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5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AR变形监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41
1
作者 朱建军 李志伟 胡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7-1733,共17页
变形监测是星载InSAR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卫星数据来源;然后对InSAR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分析了D-InSAR、PSInSAR、SBAS-InSAR、DS-InSAR和MAI等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变形监测是星载InSAR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卫星数据来源;然后对InSAR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分析了D-InSAR、PSInSAR、SBAS-InSAR、DS-InSAR和MAI等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而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了InSAR技术在城市、矿山、地震、火山、基础设施、冰川、冻土和滑坡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最后总结出InSAR变形监测在多维形变和低相干区测量、大气和轨道误差去除和精度评定等方面的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变形监测 星载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 被引量:340
2
作者 许强 董秀军 李为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7-966,共10页
中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大多地处高位并被植被覆盖,传统的人工调查排查在一些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已显得无能为力,这也是近年来绝大多数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都不在预案点范围内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三查... 中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大多地处高位并被植被覆盖,传统的人工调查排查在一些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已显得无能为力,这也是近年来绝大多数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都不在预案点范围内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进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再通过专业监测,在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预报,以此破解"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这一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难题和国家急切需求。"三查"体系首先通过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实现区域扫面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普查,随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无人机摄影测量实现高地质灾害风险区段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详查,最后采用现场调查、地面与坡体内部监(探)测等手段,实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复核确认和排除,即核查。监测预警则是通过InSAR和地面观测手段(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在掌握滑坡崩塌的变形规律和阶段以及时间-空间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分级综合预警体系,并利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实用化和业务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早期识别 监测预警 “三查”体系 insar LIDAR
原文传递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综合遥感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39
3
作者 葛大庆 戴可人 +1 位作者 郭兆成 李振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9-956,共8页
2017年以来,以四川茂县新磨村高位垮塌、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代表的重大地质灾害多次发生,呈现出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力大等特点,难以早期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并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2017年以来,以四川茂县新磨村高位垮塌、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代表的重大地质灾害多次发生,呈现出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力大等特点,难以早期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并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但绝大部分灾害仍发生于全国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以外的区域。对这些人迹罕至、人不能至且观测条件苛刻的地区的重大隐患进行有效早期识别,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需解决的难题和重要任务。在总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特点与其应用局限的基础上,从光学遥感、InSAR、激光雷达等综合遥感测量的角度提出了以"形态、形变、形势"(三形)为观测内容、以定性识别灾害隐患位置、定量监测灾害体变形幅度、依靠综合遥感动态监测数据提升隐患识别能力的技术思路。对未来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思考,以期服务于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判断与早期识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灾害 早期识别 综合遥感 insar “三形”观测
原文传递
对滑坡监测预警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138
4
作者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0-374,共15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监测预警已成为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滑坡预警工作。但调查发现,不少相关从业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滑坡监测预警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误区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监测预警已成为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滑坡预警工作。但调查发现,不少相关从业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滑坡监测预警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误区甚至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其防灾减灾效果。结合近年来在滑坡监测预警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本文重点就滑坡监测和预警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其主要观点包括:并不是监测点和监测手段越多就越有效,滑坡监测应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目的性,监测方案设计及具体监测内容都应为滑坡预警提供依据。不少滑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应采用具自动变频功能的监测设备才能获取滑坡全过程尤其是临滑阶段完整的数据,为科学预警提供保障。监测仅是手段,预警才是目的,不仅要重视滑坡的监测工作,更应高度重视预警工作,且应同时加强区域性气象预警和单体滑坡预警工作。目前常用的阈值预警方法误报、漏报率较高,应将预警的重心转移到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基于变形、地下水位、雨量等关键指标的预警模型和判据研究,据此提高滑坡预警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insar 滑坡预警 阈值预警 气象预警
