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PCR技术在微量非核酸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萌 申辛欣 冯志山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5,共9页
免疫PCR(Immuno-PCR,IPCR)技术是一种结合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特异性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与ELISA相比,IPCR由于PCR技术指数扩增的能力,... 免疫PCR(Immuno-PCR,IPCR)技术是一种结合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特异性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与ELISA相比,IPCR由于PCR技术指数扩增的能力,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fg/mL。由于具有高灵敏度,IPCR在微量非核酸分子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IPCR和改良IPCR的原理和优缺点,概述了IPCR技术在病毒、细菌、寄生虫、肿瘤标志物、真菌、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影响IPCR技术检测的因素并展望了IPCR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r ELISA PCR 标记DNA 捕获 免疫
原文传递
2种PCR方法扩增大豆rbcS启动子5′侧翼序列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庆 丁志鑫 +1 位作者 刘晶 崔喜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1-517,共7页
比较了扩增已知序列5′侧翼序列的2种PCR方法。方法一是反向PCR(IPCR),以大豆基因组酶切后的DNA片段自身环化产物做模板,用2对特异引物反向扩增大豆rbcS启动子5′侧翼序列。方法二是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以大豆基因组DNA为模板,用... 比较了扩增已知序列5′侧翼序列的2种PCR方法。方法一是反向PCR(IPCR),以大豆基因组酶切后的DNA片段自身环化产物做模板,用2对特异引物反向扩增大豆rbcS启动子5′侧翼序列。方法二是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以大豆基因组DNA为模板,用3个巢式特异性引物分别和简并引物组合进行连续的PCR循环。IPCR和TAIL-PCR 2种试验方法分别扩增获得438 bp和867 bp特异产物。经测序发现:2片段两侧均含有设计的引物,其部分序列均与已知序列相一致,两者也有部分序列完全相同,但TAIL-PCR技术简单,重复性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片段,TAIL-PCR技术在克隆侧翼序列时优于I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PCR 热不对称交错PCR 大豆 rbcS启动子
下载PDF
来源于Chaetomium cupreum的几丁质酶chi58基因克隆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艳君 杨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7,共5页
以角毛壳菌cDNA文库中获得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GenBank Accn:DV546055)为基础,用反向PCR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hi58。其开放阅读框(ORF)1602bp,编码5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分子量为58kD,理论等电点为4.47。序列分... 以角毛壳菌cDNA文库中获得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GenBank Accn:DV546055)为基础,用反向PCR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hi58。其开放阅读框(ORF)1602bp,编码5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分子量为58kD,理论等电点为4.47。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经BlastP分析,chi58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不高,与其相似性最高的是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XM001230073),相似性为75%。表明该基因是一条新发现的几丁质酶家族基因。该序列已收录于GenBank,登录号为EF026977,DQ886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毛壳菌 几丁质酶基因 ipcr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piggyBac共转染系统的构建以及转座活性的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缪辉 刘华华 吴传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3-948,共6页
piggyBac(PB)转座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和转座酶编码序列(PBase)分别克隆于质粒PB1156、atub-pBac-K10.1TR与包含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序列(RFP)的质粒pmClherry-N1重组构成供体质粒(Donor);PBase与真核表达载体pEFrF-PGK重组构成辅助... piggyBac(PB)转座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和转座酶编码序列(PBase)分别克隆于质粒PB1156、atub-pBac-K10.1TR与包含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序列(RFP)的质粒pmClherry-N1重组构成供体质粒(Donor);PBase与真核表达载体pEFrF-PGK重组构成辅助质粒(Helper).使用由供体质粒与辅助质粒组成的PB二元共转染系统转染HEK293细胞,结果表明该二元共转染系统具有较好的转座活性,并且在分子水平验证了转座的发生以及使用反向PCR(IPCR)定位了其中一个转座插入位点在HEK293基因组DNA上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piggyBac(PB) 共转染 ipcr
原文传递
