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 被引量:526
1
作者 付春华 于莹 +4 位作者 王芳英 段连华 胡晓 赵淑燕 赵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6-818,共3页
目的 :探讨用 2 5 %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肿瘤科使用诺维苯化疗的病人分为 2组 ,每组 1 5例 ,平均使用诺维苯 4次。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 ,用 2 5 %硫酸镁静脉输入预防静脉炎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诺维苯化疗... 目的 :探讨用 2 5 %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肿瘤科使用诺维苯化疗的病人分为 2组 ,每组 1 5例 ,平均使用诺维苯 4次。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 ,用 2 5 %硫酸镁静脉输入预防静脉炎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诺维苯化疗后出现的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 8.3 % ;静脉炎发生时间 ,平均为诺维苯注射后的 31± 1 1 .35h ,疼痛程度评分为 4 .5± 2 .0 6 ,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为 4 .1 2± 1 .9天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 2 8.3 % ,静脉炎发生时间 ,平均为诺维苯注射后的 1 7± 6 .32h ,疼痛程度评分为 6 .36± 1 .89,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为 6 .63± 2 .34天。经 χ2 、t检验 ,两组在以上几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硫酸镁 诺维苯 静脉内输注 化疗药物
原文传递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49
2
作者 朱建英 张玲玲 +1 位作者 韩文军 叶文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促进静脉输液的专业发展,最终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输液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培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培训成绩显... 目的促进静脉输液的专业发展,最终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输液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培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培训成绩显著,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外周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下降,化疗药物、高营养药物输入方式的合理率不断上升。结论开展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安全 专业化管理 护理 前馈控制
原文传递
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9
3
作者 陈明慧 顾云 +4 位作者 李君久 黄清丽 容世汪 刘思娴 邹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 :寻找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方法。方法 :连续入院病人 30 0例 ,入院后第 1、2、3天分别静脉输入 10 %葡萄糖溶液 5 0 0ml加入 10 %氯化钾 15ml(A组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5 0 0ml加入 10 %氯化钾 15ml (B组 )以及生理盐水 5 0 ... 目的 :寻找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方法。方法 :连续入院病人 30 0例 ,入院后第 1、2、3天分别静脉输入 10 %葡萄糖溶液 5 0 0ml加入 10 %氯化钾 15ml(A组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5 0 0ml加入 10 %氯化钾 15ml (B组 )以及生理盐水 5 0 0ml加入 10 %氯化钾 15ml(C组 ) ,同时观察局部疼痛的发生情况。对A组中出现疼痛的病例立即在输液中加入 10 %氯化钠 10ml,观察对局部疼痛的影响。结果 :A组中疼痛发生率为 80 .33 % ,B、C组分别为 11.6 7%及 10 .0 0 % ,与A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1) ,而B、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组中疼痛病例加入 10 %氯化钠后 94.19%病人疼痛消失 ,与加入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采用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做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 ,在 10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可消除或减轻补钾时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钾 氯化钾 氯化钠 静脉内输液 疼痛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9
4
作者 王平 彭芝兰 +3 位作者 张家文 刘辉 张崇淑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不同化疗途径对巨块型(肿瘤直径≥4cm)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74例巨块型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化疗途径的...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不同化疗途径对巨块型(肿瘤直径≥4cm)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74例巨块型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化疗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组,动脉介入化疗(动脉化疗组)69例及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 105例,并对两组的毒副反应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动脉化疗组中,化疗有效率为81%,化疗后手术率为67%。静脉化疗组中,化疗有效率为83%,化疗后手术率为70%,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化疗期间未发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动脉化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0%;静脉化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7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使用简便、经济,无需特殊设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化疗途径 疗效比较 静脉化疗 毒副反应 晚期子宫颈癌 临床病理资料 动脉化疗 动脉介入化疗 临床应用价值 局部晚期 2003年 1997年 回顾性分析 5年生存率 巨块型 肿瘤直径 四川大学 化疗期间 特殊设备 手术率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94
5
作者 李春燕 黄静 +2 位作者 李丽 孙红 应岚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地区47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静脉治疗专业化情况:43家(91.5%)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工作;仅有17家(36.2%)建立了静脉治疗专业小组...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地区47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静脉治疗专业化情况:43家(91.5%)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工作;仅有17家(36.2%)建立了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其中3家开展了静脉治疗护士的培训。②静脉配制的相关问题:9家(19.1%)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仅7家是由配液中心完成胃肠外营养液(TPN)的配制。③静脉输液相关的职业防护:40家(85.1%)在化疗药物配制间没有明确标示;39家(83.0%)尚未实行肿瘤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和供应;27家(57.4%)尚未实现抗肿瘤药物配制人员定期的健康体检;21家(44.7%)尚未制定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标准。结论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静脉配制及职业防护方面也存在较多的不足,提示护理管理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输注 静脉内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被引量:89