下载PDF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被引量:126
5
作者 李德仁 廖明生 王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4-668,共5页
论述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permanentscattererinterferometry ,PSI)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其应用实例 。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形变监测 大气效应 雷达干涉测量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形变 被引量:111
6
作者 李珊珊 李志伟 +2 位作者 胡俊 孙倩 俞晓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6-1486,共11页
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的反复交替会造成地质环境与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房屋和道路等地面工程建筑物的地基破裂或者塌陷,还会引起山体滑坡、洪水暴发以及冰川移动等.因此,监测冻土形变对确保冻土区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保证冻土区... 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的反复交替会造成地质环境与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房屋和道路等地面工程建筑物的地基破裂或者塌陷,还会引起山体滑坡、洪水暴发以及冰川移动等.因此,监测冻土形变对确保冻土区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保证冻土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冻土监测方面并没有能大面积监测冻土形变时间演化情况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将InSAR技术中的小基线集方法(SBAS-InSAR)应用于监测冻土来获取其形变时间序列中.考虑到冻土形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文提出利用周期形变模型来代替传统SBAS方法中的线性形变模型,从而更好地分离出高程残差和大气误差.利用ENVISAT卫星获取的21景ASAR影像图作为实验数据,采用改进的SBAS技术成功获取了青藏高原从羊八井站至当雄站铁路段冻土区的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图,揭示了该冻土区从2007年到2010年的季节性形变演化情况.通过与研究地区温度变化的联合分析,发现所得到的地表形变结果与冻土的物理变化规律非常吻合,证明了SBAS-InSAR技术在冻土形变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insar SBAS (Small BASELINE subset) 青藏高原 形变监测
下载PDF
工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98
7
作者 吴立新 高均海 +1 位作者 葛大庆 廖明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8-782,共5页
基于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中相位构成因素的分析,选择中国东部典型工矿区(唐山市及开滦矿区)为试验区进行了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利用该地区1997-1998年两个时相获取的5景ERS1/2卫星SAR单视复数据(SLC),分别... 基于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中相位构成因素的分析,选择中国东部典型工矿区(唐山市及开滦矿区)为试验区进行了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利用该地区1997-1998年两个时相获取的5景ERS1/2卫星SAR单视复数据(SLC),分别采用“2轨法”和“3轨法”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了间隔时间超过半年的地下采矿及采水引起的雷达视线向(LOS)形变图.通过将LOS形变图转换成地表下沉分量,分析了试验区沉陷的扩展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D-InSAR技术中存在的时间去相干、空间去相干等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表明:作为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利用多时相D-InSAR技术结合角反射器(或平面反射器)方法进行工矿区地表沉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D-lnSAR 数字矿山 去相干 多时相
下载PDF
卫星雷达遥感在滑坡灾害探测和监测中的应用: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11
8
作者 李振洪 宋闯 +8 位作者 余琛 肖儒雅 陈立福 罗慧 戴可人 葛大庆 丁一 张宇星 张勤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7-979,共13页
将卫星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灾害的探测与监测,不仅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大范围捕捉到滑坡信号,而且可以从时间尺度上以较长周期追踪滑坡的运动状态。但是,卫星雷达遥感本身的局限性和滑坡所处的复杂地形环境使这一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对卫星... 将卫星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灾害的探测与监测,不仅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大范围捕捉到滑坡信号,而且可以从时间尺度上以较长周期追踪滑坡的运动状态。但是,卫星雷达遥感本身的局限性和滑坡所处的复杂地形环境使这一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对卫星雷达遥感技术的4个主要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①通过提高卫星雷达影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使用较长波段雷达信号或采用增强型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可降低密集植被覆盖对相干性的影响。另外,采用像素点偏移量追踪或距离向分频干涉测量方法,可克服传统干涉测量中大梯度形变引起的相位失相干。②大气延迟对卫星遥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处山区的滑坡探测和监测,利用通用型卫星雷达大气改正系统可显著减弱干涉影像的大气信号并进一步简化时间序列分析,提高缓慢运动滑坡的探测和监测质量。③对于中等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提前量化分析雷达几何畸变(如叠掩、阴影等)引发的滑坡探测监测的适用性;而对于高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无需外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即可精确识别雷达影像的阴影和叠掩区并进行掩膜,从而大幅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④针对高坡度地区残余的地形相位引起的解缠误差,可通过基线线性组合的方法予以减弱。此外,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源对地观测的滑坡探测/监测系统框架,综合卫星雷达遥感与其他对地观测数据(如地基雷达、激光雷达、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搭建了一个自动化滑坡探测与监测系统。该研究旨在阐明卫星雷达遥感的优缺点,进一步深化其在滑坡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引出未来侧重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滑坡探测 滑坡监测 insar
原文传递
InSAR矿区地表三维形变监测与预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9
作者 朱建军 杨泽发 李志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首先,介绍了InSAR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对当前InSAR矿区地表三维形变监测方法做了系统性分类,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之后,综述了当前InSAR矿区地表三维形变预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归纳梳理了In... 首先,介绍了InSAR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对当前InSAR矿区地表三维形变监测方法做了系统性分类,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之后,综述了当前InSAR矿区地表三维形变预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归纳梳理了InSAR矿区三维形变监测预计在多源数据融合和沉降机理分析等方面的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开采沉陷 地质灾害 综述