拟南芥光周期开花突变体的筛选和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绿红 萧小鹃 +5 位作者 秦玉芝 赵小英 李妍 唐冬英 郭新红 刘选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以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cry1cry2为实验材料,用含有激活标记质粒pSKI015的农杆菌浸花进行转化,构建了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通过筛选和观察分析,获得了一些开花时间比cry1cry2明显延迟或明显提早的突变... 以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cry1cry2为实验材料,用含有激活标记质粒pSKI015的农杆菌浸花进行转化,构建了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通过筛选和观察分析,获得了一些开花时间比cry1cry2明显延迟或明显提早的突变体.采用IPCR(inverse PCR)和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等方法,鉴定了这些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基因组旁邻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对插入位点两侧基因的mRNA水平进行了分析,初步鉴定了与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深入研究隐花素调节光周期开花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T-DNA 光周期 ipcr TAIL-PCR
下载PDF
免疫-PCR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京 许杨 +1 位作者 王丹 邹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7-380,384,共5页
免疫-PCR技术是结合了免疫学和PCR技术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自动化、操作简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免疫-PCR技术的原理和类型,归纳了目前免疫-PCR的应用领域,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关键词 免疫-PCR 原理 应用
下载PDF
基于MPCR的TE质量相关故障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华 吕承聪 高闻孝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60-168,共9页
考虑现有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算法对田纳西伊斯曼过程(TEP)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的准确度不理想情况,提出了一种修正主成分回归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方法(MPCR).该方法在建模和检测前,首先利用互信息剔除与质量变量相关程度弱的变量,以此... 考虑现有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算法对田纳西伊斯曼过程(TEP)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的准确度不理想情况,提出了一种修正主成分回归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方法(MPCR).该方法在建模和检测前,首先利用互信息剔除与质量变量相关程度弱的变量,以此提升质量相关故障检测的精度;其次,利用TEP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关键产物G和H进行建模,以更好的反应整个系统运行状况;再次,利用求得的多个T^2统计量的均值来判断是否有质量相关的故障发生;最后,为验证本文所提MPCR的TE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在TEP检测仿真实验中,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修正主成分回归(IPCR)方法进行故障检测性能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MPCR确实优IPCR和PCA,能较优的实现TEP质量相关故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相关 故障检测 TEP ipcr PCA MPCR
下载PDF
宝钢高炉大量喷煤时煤粉在炉内的利用状况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万仁 李荣壬 钱晖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共5页
通过炉尘取样 ,分析了宝钢高炉喷煤比增大到 2 0 0 kg/ t时炉尘灰量、炉尘碳含量及其中未燃煤粉含量的变化 ;分析了影响炉尘及未燃煤粉吹出量的因素。利用碳平衡模型对煤粉在炉内不同途径的消耗量进行了解析 ,计算和实测结果表明煤粉在... 通过炉尘取样 ,分析了宝钢高炉喷煤比增大到 2 0 0 kg/ t时炉尘灰量、炉尘碳含量及其中未燃煤粉含量的变化 ;分析了影响炉尘及未燃煤粉吹出量的因素。利用碳平衡模型对煤粉在炉内不同途径的消耗量进行了解析 ,计算和实测结果表明煤粉在炉内基本全部被消耗利用。根据数据回归证明高风温是实现高煤比和强化燃烧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喷煤比 炉尘 未燃煤粉 煤粉燃烧 高炉 喷煤
下载PDF
2种PCR方法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3’旁侧序列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姜国忠 谢华 +2 位作者 郭玉忠 范天黎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 3’旁侧序列的 2种PCR方法。方法 :用pvuⅡ、EcoRⅤ和Stu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 ,供 2种PCR用 ,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 ,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 目的 :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 3’旁侧序列的 2种PCR方法。方法 :用pvuⅡ、EcoRⅤ和Stu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 ,供 2种PCR用 ,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 ,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基因特异引物扩增未知序列 ;另一种是反向PCR(IPCR) ,酶切后的DNA自身环化做模板 ,用 2对基因特异引物反向扩增。结果 :2轮PCR后 ,LMPCR中得到大量的非特异扩增产物 ,测序结果发现许多产物是由适配子引物AP2单独扩增引起。而反向PCR在得到pvuⅡ和StuⅠ消化的自连文库中扩增得到 2 .5kb特异产物 ,经测序发现 ,片段两侧为基因特异引物 ,部分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一致。Southern也进一步证实了IPCR扩增片段来源于盐藻基因组DNA。结论 :IPCR技术在克隆基因旁侧序列时优于LM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PCR 连接介导法PCR 盐藻 肌动蛋白 旁侧序列cDNA 简并引物