6
作者 凌云 陈朔晖 诸纪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0,共2页
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输液前运用电子屏叫号系统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 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输液前运用电子屏叫号系统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逐年减少,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输注 静脉内 门诊医疗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83
7
作者 陈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1-272,共12页
为推动我国静脉治疗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问题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 为推动我国静脉治疗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问题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达成本共识。本共识旨在制定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原文传递
溶液pH值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李葆华 张进 +3 位作者 黄润州 陈明 张晖 葛宝铭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改变溶液的pH值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接受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共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配液时加入5%碳酸氢钠1ml,将溶液pH值调整至7.4左右;对照组无干预,pH值约4.6。... 目的观察改变溶液的pH值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接受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共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配液时加入5%碳酸氢钠1ml,将溶液pH值调整至7.4左右;对照组无干预,pH值约4.6。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该药物静脉输液治疗,连续治疗7d。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5.6%,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七叶皂苷钠输液用溶液pH值调整至7.4左右,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七叶皂苷钠 PH 静脉炎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9
作者 王玮 李悦 +2 位作者 徐霁华 牛世芹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溶栓后4h纤维蛋白原、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非恶化组明显升高,抗血小板治疗比例较非恶化组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86,95%CI:1.331~36.678,P=0.022;OR=2.186,95%CI:1.481~3.227,P=0.000;OR=1.500,95%CI:1.158~1.942,P=0.002),而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2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诸多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其有助于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输注 静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李海涛 张永强 孟令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循环急性脑...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纳入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和观察组(尤瑞克林+rt-PA静脉溶栓),每组57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差异,记录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1.4%vs 42.1%,P=0.04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MCP-1、VE-cadherin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观察组0~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9%vs 22.8%,P=0.017),观察组5~6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0.5%vs 24.6%,P=0.049),观察组3~4分比例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vs 52.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vs 14.0%,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下调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钙黏着糖蛋白类 趋化因子CCL2 纤维蛋白溶解药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51
11
作者 花蕾 李淑迦 +1 位作者 徐艳 杨莘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理论和技能培训;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及全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开展静脉治疗相关领...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理论和技能培训;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及全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开展静脉治疗相关领域的循证研究。结果大幅度提高了护士静脉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了病人对静脉治疗满意率,静脉输液工具应用更加合理。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有效实践可以加快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护理实践
原文传递
髂内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6
12