下载PDF
地面沉降研究的新进展与面临的新问题 被引量:83
10
作者 刘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中国近年来地面沉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同时提出淤泥质软土沉降问题、深部土层沉降问题、工程性沉降问题、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严重性和系统性问题、地面沉降引起的全国性防汛能力降低问题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探测技术是中国当前地面沉降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最后指出 ,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 2 1世纪上半叶 ,中国东部的地面沉降问题将更大、更多、更复杂 ,需要认真规划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原因
下载PDF
基于D-InSAR的煤矿区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被引量:91
11
作者 吴立新 高均海 +3 位作者 葛大庆 殷作如 邓智毅 刘宏军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5,37,共5页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行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具体目标是矿区地表沉降演变过程分析、采区地表沉陷动态监测与分析和矿区DEM数据更新;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源数据获取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地面配合措施、精度与可靠性评价、多源信息集成分析等。D-InSAR为煤矿区地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和开采沉陷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作为"数字矿山"的重要内容,D-InSAR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生产、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遥感监测 数字矿山 可持续发展 D-insar
下载PDF
用INSAR作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4
12
作者 路旭 匡绍君 +1 位作者 贾有良 黄立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66-70,共5页
介绍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进行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对于试验区域、原始资料选取的原则、剪裁出的试验区域的影像进行InSAR处理都作了简要的说明 ,最后将利用D InSAR得到的天津市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的监测结果进... 介绍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进行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对于试验区域、原始资料选取的原则、剪裁出的试验区域的影像进行InSAR处理都作了简要的说明 ,最后将利用D InSAR得到的天津市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并据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监测 去干扰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 水准测量 GPS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的InSAR观测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83
13
作者 季灵运 刘传金 +3 位作者 徐晶 刘雷 龙锋 张致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69-4082,共14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本文基于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反演获得同震滑动分布,计算了同震位错对余震分布和周边断层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本文基于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反演获得同震滑动分布,计算了同震位错对余震分布和周边断层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①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九寨沟地震造成地表形变最大量级约为20 cm(雷达视线方向),同震形变存在非对称性分布特征.②同震位错以左旋走滑为主,主要发生在4~16 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为77 cm,位于9 km深处.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w6.46.同震错动未破裂到地表.③大部分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区.此次地震增加了震中周边地区一些断裂的库仑应力,如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龙日坝断裂、虎牙断裂等.④东昆仑断裂东段的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⑤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树正断裂,可能是虎牙断裂的北西延伸隐伏部分,此次地震是巴颜喀拉块体南东向运动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典型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insar 同震滑动分布 库仑应力变化 虎牙断裂 东昆仑断裂东段
下载PDF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8
14
作者 卫建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文对现代变形监测技术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入手,综述了各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了测量机器人、GPS、三维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D-InSAR等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 本文对现代变形监测技术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入手,综述了各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了测量机器人、GPS、三维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D-InSAR等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G IS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将逐步实现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多层次的集优化,变形数据分析与预警的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测量机器人 激光扫描 光纤传感器 GPS D—insar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大范围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15
作者 王桂杰 谢谟文 +1 位作者 邱骋 江崎哲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7-1344,共8页
