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深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秋瑾 肖莹 +2 位作者 王亚芬 吴振斌 周巧红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2,共9页
设计构建了4套分段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柱状模拟系统(总程分别为145,185 cm),针对低C/N型人工污水,研究基质层高、添加活性生物质及进水中氮素组成对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 d时,4套系统对总氮(TN)去... 设计构建了4套分段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柱状模拟系统(总程分别为145,185 cm),针对低C/N型人工污水,研究基质层高、添加活性生物质及进水中氮素组成对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 d时,4套系统对总氮(TN)去除率均在30%以上,半程基质层设置为95 cm,不添加活性生物质的HI组对TN去除率最高,达到42%;对NH_(3)-N、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48%、21%~66%,而NO^(-)_(2)-N在各系统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积累。随着进水中NO^(-)_(3)-N占比负荷的增加(从1/7到6/7),其NO^(-)_(3)-N去除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仅HI组去除率变化较其他组更稳定。但IVCW系统加深后,添加活性生物质反而会降低其TN去除效果。IVCW系统第1段,即下行流上层单元对脱氮贡献最大,高达80%以上;不同处理间强化脱氮效果差异虽不显著,但系统后段其脱氮途径间存在一定差异。相应地,微生物脂肪酸的丰度和种类在第1段最高,其脂肪酸组成与其他段差异最明显;以cy19:0为标志的厌氧细菌在上行流第3~4段逐渐占据优势,且加深组均高于其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表征的好氧细菌对IVCW系统脱氮效率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cw 氨态氮 硝态氮 微生物群落 脂肪酸甲酯分析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中浮游藻类生态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云霓 吴晓辉 +3 位作者 邓平 成水平 贺峰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0-1234,共5页
采用放养了斑点叉尾鮰苗种和少量白鲢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研究各养殖塘浮游藻类的生态特征,并通过对不同密度养殖塘的比较探讨人工湿地对鱼塘中浮游藻类生态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塘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3属142种,其中绿... 采用放养了斑点叉尾鮰苗种和少量白鲢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研究各养殖塘浮游藻类的生态特征,并通过对不同密度养殖塘的比较探讨人工湿地对鱼塘中浮游藻类生态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塘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3属142种,其中绿藻门34属60种,硅藻和蓝藻分别有10属34种、10属30种,裸、隐、甲、金藻门种类较少,共9属18种。各养殖塘优势种类主要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衣藻(Chlamydomonas sp.)、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小环藻(Cyclotella sp.)、尖针杆藻(Synedra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等。随着斑点叉尾鮰鱼苗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藻类数量、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各塘内浮游藻类种类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人工湿地与养殖池塘的联合对养殖水体的浮游藻类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整个实验期间各塘内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即使在养殖密度最高的四号塘也没发生蓝藻水华,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循环水养殖系统 斑点叉尾鲴 浮游藻类
下载PDF
不同C/N下BBFR-IVCW耦合工艺对微污染水体脱氮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孔令为 贺锋 +3 位作者 夏世斌 徐栋 唐光涛 吴振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18-2824,共7页
以生物质生物膜反应器(biomass bio-film reactor,BBFR)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构成的组合系统来处理高氮寡碳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不同C/N比对组合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 以生物质生物膜反应器(biomass bio-film reactor,BBFR)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构成的组合系统来处理高氮寡碳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不同C/N比对组合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CW(2#湿地系统)的TN出水均值低于CW1#(1#湿地系统),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C/N比对BBF系统的TN去除率有很大影响,而C/N比对硝酸盐氮去除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综合从碳源投加的经济成本因素和系统的反硝化效果来看,最优的C/N比为4.9。C/N=2.8时,1#CW对NO3--N的去除率最高,为(71.88±15.70)%,并且与C/N>2.8的几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F3,56=21,p<0.05)。在C/N=4.1时,2#CW对NO3--N的去除率为(92.83±11.26)%,与其他C/N比值下NO3--N的去除率差异显著(F3,56=4.34,p<0.05)。C/N比的变化对出水剩余TN、NO3--N的影响情况比较一致。1#CW中出水TN和NO3--N浓度都是随着C/N比的增大而逐步增加;而2#CW中出水TN和NO3--N浓度都是随着C/N比的增大先减小,在C/N>4.1时又有所增加。BBFR系统对COD的去除高于其对TN去除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生物膜反应器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高氮寡碳微污染地表水 反硝化脱氮
