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洪永敦 黄衍寿 +3 位作者 吴辉 陈宇鹏 李斐媛 莫鸿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指标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524例冠心病患者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1990年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分别检测患者的血中白细 胞计数(nWBC)、C...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指标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524例冠心病患者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1990年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分别检测患者的血中白细 胞计数(nWBC)、C-反应蛋白(CRP)含量(ρ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ρ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 (ρIL-6)、纤维蛋白原(FIB)含量(ρFIB)及血脂等指标,按中医基本证候出现的频数,对各证候的相应资料作分类统计。 [结果]①痰热血瘀和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常见中医证候,血瘀、痰热、气虚、气滞、痰浊证是冠心病的常见基本证候,血 瘀证、痰热证是最常见的基本证候。②冠心病血瘀证和痰热证不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还是非ACS组nWBC、ρCRP、 ρIL-6、ρTNF-α等炎症指标均升高,ACS组升高更为显著,表明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③冠心 病死亡者较非死亡者血中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均升高。[结论]血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可作为 冠心病辨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病机 C反应蛋白质/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血瘀/中医病机 痰证/中医病机
下载PDF
大承气汤对全身性炎症反应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万幸 刘倩娴 王培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SIRS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SIRS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SIRS状态下模型小鼠血清内毒素、TNF-α、IL-6均升高;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6h、12h时点可以明显抑制血清内毒素的升高(P<0.05或P<0.01); 大承气汤6h组TNF-α水平降低(与造模后6h组比,P<0.05); 血清IL-6水平方面,大承气汤各组比正常组升高的幅度均较模型各组低,在24h时点大承气汤组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承气汤在SIRS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内毒素的转移和TNF-α、IL-6等炎症反应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全身性炎症反应 干预作用 实验 放射免疫法 测定 内毒素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TNF-α、IL-6、TAP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要军 葛文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61-126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血清、尿液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重症胰腺炎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指标。方法:61例AP患者分为重症AP(30例)和轻症AP(38例)两组,另选...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血清、尿液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重症胰腺炎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指标。方法:61例AP患者分为重症AP(30例)和轻症AP(38例)两组,另选择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TNF-α、IL-6及血清、尿液TAP水平。结果:入院时AP患者血浆TNF-α、IL-6及血清、尿液TA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症AP组患者TNF-α、IL-6及血清、尿液TA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AP组(P均<0.05)。结论:TNF-α、IL-6及血清、尿液TAP水平变化与AP病情变化密切相关,病程早期检测TNF-α、IL-6及血清、尿液TAP水平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分析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胰蛋白酶原/血液 人类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曾和平 叶古祥 +1 位作者 潘芳芳 赵宜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组 (LC)和开腹胆囊切除组 (OC)。术前和术后第 1,3,5 ,7d采集外周静脉血 ,测定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组 (LC)和开腹胆囊切除组 (OC)。术前和术后第 1,3,5 ,7d采集外周静脉血 ,测定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白细胞介素 6(IL 6 )和C 反应蛋白 (CRP)。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IL 1β和TNF α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两组间手术前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两组手术后IL 6第 1d升至最高 ,与术前及术后第 3,5 ,7d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而术前与术后第 3,5 ,7d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之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手术后CRP第 1,3,5d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以术后第 1和第 3d升高最明显 ,而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LC对机体应激反应与O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IL-1 TNFΑ IL-6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手术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敖华飞 郭竹英 高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并评估手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证实的45例OSAHS病人作为治疗组,选择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治疗组相匹配的无OSAHS者为对...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并评估手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证实的45例OSAHS病人作为治疗组,选择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治疗组相匹配的无OSAHS者为对照组。用超敏ELISA法检测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组手术治疗后1年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前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1年,上述指标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TNF-αI、L-6和Hs-CR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结论手术治疗可有效逆转OSAHS病人血中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白介素-6/血液 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血液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肠梗阻、肠穿孔患者的动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屈振亮 杨春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肠梗阻和肠穿孔患者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38例肠梗阻患者 (肠梗阻组 )和 36例肠穿孔患者 (肠穿孔组 )入院当日、入院后第 1,3 ... 目的 探讨肠梗阻和肠穿孔患者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38例肠梗阻患者 (肠梗阻组 )和 36例肠穿孔患者 (肠穿孔组 )入院当日、入院后第 1,3 ,5 ,7d的血清CRP ,IL 6和TNF α含量。结果 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IL 6 ,TNF α在症状发生 2 4h内即升高 ,持续 1周以上 ,二者变化呈正相关。