下载PDF
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坤 吴学龙 +1 位作者 朗春秀 陈锦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02-5005,共4页
[目的]优化反向PCR(IPCR)条件分离油菜转基因外源T-DNA的侧翼序列。[方法]以单拷贝的转基因油菜FS4为研究材料,用改良CTAB法提取转基因油菜总DNA,并进行酶切、纯化、自连接,再通过两轮巢式PCR扩增,进行序列对比。[结果]两轮巢式PCR扩增... [目的]优化反向PCR(IPCR)条件分离油菜转基因外源T-DNA的侧翼序列。[方法]以单拷贝的转基因油菜FS4为研究材料,用改良CTAB法提取转基因油菜总DNA,并进行酶切、纯化、自连接,再通过两轮巢式PCR扩增,进行序列对比。[结果]两轮巢式PCR扩增得到1个大小为4.0kb的片段,其序列与油菜数据库中BH652424和BZ044084两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7.8%和63.4%。根据序列比对结果设计特异引物对进行PCR验证的结果,也证明了FS4转基因油菜中T-DNA的确插入在该位点。[结论]优化后的IPCR条件能成功分离油菜转基因外源T-DNA的侧翼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PCR 侧翼序列 改良CTAB法 转基因油菜
下载PDF
反向PCR分离侧翼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静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是第一个依赖于PCR反应扩增旁侧序列的实验技术。IPCR可以在一个反应过程中,同时扩增已知序列两端的旁侧序列,省时简便,结合LR-PCR,RACE,SMART等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IPCR也存在一些缺点,酶切、自连过程... 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是第一个依赖于PCR反应扩增旁侧序列的实验技术。IPCR可以在一个反应过程中,同时扩增已知序列两端的旁侧序列,省时简便,结合LR-PCR,RACE,SMART等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IPCR也存在一些缺点,酶切、自连过程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现总结20 a来利用该技术克隆旁侧序列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优化的反应体系,以期对此项技术有更加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r克隆 旁侧序列
下载PDF
Isolation of the Flanking Sequences Adjacent to Transgenic T-DNA in Brassica napus Genome by an Improved Inverse PCR Method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坤 吴学龙 +1 位作者 朗春秀 陈锦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2期65-68,139,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solate flanking sequences adjacent to the transgenic T-DNA in Brassica napus by an improved inverse PCR method.[Method] Using single clone of transgenic FS4 in Brassica napus as the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solate flanking sequences adjacent to the transgenic T-DNA in Brassica napus by an improved inverse PCR method.[Method] Using single clone of transgenic FS4 in Brassica napus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tot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ransgenic Brassica napus by using modified CTAB method.After enzyme digestion and purification,self-joining was made.Two circles of nested PCR and the sequence alignment were carried out.[Result] A fragement with the size of 4.0 kb was amplifie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PCR(ipcr Flanking sequences Improved CTAB method Transgenic Brassica napus
下载PDF
多溴联苯免疫PCR人工抗原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寒玉 庄惠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0-623,共4页
通过保留多溴联苯苯环和在苯环上引入氨基取代基和羧基取代基,得到两种多溴联苯半抗原.然后用重氮化法和活化酯法,把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偶联,合成了两种人工免疫原,抗原结合比为1∶17和1∶19.以此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双向琼脂... 通过保留多溴联苯苯环和在苯环上引入氨基取代基和羧基取代基,得到两种多溴联苯半抗原.然后用重氮化法和活化酯法,把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偶联,合成了两种人工免疫原,抗原结合比为1∶17和1∶19.以此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双向琼脂扩散方法测定血清效价可达1∶32—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 免疫PCR 抗原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