原文传递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滤复合系统净化雨水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斌 章诗辞 +3 位作者 刘琪 李二毛 郁丽萍 夏世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8-73,共6页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构建雨水收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滤膜(RC-IVCW-MF)复合系统进行雨水深度净化试验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IVCW单元对雨水氨氮、总氮、总磷、COD的去除效果,确定其最优HRT,并研究最优HRT时RC-IVCW...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构建雨水收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滤膜(RC-IVCW-MF)复合系统进行雨水深度净化试验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IVCW单元对雨水氨氮、总氮、总磷、COD的去除效果,确定其最优HRT,并研究最优HRT时RC-IVCW-MF复合系统对雨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IVCW最优HRT为12h,IVCW对氨氮、总氮、总磷、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16%、69.60%、46.52%和21.85%,出水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28—2002)Ⅲ类水质标准;IVCW中氨氮和COD的去除率与进水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IVCW的HRT为12 h时,RC-IVCW-MF复合系统主要出水水质指标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力停留时间 雨水净化 微滤膜
原文传递
旁路循环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水质提升工程研究
5
作者 王文冬 王利军 +4 位作者 高晓薇 董宁宁 周俊 刘艳 袁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40,共6页
基于妫水河设计年份存在的生态流量不足、水体流动缓慢、水质功能不达标、水生态景观较差等实际问题,依托河道沿岸现状循环管线,构建旁路循环复合流潜流湿地。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最佳循环流量为7×10^(4)m^(3)/d,需配套建设湿地占... 基于妫水河设计年份存在的生态流量不足、水体流动缓慢、水质功能不达标、水生态景观较差等实际问题,依托河道沿岸现状循环管线,构建旁路循环复合流潜流湿地。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最佳循环流量为7×10^(4)m^(3)/d,需配套建设湿地占地总面积为22.6 hm^(2);“下向流池+上向流池”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可有效解决水平潜流湿地易出现的“短路”问题,同时可为湿地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厌氧/缺氧/好氧微生环境;湿地出水COD、TP、氨氮三项指标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同时对TN有一定的削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湿地 循环回水 复合垂直流湿地 水质净化 景观提升
原文传递
溶解氧在IVCW系统变化及与氮去除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郎玥 乔波 +2 位作者 马玉林 徐飞 刘艳 《节能》 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
试验模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研究系统内部溶解氧的变化趋势及溶解氧与氮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氨态氮、亚硝态氮和溶解氧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硝态氮沿流程先上升后下降;由于上行池因溶解氧低,总... 试验模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研究系统内部溶解氧的变化趋势及溶解氧与氮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氨态氮、亚硝态氮和溶解氧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硝态氮沿流程先上升后下降;由于上行池因溶解氧低,总氮的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下行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ivcw 去除效果
下载PDF
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工艺设计及净化效能 被引量:69
7
作者 吴振斌 李谷 +2 位作者 付贵萍 贺锋 成水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CODcr和BOD5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80.5%~82.9%、45.2%~64.2%和61.0%~77.0%,对NH4^+-N、NO3^-—N、TN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51.5%~67.8%、-90.6%~40.0%和29.1%~68.6%,对TP和IP的去除率为72.7%~89.1%和o~33.3%,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等生命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出水水质除溶氢外能诀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初步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用水处理和回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水力负荷 去除率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1
8
作者 梁威 吴振斌 +2 位作者 周巧红 詹发萃 邓家齐 《云南环境科学》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对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数目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机制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 :(1)不同月份构建湿地基质的微生物类群数目是不相同的。 (2 )基质不同层次之间其微生物类群数目不相同 ... 对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数目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机制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 :(1)不同月份构建湿地基质的微生物类群数目是不相同的。 (2 )基质不同层次之间其微生物类群数目不相同 ,上层数目较中下层多 ,最多几乎达三个数量级。(3)下行流池中的微生物类群数目较上行流池多。 (4)下行流池中的脲酶活性较上行流池高 ,且上层高于中下层。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类群 基质酶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振斌 梁威 +4 位作者 邱东茹 周巧红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2-1017,共6页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由于其具有建造、运行和日常管理费用低廉 ,处理效果稳定 ,且适用面广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与揭示了复合...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由于其具有建造、运行和日常管理费用低廉 ,处理效果稳定 ,且适用面广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与揭示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 :1不同类型湿地基质酶活性不同 ,甚至不同月份的酶活性也不相同。2不同深度基质中的酶活性是不相同的。 3基质磷酸酶的活性与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污水中总磷 ( TP)、无机磷 ( IP)以及化学需氧量 ( CODCr)的去除率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 4脲酶的活性与凯氏氮 ( KN)的去除率相关性极显著。这些为利用酶活性强度作为评价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湿地植物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基质酶活性 污水净化 磷酸酶 脲酶 净化效果 相关性