肠梗阻患者血清CRP在症状发生 2 4h后升高 ,而肠穿孔患者CRP在症状发生 2 4h内即明显升高。结论 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IL 6 ,TNF α升高 ,二者变化一致 ;但肠梗阻患者CRP升高要延迟于肠穿孔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血液 肠穿孔/血液 C-反应蛋白质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合伟 侯书丽 +3 位作者 龚钰 黎同明 胡标伦 刘庆思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104例受试妇女分为3组,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组31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37例、绝经前健康组36例,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I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104例受试妇女分为3组,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组31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37例、绝经前健康组36例,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IL-6、雌二醇(F2)和骨钙素(BGP)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血清IL-6水平高于绝经前妇女,骨质疏松组又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以非骨质疏松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与BMD、E2呈负相关关系,与BGP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属高转换型,IL-6高表达与骨质疏松症发病以及雌激素减少有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病因学 白细胞介素6 血液 雌二醇
下载PDF
通腑泻热方对胸科急性肺损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晓华 杨银芬 +1 位作者 张晓清 李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泻热方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对胸科急性肺损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胸科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2006)"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泻热方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对胸科急性肺损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胸科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2006)"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泻热方(由大黄、芒硝、山栀子、忍冬藤、地胆头、蒲公英、莱菔子、葶苈子、虎杖、赤芍、枳实、厚朴等组成)治疗5d,或至氧合指数恢复正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1),其中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氧合指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缩短(P<0.05);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科急性肺损伤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辨证运用通腑泻热方能降低胸科急性肺损伤患者血中TNF-α、IL-6、IL-8水平,具有免疫调节、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及肺组织损害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腑泻热方/治疗应用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白细胞介素8/血液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和IL-10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春莉 桂淑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及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肺癌免疫、发生、进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TNMⅡ~Ⅳ期的肺癌患者共 4 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3例患者进行了以铂类药...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及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肺癌免疫、发生、进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TNMⅡ~Ⅳ期的肺癌患者共 4 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3例患者进行了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月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其血清IL 6、IL 8及IL 10水平。另对 7例死亡患者于临终前检测血清IL 6、IL 8及IL 10水平。同时取 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4 7例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之组间比较血清三组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异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比较P <0 0 0 1;肺癌患者血清IL 6、IL 8及IL 10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 ,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的血清IL 6、IL 8和IL 10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早期患者 ;16例化疗有效 ,病情稳定和缓解的患者血清IL 6、IL 8及IL 10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7例化疗无效、病情进展者血清IL 8、IL 10测无明显下降 ,IL 6进一步升高 ;7例死亡患者临终前血清IL 8水平有持续升高的趋势。结论 IL 6、IL 8和IL 10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IL 6、IL 8和IL 10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 IL-6 IL-8 IL-10 检测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宏业 邓庆平 +1 位作者 蔡桦杨 罗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2-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的患者80例,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全部病...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的患者80例,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和对照组各20例。各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使用脑保护剂、控制血压和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气虚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血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气虚血瘀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4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炎症介质TNF-a、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组、血瘀组分别与气虚血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减少IL-6的释放,改善炎症反应,提示运用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 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肿瘤坏死因子-α/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益气活血法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和脑脊液IL-1β、IL-6、TNF—α水平与SIRS及MODS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保国 付伟标 +3 位作者 何黎明 王泽麟 谷斌亮 罗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方法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自发性SA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1β、IL--6和T...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方法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自发性SA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1β、IL--6和TNF-α浓度。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和脑脊液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增高时段不同。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与SIRS和MODS的发生有关(P〈0.05);脑脊液IL-1β、IL-6水平与SIRS和MODS的发生有关(P〈0.05),但TNF—α水平与SIRS及MODS无关(P〉0.05)。结论自发性SAH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及脑脊液IL-1β、IL-6水平增高可能与SIRS及MODS有关,检测自发性SAH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及脑脊液IL-1β、IL-6水平可为预测SIRS和MODS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白细胞介素1Β 血液 白细胞介素1Β 脑脊髓液 白细胞介素6 血液 白细胞介素6 脑脊髓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脑脊髓液 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Protective effect of YHI and HHI-I against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bbits 被引量:6
