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PAT及其扩展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永刚 王旭 +1 位作者 孙长虹 芦晓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957,共9页
IPAT及其扩展模型能够定量描述人文驱动力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动态耦合,是诊断因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IPAT模型由来及其扩展模型的发展状况,系统总结了模型国内外应用研... IPAT及其扩展模型能够定量描述人文驱动力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动态耦合,是诊断因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IPAT模型由来及其扩展模型的发展状况,系统总结了模型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IPAT及其扩展模型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深化IPAT相关模型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为社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人文驱动力 环境压力 生态弹性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被引量:136
2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王柏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31,共14页
为分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定义,将环境领域的脱钩概念和脱钩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分析,在IPAT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建设用地和GDP等变量在内的核算方程,据此对环境领域基于变化... 为分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定义,将环境领域的脱钩概念和脱钩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分析,在IPAT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建设用地和GDP等变量在内的核算方程,据此对环境领域基于变化量的脱钩评价方法加以了改进,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相互关系为例,分别分析了2002—2007年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级区域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非农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表明:以年度为时间尺度,在2002—2007年之间,从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青海省、上海和海南在个别年份落在强脱钩区域,其余28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从非农产业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上海在2006年落在强脱钩区域外,其余30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从第三产业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西藏在2003年落在扩张性复钩以及青海、上海、海南和广西在个别年份落在强脱钩区域外,其余26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以2002—2007年时间段为时间尺度,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鉴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滞后关系,以时期为时间尺度进行脱钩分析更为合适;分析还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对于实现脱钩有重要作用,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实现强脱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学 脱钩分析 ipat方程 建设用地
原文传递
基于IPA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的山西省碳排放峰值年预测 被引量:62
3
作者 朱宇恩 李丽芬 +2 位作者 贺思思 李华 王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16-2325,共10页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山西省当前能源与结构状态下,相较于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年GDP增速和年节能率对山西省中长期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是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的关键控制指标。在GDP低速和中速发展情景下,山西省碳排放量均可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排放最大峰值量分别为6.6亿t和7.1亿t;在GDP高速发展情景下,预测结果显示,2015-2040年碳排放量一直增长,无法达到峰值年,上调年节能率或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0.60%及以上,方可确保山西省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情景分析法 能源消费 碳排放峰值年 山西省
原文传递
多情景下的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孙毅 周爽 +2 位作者 单葆国 贾德香 曹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国家电网公司于2013年提出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力求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现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直燃油等化石燃料,最终实现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对未来中长期电能替代发展趋势及潜力进行预测分析,定义电能替代量来量... 国家电网公司于2013年提出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力求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现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直燃油等化石燃料,最终实现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对未来中长期电能替代发展趋势及潜力进行预测分析,定义电能替代量来量化电能替代潜力,建立了关于电能替代的环境负荷模型。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智能修正预测模型嵌套在分析模型中,并通过脱钩理论模型确定多情景下的多种模型参数,实现对不同情景下终端电能替代量的有效预测。最后,对多种情景下未来中长期终端电能替代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替代 ipat模型 智能修正预测模型 脱钩理论 中长期多情景分析
下载PDF
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测算 被引量:33
5
作者 屈超 陈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9,共8页
中国正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2013年中国的CO_2排放量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同时中国的人均CO_2排放量首次超过欧洲。2015年在巴黎国际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_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中国正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2013年中国的CO_2排放量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同时中国的人均CO_2排放量首次超过欧洲。2015年在巴黎国际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_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按照IPCC(2007)CO_2排放核算方法计算的数据,近年来中国CO_2排放情况总体呈排放量逐年上升但排放强度总体下降的态势。为了进一步估计中国2030年CO_2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IPAT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1995-2012年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萤火虫优化算法分别计算了IPAT模型的参数,发现与传统最小二乘法相比,萤火虫算法优化后的模型显示出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低的误差,模型系数也更为合理。文章在萤火虫优化的IPAT模型基础上估算了中国2030年的CO_2排放强度,实证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降低CO_2排放强度;2030年全国CO_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66.34%,其中有20个省份CO_2排放强度减排幅度超过60%;中国能够实现在2015巴黎国际气候大会上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为了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各省应该充分重视经济转型对减少CO_2排放的作用,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ipat模型 萤火虫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因素对水资源消耗的驱动作用分析——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亮 丁金宏 《南方人口》 CSSCI 2014年第2期72-80,共9页
