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友林 刘敏 +2 位作者 黄惠琴 朱军 鲍时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187,共7页
以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海莲林区和海漆林区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通过生态学指数统计分析,研究了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优... 以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海莲林区和海漆林区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通过生态学指数统计分析,研究了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优势类群及多样性,共分离到真菌206株,包括21个属和无孢类群。两种生境土壤中真菌的主要优势类群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688~2.281、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745~0.864、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为1.755~3.415;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间真菌种属组成相似性系数(CS)在0.545~0.737,表明土壤可培养真菌种属组成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分离得到的菌株中DF12098和HF12701与Genbank中已经报道的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和97%,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确定是否是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分离鉴定 its-rdna序列 多样性 红树林
下载PDF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齐静 蒋春洁 +4 位作者 吴延春 刘四新 胡晓苹 李武 李从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7-151,共5页
以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为研究对象,从423个表面消毒的组织块中,分离获得416个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分别归入12个属,10属为半知菌,2属为子囊菌.结果表明,在海南粗榧不同组织... 以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为研究对象,从423个表面消毒的组织块中,分离获得416个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分别归入12个属,10属为半知菌,2属为子囊菌.结果表明,在海南粗榧不同组织中,刺盘孢属(c olle totric hum)、拟茎点霉(Phomopsis)均为优势类群,其中,刺盘孢属在叶中最多,拟茎点霉属在树干皮、根皮中最多.此外,镰孢霉属(Fus arium)为树干皮的优势类群,球二孢属(Lasiodiplodia)为根皮的优势类群,双胞束梗霉属(Didymostilbe)为叶的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97~1.83,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似性系数(CS)为0.63~ 1.00;分离得到的菌株中,WZS7165、WZS7240及WZS7277与已报道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只有97%、92%、88%,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确定其是否为微生物新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内生真菌 its-rdna序列 多样性
下载PDF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4
作者 王珂 姚婷 +2 位作者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eres、B.dothidea、A.pullulans和B.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its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