12
作者 ZHAO Lian Gen, WU Xiao Xian, HAN En Kun, CHEN Yu Ling, CHEN Chi and XU Dong Q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6-79,共4页
AIM 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mbined i.v. administration of Yuanhu injection (YHI) and Huoxuehuayu injection I (HHI I) against acute pancreatitis (AP) in rabbits. METHO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IM 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mbined i.v. administration of Yuanhu injection (YHI) and Huoxuehuayu injection I (HHI I) against acute pancreatitis (AP) in rabbits. METHO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was induced by retrograde infusion of artificial bile juice into biliary pancreatic duct, and treated with YHI and HHI I intravenously. The protective effect was judged by the survival time and rate, serum amylase, serum interleukin 6, pancreatic microcirculation and pathological alteration. RESULTS Combined use of YHI and HHI I could markedly increase the rabbits′ 5 day survival rate after AP (83 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3 3% in control). The serum amylase value ( ±s ) decreased to 1596 6U/L ± 760 50U/L in the 5th day from the high level ( 6320 83U/L ± 2614 12U/L ) in the 1st day after A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mylase activity in the 5th day was 2095 0U/L ± 1081 87U/L , being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AP ( 837 17U/L ± 189 12U/L ). YHI and HHI I also obviously improved the pancreatic microcirculation and lowered the serum interleukin 6 level, one of the indices of severe pancreatiti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dicated all the changes typical for AP in YHI and HHI I treatment group were mild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CONCLUSION YHI and HHI I used in combination might have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b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tis/pathology pancreatitis/therapy Yuanhu Huoxuehuayu amylase/blood interleukin 6/blood MICROCIRCULATION RABBITS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6、TGFβ_1的变化及罗伐他汀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怀平 李德强 李晓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IL-6、TGF1β的临床意义及罗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用EL ISA法测定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用罗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中IL-6、TGF1β的水平,用放免法测定IL-...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IL-6、TGF1β的临床意义及罗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用EL ISA法测定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用罗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中IL-6、TGF1β的水平,用放免法测定IL-6水平,与此同时,用磺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蛋白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中IL-6、TGF1β呈递增,尽管无肾病组的尿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血中IL-6、TGF1β却高于正常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尿中蛋白含量、血中IL-6、TGF1β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和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亦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经罗伐他汀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尿蛋白含量、血中IL-6、TGF1β在治疗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15周时进一步下降,以后保持稳定至28周(P<0.01)。结论:(1)IL-6、TGF1β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罗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TGF1β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影响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药物疗法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转化生长因子β/血液 氟苯类/治疗应用 嘧啶类/治疗应用 磺胺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腹腔镜术后中药治疗对盆腔炎性不孕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莉莉 陈小平 +4 位作者 傅艳红 朱玲 曾诚 史云 桑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中药治疗对不同程度盆腔炎性不孕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收集因盆腔炎性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4组:手术组(轻度)20例,手术+中药组(轻度...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中药治疗对不同程度盆腔炎性不孕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收集因盆腔炎性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4组:手术组(轻度)20例,手术+中药组(轻度)22例,手术组(中度)21例,手术+中药组(中度)22例。收集同期因单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例作为非炎症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1)治疗后除手术组(轻度)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3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各组的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手术+中药组(中度)显著低于手术组(中度)(P<0.05);而手术+中药组(轻度)与手术组(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除手术组(轻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治疗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粘连程度的2组比较,手术+中药组(中度)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手术组(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中药组(轻度)与手术组(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非炎症对照组比较,除手术+中药组(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组的血清TNF-α水平仍显著高于非炎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治疗后,血清IL-6水平除手术组(中度)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治疗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相同粘连程度的2组比较,无论轻度还是中度,手术+中药组显著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与非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不孕/中西医结合疗法 腹腔镜 盆炎康合剂/治疗应用 助孕3号丸/治疗应用 TNF-α/血液 IL-6/血液