基于IPAT模型及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构建了包括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强度等人口因素在内的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模型,该模型从人口、经济角度全面探讨了水资源消耗的驱动因素并作了系统的量化。运用该模型研... 基于IPAT模型及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构建了包括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强度等人口因素在内的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模型,该模型从人口、经济角度全面探讨了水资源消耗的驱动因素并作了系统的量化。运用该模型研究太湖流域水资源消耗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影响太湖流域用水变化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和产业用水强度对水资源消耗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并且产业用水强度对水资源消耗增长的抑制效应大于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对水资源消耗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强度的历史驱动贡献率相对较小,但驱动力巨大,应予以足够重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降低单位GDP耗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太湖流域水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消耗 驱动作用 人口因素 ipat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IPAT模型的江西省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席细平 谢运生 +3 位作者 王贺礼 范敏 石金明 罗成龙 《江西科学》 2014年第6期768-772,共5页
通过对江西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利用IPAT模型对未来江西省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按照江西省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江... 通过对江西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利用IPAT模型对未来江西省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按照江西省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江西省的峰值到达时间约在2032-2035年之间。因此,保持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对江西省尽快出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应成为江西省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碳排放 峰值预测 能源强度
下载PDF
基于I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戴钰 刘亦文 《经济数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1,共7页
基于IPAT方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2008年-2013年期间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年增长率为12%,单位GDP能耗年下降4%这种组合是合理和适当的,符合长株潭城市群能源消耗的实际.以此为目标,能... 基于IPAT方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2008年-2013年期间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年增长率为12%,单位GDP能耗年下降4%这种组合是合理和适当的,符合长株潭城市群能源消耗的实际.以此为目标,能平稳推进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基于IPAT模型的苏州市环境压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罗宏 舒俭民 +1 位作者 吕连宏 裴莹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形势严峻.在分析苏州市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就多种经济、环境发展情景下,定量分析苏州市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在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5... 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形势严峻.在分析苏州市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就多种经济、环境发展情景下,定量分析苏州市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在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5.4%和12.0%的情景下,单位GDP的环境负荷年下降率分别为18.0%和15.0%时,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削减目标,但资源效率分别需要提高1.2和1.0倍,实现削减目标的压力很大;应采取提高环境效率、控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速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以缓解苏州市的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环境压力 对策 ipat模型
下载PDF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曲建升 刘莉娜 +1 位作者 曾静静 李恒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89-2398,共10页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部门成为中国第二大排放主体,居民生活碳排放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IPAT扩展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整体、城镇、农村三个层面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进行情景预测,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部门成为中国第二大排放主体,居民生活碳排放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IPAT扩展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整体、城镇、农村三个层面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进行情景预测,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达峰时间及达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均难实现达峰;低碳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分别是2046年,2045年和2046年,碳排放峰值分别为73亿t、56亿t和17亿t;强化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均在2040年,碳排放峰值分别为63亿t、47亿t和16亿t。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峰值研究是中国能否实现减排目标的基础之一。基于此,提出中国居民生活部门专门性减排举措,如提高居民人口素质、提升居民绿色理念等有助于中国整体实现2030峰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生活碳排放 城镇 农村 峰值 ipat模型 情景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余昀霞 王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文章利用区位商指标测算制造业集聚水平。