作者 陈亦乐 贺国强 王尔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 评价髂内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收治的186例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随机分为2组,化疗加放疗组:105例,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采用Seldinger技术髂内动脉插管或腹壁下动脉插管2... 目的 评价髂内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收治的186例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随机分为2组,化疗加放疗组:105例,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采用Seldinger技术髂内动脉插管或腹壁下动脉插管2种方法注药,化疗以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同时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A点剂量为12~24 Gy,分2~4次;放疗组:81例,术前予腔内后装治疗,A点剂量同前.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2周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化疗加放疗组肿瘤消退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放疗组的79.0%(P<0.01).其中,临床Ⅰb期患者中,化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放疗组的78.3%(P<0.01);Ⅱa期患者中,化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3.2%、放疗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期患者中,化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6.1%、放疗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宫颈肿瘤残留、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化疗加放疗组(分别为51.4%、8.6%、7.6%)均明显低于放疗组(分别为79.0%、23.5%、21.0%, P<0.01);而2年内复发率放疗组为23.5%,明显高于化疗加放疗组的6.7%(P<0.01).2年生存率化疗加放疗组为94.5%、放疗组为8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减少术后复发,但对生存率的价值有待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癌治疗 Seldinger技术 价值 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腔内后装治疗 2002年1月 腹壁下动脉插管 子宫颈癌根治术 盆腔淋巴结转移 总有效率 髂内动脉插管 ^192IR 术后病理检查 97年3月 统计学 肿瘤直径 联合方案 高剂量率
原文传递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浙江)临床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13
作者 黄建 +1 位作者 王晓晨 于秀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指南,且各医疗单位使用科室、流程不尽相同,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输液港临床应用的共识,以期在共识的基础上形成规范。本多学科临床专家共识的制定主要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和文献参考,力求内容完整...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指南,且各医疗单位使用科室、流程不尽相同,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输液港临床应用的共识,以期在共识的基础上形成规范。本多学科临床专家共识的制定主要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和文献参考,力求内容完整和可操作性强,重点涉及合适患者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评估与检查、患者知情同意、关键手术操作流程与评估、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健康宣教及护理以及输液港取出等,以期为中心静脉通路安全和规范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导管 留置 腔静脉 上/外科学 输注 静脉内/护理 输注泵 植入型/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护理质量指标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的实践 被引量:43
14
作者 言克莉 顾则娟 +2 位作者 李金花 张嘉 王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在静脉化疗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制订了8项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率、药物正确配置率、药物正确输注率、药物外渗率、便携式化疗泵运行误差率、患者对化疗... 目的探讨在静脉化疗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制订了8项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率、药物正确配置率、药物正确输注率、药物外渗率、便携式化疗泵运行误差率、患者对化疗宣教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化疗相关知识技能合格率,并建立了阈值。定期统计护理质量指标,并将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8项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静脉化疗护理管理,能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护理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的同期对照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余怡冰 林蓉 +3 位作者 徐振东 陶怡怡 李海冰 刘志强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作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补充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42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自愿选择的分娩镇痛方式,将...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作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补充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42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自愿选择的分娩镇痛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159,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对照组(n=268,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本组427例产妇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及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经阴道试产产妇。研究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泵液为20μg/mL瑞芬太尼,首次剂量为0.4μg/kg,背景剂量为0.04μg/(kg·min),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0.4μg/kg,镇痛泵锁定时间为3min。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选择L2~L3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置管,泵液为0.3μg/mL舒芬太尼+0.068%罗哌卡因,首次剂量为6~8mL,背景剂量为6~8mL,PCA剂量为5mL,镇痛泵锁定时间为20min。两组产妇娩出胎儿时,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UA)血1mL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h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Ramsay评分,两组镇痛起效时间,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是否为产钳助产或转为剖宫产,新生儿出生1及5min时Apgar评分,UA血气分析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价。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和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人体质量指数及孕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镇痛 病人控制 输注 静脉内 镇痛 硬膜外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孕妇