下载PDF
构建湿地堵塞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2 位作者 张晟 成水平 贺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IVCW)中与填料堵塞相关的填料粒径、渗透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 .经过颗粒分析得知填料粒径在 2~ 5mm间 ,运用自制的砂样管对填料进行原位采样 ,渗透试验结果表明IVCW填料层的渗透系数随填料深度的...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IVCW)中与填料堵塞相关的填料粒径、渗透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 .经过颗粒分析得知填料粒径在 2~ 5mm间 ,运用自制的砂样管对填料进行原位采样 ,渗透试验结果表明IVCW填料层的渗透系数随填料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IVCW填料各层中 ,渗透系数最小值存在于表层以下 15~ 30cm处 .IVCW系统运行 5 2个月后 ,仅填料表面至 15cm深处有少量有机质存在 ,15cm深度以下有机质含量极少 ,表明IVCW系统运行稳定 ,未出现堵塞现象 .文中通过分析填料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ivcw) 堵塞 渗透系数 有机质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湿地反应动力学及水流流态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4 位作者 任明迅 贺锋 成水平 Alex Pressl Reinhard Perfler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9,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和离散流模型两种非理想流态模型,模拟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经过比较发现离散流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湿地 反应动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RTD 串联反应器模型 离散流模型 水流流态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微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灰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凯军 陈世朋 +1 位作者 董娜 阎中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40-43,共4页
针对北方农村家庭生活污水以灰水为主的状况,采用微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农村灰水。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微型复合垂直流湿地对灰水中COD的去除率为70%,对总氮的去除率为99%。通过从微型湿地不同高度处取样分析,研究了湿地... 针对北方农村家庭生活污水以灰水为主的状况,采用微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农村灰水。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微型复合垂直流湿地对灰水中COD的去除率为70%,对总氮的去除率为99%。通过从微型湿地不同高度处取样分析,研究了湿地内各形态氮间的降解规律。由于受到灰水中碳源不足和垂直流湿地供氧条件的限制,湿地内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不充分。通过增加曝气设备和补充天然碳源物质,可明显增强湿地内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灰水 脱氮 碳源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典型污水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8
13
作者 常军军 吴苏青 +2 位作者 梁康 王飞华 梁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 酶活性 硝化反硝化强度 特征脂肪酸比值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胜华 张婷 +3 位作者 周巧红 贺锋 梁威 吴振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68-2473,共6页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为:Ba>Mn>Zn>Li>Cu>As>Pb>Cr>Ni>Cd。三角湖人工湿地出水口对重金属去除效果排序为:Cd>As>Mn>Pb>Zn>Cr>Cu>Ba>Li>Ni。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的去除重金属,对受污染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重金属 去除 周年监测
下载PDF
氧调控下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陶敏 贺锋 +4 位作者 徐洪 周巧红 徐栋 张丽萍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5-1202,共8页
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研究了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曝气IVCW基质表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种群,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集中在0~20cm基质层,系统的净化空间受到限制;氧调控下微生物群... 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研究了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曝气IVCW基质表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种群,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集中在0~20cm基质层,系统的净化空间受到限制;氧调控下微生物群落向基质纵深发展,表征好氧微生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曝气系统下行池表层各类群微生物的生物量为不曝气系统的2~6倍,表征微生物活性的PLFAs总不饱和度水平也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细菌成为曝气IVCW基质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群落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专一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此,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这种适应机制可以为优化湿地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氧调控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过程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淑娟 葛利云 邓欢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6-950,共5页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间隙水和出水中DOM的四种不同组分的荧光光谱图、荧光峰值(R.U.)、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以及与COD,TN,T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知:污水处理前后特征荧光峰中心位置和强度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污水中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和含量随处理过程而变化;类腐殖质组分的降解情况不显著,而类蛋白组分的降解情况显著,类蛋白组分与COD,TN,TP呈现显著正相关。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变化规律,探讨三维荧光技术用于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三维荧光分析 溶解性有机物 类蛋白 类腐殖质
