳梦梅以及其周围人的姻缘故事。与原作相比,《续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将汤显祖"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续写成一部蕴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寄寓作者身世,体现作者深刻复杂的思想的剧作。剧本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与增加,体现其创作思想的深刻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牡丹亭》 创作思想 陈轼
下载PDF
杨时道学视域中的儒家末学及其文化意涵
4
作者 包佳道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宋代道学极为突出儒家的道统观,杨时自二十九岁问道程颢即笃守二程道学。杨时从道学视域对先秦以来儒门内部的末学歧出作了分判,认为主要有庄子之说、辞章之学、章句之学。杨时的认定内在地体现着其道学凸显孔孟之学为儒学正统、贬斥汉... 宋代道学极为突出儒家的道统观,杨时自二十九岁问道程颢即笃守二程道学。杨时从道学视域对先秦以来儒门内部的末学歧出作了分判,认为主要有庄子之说、辞章之学、章句之学。杨时的认定内在地体现着其道学凸显孔孟之学为儒学正统、贬斥汉唐以来的辞章、章句之学为儒家末学歧出的文化意涵,这也是二程及其其他门人道学的整体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之说 辞章之学 章句之学 杨时 道学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观念设计及其历史叙事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彦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2,162,共5页
对于中国设计史研究而言,我们的关注重点大多是落在现当代这一与我们所处时代密切相关的时段,而对于中国从文明开端就未曾间断一路走来的传统设计观念却是有所忽略,其中包括了对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研究。我们在当代设计的色彩运用中,其... 对于中国设计史研究而言,我们的关注重点大多是落在现当代这一与我们所处时代密切相关的时段,而对于中国从文明开端就未曾间断一路走来的传统设计观念却是有所忽略,其中包括了对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研究。我们在当代设计的色彩运用中,其实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被动的忘却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中国传统色彩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恰恰就是"观念",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建构的认识表现,也体现在充满了文化意蕴表达的多层解读中,并由观念转向一种现实中的运用,观念变成了一种隐藏的潜在意识。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基本建构及其观念成因,从设计史、思想史的角度进入,通过对于中国色彩运用的"观念设计"及其历史叙事做出适当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 五德终始说 正色 间色 观念设计
下载PDF
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建设中的规划思想萌芽——“中华道路建设协会”构架下市政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傅舒兰 《建筑师》 2017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旨在梳理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基于建设实际需要引入市政概念,继而将概念发展成型加以传播的这段历史。这段本土探索的历史,有别于早期在租界、殖民地由外国人为主展开的实践,又早于国民党南京政权巩固后展开的规划实践,且直... 本文旨在梳理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基于建设实际需要引入市政概念,继而将概念发展成型加以传播的这段历史。这段本土探索的历史,有别于早期在租界、殖民地由外国人为主展开的实践,又早于国民党南京政权巩固后展开的规划实践,且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大量地方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因而厘清这段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回答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中国古代城市转型过程中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传播与作用的路径。由于地方城市早期近代化的档案资料多零散不全,研究选取了聚集了各地建设领域精英人物、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城市建设的"中华道路建设协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该协会举办初始单纯提倡修筑马路,到拆城筑路、再到市政并举的思路转换,为地方实践服务过程中逐步引入城市规划相关的技术知识、探讨发展和完善"市政"概念的实际贡献,以及后期主导长期不发挥作用的全国市政协会改组、集文出版《市政全书》推广市政理念等工作来看,该协会通过组织建设与刊物出版,地方实践的需求反馈与市政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在中国早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引进、推广和学术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近代化 规划思想 地方城市 市政 中华道路建设协会 道路月刊
下载PDF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1,共12页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名实观 旅游 真实化
下载PDF
从阕疑到悬想:施耐庵托名说与集体创作说检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勇强 李蕊芹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施耐庵疑案一直是困扰《水浒传》研究者的历史难题。嘉靖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施耐庵的研究可谓聚讼不休,诸说并存。鲁迅、郑振铎诸人在周亮工的影响下提出托名说与累积说,当代学者则进一步概括发展为施耐庵托名说和集体创作说,从而将《... 施耐庵疑案一直是困扰《水浒传》研究者的历史难题。嘉靖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施耐庵的研究可谓聚讼不休,诸说并存。鲁迅、郑振铎诸人在周亮工的影响下提出托名说与累积说,当代学者则进一步概括发展为施耐庵托名说和集体创作说,从而将《水浒传》作者研究引向了迷途。本文在全面爬梳文献的基础上,对施耐庵研究中的托名说和集体创作说演进脉络进行了勾勒,并对这两种学术假说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施耐庵研究 施耐庵托名说 集体创作说
下载PDF
《现代》的编辑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管兴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现代》杂志对现代书局之前所办刊物理念有一些继承,但也有一些新的东西的生成,譬如它的前卫立场,它的对政治的回避和对诗歌的重视,尤其是对批评的重视和对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的介绍从而形成了一份刊物所应有的传统。
关键词 《现代》 编辑策略 施蛰存
下载PDF
论汉代辞赋“诗源观”的形成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瑶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3-79,共7页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合符儒家思...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合符儒家思想的理由;其次,汉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为辞赋提供了《诗》之"讽谏"论;最后,作赋者身份由言语侍从向儒家学者的转变也使辞赋"诗源观"的确立具有一种自觉性。在"诗源观"确立的同时,更符合辞赋自身特点的娱情说也依然存在。然而从辞赋发展史来看,"诗源观"并非客观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诗源观 形成 原因
下载PDF
诸子所传“远古社会”的三方地域异辞——兼论《容成氏》的性质特征
11
作者 周秦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82,共12页
在战国汉初诸子文献中,有一种以远古时期社会演化为主题的记载,谓之“远古社会”传说,存在着三晋(北)、齐鲁邹(东)、楚淮(南)三方地域异辞。从地域层面来看,北学多为纯现实叙事;南学多持退化史观,记载了众多远古部族的名号,杂有神话。... 在战国汉初诸子文献中,有一种以远古时期社会演化为主题的记载,谓之“远古社会”传说,存在着三晋(北)、齐鲁邹(东)、楚淮(南)三方地域异辞。从地域层面来看,北学多为纯现实叙事;南学多持退化史观,记载了众多远古部族的名号,杂有神话。《容成氏》的性质是“南方古史杂抄文献”。从学派层面来看,南方道家最典型的特征是退化史观、形上至德之世、传述老子之学。形上的“至德之世”乃是庄子及其后学继承老子而发展出的概念。三晋法术之士强调时变史观。邹鲁早期儒墨的古史期至尧而止,多不言古帝具体名号。齐地轻重学派可归于三晋法术之士与邹鲁早期儒墨之间。地域与学派这两个视角,对研究诸子所传远古社会传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社会 三晋法术之士 南方道家 退化史观 容成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