原文传递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绒癌耐药患者的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杨秀玉 杨宁 +1 位作者 宋鸿钊 岳天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绒癌耐药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患者均接受全身化疗和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其中5例为并发癌灶破裂大出血者,先予动脉插管栓塞止血;13例为肺脏有病灶者,加用了支气管动脉灌...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绒癌耐药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患者均接受全身化疗和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其中5例为并发癌灶破裂大出血者,先予动脉插管栓塞止血;13例为肺脏有病灶者,加用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71例中,55例获完全缓解,10例为部分缓解,1例自动出院并失随访,5例死亡。存活的65例中,12例已超过5年,其中2例已足月分娩。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绒癌耐药患者有效。对并发癌灶大出血者,动脉插管栓塞是有效的应急止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药物疗法 动脉栓塞疗法
原文传递
急诊输液流程改进的实践及效果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慧娟 吴炜炜 +4 位作者 刘佩吟 王莉玫 韩小琴 王金金 唐文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2-674,共3页
目的减少输液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安全的输液服务。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物流系统对门急诊输液流程进行了改造,主要措施:人性化的环境布局,输液信息网络化,取消患者取药的环节,建立配置中心,增加药师核对... 目的减少输液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安全的输液服务。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物流系统对门急诊输液流程进行了改造,主要措施:人性化的环境布局,输液信息网络化,取消患者取药的环节,建立配置中心,增加药师核对环节,制订应急预案。结果流程再造后,输液患者在就诊、缴费、取药、核对登记等输液关键环节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从而缩短了输液患者的全程输液等待时间,特别是站立等待时间(P<0.01)。相关人员对再造输液流程满意度达到98%。结论再造后的输液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输液等待时间,保证了输液用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输注 静脉内 软件设计
原文传递
2016年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被引量:38
18
作者 彭娜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9期1285-1287,1291,共4页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是全球静脉治疗领域中公认的权威机构,专门致力于静脉治疗标准的制定。从1980年起至今先后发布了七版静脉输液的标准,尤其是2006年后每5年更新1版,这充分说明了输液实践在患者输液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标准不...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是全球静脉治疗领域中公认的权威机构,专门致力于静脉治疗标准的制定。从1980年起至今先后发布了七版静脉输液的标准,尤其是2006年后每5年更新1版,这充分说明了输液实践在患者输液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标准不但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静脉治疗效果,同时也顺应了静脉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美国INS 2016年新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共有九部分64个章节,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导管 留置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心血管系统 设备安全性 指南解读
下载PDF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兴安 吴群林 聂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7-620,共4页
目的 比较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  16 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 芬太尼 (PF组 ,n =5 2 )或异丙酚 利多卡因(PL组 ,n =78)全静脉麻醉。芬太尼和利多卡因目标... 目的 比较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  16 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 芬太尼 (PF组 ,n =5 2 )或异丙酚 利多卡因(PL组 ,n =78)全静脉麻醉。芬太尼和利多卡因目标血药浓度分别为 2 μg/L、4mg/L。术中行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和脑电监测 ,记录麻醉剂用量及麻醉恢复情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异丙酚、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放免法测定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 与P组相比 ,PF组、PL组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ED90 、ED50 无显著性差异 ,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药浓度Cp90 和Cp50 均明显降低 ,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降低 2 9 9%、2 3 9% (P <0 0 5 )。PF组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收缩压 (SP)、舒张压 (DP)无明显改变 ,P组、PL组升高 ,以P组明显 (P <0 0 5 )。三组异丙酚、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预测误差 (PE)、预测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 (MDAPE)和预测误差的中位数 (MDPE)无明显差异。结论 芬太尼、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催眠剂量 -反应曲线表现为相加作用 ,浓度 -反应曲线表现为协同作用 ,此差异可能与药代动力学影响有关。芬太尼、利多卡因能减少异丙酚用量 ,抑制气管插管、切皮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以芬太尼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芬太尼 利多卡因 静脉内注射 药物相互作用 静脉麻醉
原文传递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潘爱红 于卫华 +2 位作者 胡小欧 赵方 宋江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以寻求机械通气患者比较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方法对入住ICU的93例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的肠内营养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以寻求机械通气患者比较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方法对入住ICU的93例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的肠内营养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胃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其他消化道症状、代谢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及疾病预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肠道营养 输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