下载PDF
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陶敏 贺锋 +4 位作者 徐栋 周巧红 梁威 成水平 吴振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722,共6页
溶解氧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限制性因子,调控湿地内氧状态分布是提高其脱氮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研究了夏、冬季时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中氧状态的变化规律、脱氮效果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氧调控下IVCW中氧状态改善明显,夏... 溶解氧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限制性因子,调控湿地内氧状态分布是提高其脱氮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研究了夏、冬季时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中氧状态的变化规律、脱氮效果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氧调控下IVCW中氧状态改善明显,夏、冬季时好氧Ⅰ区范围(以深度表示)分别从22 cm、17 cm扩大至53 cm、44 cm;即使冬季植物枯萎时,氧调控下IVCW沿水流方向仍可依次形成好氧Ⅰ区-缺氧区-好氧Ⅱ区(O-A-O)3个功能区,而冬季时常规IVCW仅有好氧Ⅰ区-缺氧区(O-A)2个功能区.氧调控下IVCW的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冬季时COD、TN、NH 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2%、6.9%、15.1%;并且采用8 h∶16 h的间歇停曝方式,出水中NO 3--N浓度无明显增加.另外,好氧Ⅰ区是IVCW中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区域,氧调控主要是增强了该功能区的净化能力.因此,氧调控措施对于IVCW系统的优化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氧调控 脱氮 氧化还原功能区 净化机制
原文传递
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SMBR-IVCW)系统处理混合废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莉英 梁威 +2 位作者 肖恩荣 常军军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1-365,共5页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1的条件下,在SMBR和IVCW的水力负荷分别为1000L.d-1和375mm.d-1的最优工况下运行,系统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0%、59.6%和65.2%;系统进出水中氮的形态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SMBR-IVCW系统在高浓度综合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R—ivcw 膜生物反应器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 混合污水
下载PDF
构建湿地去除酞酸酯的基质微生物和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威 吴振斌 +4 位作者 周巧红 成水平 付贵萍 詹发萃 邓家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酞酸酯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报告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含酞酸酯(DBP等)的污水污染的去除效果,以及湿地去...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酞酸酯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报告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含酞酸酯(DBP等)的污水污染的去除效果,以及湿地去除酞酸酯的基质微生物和酶方面的净化机理。具体结果如下: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酞酸酯污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高达99.9%以上;构建湿地对酞酸酯的净化主要发生在氧气含量相对较多的下行流池,上行流池的净化作用相对较差;同时分层实验还发现,构建湿地的净化作用主要集中在湿地上层基质中。通过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构建湿地处理酞酸酯污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湿地 酞酸酯 基质微生物 环境污染物 污染治理
下载PDF
Effects of Cd^(2+) and Pb^(2+) on the substrate biofilms in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被引量:1
20
作者 Zhang Jinlian Cheng Shuiping +2 位作者 He Feng Liang Wei Wu Zhenb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00-906,共7页
The effects of single Cd^(2+)and Pb^(2+),and combined Cd^(2+)and Pb^(2+)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biofilms in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were stud... The effects of single Cd^(2+)and Pb^(2+),and combined Cd^(2+)and Pb^(2+)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biofilms in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were studied.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2+)and Pb^(2+)at different times(6,24,72,and 120 h).The activities at both 6 and 24 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72 and 120 h in the case of single and combined treatments.The single Cd^(2+)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b^(2+) biofilms dehydrogenase activity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