原文传递
不同临床分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 TNF 、IL-6及 BNP 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鲁飞 吴艳洪 卢维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不同临床分期(1、2、3、4期)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介素-6(IL-6)及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评估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手足...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不同临床分期(1、2、3、4期)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介素-6(IL-6)及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评估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292例(其中1期156例,2期106例,3期20例,4期10例),于患儿入院24 h内抽血行TNF、IL-6、BNP检测。观察比较不同分期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因子及BNP的变化特点。【结果】各期TNF、IL-6、BN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2期、3期患儿TNF、IL-6、BNP水平明显高于1期,4期的TNF、IL-6、BNP水平明显高于2期、3期水平,且差异相比较均有显著性( P <0.05)。2、3期TNF、IL-6、BN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随着患儿病情加重,TNF、IL-6及BNP水平随之相应增高,TNF、IL-6及BN P水平可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液 白细胞介素6 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液 利钠肽 血液
下载PDF
曲马多对切口痛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基因和血液IL-6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甬民 祝胜美 +2 位作者 王奎荣 陈庆廉 郑跃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 mg/kg、10 mg/kg、20 mg/kg)和术...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 mg/kg、10 mg/kg、20 mg/kg)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剂量为10mg/kg)。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切口痛模型,以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的行为学变化。手术后2 h取脊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c-fos表达(Fos蛋白,以FLI阳性神经元表示),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2 h时切口痛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阚值均明显增加(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T10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T10组相似。切口痛组FLI细胞主要分布在~层,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FLI细胞与切口痛组相比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切口痛组大鼠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能使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这种抑制作用弱于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组(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 mg/kg组的痛阈和脊髓c-fos表达以及血液IL-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神经元增多和血液IL-6含量增加的效应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曲马多预处理效果更强;脊髓灰质背角~层可能是曲马多产生痛觉调制的主要部位。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曲马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药物疗法 白细胞介素6/血液 曲马朵/投药和剂量 基因 FOS 曲马朵/药理学 脊髓 c—fos IL 6 大鼠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清TNFα,IL-6,LN,Ⅳ型胶原水平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泽立 顾晓红 +1 位作者 黄观耀 程峰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层粘连蛋白/血液 胶原/血液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袭祥印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240-1241,共2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作为...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并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IL-6、IL-8及TNF-α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白细胞介素8/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血液 人类.
原文传递
PTCA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光公 孔宪明 +2 位作者 陈纪林 刘海波 杨朝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818-819,共2页
目的 探讨 PTCA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观察 33例 PTCA术前及术后 4 h血清 IL - 6、TNF-α水平。对成形术中球囊阻断冠脉引起的缺血的强度进行量化。结果  PTCA后 4 h IL - 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前 (P<0 .0 1)。等级相... 目的 探讨 PTCA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观察 33例 PTCA术前及术后 4 h血清 IL - 6、TNF-α水平。对成形术中球囊阻断冠脉引起的缺血的强度进行量化。结果  PTCA后 4 h IL - 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前 (P<0 .0 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PTCA后 IL - 6、TNF-α水平升高幅度之间 ,以及升高幅度与缺血强度之间相关性良好 (P均 <0 .0 2 )。结论  IL - 6、TNF-α是反映 PTCA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心肌缺血 /再灌注是诱发 PTCA后早期炎性反应的重要机制。应尽可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PTCA 炎性反应 冠状动脉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智敏 吴凡 +2 位作者 周焕芝 程圣英 张志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3781-3783,共3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查CRP、IL-6、MDA、Hcy。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RP、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MDA及H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治疗 肾透析 C反应蛋白质/分析 白细胞介素6/血液 高半胱氨酸/血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