同时从技术因素角度在IPAT模型中引入产业集聚变量,通过面板回归分析得到:中国各地区制造业及21个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制造业整体集聚与环境污染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细分... 文章利用区位商指标测算制造业集聚水平。同时从技术因素角度在IPAT模型中引入产业集聚变量,通过面板回归分析得到:中国各地区制造业及21个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制造业整体集聚与环境污染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细分行业集聚则出现了倒"N"型、正"N"型、倒"U"型和正"U"型四种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区位商 ipat模型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1 位作者 揣小伟 孙树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8,35,共7页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碳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合理模拟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有助于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改进的IPAT模型,模拟了2015—2060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上海、江苏、浙江和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碳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合理模拟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有助于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改进的IPAT模型,模拟了2015—2060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上海、江苏、浙江和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分别在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25年达到峰值,碳排放量分别为166.430百万吨、1 034.391百万吨、457.954百万吨和1 650.570百万吨;低碳情景下,碳排放均在2020年达到峰值;高碳情景下,仅上海在2030年达到峰值,江苏、浙江和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均无法在2030年达到峰值。长三角地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应以基准情景作为发展的下限,以低碳情景作为发展的上限,确保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现状,提出了低碳发展策略,以期为长三角地区低碳发展,顺利实现碳中和,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峰值 ipat模型 情景模拟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国人均水足迹驱动效应分解与空间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才志 张灿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采用2000—2014年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IPAT模型对足迹强度、资本产出、资本深化和经济活度4个因素对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并引入LMDI分解模型进一步定量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ISODATA模型对各省份人... 采用2000—2014年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IPAT模型对足迹强度、资本产出、资本深化和经济活度4个因素对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并引入LMDI分解模型进一步定量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ISODATA模型对各省份人均水足迹驱动因素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人均水足迹数量变动是由足迹强度、资本产出、资本深化和经济活度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研究期间内,足迹强度对于人均水足迹数量变动一直呈现为稳定的减量作用,资本深化对于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变动一直呈现为稳定的增量效应;(2)从时间序列来看,资本深化效应对人均水足迹数量的变动起决定性作用,其研究期间的变异系数最低,为0.246 0,表现最为稳定,多年平均效应值为0.346亿m^3/万人;(3)各驱动效应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其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水足迹 ipat模型 LMDI分解 IS0DATA模型 空间聚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脱钩潜力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振 《甘肃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在分析我国199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测算各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临界值与脱钩潜力,并探讨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省区能源消费强度空间趋同趋势明显,但脱钩潜力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 在分析我国199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测算各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临界值与脱钩潜力,并探讨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省区能源消费强度空间趋同趋势明显,但脱钩潜力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对脱钩潜力具有较大影响,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是增强脱钩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为国家和区域制定相应的能源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 ipat模型 脱钩潜力 地区差异
下载PDF
基于IPAT模型的安徽省不同情景碳排放趋势测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1 位作者 荣慧芳 许信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4,93,共6页
基于1995-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PAT模型,分规划情景、惯性情景、低碳情景对安徽省未来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在规划情景、惯性情景、低碳情景下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6 680.96万t、14 790.52万t、11 235... 基于1995-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PAT模型,分规划情景、惯性情景、低碳情景对安徽省未来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在规划情景、惯性情景、低碳情景下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6 680.96万t、14 790.52万t、11 235.49万t,均呈增长态势,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6952t/万元、0.6661t/万元、0.6533t/万元,呈下降趋势,规划与惯性情景模式下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高于低碳情景模式。3种情景碳排放曲线表明,不会出现库兹涅茨曲线(EKC)拐点。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安徽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创新机制等举措,碳排放仍有较大削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碳排放 情景测度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IPAT-LMDI的中国水足迹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奚旭 孙才志 赵良仕 《水利经济》 2014年第5期1-5,71,共5页