对大面积自然山区进行高精度的滑坡灾害监测一直是我国及其它地质灾害频发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D-INSAR技术是近年来微波遥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理论上可以以厘米甚至更高的精度对连续大面积的微小地面活动进行监测,... 对大面积自然山区进行高精度的滑坡灾害监测一直是我国及其它地质灾害频发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D-INSAR技术是近年来微波遥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理论上可以以厘米甚至更高的精度对连续大面积的微小地面活动进行监测,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滑坡灾害监测技术。为此以应用D-INSAR技术对大范围的自然滑坡进行监测和预警为目的,详细地推导了D-INSAR技术监测形变的原理公式并介绍了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在全面回顾该技术在国内外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优势及问题点,并结合最新技术进展提出了解决方案,认为应该综合利用先进地球探测及数字处理技术与D-INSAR技术相结合来克服D-INSAR技术中的问题点。具体介绍了永久散射体(PS)技术、小基线子集(SBAS)技术、GPS技术及基于地面的LISA技术等,并对这几种技术与D-INSAR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探讨,使其达到对滑坡更有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D—insar PS SBAS GPS LISA
下载PDF
利用长时间序列相干目标获取地面沉降场 被引量:81
16
作者 王艳 廖明生 +2 位作者 李德仁 魏子新 方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8-604,共7页
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相干目标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的形变规律.基于传统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相干目标分析是利用时间序列多景影像获取地表稳定反射体——高相干点目标的新方法.实验区选择上海市主城区约100km^2区域,InSA... 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相干目标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的形变规律.基于传统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相干目标分析是利用时间序列多景影像获取地表稳定反射体——高相干点目标的新方法.实验区选择上海市主城区约100km^2区域,InSAR的实验数据采用覆盖1992~2000年间的25景ERS-1/2的单视复影像.在无先验沉降场模型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显示该实验区的地面沉降场在时间范围上跨越8年,平均观测时间采样率约为4个月,垂直形变精度优于5mm,满足我国对城市地面沉降形变观测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今后大时间/空间尺度上的高精度地表形变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目标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大气效应 时间去相干 时间采样率 地面沉降场
下载PDF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精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被引量:77
17
作者 张勤 黄观文 杨成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0-1307,共8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剧烈,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态势,精密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特点和监测方法,并对InSAR、LiDAR、高分遥感和GNSS 4种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技术特点...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剧烈,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态势,精密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特点和监测方法,并对InSAR、LiDAR、高分遥感和GNSS 4种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高精度空间监测技术融合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最后对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趋势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大地测量 空间技术 监测预警 GNSS insar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三阶段地面沉降InSAR监测 被引量:79
18
作者 张永红 吴宏安 康永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50-1058,共9页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地面沉降灾害发育最严重的地区,几乎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时间序列InS AR技术——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干涉技术(MCTSB-InS AR),利用4颗卫星摄取的3个时段的时间序列SAR影像:ERS-1/2 SAR(1992...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地面沉降灾害发育最严重的地区,几乎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时间序列InS AR技术——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干涉技术(MCTSB-InS AR),利用4颗卫星摄取的3个时段的时间序列SAR影像:ERS-1/2 SAR(1992—2000年)、ENVISAT ASAR(2003—2010年)、RADARSAT-2(2012—2014年),获取了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间3个时段的地面沉降信息。经与京津两地120个以上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3个时段的地表监测结果的精度分别为8.7、4.7、5.4 mm/a。分析了北京和天津两市22年间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北京市地面沉降呈不断加重趋势;天津市地面沉降在1992—2010年间发展迅猛,在2010年以后有所减缓。同时,本文也表明MCTSB-In SAR技术是有效可靠的,在大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insar 京津冀地区 地理国情监测
下载PDF
GB-InSAR监测大型露天矿边坡形变 被引量:74
19
作者 杨红磊 彭军还 崔洪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04-1811,共8页
对露天矿边坡实时、精确测量可以为边坡治理和预警提供可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的连续性.本文提出采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监测露天矿边坡,和常规测量方式相比,该技术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 对露天矿边坡实时、精确测量可以为边坡治理和预警提供可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的连续性.本文提出采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监测露天矿边坡,和常规测量方式相比,该技术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精度,实现与地形无关的差分干涉技术,能够获得多时相形变图和形变速度图,反映边坡的整体位移趋势,为露天矿边坡的运动历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GB-InSAR技术监测边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GB-insar 边坡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被引量:71
20
作者 何庆成 刘文波 李志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209,共15页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大约有70,000km2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随着近20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以及对地下水的需求与日俱增,...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大约有70,000km2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随着近20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以及对地下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呈现加剧的趋势。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的工作思路,并在基础监测设施的建设以及综合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监测网 GPS ins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