通过构建水足迹变化的IPAT模型,将引起中国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成人口、富裕和技术3种人文因素,并通过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7—2011年这3种因素对中国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以及各省市这3种因素的年均贡献率。结果表明:富裕程度对引... 通过构建水足迹变化的IPAT模型,将引起中国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成人口、富裕和技术3种人文因素,并通过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7—2011年这3种因素对中国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以及各省市这3种因素的年均贡献率。结果表明:富裕程度对引起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口的影响力最小,两者都是正向驱动因子,技术效应具有双向驱动效果,而当前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人口对水足迹影响最大的省市包括上海、浙江和广东等人口密度比较大的省市;富裕程度对水足迹影响最大的省市包括广西、宁夏和陕西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技术效应对水足迹影响最大的省市包括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最后分析了相应对策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驱动因素 ipat模型 LMDI分解
下载PDF
曲周县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情景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蕴琦 郝晋珉 +2 位作者 张金懿 武子豪 孙逸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5,共16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承诺并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以期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厘清土地利用碳排放产生机制并合理预测碳排放,以曲周县为研究区,采用排放系数法、样地清查法、IPAT模型和最小二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承诺并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以期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厘清土地利用碳排放产生机制并合理预测碳排放,以曲周县为研究区,采用排放系数法、样地清查法、IPAT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度量曲周县2009—2019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并预测81类情景组合下2030年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1)曲周县2009—2019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耕地、建设用地是两大碳排放源,2)预测首先按人均GDP设置,进一步根据人口、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共设置81类情景组合:当GDP处于高速发展时,曲周县未来碳排放总量模拟值区间为50万~221万t,当GDP处于惯性发展时,上升趋势组区间分别为51万~119万t,最小值为45万t,下降趋势组最小值29万t,当GDP处于低速发展时,呈下降趋势的两组最小值分别为21万和12万t,另一组在2030年预测值为35万~50万t。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碳排放,摸清地类碳属性可为预测碳排放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抓手。综上,曲周县可通过人口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路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土地利用 ipat模型 碳排放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IPAT模型的中国园林绿化废弃物产量影响因素与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舒天楚 蔡文婷 +2 位作者 郭含文 李旭 聂小琴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经济水平和绿化面积等面板数据,对中国园林绿化废弃物产量进行科学核算,并系统分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的动态特征与时空特征.同时,以IPAT固态效应模型与Divisia对数权重分解法为基础,深入探究了4种影响因素对我国...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经济水平和绿化面积等面板数据,对中国园林绿化废弃物产量进行科学核算,并系统分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的动态特征与时空特征.同时,以IPAT固态效应模型与Divisia对数权重分解法为基础,深入探究了4种影响因素对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的贡献效率.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产量增长明显,且不同区域的空间格局差异显著;2)经济因素(R)、城市因素(I)与绿地因素(S)均是影响园林绿化废弃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影响作用依次为R>I>S,经济因素与绿地因素是拉动产量增长的促进因素;3)从驱动因素归类分析结果来看,各地区可以按驱动因子强度分为4种类型,其中"平衡型"是较理想的发展模式,另外有38.7%的城市处于"R型"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理全链条的管理提供科学性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绿化废弃物 ipat模型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下载PDF
近20年来肥城市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19
作者 李祎 单博文 +2 位作者 杨丽 覃钧 石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6,共7页
[目的]提取肥城市不同时期的林地信息,分析林地时空变化特征,挖掘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区域林地资源监测、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肥城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21期Landsat遥感数据,首先对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辐射... [目的]提取肥城市不同时期的林地信息,分析林地时空变化特征,挖掘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区域林地资源监测、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肥城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21期Landsat遥感数据,首先对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遥感数据进行土地类型解译,提取林地相关信息;然后揭示近20年来林地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构建新的环境压力模型(IPAT),分析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基于决策树规则提取的肥城市林地信息用户精度达94.7%,具有较高的解译精度。解译结果表明,近20年来林地面积在波动性中呈增长趋势,净增加17463.54 hm^(2);增加的林地主要分布在肥城市中部和北部矿区,减少的林地则集中分布于中部林地的边缘部分,最终呈现中部和北部集中分布、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空间特征。改进的环境压力模型(IPAT)表明,林地禀赋价值是肥城市林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超80.3%),富裕程度是次要驱动因素,二者贡献比例超过改进IPAT模型4个因子总贡献率的92%;林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人口数量对林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基于决策树分类法对遥感数据解译能够准确提取肥城市林地信息并监测林地动态变化,林地禀赋价值对林地面积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Landsat数据 林地禀赋价值 变化 ipat模型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生态足迹变动定量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齐明珠 李月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39,共6页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对北京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依次是技术因素和人口总量因素,而人口城镇化率在过去30年间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ipat模型 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